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正见

张正见

张正见(生卒年不详,约575年),字见,清河郡武城县(今河北故城)人,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清河张姓。祖父张盖之为散骑常侍、渤海长乐二郡太守,父亲张修礼为散骑侍郎、怀方太守。张正见自幼随父入梁,十三岁时受到太子萧纲的赏识。初仕南梁,官至彭泽县令。陈霸先建立南陈,征召张正见出仕,累官至通直散骑侍郎。太建年间(569年-582年),即陈顼时期,张正见辞世,享年四十九。张正见工于诗,负盛名,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代表作有《明君词》《湓城》等。

人物生平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郡东武城人。张正见幼年好学,有优秀才能。

梁简文帝在东宫时,张正见年方十三岁,献上颂,简文深加赞赏。简文崇尚学业,每每自己升座说经,张正见曾子预讲席,被请决断疑义之处,他谈吐和顺,进退举止文雅,四座人都瞩目。

太清初年,献策取士时中高品第,被封为邵陵王国左常侍。

萧绎登位,张正见拜通直散骑侍郎,改任彭泽令。

正是梁末丧乱,张正见避难于匡俗山,其时焦僧度拥众自保,派使者请与他交往,张正见惧怕,用恭顺的言辞延请接纳使者,却又以礼法自持而不失节,焦僧度对他也雅相敬畏。

陈霸先受惮,诏张正见还京城,封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

历任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着士,带寻阳郡丞。又改任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着士照旧。

太建年中死,其时四十九岁。

个人作品

有文集十四卷,其中五言诗尤其出色,大行于世。

史书记载

《陈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八◎文学》

张正见,幼好学,有清才。梁简文在东宫,正见年十三,献颂。简文甚赞赏之。尝预讲筵,请决疑义,吐纳和顺,进退详雅。四座咸为属目。太清代,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萧绎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县令。值梁季丧乱,避地于匡俗山。陈霸先受禅,诏为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历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着士,带寻阳郡丞。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卒。正见著有文集十四卷,(《两唐书志》作四卷。此从《隋书志》及《陈书本传》)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祖盖之,魏散骑常侍、勃海长乐二郡太守。父修礼,魏散骑侍郎,归梁,仍拜本职,迁怀方太守。正见幼好学,有清才。梁简文在东宫,正见年十三,献颂,简文深赞赏之。简文雅尚学业,每自升座说经,正见尝预讲筵,请决疑义,吐纳和顺,进退详雅,四座咸属目焉。太清代,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萧绎立,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县令。属梁季丧乱,避地于匡俗山,时焦僧度拥众自保,遣使请交,正见惧之,逊辞延纳,然以礼法自持,僧度亦雅相敬惮。

高祖受禅,诏正见还都,除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历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著士,带寻阳郡丞。累迁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著士如故。太建中卒,时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于世。

家族成员

祖父张盖之。曹魏散骑常侍、勃海长乐二郡太守。

父亲张脩礼,北魏散骑侍郎,归南梁后,仍拜为本职,改任怀方太守

个人著作

明 君 词

寒树暗胡尘,霜楼明汉月。泪染上春衣,忧变华年发。

湓 城

匡山暧远壑,灌垒属中流。城花飞照水,江月上明楼。

九冬飘远雪,六出表丰年。阳生玉树,云梦五琼田。

三 妇 艳

大妇织残丝,中妇姑蛾眉。小妇独无事,歌罢咏新诗。

上客何须起,为待绝缨时。

山家闺怨

王孙春好游,云鬓不胜愁。离鸿暂罢曲,别路已经秋。

山中桂花映,勿为俗人留。

秋日别庾正员

征途愁转,连骑惨停。朔气凌疏木,江风送上潮。

青雀离帆远,朱鸢别路遥。唯有当秋月,夜夜上河桥。

关 山 月

岩间度月华,流彩映山斜。晕逐连城壁,轮随出塞车。

唐蓂遥合影,秦桂远他车。欲验盈虚驶,方知道路赊。

游钟山开善寺

聊追邺城友,步出兰宫。法侣殊人世,天花异俗中。

乌声不测处,松吟未觉风。此时超爱网,还复洗尘蒙。

朱鹮

金堤有朱鹭,刷羽望沧瀛。周诗振雅曲,汉鼓发奇声。

时将赤雁并,乍逐彩鸾行。别有翻潮处,异色不相惊。

上 之 回

林光称避暑,回中乃吉行。龙媒蹑影驶,玉御云轻。

风乌绕鳷鹊,彩鷁照昆明市。欲知钟箭远,遥听宝鸡市声。

战 城 南

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取七星昨。

旗交无复影,角愤有余声。戏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芳 树

奇树舒春苑,流芳入绮钱。合欢分四照,同心影万年。

香浮佳气里,叶映彩云前。欲识扬雄赋,金玉满甘泉。

有 所 思

深闺久离别,积怨转愁。徒思裂帛雁,空上望归楼。

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相思日日度,泪脸年年流。

雉 子 斑

陈仓雉未飞,敛翮依芳甸。朱冠色尚浅,锦臆毛初变。

且专场,排花聊勇戏。唯当渡弱水,不怯如皋市箭。

临 高 台

层台迩清汉,出架重。飞栋临黄鹤,高度白云。

风前朱幌色,霞处绮疏分。此中多怨曲,地远能闻。

简寂观三梁涧本绝,千仞路犹通。即此神山内,银映仙宫。

镜似临峰月,流如饮涧虹。幽桂无斜影,深松有劲风。

惟当远人望,知在白云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