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英文名:No.1 Senior Middle School Of Huaxial),位于河南滑县道口镇教育路,是河南省重点中学,安阳市示范性高中。于1948年11月成立。占地503亩,校长为祝学民。

1949年2月,冀鲁豫行署第三中学分校迁至长垣县城北街城隍庙,并改名为“冀鲁豫行署第五中学”。同年9月,冀鲁豫行署第五中学校址迁至滑县道口南堤上的惠民医院,更名为“平原省立道口中学”。1950年至1955年,平原省立道口中学三次购地,累计160亩,使学校面积扩展至200亩。期间,平原省立道口中学于1952年11月改名为“河南省道口中学”。1959年,随着滑县增设几所中学,河南省道口完全中学改名为“滑县第一中学”。1963年,滑县第一中学被确立为河南省19所重点中学之一。1988年至1994年,滑县第一中学相继建起了建筑面积为814平方米的教师办公楼。期间,滑县第一中学于1989年1月更名为“滑县第一高级中学”。2007年起,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共3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019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东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23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投入资金60余万元,打造了甲骨文文化风格的崇文廊、展示道德模范事迹的尚德廊,以及红旗渠精神雕塑、日晷式校徽雕塑、孔子问道雕塑等校园文化景观。2025年1月,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团委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教研活动。活动地点在滑县老店镇小屯村。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拥有教学班12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6000人。教职工总数为477人。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是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卓越家长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

历史沿革

1948年11月,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由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封离卿在长垣市佘家集组织创建。初名“冀鲁豫行署第三中学分校”,校舍简陋,仅有神殿和东西厢房,神殿用作办公室,厢房则作为教室和宿舍,部分教师借宿于群众家中。

1949年2月,冀鲁豫行署第三中学分校迁至长垣县城北街城隍庙,合并了伪豫北中学、封邱中学、延津师范,并改名为“冀鲁豫行署第五中学”。同年9月,冀鲁豫行署第五中学校址迁至滑县道口南堤上的惠民医院,该医院由加拿大人创办。此次迁址后,学校又合并了浚县私立灿华中学,并更名为“平原省立道口中学”。校舍沿用惠民医院的3座洋楼和88间平房,校门为简朴的木制双开门,宽8尺。教室共4排18间,可容纳6个教学班;教导处、校长室、卫生室、图书室等自校门右侧由东向西排列。当时教师住房紧张,班主任与学生同住,有家属的教师则在校外租住民房。此后,平原省立道口中学面向滑县浚县长垣市封丘县延津县濮阳市内黄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等县招生。

1950年至1955年,平原省立道口中学三次购地,累计160亩,使学校面积扩展至200亩。同时,平原省立道口中学开展了大规模的校舍兴建和改造工程。新建了五排教室,共78间,总面积达1920平方米,可容纳25个教学班,还建有一座礼堂兼饭厅,长40米,宽20米,可容纳近千名师生集会或就餐。此外,还有300平方米的图书馆、六间实验室、两间仪器室(总计192平方米)。学校还修建了师生宿舍140间、办公室32间以及其他房屋30间,学生数量也大幅增加,由原先的5个教学班、242名学生,增加至25个教学班,其中包括17个初中班和8个高中班。并且,平原省立道口中学还在这期间成立了“中苏友好协会”和“教育工会”。此外,由于平原省撤销,道口镇划归河南省,平原省立道口中学于1952年11月改名为“河南省道口中学”。1953年,河南省道口中学增设高中部,面向浚县内黄县清丰县、封邱、延津县长垣市滑县招生。8月,河南省道口中学改名为“河南省道口完全中学”。1959年,随着滑县增设几所中学,河南省道口完全中学改名为“滑县第一中学”。

1963年,滑县第一中学被确立为河南省19所重点中学之一。招生范围涵盖滑县、浚县、清丰、长垣、范县濮阳市。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滑县第一中学停课,党组织瘫痪,多数教师受四人帮迫害,校长朱景汉服毒自杀。1968年10月,滑县第一中学的师生返乡,学校停办。1969年至1971年,滑县第一中学校址相继办起了“滑县大学”“五七中学”“工农高中”三所学校。1972年3月,“滑县大学”“五七中学”“工农高中”三校合并,更名为“滑县完全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道口镇。1975年8月,滑县完全中学的高中部与初中部分设,分别命名为“滑县第一中学”和“滑县第二中学”。1978年4月,“滑县第一中学”和“滑县第二中学”再次合并为“滑县第一中学”。

1980年以后,滑县第一中学的学制由文革时期的二年制改为三年制。此外,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滑县第一中学的电教室面积于20世纪80年代增至378平方米,内设250多个座位,并配备了全套电化教学设备;理化生实验楼面积更是达到了1629平方米,内设7个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药品仓库和微机房等,各种实验均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进行。此外,滑县第一中学还拥有14000平方米的体育场和丰富的体育器材,可同时供500名学生进行活动,承办球类、田径、体操等各类比赛活动。

1988年至1994年,滑县第一中学相继建起了建筑面积为814平方米的教师办公楼,二层26间;856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918平方米的单职工宿舍楼;以及1774平方米的女生寝室楼,满足了全校女生的住宿需求。期间,根据滑县人民政府(1989)17号文件,全县高中按序号重新命名,滑县第一中学于1989年1月更名为“滑县第一高级中学”。1994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大门外型更换为“成才”两字的双开门结构,左边柱壁独立,右边门口以外是祖国的万里长城壁画,横额上“滑县一中”七个镏金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李雁所题。

2007年起,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共3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019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东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达8亿元,占地面积503亩,拥有16栋单体建筑。有16栋单体建筑,教学班120个,在校师生6500余人。2007年起,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共3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022年4月12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评审结果的通知》,公布84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创建单位名单。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在列。2023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投入资金60余万元,打造了甲骨文文化风格的崇文廊、展示道德模范事迹的尚德廊,以及红旗渠精神雕塑、日晷式校徽雕塑、孔子问道雕塑等校园文化景观。2024年6月17日,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举行了以“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为主题的升旗仪式。本次活动由县委网信办联合校团委主办,2023级全体学生参加。2025年1月,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团委组织开展了“送教下乡”教研活动。活动地点在滑县老店镇小屯村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学校还投资2000万元,围绕教学区大道,兴建了十余座现代化楼宇,包括教学楼、餐厅、礼堂、体育馆、科学教育综合楼以及高标准学生公寓等。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区中心开辟了3个花园和十几条绿化带。整个校园呈现出花园式、园林式的特点。1990年10月,学校成立了“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综合档案室”,将建校以来的文书、财务、学籍及音像等档案全部归档,并经市县档案局验收,被评为县一级档案室。为丰富师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师生素质,学校建造了藏书10万册的大型图书室,分为开架(供师生借阅)和闭架(永久保存)两部分,还有数千册珍贵的教学工具书及多种教学仪器。学校还拥有14000平方米的体育场,内设400米环形跑道、4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2个标准化手球场和8个铅球、标枪、铁饼投掷区,体育器材丰富,可供500名学生活动,并能举办球类、田径、体操等各类比赛。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总投资8亿元,占地503亩,有16栋单体建筑。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成立了无忧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免费为教职工提供服务。无忧中心设有儿童乐园、儿童自习室、母婴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科技馆等功能室共八个,投入逾百万元购置相关器材设备。儿童乐园让孩子们游戏,自习室供他们专心学习,母婴室则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此外,还配备了专业的幼儿教师,负责孩子的安全与教育,让教职工能够安心工作。教师发展中心则拥有瑜伽室、舞蹈室、乒乓球馆、篮球馆、排球馆、羽毛球馆、棋牌室、休闲室及健身房等十个活动场馆。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投资五十四万余元,建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内设接待室、办公室、团体活动室、个体咨询室、音乐放松室、沙盘室及宣泄室等七个功能区域。该中心坚持“每日辅导一小时”的原则,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六点到七点,由七位专职教师轮流值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并详细记录辅导过程。此外,还设立了“悄悄话心理信箱”,每日及时回复学生来信,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全力保障学生隐私安全。同时,学校成立了“心灵之声”广播站

2023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投入资金60余万元,打造了甲骨文文化风格的崇文廊、展示道德模范事迹的尚德廊,以及红旗渠精神雕塑、日晷式校徽雕塑、孔子问道雕塑等校园文化景观。此外,学校还设有清水园、桦木林、党史馆、科技馆、民俗文化图书馆等功能区。在教室、宿舍等区域,学校安装了3000余块文化宣传板面。

课程设置

2021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实施了处室督导、年级负责的管理模式,采取一级两部、竞争合作、目标引领、责任追究的策略。同时,学校创新推行了“6+1”育人工程和“6+1”高效课堂。通过启用班主任公寓、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和无忧中心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开拓了教师成长与学生成才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办学规模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设有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及一个清北部,拥有教学班120个,在校生人数超过6000人。

师资力量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教职工总数为477人。其中,专任教师459人,均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教师有81人,占比17.65%。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高达81.92%,共有376人。此外,学校拥有正高级教师4人,中小学高级教师76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48人。在荣誉方面,学校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小学特级教师4人,省名师4人,省学科中心组成员3人,市管专家1人,市级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以及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共计64人。

教学特色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的议事规则制度。学校领导集体制定总体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处室职能部门则负责拟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通过年级组加以实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得当,既统一又有灵活性。除了常规管理,学校还通过业余党校、团校、各类报告会、军训、参观活动、读者俱乐部和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学校将主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的延伸,从而构建出文化多元、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新格局。学校秉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骨干教师需参加省级培训,青年教师则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鼓励以老带新,形成传承链条,不断推陈出新,确保教育教学始终保持高水平。

办学成果

教育成果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自1948年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8000余名合格人才。仅就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就为各级各类高校输送了4481名新生。1984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升入中国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达374人。学校重视后备人才培养,自1990年起,发展了20名教职工党员和9名学生党员。截止1998年,学校已成功举办八期中学生团校。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组织短期培训,鼓励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学习及自学考试,使95%的教师取得了合格的学历。此外,学校还推行“以老带新、老青互帮、能者为师”的模式,加速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老教师知识的更新,并多次举办教学研究联谊会,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

2010年起,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已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28名学生。2021年高考,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一本上线人数达到580人,上线率为53.55%,其中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另有3名学生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一本上线人数攀升至1048人,3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2022年,滑县第一高级中学一本上线1048人,3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3名学生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生成果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滑县第一高级中学许多学生积极报名参军参战。蔡泽民等45名学生参加军事干校,80名学生加入空军、海军;尚爱芬等15名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被授予“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称号,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及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表彰。胡少敏、刘孟连分别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武汉大学少年班。在中国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王新双获河南省一等奖。1993年,王俊景、李志辉、贺新会被中国空军学院录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河南招飞办公室授予学校“招飞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中国中学英语、数理化竞赛中,曾辉分别获得数学、英语两项一等奖。张华山毕业后任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冯学尚拥有博士后学位,多次受邀在中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宋廷林所从事的科研项目被中科院专家誉为“国际领先水平”。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明立艳获“全国科技小发明银奖”,和鹏来获得“宋庆龄基金会”颁发的“青少年科技发明优秀奖”,地理教研组获得了“全国中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团体奖”。

教师成果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每位教师都拥有数个甚至十几个不同的荣誉称号,都有一套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有数篇高水平的论文被不同级别的书刊收录。他们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和竞赛活动,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针对英语学习的难点,郑国勇、武学哲采取了语音、单词语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武学哲在1994年获县第四届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郑国勇在1997年获市专科赛优秀辅导老师荣誉。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有100人次获中国、省、市“优秀教师”等各项荣誉。学校对任课教师及行政人员实行定岗定员聘任制,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滑县一中优质课条件》等29项制度,推动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知识型向智能型、封闭型向科研型转变。

行政管理

校园文化

校训

崇文,尚德,砺志,慕远。

六项提升工程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提出并实施了“寝室内务、跑操精气神、仪容仪表、课堂状态、纪律观念、教育教学质量”六项提升工程。

寝室内务提升工程要求:床铺整洁如答卷,被子叠成豆腐块;柜子物品摆放整齐,如同货架一般;地面干净无发丝,瓷砖光亮如镜面。

跑操精气神提升工程强调:排面紧密无间隙,摆臂动作整齐划一;口号响亮震天,双目炯炯有神;宛如沙场秋点兵,气势如劲风雷滚地。

仪容仪表提升工程规定:规范穿着校服,自然朴素无华;胸怀宽广背容直,衣着整洁发必理;短发不触领,长发不干扰学习;举止得体有分寸,彰显文明礼仪。

课堂状态提升工程要求:坐姿端正,自习时做到六个零(零走动、零说话、零喝水、零抬头、零走神、零睡觉);高效利用每一分钟,上课充满激情;比学赶帮超,豪气干云。

纪律观念提升工程强调:遵章守法纪,令行禁止;行事平直有准绳,方圆有规矩;心中常存警钟,时刻铭记戒律。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目标:清北突破,一本录取人数大增;人人上本科,德育为先;凝心聚力铸师魂,实干创新谱新篇。

学校每年还定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评选活动,通过记录班级日志等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校园活动

1995年8月,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组织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报告会。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组织心理团辅活动,助力高三学子凝聚心力;同时,滑县第一高级中学还举办心理游园会、“心理健康月”活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学校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相继开展了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百日誓师大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团课以及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每年还会举行“国际劳动节”趣味运动会、“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并引进戏曲、书法、体育等传统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学校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智能机器人车实验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旨在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河南省滑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展示平台.2025-01-25

..2025-01-25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爱企查.2025-01-25

滑县一中:法治教育进校园 护航青春助成长.百家号.2025-01-25

滑县一中: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培根铸魂育新人.河南经济报社 中原经济网 .2024-03-26

..2025-01-25

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开展送教下乡教研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5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一高级中学公开引进高层次教师公告.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5-01-25

全省33所示范校、84所创建单位,这些学校将肩负重任…….河南省教育厅.2025-01-25

滑县一中举行“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主题升旗仪式.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