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顼

陈顼

陈(公元530年—582年),本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名师利,建康(今南京)人。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陈武帝陈霸先之侄,陈蒨陈蒨的弟弟。南朝陈第四位皇帝,陈光大二年(568年)至太建十四年(582年)在位。

承圣三年(554年),陈顼被西魏俘虏到关右(今西安市)。兄陈蒨[qiàn]即位为陈文帝后,被遥封为始兴郡王,后改封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回到南陈。废帝陈伯宗即位后,开始辅佐朝政,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掌握军政大权。光大二年(568年)十一月,废陈伯宗为临海王。次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太建。在位期间,派十万大军讨伐北齐,四年时间内收复了长江北部、淮河泗水流域,但并未乘胜灭掉北齐。后北周攻灭北齐,被北周击败。次年,长江北面土地全部被北周夺取。

陈顼率群臣礼敬慧思、智颌等高僧,为法华宗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使当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陈顼病逝,终年五十三岁。二月,葬入显宁陵,庙号高宗,谥号孝宣帝,其子陈叔宝继位。

人物生平

被魏俘虏

中大通二年(530年)七月,陈顼出生于建康。承圣元年(552年),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因担心他权势过大,遂召他的儿子陈昌和侄子陈顼前往当时的都城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作为人质。到江陵后陈顼逐渐升官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承圣三年(554年),江陵被西魏攻破,陈顼和陈昌被俘虏到西魏关右。三年后,被新建立的南陈封为始兴郡王,后改封为安成王。天嘉三年(562年),陈顼先后被任命为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等职。不久,又被授予使持节、被任命为扬州刺史,负责管理扬州、徐州等五个州的军事,并进号为骠骑将军,其他的封号不变。天嘉四年(563年),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天嘉六年(565年),升任司空。

独揽朝政

陈顼作为陈蒨陈的弟弟,权势压倒南陈的所有大臣。天嘉六年(565年)四月,御史中丞徐陵在朝堂上,当着陈文帝和众臣的面,朗诵了弹劾陈顼的奏章。陈文帝听完,当众免去了陈顼侍中、中书监等官职。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陈蒨去世,太子陈伯宗即位,陈顼担任骠骑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辅佐陈伯宗施政。

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仆射到仲举曾受陈蒨的委托与陈顼共同辅佐朝政。但陈顼的门第和权势在两人之上,刘师知和到仲举心生嫉妒,于是联合尚书左丞王等人预谋将陈顼排挤出尚书省,可是他们都不敢率先发难。通事舍人殷不佞[nìng]得知后,愿意主动出击。光大元年(567年)二月,殷不假传圣旨,对陈顼说:“如今天下安定,您可以回到自己的东府管理州务了。”陈顼即将离开尚书省前,中记室毛喜告诉他,一定是刘师知等人在欺骗你。随后,毛喜与领军将军吴明彻一同劝陈顼留在尚书省,辅佐陈伯宗处理政务,他才没有离开。不久,陈顼假装生病,请刘师知谈话,同时派毛喜向皇后沈妙容和皇帝陈伯宗询问了让自己离开尚书省这件事。沈妙容和陈伯宗都表示,刘师知等人的行为,自己并不知情。毛喜将结果汇报给陈顼后,陈顼下令将刘师知囚禁起来,同时进宫面见沈妙容和陈伯宗,向他们陈述了刘师知的罪行,并于当天晚上,就将刘师知赐死了。不久,陈顼又借沈妙容和陈伯宗之手,将到仲举贬为金紫光禄大夫,将殷不佞罢官,将王暹处死。

到仲举被免职后,曾与右卫将军韩子高预谋造反。毛喜知道后,建议陈顼选派士兵马匹给韩子高,并赐给他铁和木炭,供他修治兵器盔甲。陈顼询问毛喜这样做的原因。毛喜表示,韩子高是前朝重臣,手握大权,如果不能斩杀,将会变成祸患,因为先安抚他,找机会再对付他。不久,到仲举察觉到了危险,他派儿子到郁与韩子高商议逃跑之事。恰好,有人向陈顼检举到郁谋反之事。陈顼得知,假意召集大臣在尚书省商议立太子之事。到仲举和韩子高刚到,陈顼便下令将他们俩,连同到郁抓了起来,关到监狱后不久又下令将他们赐死了,至于他们的余党一个也没受到追责。从此,陈顼开始独揽朝政。

登上皇位

光大二年(568年),陈顼被进封为太傅,兼领司徒,封地增加到三千户,并允许佩剑穿履上殿,其余职务不变。十一月二十三日,陈顼借太皇太后之口将陈伯宗废为陈伯宗,改立自己为皇帝。

太建元年(569年)正月,陈顼即位,改年号太建,并大赦天下。同月,任命尚书仆射沈钦和度支尚书王劢[mài]为右仆射,分别封儿子陈叔英陈叔坚为豫章王和长沙王。二月十五日,陈顼到藉田举行耕种仪式,鼓励农业生产。

太建元年(569年)九月,陈顼担心驻守在广州的欧阳纥[hé]权势过大,对朝廷造成威胁,遂征召他入朝。欧阳纥感到恐惧,在部下的拥护下反叛陈顼,发兵攻打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刺史钱道戢[jí]。十月,陈顼派车骑将军章昭达讨伐欧阳纥。于太建二年(570年)二月,在始兴(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将欧阳纥生擒,同月二十九日在建康将其斩首。欧阳纥被平定后,岭南地区的士大夫都不再有反叛之心。

太建二年(570年),陈顼下诏:“凡是从北方来到南陈居住的百姓,免除他们的租税和徭役。倘若以后能给收回故土,同样允许他们返回家乡。同时州县各级长官,应该根据情况在无人居住的村落,妥善将他们安置,如果有人敢对他们征收赋税,将以扰民罪论处。”不久,陈顼再次下令,重整法纪,厉行节俭。同时宣布,从今以后农田作物,如果遇到水旱灾害而减产,地方官员要立即报告朝廷申请减免赋税;军士年满六十岁的,允许返回故乡;此前被隐瞒户籍或依附王公百官的百姓,都要恢复他们的自由身,并让他们回到原籍;在职官员,需要互相检举,如果存在过失却没有追究责任,上级将承担罪责;郡县长官轮换时,要将辖区内的户籍人口交付随后上任的官员。户口有增加的,朝廷视情况给予提拔和奖赏,户口有减少的,将依照法律予以处分;开垦荒田,无论多少亩,依据旧制免除赋税。

太建四年(572年)七月陈顼派使者前往北周。八月初二,北周派司城中大夫杜杲[gǎo]拜见陈顼。陈顼对他说:“如果我们两国要一同谋取北齐,北周应该将樊(今襄阳市)、邓(今邓州市)二州让给我们。”杜回答:“联合谋取北齐是我们共同的利益。贵国如果想要城池,应当从北齐获取,我作为一个使臣是不敢帮您传达这个要求的。”

讨伐北齐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陈顼计划讨伐北齐,公卿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唯有镇前将军吴明彻请求行动。陈顼对公卿们说:“我已经决定北伐,你们可以推举将帅了。”大家共同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为领帅。唯独尚书左仆射徐陵推举吴明彻为领军,他的理由是吴明彻家住淮左(淮河东面)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且领兵作战能力在南陈没有人可以超过他。都官尚书裴忌同意徐陵的看法,同时推举裴忌为副帅。同月十六日,陈顼任命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裴忌为监军事,率军十万人讨伐北齐。

同年四月十三,吴明彻派豫章内史程文季攻下北齐天水市(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二十九日攻克石梁城。五月先后占领瓦梁城(今江苏省六合县)、阳平郡(今河北省馆陶县)、庐江城(今安徽省庐江县)等北齐土地。六月,先后攻克淮阳区(今河南省淮阳区)、阳郡(今沭阳县)、泾州(今泾川县)等地。七月,先后攻克巴州(今湖北省黄州市)、淮北市、城(今安徽省五河县)等地。八月,占领山阳城(河南省山阳区)、盱眙县[xū yí]城(今江苏省淮安市)等地。直到次年十二月,陈顼已基本收复了淮河、泗河流域。

讨伐北周

在陈顼攻打北齐的同时,北周也在进犯北齐。太建九年(577年)十月,北周攻灭北齐。陈顼得知,北周已经将北齐灭国,想从北周夺取徐州市兖州[yǎn zhōu](今山东省济宁市),命令南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率军讨伐北周,任命吴明彻的长子吴戎昭、将军惠觉代管南兖州。吴明彻的军队抵达吕梁市(今江苏省徐州市)后发起进攻,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军抵抗,不久,被打败,据城自守,被吴明彻包围。但久攻不下,吴明彻放弃进攻。起初,陈顼认为黄河南部地区容易攻下,中书通事舍人蔡景劝他不要再向前推进了。陈顼大怒,将蔡景免官罢职。

太建十年(578年)二月,吴明彻围攻北周的彭城,他派人堵住清水河 (今泗水)的下游,打算让河水灌进彭城;同时派出舟舰布列城下,日夜不停地发起进攻。之后,北周援兵赶到,吴明彻只能带兵撤退。途中,被北周徐州总管王轨包围,吴明彻的军队溃败,三万士兵以及吴明彻本人被北周俘虏。伐周失败,陈顼找到毛喜,希望得到他的意见。毛喜认为,淮左平定不久,边地都不稳定,况且北方基本上是平原用骑兵作战,南陈的船舶战术发挥不了作用,他的建议是与北周求和。陈顼听从了毛喜的提议,停止北伐。三月初九,陈顼任命中军大将军淳于量、镇西将军孙都、平北将军樊毅、宁远将军任忠等人镇守北部边境,防备北周的进攻。

兵败逝世

太建十一年(579年)八月,北周派梁士彦、行军总管宇文亮入侵南陈的淮南地区。十一月初,宇文亮从安陆市进攻黄城(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梁士彦进攻扬州市(今江苏省广陵区)。同月十一日,北周军队进攻并包围寿阳县(今山西省晋中市)。陈顼得知前方战报,命令淳于量、中领军樊毅、左卫将军任忠、前丰州刺史皋文奏,共同抵御北周。十六日至十九日,陈顼先后派任忠率领七千步骑兵进取秦郡(今江苏省六合县西北)、仁威将军鲁广达率军进入淮河一带、樊毅率领二万水军从东关进入巢湖(今巢湖)、武毅将军萧摩诃[hē]率领步骑兵进取和县(今安徽省和县历阳镇)。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南陈寿阳、黄城、广陵和霍州市(今山西省霍州市)被攻占。十二月,南北兖、晋(今山西省临汾市)三州及盱眙县、阳平、秦、历阳等九郡百姓南逃,北周又顺利取谯[qiáo]( 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徐二州。于是,南陈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被北周占领。太建十四年(582年)破五节,陈顼患病。正月初十,陈顼病逝。二月二十五日,葬入显宁陵,庙号高宗,谥号孝宣帝。长子陈叔宝继位。

施政举措

政治

陈顼独揽大权后,开始了进一步打击异己的行动。首先是铲除朝中反对其的文帝旧臣和反叛势力。子高是刘恒最信任的军事将领,“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陈顼掌权后,韩子高因“兵权过重,深不自安,好参访台阁,又求出为衡、广诸镇”,但不为陈顼允许。韩子高于是与到仲举及到仲举之子到郁密谋造反,始兴王陈伯茂也秘密参与。

光大元年(567年),韩子高、到仲举、到郁被人告发而全部被下狱赐死。沈皇后在陈顼掌权后才意识到大权旁落,与始兴王陈伯茂秘密策划建安张安国造反,希望以此夺权。但被陈顼发觉,张安国被诛杀。

其次,是镇压地方叛乱。华皎与文帝早在侯景之乱时就私交甚好,文帝时期华皎担任湘州刺史、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成为镇守长江中游的重要将领。“韩子高诛后,皎内不自安,缮甲聚徒,厚礼所部守宰。”

光大元年(567年),华皎联络北周傀儡政权西梁的军队起兵造反,被大将吴明彻淳于量等镇压,华皎只得孤身逃往江陵,所部大多被诛杀。

陈顼在民族政策上,主张“治国爱民”,以“万姓为子”、“怀远以德”为治民法则,要求各地官员对前来归附的少数民族“宜加恤养,答其诚心”。使得少数民族依附于南陈中央。

经济

陈顼采纳毛喜的建议:一是以废除苛法和“罪无轻重,悉皆原宥”的方式抚慰民众,使陈朝的仁义声名远扬;二是通过轻徭薄赋和“劝课士女,随近耕种。石鳖等屯,适意修垦”等方式,推动陈朝新得治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稳固边境的目的。

文化

陈顼在位期间,一共造了镀金铜佛像两万多座,修理破损佛像一百三十万座,修补寺庙五十所,仅扬州市便修建了高七级的太皇寺木塔和高十五丈的崇皇刹,僧尼数量更是达到了一万人。翻译经文方面,陈朝有僧俗译家三人,翻译佛经共40部,133卷,其中近一半是陈顼在位期间翻译的。

军事

陈顼登上皇位后,出兵讨伐广州叛将欧阳纥,平定叛乱后,驻守南部边境的将领不敢造反。太建五年(573年)至太建九年(577年),派吴明彻攻打北齐,先后收复了淮河泗河长江流域。之后偏安江南,不再北上。太建九年十月,北周攻灭北齐,陈顼再派吴明彻等人讨伐北周,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兵败被俘。同年北周反攻,陈顼的军队接连败退,次年冬天长江北面、淮南地区被北周占领,南陈走向颓势。

人物评价

姚思廉在《陈书》中评价陈顼:少年时性格宽容大度、多有智谋。长大后,相貌俊秀,身长八尺三寸,手臂垂下来超过膝盖。为人勇敢有气力,善长骑马射箭;虽有宏图远志,但他的功德不及文帝(陈蒨),智谋不及刘彻陈霸先)。

李延寿等人在《南史》中评价陈顼:陈宣帝(陈顼)器度弘厚,有当君王的肚量。当初,陈文帝知道自己的后代柔弱,早就有传位给宣帝的打算,但宣帝没有接受,所以才将太子委托给他。虽然宣帝即位后,开疆拓土,但他的德行比不过文帝,智慧不及武帝。同时,因为他志向太大,晚年在吕梁之战中败北后,才导致江东(泛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往东的长江流域)地区日渐被蚕食。

家族成员

陵墓

陈顼埋葬的显宁陵位于南京市西善桥油坊村管子山北部山麓。陵墓依山而建,地上建筑只剩下一座高10米、周长141米的封土堆。陵墓内部由墓室、墓道、封山墙、甬道、墓门、排水沟等构成。其中,墓室由花纹砖块砌成,长10米、宽6.7米、高6.7米,与甬道直接连通。甬道顶部是用砖砌成的券形,里面有两座石门,终点是一座用砖封起来的厚墙。墙外有一条用条砖砌成的37.5米的墓道。墓中出土文物有陶俑、玉块、青瓷小碗、鎏金铜泡。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座身穿白衣、头梳双、身穿宽袖对襟长袍的陶女俑。

轶事典故

真龙之身

当初,西魏有马军主李总与陈顼有交情,经常一起游玩。有一天晚上,陈顼与李总喝酒,陈顼喝醉了,亮着灯笼便睡着了。李总到外面闲逛,返回住处后,他看见陈顼的真龙之身,于是害怕地逃到了其他房间。

太伯之事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蒨病重,陈顼和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前往探望。陈蒨担心儿子陈伯宗守不住皇位,他试探性地对陈顼说:“我想要像姬泰春秋吴国开国国君)一样将皇位传给你。”陈顼流泪跪拜在地上,坚决推辞。陈蒨又对到仲举、孔奂说:“现在天下三足鼎立,国家事务繁重,需要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君王。我准备效仿晋成帝商朝的做法,将皇位传给弟弟(陈顼),你们要按照我的想法去做。”孔奂流着泪回答:“皇帝的身体不用多久就会好。太子正处盛年,威望一天比一天高,安成王(陈顼)一定会向周公一样辅佐太子的。”于是,陈蒨任命孔奂为太子詹事。陈顼未能独揽朝政。

研究书目

《陈书·卷五·本纪第五·宣帝》

《南史·卷十》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陈书·卷五本纪第五宣帝.ctext.org.2024-05-06

南史·卷十.ctext.org.2024-05-06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ctext.org.2024-05-06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ctext.org.2024-05-06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二.ctext.org.2024-05-06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ctext.org.2024-05-06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ctext.org.2024-05-06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ctext.org.2024-05-06

替嫁医女 (2020).豆瓣电影.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