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费奥多罗夫娜
安娜·费奥多罗夫娜(俄语:Анна Фёдоровна,1781年9月23日-1860年8月15日),又称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朱莉安·亨丽埃特·乌尔瑞卡郡主(英语:Princess Juliane Henriette Ulrike of Saxe-Coburg-Saalfeld),是德国的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的郡主,是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尔德的弗朗茨公爵和罗伊斯-埃伯斯多夫的奥古斯塔女公爵的女儿。
1796年,朱莉安嫁给俄罗斯沙皇保罗一世和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的次子,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1820年离婚。1860年去世于伯尔尼附近的Elfenau。
安娜是萨克森公国科堡-萨尔费尔德的弗朗茨公爵和罗伊斯-埃伯斯多夫的奥古斯塔女公爵的女儿。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一世是她的弟弟;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是她的外甥女(维多利亚女王的母亲是安娜的妹妹);葡萄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是她的侄子(费迪南德二世的父亲是安娜的弟弟)。
早年经历
在俄国的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大公(亚历山大一世)1793年与巴登的露易丝公主(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完婚之后,叶卡捷琳娜二世便开始为她的次孙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寻觅适龄的妻子。女皇每每提到这位年轻的大公时都无比的骄傲——作为俄罗斯皇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君士坦丁一世是不少欧洲公主完美的结婚对象。很快那不勒斯王室就寄来了求婚信: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德一世和王后玛丽娅·卡洛琳娜建议女皇,康斯坦丁大公可以在他们的女儿们里挑选自己喜欢的未婚妻,很不幸的是,女皇全部拒绝了。
1795年安德烈·卜弼德将军被女皇安排了一个秘密任务——到欧洲各个王室里去为康斯坦丁大公找一个合适的妻子。安德烈将军里整理了一份名额众多的大公夫人候选者名单,但是他在旅途中病倒了,不得不留在科堡,在这里他接受了公国的御医史杜曼男爵的治疗,安德烈把自己的任务告诉了这位男爵,男爵向他推荐了公国的统治者弗朗茨公爵的女儿们,安德烈很快就写信报告了圣彼得堡宫廷他找到了合适的大公的未婚妻候选人,但并没有推荐其他宫廷的公主们。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女皇接受了安德烈的建议。当朱莉安的母亲奥古斯塔公爵夫人得知她的女儿们将有一个会成为俄罗斯的大公夫人,非常的高兴:与强大的俄国联姻后将给自己弱小的萨克森公国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带来无穷的利益。
个人生活
在女皇的邀请之下,朱莉安和她的母亲,还有她的两位年长的姐姐一起来到圣彼得堡。在第一次见面后,女皇写道: “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公爵夫人非常的漂亮,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女人,她的女儿们也非常的美丽,只可惜我们的小新郎只能娶她们其中的一个,她们三个都是合适的新娘人选。看起来我们的帕里斯王子(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的王子,借指康斯坦丁)把他的苹果给了最小的那位公主,您能看得出来三个公主里他最喜欢朱莉安...她确实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如此,在波兰的亚当·恰尔托雷斯基亲王的回忆录里这么记录这段历史: “女皇命令他(康斯坦丁大公)必须娶三位公主中的其中一个,他被给予了一次选择自己未婚妻的机会。”
这个观点在瓦尔瓦拉·格鲁吉亚公爵夫人那里得到了证实: “三周之后,康斯坦丁大公不得不做出选择,我想他根本不想娶那三个公主的任何一个。”
在康斯坦丁大公选择了朱莉安为未婚妻之后,她开始了作为一个大公夫人的教育。1796年2月2日,不满十五岁的德国小公主朱莉安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安娜·费奥多罗夫娜,二十几天后的2月26日,她便与康斯坦丁完婚。九个月后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因为与罗曼诺夫家族成员结婚,朱莉安获得了象征皇室地位的圣叶卡捷琳娜勋章和圣耶路撒冷的约翰勋章。
这个联姻给朱莉安的家人们带来更多的联姻请求,她的弟弟利奥波德迎娶了威尔士的夏洛特·奥古斯塔公主,这个婚姻使小小的萨克森公国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成为了欧洲王朝的中心。除此之外,感谢朱莉安的联姻,使得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在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俄罗斯的庇护下相对地得以保全。虽然如此,在朱莉安的立场来说,这个婚姻非常的不幸。康斯坦丁大公的性格非常的暴躁,常年把自己投身于军队之中,使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强烈的不满。
在此期间,这位年轻的大公夫人不断地长大成人,在俄国宫廷里越来越有吸引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新生之星”,这使康斯坦丁大公非常的嫉妒,甚至他的哥哥亚历山大也非常的嫉妒。康斯坦丁大公禁止她外出,即使她得到了机会可以出去,也被康斯坦丁大公拦下。后来格鲁吉亚公爵夫人回忆道: “婚姻生活对安娜·费奥多罗夫娜来说,保持的越来越艰难。在她朴实的性格影响下,她与和她有相似经历的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亚历山大一世的妻子)建立了友情,她俩都经常与自己的丈夫吵架...”在几年艰难的俄罗斯宫廷生活之间,朱莉安和自己相似年龄的嫂子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大公夫人关系越来越亲密。
1799年,朱莉安离开俄国接受治疗后,不愿再返回俄国。她回到了在科堡的娘家。但是她的娘家人并不支持她的这一举动,他们害怕这会影响公国的名声,于是朱莉安离开科堡去接受水疗;但在同时,圣彼得堡宫廷制定了自己的计划。在皇室宫廷和自己的亲戚们的压力之下,她不得不返回俄国。因为在1799年10月,她的两个小姑子,亚历山德拉·帕洛芙娜女大公和艾琳娜·帕夫诺娃女大公的婚礼,她必须出席。
1801年3月23日她的公公,沙皇保罗一世被暗杀,这给她了一个制定出逃计划的机会。但这年的8月份,她的母亲奥古斯塔公爵夫人被通知称她病情很严重,奥古斯塔公爵夫人前来俄罗斯看望她。为了接受“更好的治疗”,在新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女婿康斯坦丁大公的同意下,公爵夫人带自己的女儿回到了科堡。自从她回到科堡以后,就再也拒绝回到俄国。她再也没有返回过俄国。
晚年生活
在朱莉安以她最快的速度返回科堡后,就开始与丈夫进行离婚谈判,康斯坦丁大公写了封回复她的信:“你写信给我让我允许你回到你的娘家,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我能够给你你需要的爱。我非常恭顺地请求你考虑一下我们是否能够继续生活在一起,除了这些事实在书面上的确认,除此之外你没有其他的理由。”
1803年开始离婚的事项进行的非常艰难,因为她的婆婆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皇太后害怕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离婚之后会进行贵贱通婚,官方的分居声明也会有损大公夫人的名誉。
开始时,朱莉安在欧洲宫廷里这样的做法使她自己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虽然如此,那些欧洲皇室的贵族们对朱莉安的处境深表同情。在合法的婚姻里得不到满足,她只好私下搞婚外情以满足自己的心灵空虚。
1808年10月28日,她生下了一个名叫 爱德华·埃德加·施密特-劳乌(Eduard Edgar Schmidt-Lowe)的私生子,孩子的父亲据说是一个叫做朱尔斯·加百利·艾米勒·德·德赛涅克,在普鲁士军队里担任军官的低微的法国望族。这个孩子被朱莉安的弟弟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额恩斯特一世公爵封为贵族,1818年2月18日被封为“冯·洛温菲尔斯(von Lowenfels)”姓氏。
后来,朱莉安搬到位于瑞士的伯尔尼,1812年生下了她的第二个私生女,名叫 露易丝·希尔达·艾格尼丝·德·奥伯特(Louise Hilda Agnes d'Aubert)。这个孩子的父亲是瑞士人鲁道夫·亚伯拉罕·德·施法利,一个军医,教授。是朱莉安1812年到1837年的家里的管家。为了掩饰这桩丑闻,这个孩子被一个法国流亡的难民,让·弗朗苏瓦·约瑟夫·德·奥伯特收养。丑闻事件风波过去后,施法利继续和朱莉安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直到施法利去世。
两年后的1814年,在俄国军队对抗法军入侵时,亚历山大一世对自己的弟妹表明了自己想要帮自己的弟弟和弟妹和解的愿望。康斯坦丁大公在朱莉安的弟弟利奥波德的陪同下,希望能劝回朱莉安回俄罗斯和他一起生活,但朱莉安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两年后,朱莉安在阿勒河银行的名义下开发了一块地皮,取名为“元素(Elfenau)” 。从此之后便在这里生活,作为音乐的爱好者,不仅把她的家开发成国内和国外音乐的中心,而且是各个国家居住在伯尔尼的外交官聚会的地点。
最终,1820年3月20日,长达十九年的分居结束了,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宣布下,她和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终于离婚了。在离婚后的两个月后,康斯坦丁大公贵贱通婚娶了他的情妇约翰娜·格鲁德津斯卡并于1831年6月27日去世。朱莉安比她的前夫多活29年。
1836年,她的儿子娶了自己的表妹贝尔沙·冯·绍恩施泰因,这个表妹是朱莉安哥哥额恩斯特一世公爵的私生女;这是朱莉安晚年为数不多的快乐事情之一——很快她失去她爱着的人们:她的父母,她的姐姐索菲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她的独生女露易丝(此女1834年嫁给让·萨缪尔·爱德华·达普尔斯,25岁时去世),她的前任情人和现在的朋友玛娅·鲁道夫德·施法利(在他们的私生女死后不多久就去世了),她的保护人亚历山大一世,她少女时期的好友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皇后...朱莉安把她的房产Elfenau称为“悲痛之宫”。
1860年朱莉安在自己的Elfenau去世,享年79岁。她的墓地是一块简单的大理石板,上面写道“茱莉亚-安娜(Julia-Anna)”,还刻有她的出生和死亡日期,没有刻任何可以表示她是萨克森公国科堡的公主和俄罗斯大公夫人身份的文字。她的儿子艾华德育有五个孩子,她的后代一直延续至今。
朱莉安的侄媳妇,巴登的亚历山德润妮,曾这样描述她:
“全世界都会爱她,因为她受到大家的热爱和尊敬,因为她对穷苦下层人民的慈善事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