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多强
一超多强是现今世界政治的一种格局,“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世界多极化作为一种历史趋势,大体上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出现的。
相关国家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种形势,一方面使得美国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胀,于是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另一方面,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一时难以建立起来,两极格局解体留下的空间,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大国之间,包括冷战期间敌对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众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都要求美国与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通过对话和合作,促进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使美国推行单边扩张政策越来越困难了。
“多强”主要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不包括印度、巴西等国,后有解释)
欧盟
美苏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统一和自主、自强的速度和规模令人关注。欧盟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扩充和完善共同市场,发行欧元,建立货币联盟,进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计划,推行统一的宪制改革,以及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扩大,使欧洲不事声张地切实地成为多元世界里的重要成员。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主张,树立起了一个力量整体的形象。
俄罗斯
苏联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百分之七十的实力,俄罗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核弹库。
现在俄罗斯亦为在全球范围内文化、经济、军事、政治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世界性强国,亦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遵循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经济增长迅速,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政治和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中国的国力比起美国仍有差距,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国际社会中表现出来的坚守原则,不结盟,不当头,不怕压,不信邪的严正态度,不能不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印度
在印度方面,虽然印度是公认的大国,这些年的发展又很迅速,但是印度经济底子太过薄弱,在武器装备上又太过依赖他国(军事力量是国家的最后防线),同时虽有核弹却缺乏足以威慑美国的战略打击能力,根本无法和中、俄、欧盟并称为“强”,因此,目前印度看似很有战略空间,其实不过只是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和力量分散所致。此外的其他国家就更不用多说了。
巴西
至于巴西在基本实体方面却是是比较有优势的,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远不如中日俄等强国。巴西幅员辽阔但是由此造成的交通运输上的压力就比较大,人口分布过于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时间的沦为殖民地造成了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都成为造成制约巴西发展的因素。
日本
日本经济自1956年~1990年,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誉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迹”。
日本以和族为主体,日本是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日本的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是全球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当今世界强国之一,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领衔世界,还在军事、教育、医学、工业等方面始终位于世界前列。
世界多极化的假象
世界多极化是针对国际局势走势的一种提法,但是如果认为现在就在实现,那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存在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何谓多极化?它应当是这样一种状态——超级大国受到全面制衡,使得各方皆有充分的话语权。而现在,对美国的四大功能,中、俄、欧盟三方合力尚未实现一半程度的替代,因此,对很多方面而言,不是有无充分话语权的问题,而根本就是有无话语权的问题,只不过美国近年来自乱重重,自我束缚,使得各方的话语权看似有所提升而已。在未来,世界走向制衡的关键在于中俄的崛起,但其时间仍需待至近本世纪中叶,因此,现在所谓多极化的提法不过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制乱美国的方法。
俄罗斯和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已足以抗衡美国。从制衡程度来看,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的四大功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领导作用)基本无替代,双方差距仍然巨大,说明我们的历届国家领导人认为的中国必须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论断是正确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仍然是继续发展。而造成这一假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在于美国的自乱,使得美国不仅越来越难以以单方力量处理全球事务,更是因自己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造成了多方问题,如此,有着地区影响力、并和美国保持建设性合作关系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便成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