1. 简单百科
  2. 潘明继

潘明继

潘明继(1933年~2012年8月30日),男,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州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2012年8月30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2岁。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55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

1961年毕业于卫生部福建省首届西学中班。

现任福州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2004年4月,潘明继出席“联合国第十二届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绿色中医论坛’”

健康状况

2012年8月30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82岁。

获得荣誉

1991年,被美国国际传记学会评为“国际36位突出贡献专家”之一,荣获“国际毕生学术成就金质塑像奖”;其18项科研课题分别荣获国际、国家、省部级及市级科技成果奖

1988年荣“福建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4年家庭被评为全国30户美好家庭之一;他还是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省优秀专家、省劳模、省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拔尖人才、担任过福建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即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研究。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经验和理论,在国内外被广泛推广。他最早研究发现抗癌植物药“三尖杉”,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如今,三尖杉酯碱成为国际治疗髓细胞白血病最佳药物之一。

论文著作

1971年在河南林县召开的全国食管癌会议上,他首先发表的《扶正培本治疗癌症》论文得到与会代表的赞赏。

1989撰写出版了国际第一本《癌的扶正培本治疗》专著。

1992年该书又被国际图书发行公司译成英文出版并更名为《癌症扶正培本治疗学》,2003年经全面修订,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另著有《艾滋病的中医防治》《怎样自我发现癌症》,这两部专著也被译成英文出版,分别荣获国际和中国优秀图书奖。他参与编著8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100多篇医学论文。在福建省南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厦门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沈世豪先生撰写的潘明继教授传记《生命的高度》己于2004年出版发行。

社会活动

他先后参加18次国际学术会议,应邀赴荷兰美国德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斯里兰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福州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福州市抗癌协会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厦门大学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是国家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英国皇家医学会员。

人物事迹

2017年10月,一块记载潘明继及义诊团事迹的石碑在明英苑立起,旨在将潘家医者仁心的身边故事永久流传。

医者仁心 随身携带听诊器

在潘明继子女的印象中,父亲无论到哪都带着听诊器。有一天,潘明继到商场买衣服,无意中闻到身边一中年男子口中带有一股臭蛋味。多年诊断癌症的经验告诉他,此人胃的幽门处可能长有肿瘤。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和爱心,他将判断告诉了这名中年男子。因为素不相识,男子不以为然,甚至还说他是“游医,走江湖的”。无奈之下,他只好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听诊器,表明身份,并对男子说:“如果你相信我,就到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找我看门诊。”次日,男子到医院做检查,幽门处果真长了恶性肿瘤。由于发现及时,医生为他做了切除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他恢复良好。

从医57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研究48年,这只是潘明继医者生涯中的一个片段,对众多病人来说,这却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1958年春节,他带着同是医务工作者的新婚妻子施增英回家探亲。刚回到老家,乡亲们就把痛苦万状的病人抬进祖屋来。由于病人非常多,一个接着一个地检查处理,3天就诊治了300多人。看到农村缺医少药,潘明继夫妇俩商定,今后每年春节回乡义诊。

湖内村村干部潘丕汇说,很多外乡人听说义诊的事,也会赶几十里路来求诊。为了不让病人白跑,潘明继把义诊的时间定在了每年正月初二。

“叔公的心思都在病人身上,”潘明继的孙侄潘为生说,叔公自己明明已身患癌症,去世那年仍在坚持义诊……

言传身教 后辈30多人从医

在潘明继夫妇的言传身教和精心培养下,潘家的第二代、第三代中,有30多人走上了从医的道路,成了义诊团队的一员。虽然后继有人,但潘明继坚持参加义诊从未间断,他生前总是嘱咐孩子,一定要把义诊坚持下去。

潘明继以中药名为一对子女取名,儿子叫“远志”,女儿叫“云苓”,希望两个孩子能继承他的衣钵,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医学。如今,子女均继承父业,成了潘氏家族春节义诊的主力。潘明继的侄子潘敬新,在刚踏上医生这条路时,就牢记叔叔的教诲,自1983年本科毕业后,每年春节都会回家参与义诊活动。受叔公的影响,潘宏达从小立志学医,现已成为一名肿瘤外科临床医生。

1996年,潘明继用自己的奖金、稿费和积蓄,捐资修建了一座集科研、教育、义诊于一体的综合楼“明英苑”。“明英”二字,是潘明继、施增英夫妇名字的组合。1999年,明英苑建成,义诊室从祖屋搬到了这里。现在,明英苑成为义诊基地,除了潘家义诊团,南安市医院等医疗单位也会在此义诊。潘家义诊之路也越走越宽,2017年7月,潘家义诊代表潘远志一行3人,参加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的义诊活动;12月,潘远志、林芸、潘云苓、潘敬新、潘励成到安徽合肥参加义诊活动……

热心公益 捐资助教铺村道

除了坚持义诊,潘明继还热心家乡公益,捐建湖内小学明英教学楼和明英综合楼,铺设村道明英水泥路等。潘家的故事,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口口相传。潘明继过世后,每逢清明节,乐峰中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前往祭扫。

为了更好、更广泛地传播潘家义诊的故事,2017年,湖内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南安市、乐峰镇宣传部门的指导下,挖掘整理出潘明继从医和潘家义诊的典型事迹,制作了“身边故事、共同铭记”视频进行播出展示,并对明英苑内的展厅进行重新整理,向公众开放。该村还与乐峰中学、中心小学共同举办纪念潘明继“身边故事、共同铭记”有奖征文,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参观展示馆,切身感受身边故事,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资料

潘明继:从牛栏走到联合国讲坛|潘氏宗亲网.潘氏宗亲网.2022-01-08

南安乐峰潘家义诊团名医三代回乡义诊 坚持了整整60年.闽南网.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