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
泾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宁县及陕西省长武县交界,西接崇信县、崆峒区,南邻灵台县,北靠镇原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泾川县常住人口222210人。
泾川县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腹地,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著名景点有回山王母宫、瑶池、王母宫石窟等著名景点。
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泾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2021年,泾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3亿元。
历史沿革
约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末年,泾川境内有当地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国家——阮国和共国,两国都是商的诸侯国。阮国疆域在今城关、罗汉洞、泾明、红河之间,共国疆域在今城关水泉寺一带。后来均被周文王所灭。
约公元前768年的西周公国末年,义渠戎逐渐强大,在今庆阳西南宁县建立西戎古国——义渠国,泾川境属之。
周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灭义渠戎,置北地郡,辖今平凉市东5县、庆阳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地区。泾川境属之。
西汉,刘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而设安定郡,安定郡属凉州刺史部管辖。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管辖今甘、宁、陕交汇的关陇广大地区。下辖21县:高平市、复累、安俾(bǐ)、抚夷、朝那、泾阳县、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三水、阴盘、安武、祖厉、爰(yuán)得、眴(xuàn)卷、彭阳、鹑阴、月氏(zhī)道。其中临泾县(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安定县(今泾川北至庆阳镇原)、爰得县(今泾川南部)、阴盘县(今泾川南塬与长武县、灵台县接壤处)辖境在今泾川一带。
东汉时期,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羌族势力衰败,安定郡迁回。连年战乱导致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安定郡由东汉初的20县合并为8县,即临泾、朝那(zhūnuó)、乌氏(zhī)、高平、三水、彭阳、阴盘、鹑,这次调整保留了原来安定郡的大县而挤掉了小县。郡治高平被毁严重,遂将安定郡治所设在临泾(临泾水之意)县,而且原来西边较远的县也未返回旧治所,都设置在新郡治所周围。其中临泾县在今城关水泉寺一带,朝那县在泾川西北,乌氏县在泾川东,高平县在泾川南。8个县的辖境占有今泾川、灵台、镇原三县之地及陕西部分地区。
三国时期,安定郡辖境属魏国。曹操平定关中陇右之后,安定郡随凉州刺史部被并入雍州。
晋朝时期,安定郡下辖安定、临泾、乌氏、都卢、鹑觚、阴密、西川7县,其中安定县、临泾县、乌氏县三县的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在今泾川境内。
十六国时期,晋帝建兴五年(公元317年),安定郡归前赵(汉);公元328年,安定郡归后赵;公元351年,安定郡入前秦。公元360年,置安定为雍州治所。公元370年,复置雍州于安定(指安定郡的治所临泾,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公元384年,安定郡入后秦。
北朝时期拓跋焘神三年(公元430年),设泾州,领6郡17县。安定郡领安定(今泾川镇南部)、临泾(今泾川北部)、朝那(今镇原西南,包括泾川党原)、乌氏(今泾川东北)、石堂(疑为今灵台百里)5县;陇东郡领泾阳、祖居、抚夷3县;新平郡领白土(今陕西彬县)、爰得(今泾川、长武县交界)、三水(今旬邑县)、高平(今泾川、长武交界)4县;赵平郡领鹑觚(今灵台邵寨)、东盘(今长武东南)2县;平凉郡领鹑阴、阴密(今灵台县)2县;平原郡领阴盘(今崆峒区)。当时,泾州、安定郡、安定县三级治所均在泾州古城内。
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废临泾县,分临泾县与朝那县的一部分置安武县。并在泾州治总府,治所安定(原临泾城,今泾川城关水泉寺),先后曾辖泾州,州、盐州、灵州、显州、云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撤州而复置郡,安定郡统7县:安定、鹑觚、阴盘、朝那、湫古。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改湫古县置临泾县,治所在今庆阳市镇原县境内。
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安定郡改名泾州;李世民贞观时,全国设10道,泾州属关内道。泾州领5县:安定、鹑觚、临泾、良原(今灵台梁原)、阴盘;天宝(公元742年),全国改10道为14道,改州为郡,泾州为安定郡;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乱”,避安禄山之讳,改安定郡为保定郡,安定县改为保定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泾州,领保定、灵台县、良原、临泾、潘原(今峒四十里铺)5县;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春,设泾原节度使,管理泾州、原州,治所在泾州;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关山以东属岐王李茂贞的彰义军节度使管辖,治所在泾州。
五代十国时期,李存勖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李茂贞向后唐朝贡称臣,泾州并入后唐。
北宋时期,宋初泾州为彰义军节度,赵光义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彰化军;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国设15路,泾州属秦凤路,领保定市、灵台、良原3县;赵恒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升保定县长武镇(今泾川泾明长武城)为县,一年后改降为长武寨;赵佶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复设长武县。泾州领保定、灵台、良原、长武4县。时泾川分属保定、长武2县;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分陕西省沿边为秦凤、泾原、延、庆环四路,泾州属泾原路。范仲淹、韩琦开府泾州。
金时,泾州属庆原路。完颜雍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保定县为泾川县,意为泾河之川。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迁州治于长武(今泾川泾明长武城),不久又迁回泾川。泾州领泾川、长武、良原、灵台县4县。
元时,泾州初属都元帅府,曾在泾州立总司,辖邠州,后属巩昌总帅府;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灵台并入泾川;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长武县并入泾川,复灵台县,将良原县并入灵台;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泾川改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泾州改为直隶州,领泾川、灵台2县。
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泾州降为散州,属平凉府,撤泾川县,县事由州直理。由于洪水冲毁泾州城,州衙由水泉寺古城迁至泾河南的皇甫店,即今县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泾州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平凉府,领灵台县1县。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陕西布政使司为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领平凉市、庆阳市、临洮县、巩昌四府。乾隆六年(公元1667年),右布政使司改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治所由巩昌移至兰州市,泾州属甘肃布政使司平凉府。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泾州升为省直隶州,领灵台、镇原、崇信县3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泾州改名泾县,属泾原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复名泾川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泾原行政区为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泾川属之。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泾川县改属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地理环境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在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之间,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与宁县及陕西省长武县交界,西接崇信县、崆峒区,南邻灵台县,北靠镇原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2016年)。
地形
泾川县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
气候
泾川县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12年,泾川县境内有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亿立方米。水力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25万千瓦小时。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泾川县已探明有铜、铅、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等非金属矿点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东7.5公里何家坪村的温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温37℃至38℃,水质优良,富含氟离子,为重碳酸型医用矿泉水。
森林资源
截至2012年,泾川县现有林地面积69.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林木蓄积量146.4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泾川县辖4个镇、14个乡。城关镇、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梁河乡、黑河乡、汭丰镇、王村乡、罗汉洞乡、泾明乡、红河乡、窑店乡、飞云乡、太平乡、黄家铺乡、丰台乡、党原乡、合道乡、张老寺虚拟乡。
2003年12月8日,泾川县撤销合道乡,将该乡并入党原乡;撤销梁河乡、黄家铺乡,将梁河乡和黄家铺乡并入高平镇;撤销黑河乡,将该乡并入太平乡。
2016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复,平凉市有13个乡完成撤乡改镇工作,其中撤销泾川县太平乡、丰乡,设立太平镇、汭丰镇。
2016年,泾川县辖1个街道,8个镇,7个乡,分别是:城区街道、城关镇、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王村镇、窑店镇、汭丰镇、太平乡、罗汉洞乡、泾明乡、红河乡、飞云乡、丰台乡、党原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泾川县辖1个开发区,11个镇,7个乡,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泾川县户籍人口35.6万人,户数10.93万户,农业人口32.04万人,非农业人口3.56万人。泾川县常住人口28.3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8‰,人口死亡率为6.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3‰。
2018年末,泾川县户籍人口35.62万人,户数11.28万户。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常住人口28.74万人,城镇人口10.57万人,城镇化率36.78%。人口出生率11.08‰,死亡率5.78‰,自然增长率为5.30‰。
2019年末,泾川县户籍人口35.3万人,户数11.14万户。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常住人口28.82万人,城镇人口10.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7.54%。人口出生率10.22‰,死亡率5.88‰,自然增长率4.34‰。
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正式发布,泾川县常住人口数为28.82万。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泾川县常住人口为222210人。
民族
截至2012年,泾川县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6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942人,占泾川县总人口的0.5%。其中回族511户179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8%,其他少数民族共143人。
截至2017年,泾川县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21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2019人,占泾川县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192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5.2%,其他少数民族共97人。
宗教
截至2017年,泾川县共有道、佛、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五大宗教,有宗教团体5个,依法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7个(道、佛、天主教各一处,基督教一堂七点,清真寺6个)。宗教教职人员106人,其中:基督教55人,伊斯兰教6人,佛教2人,道教41人,天主教3人。
经济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5.1亿元,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亿元,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6亿元,增长5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385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386元,增长18.1%,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3年,泾川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15亿元,比2012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2年的33.8:30.4:35.8,调整为35.5:24.9:3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775元,比2012年增长11.1%。
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2.5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83亿元,增长2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7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2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12亿元,增长10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564.9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594.4元,增长15.1%。
2015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5.8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分别达到“十一五”末的3倍、3.3倍和3.5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35.3:28.6:36.1调整到34.6:25.8:39.6,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201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8.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1亿元,分别较2011年增长1.6倍、2.6倍、1.2倍和2.8倍。
2017年,完成生产总值5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元。
2018年,全县全年生产总值37.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环比下降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7亿元,环比下降38.3%;第二产业增加值9.38亿元,环比下降6.3%;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亿元,环比下降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3154元,按可比价计算,环比下降14.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3:24.9:54.8。
2019年,泾川县地区生产总值3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环比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5亿元,环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51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3.29亿元,环比增长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3254元,环比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9:17.1:61。
2020年,泾川县地区生产总值40.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89亿元,比上年下降4.3%;第三产业增加值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7:12.1:60.2。
2021年,泾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3亿元。
第一产业
2013年,泾川县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3.4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6%;农业增加值达到16.15亿元,比2012年增长6.7%。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76.9:2.5:20.0:0.3:0.3。粮经比由2012年的2.52:1调整为2.41:1。林业增加值3986万元,比2012年增长6.26%。2013全年完成造林1.06万亩,比2012年增长24.7%。畜牧业增加值32133万元,比2012年增长1.93%。渔业增加值489万元,比2012年增长4.62%。淡水养殖面积2568亩,水产品产量680吨,比2012年增长6.25%。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662万元,比2012年增长10.8%;实现增加值432万元,比2012年增长7.16%。
2019年,泾川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7.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51万亩,粮食产量8.81万吨;蔬菜面积2.43万亩,蔬菜产量2.21万吨;油料面积4.01万亩,产量0.49万吨;瓜类面积1.61万亩,产量4.15万吨;药材面积0.35万亩,产量0.015万吨;其它农作物面积0.77万亩。挂果果园面积16.31万亩,水果产量16.38万吨。其中:苹果挂果面积14.25万亩,产量13.83万吨。牛、猪、羊、鸡饲养量分别为3.2万头、12.1万口、2.18万只、114.5万只。年末牛存栏1.63万头、猪存栏6.23万口、羊存栏1.62万只、鸡存栏66.67万只。
2020年1月2日,泾川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第二产业
2013年,泾川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5200万元,比2012年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775万元,比2012年增长23.5%;实现产值121685万元,比2012年增长37.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980万元,比2012年增长27.3%;实现利税总额10592万元,比2012年增长46.6%;实现利润总额5084.7万元,比2012年增长75%。5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8100万元,比2012年增长12.6%。
2019年,泾川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051万元,环比增长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16万元,环比增长7.1%;实现产值40196万元,环比增长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90万元。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个。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3092万元,环比增长7.5%。
第三产业
2013年,泾川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14.2%。按行业划分,批发业零售额3447万元,零售业零售额140123.1万元,住宿业零售额3296.2万元,餐饮业零售额27233.7万元,同比分别比2012年增长4.93%、17.65%、9.65%和0.82%。
2013年,泾川县全年商品销售总额41.17亿元,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6476.4万元,比2012年增长36.6%;零售业销售额247795.8万元,比2012年增长38.5%;住宿业营业额13741.5万元,比2012年增长35.2%;餐饮业营业额103667.1万元,比2012年增长36.3%。2013年,泾川县全年出口创汇393万美元。
2013年,泾川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63.2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26.2%,实现旅游综合业务收入2.1亿元,比2012年增长23.7%。2013年末,泾川县各项存款余额64.66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0.86亿元,比2012年增长20.9%。各项贷款余额30.70亿元,比2012年增长27.09%。2013年末,泾川县各类通信业务总量8130万元,各类通信用户19.36万户,比2012年增长11.9%。
2019年,泾川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063.9万元,环比增长7.8%。按行业划分,批发业零售额6773万元,环比增长7.2%;零售业零售额197458.8万元,环比增长8.1%;住宿业零售额5439.8万元,环比增长8%;餐饮业零售额69392.3万元,环比增长7.1%。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514.7万元,环比增长7.6%。商品销售(营业)额663982.8万元,环比增长10.2%,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67518.9万元,环比增长7.5%;零售业销售额420704.1万元,环比增长9.5%;住宿业营业额17742.2万元,环比增长8%;餐饮业营业额1580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出口创汇2318万元。
文化
地方特产
罐罐蒸馍,因上大下小,形如小罐,故得此名。色白如雪,皮薄如纸,热柔冷酥,醇香味长,含水量少,长期存放不馊。用开水浸泡,像磨皮莲子初绽。
火烧子
火烧子是泾川独独的特产,做法是:将上等麦面和好,每斤面加大油二两,揪成剂子擀圆,擦上大油,再将面拉开卷起,卷起拉开,揉圆,放入葱花、大油、调料包好压扁,入,约半小时即成,还有的包上糖馅,如法制作而成。
蒸鸡肉
蒸鸡肉制作方法:1、宰鸡洗净,剁成小块,将葱、姜、蒜剁成米粒状待用;2、面粉打入鸡蛋,用水搅拌成糊状,鸡肉块中放入葱、姜、蒜粒用热油炝味后,上调料搅匀;3、用发酵后的白面擀成面皮摊开上笼,将鸡块糊倒在面皮上,上锅用慢火蒸4小时后,出锅即成。
千层家常饼
千层家常饼制作方法:1、将面粉用温水加盐揉成面团,分成若干份小面团;2、将小面团用擀杖推开,抹上清油,折卷成三层,再擀再折两次后,推擀成圆形;3、锅热后倒油少许,均匀,饼子入锅用手轻轻旋转至上色,翻转数次,待上策均匀后出锅,用湿毛巾包严3-5分钟即成。
交通
公路
国家高速G70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省道302线、304线构成了泾川交通大骨架。
2013年,泾川县公路运输货运量2301.16万吨,比2012年增长37%,货运周转量60182万吨公里,比2012年增长39.9%,客运量372.61万人,比2012年增长6.2%,客运周转量20099.77万人公里,比2012年增长13.2%。
2019年,泾川县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213.48万吨,货运周转量61385万吨公里,客运量218.38万人,客运周转量10805.64万人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1258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0027辆。
铁路
建设中的西平铁路在此设有泾川站,将于2014年年底开通客运业务,届时对外交通将更加便利。
航空
泾川境内没有民用机场,其北距庆阳机场96km,全程高速直达。
社会
基础设施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争取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29项,完成投资60.3亿元,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中省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高平中学等66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面竣工,农村饮水安全等49个扩大内需项目加快实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平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长凤高速公路、西平铁路建设进展顺利,结束了我县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历史;建成中山大桥、安定大桥等桥梁5座,实施泾荔、后党、高邵、高太、蒋丰、县城至张老寺等通乡油路165公里、通村油路262公里,提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新增自来水用户28960户,自来水通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95%和85%,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化县目标;实施城乡电网升级改造208.1公里,电力、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7.3万亩、荒山造林6.1万亩,新修梯田14.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5.4平方公里,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集中实施职教中心、法院、社会福利中心、泾川三中等城北开发重点工程,县城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1.07%;加大旧城区改造提升,建成回中广场、新景花园住宅小区等重点项目,完成中山街、青年路、泾州街等街路改造,城区基础设施更趋完备;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推进,高平、玉都、党原等中心小城镇开发迈出新的步伐,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
教育
截至2013年,泾川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机构)235所。教职员工4004人,专任教师3553人,2013年末在校学生52987人。其中: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5575人;高中2所,在校学生6175人;初级中学17所,在校学生11732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3730人;小学167所,在校学生19822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高考上线人数2716人,上线率96.5%,其中本科上线人数1004人,上线率35.7%。九年义务教育营养餐供应人数28625人,投入资金总额1615.5万元。
截至2019年,泾川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机构)345所,教职员工4552人,专任教师4134人,年末在校学生44333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4447人;高中2所,在校学生4675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7059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1803人;九年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373人;小学183所(含教学点17个),在校学生17139人;幼儿园139所,小学附设幼儿班16个,在园幼儿8709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28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及小学入学率均达到100%。本年度全县高考上线人数2114人,上线率99.4%,其中本科上线人数1695人,上线率79.7%。
文化事业
截至2013年,泾川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429万元,比2012年增长38.92%。2013年末,泾川县电影放映单位11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各类图书及期刊3.4万册。泾川县文化广播电视站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截至2013年末,泾川县拥有广播电视、电台各1座,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9.8%;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8.7%。有线电视用户630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215个村,受益5.39万户。
截至2019年,泾川县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和公共图书馆各1个。全县文化广播服务站14个,农家书屋215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9.7%,电视综合覆盖率99.3%。有线电视用户3675户,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215个村,受益6.02万户。全年体育获得市级以上奖牌8枚,其中省级以上1枚。
卫生
截至2013年,泾川县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数1093张。卫生技术人员968人,其中:执业医师162人,执业助理医师79人,注册护士273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实有床位30张,卫生技术人员87人。
截至2019年,泾川县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5个,其中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各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7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141个。实有床位1593张,卫生技术人员1502人,其中执业医师341人,执业助理医师193人,注册护士969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泾川县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057人,征缴养老保险费403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7584人,征缴失业保险费50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500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640万元。参加工伤保险职工7205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76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93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人数193029人,参合率97.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299866人,平均参合率98.4%,全年共计报销医药费用8060.5万元。农村“低保”人员23663人。
截至2019年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167人,征缴医疗保险费6364万元,参加生育保险职工863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98144人。2019年末城镇新增就业4680人,登记失业率3.36%;考录引进安置高校毕业生414人,新增公益性岗位131个,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1041人;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297人,其中:新增缴费102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71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7446人,征缴失业保险费633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人数207567人,征缴养老保险费326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加人数9138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3423万元,职业年金654万元。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93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97人。
旅游
王母娘娘浴苑
西王母浴苑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水资源优势而建成,地处县城以东7.5公里处,旁依上海—霍尔果斯公路,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温泉水温常年恒温38.2℃,日出水量1920立方米,水中含有13种有益于人体的活性微量元素,属氟离子重碳酸钠型医用矿泉水。
回山王母宫
西王母宫位于中国丝绸古道甘肃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泾汭二河交汇的回山之上。西王母大殿为王母宫的主殿,东王公大殿为王母宫主殿,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庙;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庙。
瑶池位于回山南麓,是传说中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宴群仙的地方。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水从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瑶池沟流域自然风景区,拾级而上,曲径入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数。特别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时就已成为泾州八景之一。
王母宫石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下,属北魏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1000余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间风格,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皇甫姓圣母庙
皇甫圣母庙始建于清代之前,现存的大殿,为清代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癸卯)四月重修。庙院中保存有重修皇甫圣母祠古碑一通。上有泾州州衙11名武官题名捐银记载。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2020年5月26日,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泾川县位列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榜第39名。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3年,泾川县被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参考资料
2023年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泾川县人民政府.2024-09-25
我市今年又有13个乡撤乡改镇.平凉市人民政府官网.2016-08-12
泾川县.平凉市统计局.2021-05-28
(平凉市)2021年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7-07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07-05
【百县榜】“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榜单发布:助力校园社会间“最后一公里”.小康杂志社.2020-08-12
秦州区入选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今日头条.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