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
黄陂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下辖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东邻、,北接,西连、,南隔分别与、、、相望。总面积226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黄陂区共辖15个街道、1个乡。黄陂区政府驻地位于前川百锦街230号截至2022年末,黄陂区常住人口为124.27万人。
黄陂区境内北部属大别山南麓西段,中部处在山麓堆积地带,南部属长江北岸东段。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黄陂区内河流、湖泊众多,穿流而过。黄陂区属,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黄陂区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三苗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自至初年,今区境又先后分属时称、安陆市、石阳、阳、木兰、、、黄陂、堡城等诸县中的二、三县。黄陂始置于元年(公元579年)的黄陂县。属湖广布政使司。隶属()黄州府。七年(1729年)改隶汉阳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汉阳府。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改设为黄陂区。
黄陂是北部产业新城,也是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汉口北汇聚了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跨境电商,在全世界22个国家建设了98处海外仓、海外展示中心,成为湖北跨境电商发展的主通道。依托,黄陂区域内已经入驻、、、卓尔通航、友和道通等航空总部企业,、、新能源汽车、、、圆通等临空物流企业。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240.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9︰34.6︰53.5。黄陂拥有中部最大的门户机场、全国最大港以及最大的铁路货运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13条高速公路和联通市内外,等级公路密度位居湖北全省第一。
黄陂历史文化悠久,有多处省级、市级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和。黄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丰富,其中木兰传统文化和“”文化是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陂旅游资源丰富,共培育出23个木兰系列景区,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4个,分别是、、、。2021年11月18日,黄陂区入选2021-2023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名称由来
侯喜(唐)所撰《黄陂记》称,“黄陂在汝洲,汝洲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盖黄陂之由来也”。对邑名后人持有多说,一说黄陂地处湖(陂)滨,春秋时又属黄国,与先民对故国的怀念有关。
历史沿革
先秦
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三苗氏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区南的盘龙城,是长江流域迄今所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古城。
秦汉至三国
属,今境东北部为西陵县地;西南部为安陆市地。汉末为荆州,于县东筑黄城镇(又名西城子,在今六指店区寨上湾)拒吴。以此地当江、汉之口,拒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名。
时,属荆州和河南省。西南部属荆州江夏郡安陆县;东北部属豫州弋阳郡西陵县。魏国又析西陵县西南,即今天境域之东南部为,隶江夏郡。四年(232年),弋阳郡一度为所有。
魏晋南北朝
沿魏制,石阳并入西陵县。永兴二年(305年),安陆市人为将,分安陆东界置滠阳县,治所牛湖堡(县南藤子岗附近)。今境西南部遂属滠阳县。
,属郢[yǐng]州。西南部属滠阳县,东北部属西阳郡西陵县。同宋。另置(属司州安蛮左郡),跨及今境北部。梁时仍分属3县:西陵县隶属未变;滠阳县一度属州,十三年(514年),属湘州梁宁郡;木兰县改称,属光州。后期,江北疆域渐人北朝。改梁安县为梁兴县,属巴州齐安郡。改梁兴县为梁安县,属湘州(后改北江州)梁安郡。陈太建五年(573年),陈伐齐,郢州刺史李综克滠口街道,隶。
隋唐五代
属。大业五年(609年)以后隶、永安郡。今县北部仍属。
隶淮南道黄州、齐安郡。武德三年(620年)省木兰县置堡城县。武德七年(624年)省堡城县入。初属吴,后属。
宋元
隶属黄州、齐安郡。三年(1210年),县治迁至今前川街。二年(1235年),刘曾石龙柱记其事。为避元兵,寄治鄂州青山矶(今附近)。
明清
隶属()黄州府。七年(1729年)改隶汉阳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汉阳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至三年(1912一1913年),隶鄂东道,民国3年鄂东道改为江汉道,属江汉道。民国十六至二十一年(1927--1932年),直属省。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起,先后隶湖北省第二、第四行政督察区,黄冈管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侵略军占领黄陂,10月,先后迁研子岗余家螃、石门黄门冲。翌年又迁长堰翁家冲、塔耳岗仙台寺、吴家凹、三名寺、蔡店萧家湾、刘家山。民国三十年(1941年)又迁冯家楼,旋迁金鼓、李家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迁麻城县张店,翌年又迁礼山县宣化店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迁还县城。1949年5月,黄陂全境解放,隶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9年随专区并入。1961年,恢复孝感专区,复隶孝感专区。1983年11月,划归武汉市管辖。199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城关镇更名为前川镇。1998年9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陂县,设立武汉市黄陂区。1999年3月28日正式挂牌办公。治所前川镇。至2004年,隶属关系未变。
地理
位置境域
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武汉市北部,位于东经114°0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区东邻、,北接,西连、,南隔分别与、、、相望。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5千米;境域周长273.5千米;总面2261平方千米。
气候
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因境域地貌复杂,又构成各种天气现象较多的小气候特点。
黄陂区年平均气温在15.7至16.4℃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3至3.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1至28.7℃。1月和7月平均温差为25.4至25.8℃。气温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南北温差大,东西温差小。
黄陂区年均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分布规律为南北多,中间少;东多西少。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7月。全区为450-540毫米,其中北部为500一540毫米,南部为450-480毫米。此期各地雨量约占全年总雨量的43一46%。11月至次年2月降水,最少约占全年总雨量的10%左右。雨量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洪涝干旱时有发生,对全区工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黄陂区年均时数约1540—2180小时,一年中8月最多,有253.8小时,2月最少,为 117.5小时。目照百分率最高是8月,为62%,最低是3月,为 34%。由于地形复杂,各地日照时数及百分率有差异,山地阴阳坡的差异比较明显,但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主导风向是北风(N)频率高达 24%;其次是东北风(NE),频率为 16%;最少的风向是西风(w)频率仅占4%。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 2.6 米/秒,每月都在2.3~2.8米/秒之间。各月最大风速都达到11.0~17.0 米/秒(5~7级)。冬半年主要是寒潮大风,夏半年主要是雷雨大风,在强对流天气条件下,雷雨时阵风可达到8~10 级;在龙风线影响时,局部地区的风速可达到 12 级以上。
地质
地质构造
黄陂区处于东西向构造带东端、淮阳山字形前弧西翼构造部位,并有新华夏系构造和北西向构造与之联合复合。
地层
黄破基底地层由古老的变质岩系组成,南部为松散的近代堆积物覆盖。按地层区划,北部属华北区,南部属扬子区。主要地层单位有元古界红安群、古生界泥盆系上统、中生界白坚系和新生界第四系。
地形地貌
黄陂区境内北部属大别山南麓西段,中部处在山麓堆积地带,南部属长江北岸东段。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西北低山区、东北丘陵区、中部岗状平原区和南部滨湖平原区4级阶梯。低山区和丘陵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6%,平原区和占64%。
黄陂区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低山丘区,海拔在150~800米,有黄陂区最高峰双峰尖(873.7米)。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山坡地基石裸露;东北部为丘陵区,海拔在50~150米,地表植被不佳,水土流失严重;中部为平原丘岗区,海拔在30—50米,地势起伏不大,平原与残丘、岗地交错。资源开发早,土地肥沃,塘堰密布,是粮棉油主要产区;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30米以下,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易受洪涝灾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黄陂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河流总流长,流域面积3504.3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和注入的五条河流。注入的五条河流在黄陂区流程共 76.9千米,流域面积共199.5平方千米。
滠水河
在黄陂区河长约90千米,流域面积1500平方千米。落水差106.95米,流量0.88-3870秒立方米。黄陂以为饮用水源地,供水覆盖、、祁家湾街道街,以及横店街部分地区共45万人,因此,滠水河也被誉为黄陂。
界河
在黄陂境内流程21千米,流域面积101平方千米。为季节河,洪水期最大流量414 秒立方米,枯水期无明流。
府河
从经彭家嘴流入县境,沿县境西南蜿蜓流过家山大桥后,分为两支。南支为主流,由湛家矶注入;北支经民生闸汇入水府河在县境内流程32千米。河面最宽为500米。
湖泊
黄陂区主要湖泊有(180平方千米)、(48平方千米)、后湖(12.9平方千米)、西湖(9.24平方千米)、什仔湖(2.5平方千米),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
武湖
武湖在长江北岸,跨和黄破区境。武湖为长江冲积而成的天然湖泊,是由北湖、安汉湖、汤湖等子湖构成的一个面积广大的水系。北湖在武湖水系中面积最大,经过多次垦荒之后。原大湖武湖消失。分化成多个小湖泊,人们就把子湖中的大湖(北湖)称为。武湖最低水位 17.55 米,最高水位 20.05 米;最小水面面积23平方千米,最大水面面积33.20平方千米;最小容积4373万立方米,最大容积11475万立方米。汇水面积约750平方千米,、黄两区各占一半,承雨面积116平方千米。
童家湖
,位于黄陂区西南。湖西至余家嘴,北面延伸到,南通府河。湖面长16千米,宽3千米,面积48平方千米,承雨面积475平方千米。湖底高程18.4米,最高水位24.18米,一般水位22米;养殖面积 11.1平方千米。
后湖
后湖位于左岸,西与天河及横店相连,东南属。湖水由北向南流入府河。东西长约3千米,承雨面积185平方千米,最高水位24.6米,最低水位18.6 米,平均水深2.2米,水面12.9 平方千米。
地下水
黄陂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其中,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含2个亚类。第一亚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的山区河段河谷阶地。下部为中粗沙夹,上部为亚砂土和细沙。总厚度 5~12 米。地下水位1~9.4米,单井涌水量一般100~500 吨/日。接受河水和降水补给,属浅层地下水。其特征为重钠型;部分受污染而形成重钙镁钠型水,为弱硬酸性中性淡水。水中铁离子含量一般超过饮用水允许指标。第二亚类:孔隙承压水。是区境内最重要的含水层位,有明显承压特征,水量丰富。分布在区境南部。
裂隙水,含3个亚类。第三亚类:碎屑岩裂隙水。分布在李家集至罗汉寺及丰荷山一带。钻孔单井涌水量0.13~0.33吨/日。主要为重碳酸钙、碳酸氢钠和碳酸氯化物、碳酸钙钠型,为极软至弱硬碱性淡水,铁离子含量一般超过饮用水允许标准。第四亚类:变质岩裂隙水。分布在北部低山和丘陵地区,类型复杂,以钠型和重碳酸钙镁型为主,属极软一软酸性至碱性淡水。第五亚类:岩浆岩风化带裂隙水。分布在蔡店、罗汉寺和李家集等地。含水层厚度20 ~30米,泉水流量小于10吨/日。化学类型为重钠型,为极软至弱软性淡水。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含2个亚类。第六亚类:裸露型岩溶裂隙水。分布在西北部石门山一带,含水层厚度10米右。泉水流量100~500 吨/日,其化学性质为重碳酸钙镁型,属弱硬一硬中性至碱性淡水。第七亚类:覆盖型岩溶裂隙水。分布在滠口丰荷山一带,钻孔单井涌水量6.5一6.93吨/日。岱家山大桥以北,含水层涌水量中等,钻孔单井涌水量达413吨/日。其化学性质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为软至弱碱性淡水。
黄陂区地下水开采储量日104.6万吨,每年约38亿吨。五通口以北 II 级阶地孔承压水区:包括武湖农场及口东部,面积110方公里,单井涌水量800吨/日,开采储量44.8万吨/日。、I级阶地孔隙承压水区:包括及武湖农场东北部,面积115平方公里,单井涌水量500吨/日,开采储量45.8万吨/日。涢水北岸 地孔隙承压水区:西南沿府河北岸一线,面积约20平方公里,单井涌水量220吨/日,开采储量14万吨/日。
水利
截至2020年,黄陂区有水库89座,其中大、中型水库7座:夏家寺、梅店、院基寺、泥河、矿山、巴山寨、三姑井,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千米,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
南部平原湖区先后进行了下游改道、下游改道、围垦灭螺等大型。先后建成、后湖、四联垸[yuàn]、什仔湖泵站。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对水库设施进行了整修加固,扩宽延伸夏家寺、梅院泥、矿巴三大灌溉系统的联结渠道,使全区形成河湖相通,库渠相连,北蓄南排的水利体系。总蓄水能力达96351万立方米,控水面积1281.5平方千米,有效水量52766万立方米。
夏家寺水库
夏家寺水库,又名,位于黄陂区东北部木兰乡境内,支流夏家寺河上的大型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水库总库容2.896亿立方米,其中调洪库容79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06亿立方米,死库容9000万立方米 。
土壤
黄陂区境域内土壤因成土母岩不同而异,分布有 4 个土类,9个亚类,26 个土属,90 个土种。
黄棕壤土类,为地区性土壤,分布最广。区内低山、丘陵和岗地大都属此土壤。有一个亚类即黄棕土壤亚类,下分4 个土属20个种面积5.77 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 51.29%。
水稻土类,为区内耕地土壤最主要的土类面积4.82 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2.91%。含5个、17 个土属50 个种。其中:淹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 0.40 万公顷,分布于丘陵、山区的高岗岭及平原的高地。这种土类水源条件差,耕层浅,肥力低。游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 3.85 万公顷,分布于丘陵岗地的中下垄田、冲垄的上中部和排水良好的平。一般排灌条件好,土壤熟化程度和肥力水平高。潜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0.43 万公项,多分布于低冲塘下平中部和沿湖周围,种植的水稻迟发、低产。沼泽型水稻土亚类,面积0.10 万公顷。分布于低湖区冲垄下部,渍害严重。侧渗型水稻土亚类,面积0.04 万公顷,分布于水库渠下的斜坡地带,一般冷浸、缺素。
潮土土类,为地域性土壤,分布在激水下游两岸和南部。有 2个亚类:一是潮土亚类分2个土属、11 个土种;二是灰潮土亚类,分 2个土属7个种。面积0.53 万公顷。
石灰土土类为隐域性土壤,分布在北部低山区,有1个亚类,即褐色石灰土亚类,面积0.12 万公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黄陂区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千米(339.15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22%。其中耕地面积107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8%;园地1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7%;林地35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牧草地6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水面面积35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
矿产资源
黄陂区地层主要由古变质岩组成,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金属矿产资源较贫乏。可资利用的零星状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磷、。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白云岩、河沙、红沙、、石英沙岩、砾卵石、浅粒岩、绿片岩、石英绢云母片岩及、辉绿岩、玄武岩、地下水、矿泉水和砖瓦用黏土等20余种。
金矿分布石门、塔耳及蔡店三地,属小规模金矿。除石门尚未开采外,塔耳、蔡店两地均因资金紧缺,开采一年多后停采停炼。铜矿分布在李集、长轩岭、蔡店三地,铜的品位为0.75—3.96%之间,属小型矿。磷锰矿系小型矿床规模,截至2020年,磷的工业储量92万吨,锰的工业储量70万吨。白云岩3.56亿立方米,年开采量45万吨左右。河砂累计开采量在1亿吨左右,尚未开采地段及储量已不太多。红砂总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砂岩的地质储量在左右,地质储量250万吨,年开采量3万吨。地质储量,已开始少量开采和加工。绿片岩,总储量220万吨。
森林资源
黄陂区境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带。区北部属鄂东北低山丘陵标、落叶栋类、马尾松林植被区,中南部属低山丘陵青冈栋、楠、、松、杉林植被区,东南部属江汉平原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
全区植被总面积约 13.08 万公顷覆盖率为57.53%。森林覆盖率为16.7%。
植被的主要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落叶针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植物等。
水资源
黄陂区处于江汉河湖水网的边缘地带,境流湖泊纵横交织,水利资源丰富。全区共有大小河流31条,流域面积3504.3平方千米。全区有水库89座,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千米,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438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面积10.22万亩,灌溉面积68.31万亩。主要湖泊有(180平方千米)、(48平方千米)、后湖(12.9平方千米)、西湖(9.24平方千米)、什仔湖(2.5平方千米),湖泊总面积252.64平方千米,承雨面积1243.7平方千米。境内地下水储量2.,分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3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温17—,矿化度低于淡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北部还有断裂循环型地下热水。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黄陂区有野生动物种类 70 余种。分为类、、哺乳纲、鸟纲等。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两种,省级保护动物有、以及等10余种。
植物
黄陂区有植物种类1000余种,其中,50科、135种。珍稀植物有银杏、等;木兰山有3棵珍稀古树:()、、。野生有21种。水生植物有15种。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杉及紫玉兰茶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末,黄陂区共有自然保护地8处,批复总面积20748公顷。
木兰山地质公园
木兰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05年被评为,面积8220公顷,属大别山南麓余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其主峰木兰山为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海拔582.1米。这里有分布广泛、保存完好的蓝片岩、等地质遗迹。其地质形成年代可追溯到7-10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木兰山蓝片岩带是1700千米的大别-苏鲁蓝片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地质专家称为解决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是地质科研与科普旅游的重要基地。独特的地质作用和地理位置造就了木兰山绮丽的自然风光。
木兰山森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林区面积达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林区内各类古树名木一百多种,各类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森林,特别是野兔、、野猪、野狐等动物,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
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草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148.2公顷,保护区内已发现并记录动植物180余种。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和等珍稀濒危水鸟及水生、中游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然灾害
1980--2004年间自然灾害和异常天气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水灾、旱灾、风灾和雷击。
1983年是特大洪涝年。全年降水量1962毫米,为多年平均降商量的1.77倍。共发生4次涝横过程。第一次是6-7月,受灾范围遍及全区大片土地,绝收面积为21.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3%;第二次是9月15-16日,受灾面积4.67万亩,其中绝收面积2.5万亩;第三次是10月5-7日,受灾面积3.94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9万亩;第四次是10月19-22日,受灾面积6.96万亩,其中绝收面积3.46万亩。4次受灾总面34万亩,绝收29万亩,减产粮食1.1亿斤,倒塌房屋4650间,冲毁公路99处,冲垮桥梁63座,冲毁塘堪1791口,冲溃河堤30033米,冲跨渠道68892米,冲跨涵洞2132处。
2001年3至9月,黄陂区总降水量仅438.9毫米,比常年同期少509.3毫米,是50年来最少的一年,也是有气象记载120年来最少的一年。其中,7月份降水0.99毫米,9月份降水仅2.9毫米。全区58万亩农作物绝收;中稻受灾25万亩,绝收15万亩;晚稻10万亩碘化钠插秧,已插的干死6万亩;林、果、茶、棉绝收8万亩。20余万村民,8万多居民,16所中学,3万多头牲畜饮水困难。
2003年7月23日至8月8日,平均日最高气温达36.6℃,其中7月29日至8月3日的最高气温均大于37.0℃,打破历史同期记录。同年3月15日,将天河街普济寺墙体击穿直径约1.2米的大洞,power cord起火,引发火灾。2004年,雷击灾害高发年,4月20日、7月1日、7月19日、7月29日、8月4日、8月6日都发生雷击灾害,致1人死亡,3人受伤,多处电器设备被毁。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黄陂区共辖15个街、1个乡。区政府驻前川百锦街230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黄陂区常住人口12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25%,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年末黄陂区户籍人口116.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834人,出生率5.69‰;死亡人口10318人,死亡率8.8‰;自然增长率3.11‰。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黄陂区男性人口占比51.76%,女性人口占比48.24%,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5.33%,15-59岁占比64.39%,60岁以上占比20.28%,65岁以上占比14.96%。
民族
黄陂区属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截至2017年,黄陂区有35个民族,除外,34个少数民族在黄陂现共有常住人口2883人,其中,1814人,大多数聚居在黄陂区蔡店乡大富庵和田家大湾2个村庄。34个少数民族中,人数在50人以上的还有、回族、满族、、、。
语言
黄陂方言属鄂东楚语系统,主要特点有四:(1)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已清化;节结不分尖团;书虚均读舌尖后音;泥来母字洪混细分,如年=连,南=兰;部分地区f,h相混,如房=黄,肥=回。(2)韵母方面:有一组完整的u组韵而没有撮口呼,如“虚”读作(sū),“园”读作(yán);复韵母ei读齐齿i韵,如被=避,对=帝,岁=细。(3)声调方面:古平、去,今分阴阳;调值基本上表现为去声调值较高,其他调值较低;人声自成一类但不短促,与湘方言人声特点相同。(4)词汇方面:古语词较丰富、楚方言词的遗存也较多,亦与湘方言相类似。如挪动、搬动多用“”,剖开、裂开多用“”,拔取、剔除多用“”(均见于《》);熟语丰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宗教信仰
截至2022年,黄陂区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4种宗教。经政府宗教部门正式批准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共64处,其中,佛教32处、道教19处、基督教聚会点13处,天主教只有信徒,没有设立活动场所。黄陂区宗教教职人员100余人(不含基督教神职人员),信教群众近4.5万人。
黄陂区信仰佛、道两教的有3.6万余人。佛教始于隋,兴于唐。贞观年间,唐末,战乱连年,上古禅寺被焚。宋代初年,逐步修建大佛殿、华严阁、关圣殿、福慧庵、玄岳殿、雷祖殿等。元、明之际,兴盛,佛事稍衰。清朝,佛门再度兴旺,尤其是以后,佛教日盛一日。木兰山有上古禅寺、准堤阁、法藏寺、妙法寺、华严阁。另有前川街环城宝塔村的莲池二龙寺等活动场所。
黄陂区境内道教有全真教和正一教两派。全真教进入木兰山后归于佛教。唐宋时,只建有金顶一观。元代修建、朝天官、、回光殿,扩建祈嗣顶,并将非佛非道的木兰殿纳入道教系统,从而扩大了木兰山道教的影响。明万历年间,金顶上移,原金顶称为古金顶,并进行扩建,内供祖师和观音,为道家香火最旺的地方。并扩建三元宫、、斗姥宫、回光殿。光绪八年(1882 年)湖北巡抚彭祖贤增建八仙殿、客堂。至此,空前兴盛。1935-1937 年有道人200 余名。木兰山有金顶、玉皇阁、古娘娘殿、娘娘殿、报恩殿、帝主殿等17处道教场所。
黄陂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约9000多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基督教伦敦传道部传教士将基督教传入黄陂。教堂对教徒常施恩惠,在灾害之年进行一些救济。
天主教在清末、明初时传入黄陂。民国二年,汉口天主教总堂的意大利神父查理约在祁家湾街道敬坛湾建立县内第一个天主教堂。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与意大利结盟,日军天主教徒,有些人把天主教堂作为避难所。抗日战争胜利后,教徒纷纷退教。解放前,有教徒600 余人,1985 年有教徒 200 人。至2004 年,全区有信仰天主教的群众约2000人但没有设立聚会。
经济
综述
黄陂区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兼有棉花、油菜、和薯类等,土特产有茶、板栗等。黄陂的工业主要有以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刀片动力电池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为龙头的珠宝时尚产业集群,以攀升科技为龙头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以为龙头的临空物流产业集群。黄陂区第三产业主要有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截至2022年,黄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4家、全国500强企业17家、民营百强企业7家、武汉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4家,境外2家。主要企业有、珠宝、新能源汽车、中车轨道车辆、全真光电、惠强科技等现代制造企业,、、、圆通等临空物流企业。
2022年,黄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0.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为11.9︰34.6︰53.5。
第一产业
黄陂区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兼有棉花、油菜、和薯类等,土特产有茶、板栗等。黄陂在中部集约发展优质粮油、高效蔬菜、种子种苗,畜禽小区、名特水产等优势板块基地;在北部以木兰生态旅游区为核心,依托荒山、荒坡、湖泊、林业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茶叶、林果、药材等产业;在南部区域集中发展农业科研展示、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高端苗木花卉和服务型农业。
黄陂的特色第一产业有:以兰氏为龙头的蔬菜产业;以木兰金秋为龙头的草莓产业;以维尔福为龙头的种子种苗产业;以盘龙绿茶为龙头的茶产业;以天健为龙头的名特优水产业;以MAP为龙头的优质稻产业;以乐神三宝为龙头的蜂产业。黄陂区大力发展草莓特色产业,2021年,黄陂区草莓产值突破10亿元。黄陂是最大的绿茶产区,入围2021年茶叶主产区名单。位于木兰乡的明日谌[chén]寨茶园,每年可产单价千元以上的精致茶4000余斤,其中极白品种每斤可以卖到8800元,黄金茶每斤3600元。
2022年,黄陂第一产业增加值147.82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
黄陂的工业集约化发展,发轫于2012年规划建设面积62平方千米的武汉临空产业园。形成以翰宇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刀片动力电池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为龙头的珠宝时尚产业集群,以攀升科技为龙头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以为龙头的临空物流产业集群。
黄陂刀片动力电池项目是比亚迪L3中部地区产能最大、投产最快的生产线,计划年产能约占比亚迪动力电池年总产能的百分之十,成为比亚迪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的中部支点。
黄陂以周大福为龙头,爱帝针纺、深圳市玮[wěi]言服饰等企业为支撑,打造珠宝时尚制造基地。周大福约60%黄金珠宝产自黄陂。
黄陂有仟吉食品、精武人家、萃元食品、英纽林等4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10年底,投资2.2亿元在黄陂建设仟吉食品工业园,经过在武湖工业园的发展,仟吉在、、等均设有子公司,在全国拥有约400家直营连锁门店。“精武人家”,前身是“第一家”鸭脖店。截至2020年,精武人家已成为集、冷链物流、制冰等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工业园。武汉萃元冷链食品物流园,园区内已有中商平价、、奇点烘焙等企业入驻。
2021年,黄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25.5亿元。2022年,黄陂第二产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9.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30.4%,、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5%,金属制品业增长11.2%。
第三产业
黄陂区主要有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黄陂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发达,域内景区共创“木兰系”,“木兰游”文旅品牌,木兰文化IP不断丰富。黄陂依托木兰文化、盘龙文化、二程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量身打造出一批旅游景区、文旅项目和节会活动,促进了全区文旅产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2022年,黄陂第三产业增加值663.52亿元,增长1.6%。2022年末A级旅游景区15个,新建旅游厕所3座,共计179座。全年旅游总人数1656.68万人,下降33.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656.68万人;旅游总收入87.06亿元,下降32.3%。全区新开通惠民旅游年卡2.74万张。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86.73亿元,增长0.3%。
经济功能区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
汉口北市场面积1240万平方米,6.8万户商户,2021年成为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仅次于)。2022年,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获评“全国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市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综合示范市场”。汉口北市场引入抖音电商、快手电商、跨境电商等直播平台,打造汉口北直播大道,形成30大行业电商直播生态圈,2022年已入驻直播机构400余家。汉口北坚持“内贸与外贸”相结合,已成功举办3届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和13届,汉交会上升为省级博览会,形成“南有、北有汉交会”格局,建设成为国内首个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一般贸易三种贸易方式通关于一体的市场。
汉口北还主动承接2022年汉交会对接的100余家服装品牌企业,设立华中营销总部中心,在武汉城市圈设立24家直属外贸总服务中心,建设覆盖全省17个地市州出口产品为特色的汉口北出口商品展销中心。黄陂区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从无到有,2022年完成310亿元,排名全市第三。黄陂区还计划在汉口北敷设云巴线路,沿线串联起奥特莱斯、汉口镇、万国小镇、鲜花小镇、味道小镇、名车小镇等商业街区和专业交易市场。
武汉临空经济区
2012年,黄陂区政府与市城投签订《关于联合开发武汉盘龙西区项目的合作协议》,组建临空投公司(2019年更名组建为临空投集团),由盘龙城管委会与临空投集团公司共同推动企业总部区土地一级开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临空新城”诞生。规划中的武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黄陂区,以为核心,总面积约150平方千米,依托“枢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临空区发展。
重要企业
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武汉)有限公司黄陂分公司
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位于黄陂区临空经济产业示范园川龙大道8号,2012年落户黄陂,产值从2亿元增长至百亿元,成为周大福最大规模的综合生产服务基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在总公司范围内从事生产、销售以铂金、黄金、白银、钯[bǎ]金及其他贵金属、各种宝石、珍珠、、晶石为材料的饰品、钟表、工艺品;饰品、钟表、工艺品、包装制品、电脑及其配件、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文具、箱包、手袋、服装、鞋、手表、大宗商品的批发、进出口及相关配套服务,珠宝首饰修理及售后服务(不得超出总公司经营范围)等。
武汉攀升鼎承科技有限公司
“攀升科技”品牌创立于2012年,旗下有攀升IPASON和武极VTG两个子品牌 ,总部位于,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攀升科技主营高性能定制电脑、、一体式电脑及相关周边数码科技产品,并提供基于PC商用需求的整体行业解决方案,以国内外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为主要销售渠道,已在、、成立合资分公司。攀升产品销售已覆盖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 , 自2017年起,攀升科技积极投身信创(即国产)电脑的研发工作,是首家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的本土电脑整机生产企业,已有4款电脑进入“信创产品名录”并被党政系统和行业领域大量采购。攀升科技深耕黄陂10余年,已发展为高性能定制电脑全国第一,线上定制电脑销量全球第一,成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黄陂区共有各类学校310所(含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比上年减少11所。在校学生17.14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0.44万人,增长5.3%;普通中学在校生4.78万人,增长8.2%;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21人,增加12人;小学在校生7.78万人,增长5.8%;幼儿园在校生4.14万人,增长2.0%。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95.7%,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100%,6-14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6%。
武汉文理学院
武汉文理学院,创立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湖北省教育厅业务主管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黄陂区武湖街胜海大道1号。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涵盖、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和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金融学专业为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英语专业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始于1984年,是独立设置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近700亩,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经济开发区。学院主要以航海类学科为重点,船员培训为支撑,开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电子电气、旅游管理等专业。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黄陂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864个,床位5605张,比上年同期下降1.0%,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4.51张。卫生技术人员65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61人,、护士2933人,每千人拥有医生2.06人。年末共有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
黄陂区人民医院
黄陂区人民医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英国传教士创建的仁济医院,后几经变更为县施疗所、县卫生院,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当年11月正式组建了黄陂县人民医院。1998年黄陂撤县设区,更名为。2021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是本地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平战结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主院区占地面积13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医院现有在岗职工2095人,医学硕士48人,医学博士2人。医院目前设有56个临床医技科室,22个一级诊疗科目。为省级重点专科、市级重点专科。中医脾胃病科为县级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骨科、肛肠科、麻醉科、中医针灸科、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检验科、急诊医学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眼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普外科为市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
黄陂区中医医院
黄陂区中医医院重建于1980年,是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保健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13年被省卫计委批准成为武汉市第二中医医院,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7642平方米(26.5亩),现有人员97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0人,兼职教授及副教授26人。设有21个临床科室和9个医技科室,其中心血管病科、针灸康复科、骨伤科、妇产科为重点专科;肛肠科、脾胃科、脑病科为重点专科;外科为市级重点创建专科。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黄陂区共有1个;博物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全区开展文化惠民主题活动764场。
2023年4月25日,举办“书香武汉·悦读黄陂”木兰读书节活动,活动现场设置文创集市、移动书屋、读书打卡墙,并开展有奖竞答等互动活动。2023年5月25日,黄陂区第十六届群众文化在黎元洪广场开幕。、区木兰艺术团、武汉文理学院等街乡及单位带来的《板凳龙》《滚龙》《采莲船》等七个节目。2023年7月28日,黄陂区蔡家榨镇街举办了黄陂区首届“荷塘夏日”文化活动,活动以“荷韵颂廉香清风润木兰”为主题。
湖北考古博物馆
2022年6月10日,湖北考古博物馆正式开放。位于黄陂区风景区,毗邻湖北,占地面积100亩,是湖北考古出土文物的保管、收藏、保护、展示与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文博教学实习基地在此挂牌。湖北考古博物馆收藏有湖北考古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发掘的200余处遗存出土文物标本2万余件。湖北考古博物馆的前身是文物考古研究所木兰湖基地。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黄陂区共有体育场馆3个。在市级以上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19枚,银牌15枚,铜牌31枚。在“旅游+体育”的激发下,黄陂举办的“木兰山登山节”让“相约木兰山登高望远”成为武汉人的新民俗。还有运动风筝锦标赛、木兰山地马拉松、“骑遇木兰”等户外活动。
科技事业
2022年,黄陂区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项,资金50万元;市级科技项目14项,资金280万元。科技成果11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48项,登记额30.04亿元,增长70.2%;技术合同交易额7.74亿元,下降56.1%。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152家,新增4家。2022年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4.37亿元,增长18.1%,占GDP比重7.6%;专利授权量2512件,比上年下降5.1%;发明专利授权量177件,增长58.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39件。
人居环境
2022年全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1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1.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PERCENT。全区建成区绿地面积5.39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0.07平方千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9%。全年新增绿地3.97万平方米,新建绿道33千米。新改扩建城区公共厕所8座。公园总数6个,总游人量460万人次。
社会保障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29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5元,增长7.6%。截至2022年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人数48.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33万人、8.39万人和9.1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1.97万人和0.43万人。基本医疗人数95.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123元。全年拥有社会养老机构41个,养老机构床位4162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救助标准91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全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19万人,累计支出0.25亿元。全年农村低保对象救助标准780元,比上年提高50元,全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2万人,累计支出2.41亿元。全年新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64家。
交通
综述
黄陂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拥有中部最大的门户机场、全国最大内河港阳逻武汉新港以及最大的铁路货运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13条高速公路和城市联通市内外,等级公路密度位居第一。已开通3条、在建和拟建10条共计13条城市轨道交通在此汇集。
公路
截至2021年底,黄陂区有通车高快速路共11条,里程226千米;国道3条,里程108千米;6条,里程224千米;县道16条,里程178千米;乡村道3830千米,以上合计4566千米,等级路网密度2.02千米/平方千米。
铁路
自北向南从黄陂西部入境,经祁家湾街道、横店、滠口街道进入汉口,境程33千米。线路电气化改造后,列车于2001年第四次提速以后至2004年12月,武汉铁路分局停开汉口至孝感花园、汉口至短途区间客运,祁家湾、滠口两站停办旅客运输业务,仅保留江岸区至短途客运,区境3站仅停留横店车站。
武汉北站
武汉北站,位于黄陂区S1岱黄高速附近,是管辖的货运,中心里程位于K1167+360m处,衔接、、、、的等众多,是武汉铁路枢纽的“心脏”,承担着全国各地货车通过武汉中转解编的任务,是全国路网重要枢纽节点之一。于2006年4月18日动工兴建;于2009年4月27日完成交工验收工作; 于2009年5月19日投用运营。2023年春运期间,日均中转货车20272辆,同比增长5.6%。
航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位于黄陂区天河街道,1995年4月15日正式开航。截至2023年6月,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278条,是唯一直航全球五大洲主要城市的机场,预计到2030年起降架次将由目前的20万架次增至47万架次。
公共交通
公交
截至2020年底,黄陂区共有公交场站18个,场站总面积约10.4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前川城区和盘龙城地区。截至2022年末,全区公交线路134条,营运公共汽(电)车640辆,出租汽车200辆。2022年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98279万吨千米,增长212.1%。客运周转量35646万人千米,下降53.8%。和黄陂区客运站为黄陂区主要公路客运站。
轨道交通
截至2021年底,黄陂区已建城市轨道交通4条,总里程为56.1千米。分别是:1号线(5千米);轨道交通2号线(13千米);轨道交通21号线(12.5千米);(25.6千米)。
人文
综述
黄陂历史厚重、人文璀璨。距今3500多年的殷商盘龙城文化,被专家学者论证为“中华文化南方之源,[qú]武汉市之根”。木兰传统文化和“二程理学”文化是武汉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古迹
黄陂区古迹甚多,文化遗存丰富。截至2019年11月,黄陂区有文物点206处,有58处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馆藏文物1294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31件、三级文物300件。
盘龙城
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有3500年历史,是南土中心城邑,武汉城市之根。1954年发现,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姚家山
由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旧址等九处建筑组成,是武汉市唯一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40年末至1946年间,李先念同志先后三次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司、政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在此驻扎。1988年,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亭
双凤亭,位于前川街道鲁台社区,始建于。[hào]、兄弟人称两程夫子。其祖父任黄陂县令,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时所生,黄陂城西偏有草庙巷(今前川街道文教巷程乡坊),是二程故居所在地。时改称双凤亭,取其母梦双凤生二程之意。现存建筑即为当时所置。亭中有石砌方形碑,碑额上刻有双凤朝阳图等。“双凤亭”金字匾额,为1962年重修时郭沫若所题。与程乡坊和二程书院构成黄陂二程重要遗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截至2019年,黄陂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市级19项、区级43项。涵盖了民间文学、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戏剧、传统音乐等类别。已由国务院、省市区人民政府公布各级代表性传承人50人。
木兰传说
2008年,黄陂区申报的《木兰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传奇女杰,木兰传说包括《木兰出世》《少年木兰》《替父从军》《塞外立功》《辞谢封赏》《回乡团聚》等故事。该传说历时久远,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传说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物、地名、建制、物产、风俗、宗教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民间文学的诸多领域。传播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国内各地有诸多演绎,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木兰传说是华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表现了效忠国家、敬老爱亲、追求平等的观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民俗研究价值。
黄陂泥塑
2011年6月9日,黄陂泥塑入选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陂泥塑的制作有着复杂繁续的工序,取材、和泥、捏胚、修饰、阴干、上底粉、施彩绘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大到佛龛[kān]神像,小到泥玩具玩具,对于泥人王村的泥塑艺人来说均非难事。他们还对泥塑进行创新,创造出了多种题材的观赏性强、收藏价值高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泥塑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工艺品,有的被收录到了里的档案馆、博物馆,有的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楚剧(黄陂花鼓戏)
2008年,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陂花鼓戏、西路花鼓戏、黄孝花鼓戏。清朝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黄陂区、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传统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黄陂区楚剧团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县级专业剧团。建团以来,剧团共挖掘整理、演出传统剧目493台,现代戏118台。创作演出《》《》《一条鳜鱼》《中秋月》《少年花木兰》等一大批剧目,在省、市级各类专业会演比赛中,共荣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34个,荣获“牡丹花奖”3个,“江花奖”3个,艺术成果丰硕。其中《四下河南》被省电视台和录制成盒式录音磁带、光盘,在省内外电台、电视台播放并行销海外;楚剧《少年花木兰》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全剧播出10余次,多次参加省、市会演比赛,荣获大奖。
二程故事(传说)
2012年,二程故事被列入黄陂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程”理学文化是以“程朱理学”创始人、少年时代在黄陂滠水岸边鲁台山巅筑台望鲁、仰孔崇儒的演义为楷模,后蔓延滋长于历世以讲求礼仪道德、人伦秩序、尊师重学、创新思辨、综罗百代和圣贤人格理想等为基本内容与形式规范的新儒学文化。“二程”以儒家伦理为本位,批判地吸取佛、道精致的思辨哲学,结合社会发展之需要,创立了理学思想体系。经大理白族自治州学家完善,世称“程朱理学”(或称“后孔孟儒学”)。“程朱理学”在宋以后的封建社会思想政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成为华族全民的文化,亦对东亚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黄陂是程朱理学重要的发源地和承载地,当然也是“二程”理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承载地。
饮食
黄陂主要有清水、[huàn]、鲫鱼、等鱼类。青萝卜炖、闷藕、野荠菜、火烧牛肉。腊肉、、、腊鸭等也是黄陂区人的家常菜,还有、圆子、等特色菜。
黄陂三鲜
也叫“”,三鲜分别是指、和茶糕。虽然食材比较简单,但是制作工艺却非常的繁杂。当这三种食材杂烩合在一起,肉有,鱼有肉味,所以在黄陂当地就有“没有三合不成席”的说法。
黄陂糍粑
糍粑的吃法很多,可以烤、煎、煮等等。是黄陂迎春的传统风俗。先将上好的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24小时沥干备用,浸泡后糯米加入沸水煮至七成熟,再舀出放在竹箕里把水沥干,放入子里蒸半个小时左右。再将蒸熟的糯米饭盛出来,倒入特制的石槽,一人抡着特制的木锤搓打,另一人置一盆冷水在旁边,把双手沾上冷水后,趁木锤提起来的时机翻揉糍粑。打糍粑讲究快、准、稳、狠,这样糯米才能打得均匀,打得磁实。
黄陂豆丝
黄陂豆丝制作的原理很简单,用大米、绿豆等打浆摊成饼,然后切丝晾干。在黄陂很多乡村,不少村民仍保持着传统的制作手法。
特产
黄陂荆蜜
黄陂荆蜜,产自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该地域北有大别山屏避沙尘与寒流;南有江河湖泊水汽滋润;地下红壤矿物质丰富。流蜜期达两个月,比其它地区长一个季节。特有的地理环境成就了黄陂荆蜜特有的品质:果糖与葡萄糖含量高于国家标准27%,酶值高出国标1-2倍,且富含牡荆酸。2011年,黄陂荆蜜被原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陂荆蜜,属于深色蜜,琥珀红,常温下呈透明、半透明状态,遇低温易结晶。
黄陂绿茶
黄陂绿茶是黄陂重点发展的农特产品之一,产区位于黄陂区北部山区,是大别山余脉,丘陵山地面积广阔,种茶历史悠久。黄陂绿茶外形扁平光泽,内质香气,滋味鲜醇。黄陂绿茶一般按春夏秋季节分,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
脉地塆萝卜
黄陂脉地湾色淡绿,板叶,叶丛半直立。肉质根1/5左右露出土表,肉质根白色、略带青头,表皮光洁,须根少,颈部细,下部粗,底平,主根细长,纵剖面似扇形。因其产品表皮光洁,汁多味甜、口感好、味道鲜,黄陂脉地湾萝卜已发展成为武汉市黄陂区农业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
习俗
婚俗
从前在黄陂地区,婚姻基本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说合到出嫁,“三茶六礼”是最基础的礼仪。“三茶”为下茶、定茶、合茶,“六礼”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民间约定俗成,完成了“三茶六礼”,才能被承认是明媒正娶。
婚后,正月初二、端午、这三个节日,女婿要到丈母娘家送节礼,黄陂人很看重这个。
现在黄陂的新人成婚多是西式婚礼融合了一点中式婚礼习俗,随着联系方式的便利化,结婚这些繁琐的过程被一步步简化。
丧葬习俗
老人走的时候要有儿女在旁,方便说下遗嘱之类的话。布局灵棚,灵棚建在正屋中,灵棚前内壁布局个“奠”字,“奠”字下边是供桌,供桌上边放鱼、肉、新鲜水果等。灵床,用长木工板架在2个板走上,木工板上铺张浪费送灵布,灵布上置放经整容手术后的灵体,灵体顶盖上灵被。停灵時间一般为三天。
第三天则是出丧日。停灵期内,夜里要有亲朋好友守夜,也有时常有哭灵的,哭灵的一般是逝者的闺女或者亲人。第三天出丧,一般是在该日的六点多就需要做好各种各样提前准备,这一天全部的亲朋好友都一般要在场,从灵棚起灵时,由出丧工作人员把用点在碗里的灯吹灭,随后磕破此碗,再出灵。出丧工作人员一般为8-10人。
灵体遗体火化,一般是由家人一起送去遗体火化,送灵遗体火化时,由小孙子抱遗照,遗体火化后,同大儿子抱骨灰坛,小孙子抱遗照,回家了在门口再设一次供案,由亲朋好友故人再拜祭。进山安埋,走路程近的,大儿子端骨灰坛,小孩抱遗照,葬人举着花圈,一路上要持续放鞭炮。送殡回家后,丧者大门口也有烧一堆火,送殡的人必须从这堆火上垮过。
节日庆典
艺术
僵狮子
“僵狮子”是黄陂话,意为被僵住的舞狮子。又称将狮子,因其舞狮过程中“马脚下马将军”而得名。玩龙灯舞狮子是黄陂一大民俗。将狮子很特别,他们的跳跃在很多人看来仿佛是在打太极,“将狮子”即“马脚”在香熏过后,处于半清醒状态,仿如天上神灵附体,于是舞狮者就变得非凡起来,很有祭祀的味道。狮子还会到每家每户去游玩,每家的当家人都会拿出烟花和爆竹迎狮,然后旁边有个长老说灯彩以图吉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花鼓戏
黄孝花鼓,是自清中叶至1926年之间流行于黄陂、孝感市一带的花鼓戏,因多在后玩灯时演出,故又名“灯戏”。最早由民间的划采莲船、踩高跷、打等艺术形式演变而成。花鼓戏以踩高跷的形式,一边行进一边唱小调。继之乃去跷而走平地演唱,后来演出者又装扮成不同身份的人物进行演唱,并由单人演唱变为男女对唱和五至七人演唱,接着又配之以锣、鼓形成表演故事的“打锣腔”。
黄陂彩词
黄陂人在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时,每种形式均要喊彩。在采莲船、玩虾灯、舞龙灯、踩高跷等传统文艺表演中,有一定情节的爱情彩歌,往往将喜庆活动推向一个个小热潮。如:妹妹生得像枝花,牡丹花开不如她。人又俊来手又巧,织出绫罗美如画。
在农村,一些男婚女嫁、祭祖吊丧、生儿育女、做生祝寿、造屋上梁等活动中,许多人选择以喊彩唱歌表示祝贺,如在结婚贺喜堂时唱:来到喜堂前,举日欢根源,今日公子如状元,龙凤结良缘。
风景名胜
综述
黄陂区有“武汉市后花园”之美誉。截至2022年,共培育出23个木兰系列景区,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4个,AAAA级景区5个,AAA级景区7个,A级景区列全国县市区之冠。先后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区”“中国有影响力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2022年,黄陂区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0亿元。域内景区共创的“木兰系”,“木兰游”文旅品牌具有鲜明特色。
重要景点
木兰山
木兰山是千年宗教圣地,国家AAAAA级风景区,木兰山自古就有神灵之地、石奇之地、和谐之地“三说”。木兰山因替父从军的将军而得名。木兰山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北枕大别山,海拔582.1米,辖区面积78平方千米。、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被明代诗人屠达誉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是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陂区境内,距61千米,距43千米。景区面积13平方千米,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峡人家”和“森林公园”三大主题景园链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千米的森林山水大峡谷。整个景区分为风景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主峰海拔520.6米,景区内以观赏飞瀑、溪潭、怪石等景观为主,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武汉市唯一的城市郊野公园,方圆25平方千米。景区地貌奇特而秀美,集峰、谷、堰、潭、川、古寨、古建筑于一体,被称为木兰生态旅游区中的“百景园”。景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有各种树木1000余种,中草药材6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木兰山南麓,是一处以草原风情展示为主,融观光、游乐、会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主要景观有草原人家、草原古城、草原部落、草原集市、草原牧场、草原敖包、茶马客栈等。
清凉寨
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面积约10平方千米。景区常年气温比区低6℃—8℃,森林覆盖面积达97.5%,景区集观光、休闲、会务、度假于一体,是市民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西北部姚家山与源泉村境内,距武汉城区约95千米、距黄陂城区65千米,总面积约15平方千米。姚家山既是抗战时期新五师司政机关所在地,享有“武汉抗战第一村”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殊荣。
木兰胜天
木兰胜天是国家AAA级景区,坐落在武汉市黄陂区古镇王家河境内,东邻,南接,西连木兰山,北望木兰湖。木兰胜天四面环山,中间是水,风景秀丽。始建于1995年,前身是知青下放的胜天林场,2000年创建户外运动休闲基地,是一家集种植(全绿色种植)、养殖、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运动、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业基地,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的运动性风景区。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黄陂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6月,黄陂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1日,位居2020年全国百强竞争力排名第54位。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9月,黄陂区入选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拟命名名单。
2021年11月3日,黄陂区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18日,黄陂区入选2021-2023年度“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93。
2024年9月19日,黄陂区入选2024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24位。
2024年11月19日,黄陂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17位。
参考资料
黄陂概况.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6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06
黄陂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7
民族宗教.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7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24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23
水利资源.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7
黄陂.中国天气网.2023-10-09
历史沿革.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7
非遗名录.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08
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文旅厅.2023-10-10
滠水水源地入选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12
土地资源.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7
矿产资源.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7
武汉发现丽星鹩鹛.腾讯网.2023-10-07
关于黄陂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情况的公示.黄陂区人民政府网站.2023-11-12
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23-11-12
木兰山.黄陂文化旅游网.2023-11-13
保护湿地资源 守护大美黄陂.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13
今天,三大经贸盛会在黄陂隆重开幕.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4
黄陂区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11-12
非凡十年 黄陂进阶全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黄陂区人民政府网站.2023-10-26
黄陂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28
黄陂冲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10-28
武汉唯一!黄陂实力上榜“国家队”.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11-23
黄陂坚持产业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11-23
“四大产业集群”撑起高质量发展骨架 黄陂聚力打造先进制造新基地.黄陂区人民政府网站.2023-10-28
武汉“后花园”黄陂实现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10-28
塑造新时代“货到汉口活” 黄陂全力建设消费新中心.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2
十年淬炼,武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呼之欲出.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2
非凡十年:黄陂进阶全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10-28
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武汉)有限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23-11-12
湖北攀升电脑创始人、董事长陈孝军——10年“攀升”,坐上中国定制电脑“头把交椅”.荆楚网.2023-11-12
武汉攀升鼎承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经济网.2023-11-12
关于攀升.攀升官网.2023-11-12
“ 武汉攀升科技” 入围《国货好物》项目评选.中国日报网.2023-11-12
武汉市基础学校库.教育宝.2023-11-16
黄陂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信息一览表.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6
学院简介.武汉文理学院.2023-11-12
学院简介.武汉海事职业学院.2023-11-12
医院简介.江汉大学附属黄陂区人民医院.2023-10-08
医院简介.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2023-10-08
黄陂区公立医疗机构名录.黄陂区人民政府网站.2023-11-16
黄陂区精神病医院.飞华健康网.2023-11-16
“书香武汉·阅读黄陂”第七届木兰读书节火热进行中!黄陂非遗齐聚文化集市!.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武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10-08
荷韵颂廉香 清风润木兰丨赏荷花,穿汉服……到凤凰寨村领略风雅“荷塘夏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湖北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3
黄陂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 规划解读.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27
[第一时间]每日一站:武汉北站.央视网.2023-11-12
你送煤来我载粮,武汉北站日均中转超两万辆货运列车.百家号.2023-11-12
武汉北编组站.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3-11-12
大汉口·新空间 木兰故里·空港新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9
黄陂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27
我区第二届文物保护员培训会开班.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春节在黄陂,过个精彩“文化年”!.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9
黄陂两地入选省级名单.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9
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武汉党史网.2023-11-23
双凤亭.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9
历史悠久文化名城 黄陂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9项.凤凰网湖北.2023-11-23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武汉木兰文化至今仍影响世界.澎湃新闻.2023-11-13
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 > 武汉.荆楚网.2023-10-08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湖北省文旅厅.2023-11-13
武汉一古村落 泥塑文化薪火相传 非遗精粹生生不息.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2023-11-13
黄陂获评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27
传承,我们一直在路上!.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楚剧文化.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黄陂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6
唇齿留香岔着吃 品地道美食 享舌尖年味.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27
国庆游黄陂这些传统特色美食你吃了吗?.百家号.2023-10-27
【和你“年”在一起】打糍粑,吃糍粑,这才是黄陂人的年味!.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6
黄陂荆蜜.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11-13
黄陂脉地湾萝卜.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信息查询系统.2023-11-13
黄陂婚俗:请媒说合媒八餐,三茶六礼订姻缘.木兰故里.2023-10-27
详细说明:武汉市丧葬习俗与礼仪知识.祥普国学网.2023-10-27
民俗 僵狮子.新闻中心_长江网.2023-10-27
黄陂区民俗文化之黄陂花鼓戏.木兰故里.2023-10-27
黄陂民间彩词.博雅特产网.2023-10-27
木兰山.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木兰天池.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云雾山.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木兰清凉寨.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木兰草原.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姚家山.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木兰胜天.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0-08
黎元洪.湖北省文旅厅.2023-10-10
黄陂大悟再携手,滠水跨流域上下游实现联防联控联治.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4
打造全省协作帮扶工作新样板 黄陂区、巴东县区域协作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召开.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4
全市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2023-11-14
全国百强新区榜单首次发布:广东、江苏最多.新浪财经.2023-10-10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10-10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3-10-06
2020全国百强新城区排名发布 长三角、珠三角占据十强全部名额_凤凰网.凤凰网.2023-10-06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扬2020年 “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单位的通报.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10-06
关于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名单的公示.生态环境部.2023-10-10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命名2021—202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0-10
2023年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苏浙皖35个市辖区上榜.澎湃新闻.2023-10-10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4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