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
霸王鞭(Euphorbia neriifo-lia),别名:金刚杵、冷水金丹、金刚纂,大戟科大戟属多浆植物。其乔木状,茎干肉质、粗壮,具5棱,后变圆,分枝螺旋状轮生,浅绿色,后变灰,具黑刺。霸王鞭叶片多浆革质,倒卵形,基部渐狭,浅绿色,茎、叶含白色乳汁、有毒。霸王鞭原产印度东部干旱、炎热、阳光充足的地区,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
霸王鞭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晾晒数日,等剪口稍干缩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 稍喷雾,保持盆土稍润。霸王鞭在20~25℃的条件下,40~50天可生根,要求阳光充足,北方盆栽植株,冬季宜置于向阳房间,温度维持10~12℃以上,节制浇水,保持盆土稍干燥,开春后,随温度升高,可逐渐增加浇水,天暖后可放到阳台或院子里,但仍应节制浇水。
霸王鞭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四川省和云南省,在云南、四川的金沙江、红河河谷常成大片群落。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诸国亦有分布。霸王鞭在中国北方多作盆栽,华南、西南一带可露地栽培,常在田边种植用作篱垣以防兽害。其还有一些变异品种如麒麟掌或玉麒麟(cv. Cristata),肉质茎变态成鸡冠花状或扁平扇形,观赏价值更高。
霸王鞭的茎、乳汁含蒲公英赛醇、粘霉烯醇、大戟脑、环桉烯醇。植株含大戟醇、2,3-二甲氧基并没食子酸、琥珀酸、巨大戟二醇。霸王鞭有祛风解毒,杀虫脒止痒的功效,主治疮毒,皮癣,水肿。其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内服。
形态特征
肉质灌木,具丰富的乳汁。茎高5-7米,直径4-7厘米,上部具数个分枝,幼枝绿色;茎与分枝具5-7棱,每棱均有微隆起的棱脊,脊上具波状齿。
叶互生,密集于分枝顶端,倒披针形至匙形,长5-15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或近平截,基部渐窄,边缘全缘;侧脉不明显,肉质;托叶刺状,长3-5毫米,成对着生于叶迹两侧,宿存。
花序二歧聚伞状着生于节间凹陷处,且常生于枝的顶部;花序基部具柄,长约5毫米;总苞杯状,高与直径均约2.5毫米,黄色;腺体5,横圆形,暗黄色。
蒴果三棱状,直径1.5厘米,长1.0-1.2厘米,平滑无毛,灰褐色。种子圆柱状,长3-3.5毫米,直径2.5-3毫米,褐色,腹面具沟纹;无种阜。花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霸王鞭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喜光,喜温暖气候,甚耐干旱,畏寒,温度偏低时常落叶。宜排水良好、疏松的沙壤土,性喜光照强、气温高的环境南方高温地区露地栽培;北方低温地区盆栽,室内越冬。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西(西部)、四川省和云南省,在云南、四川的金沙江、红河河谷常成大片群落。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诸国亦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生长繁殖
易繁殖,可在5-6月间剪取生长充实的茎段扦插。剪口有白色乳汁流出,可涂草木灰并凉晒数日;等剪口稍干后,插于素砂土中。插后放半阴处,不浇水,稍喷雾,保持盆土湿润。在20-25℃条件下,40-50天生根。
栽培技术
光照:霸王鞭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冬季宜置于的向阳房间内,使之得到充分光照,此外室温过低时,叶片会脱落、主茎腐烂,所以冬季要保持不低于10℃的室温。夏季需适当遮荫,避免强光直射。秋季气温低于15℃时应将其移进室内,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还可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春季清时节后气温稳定了才可从室内搬出。
排水:霸王鞭为肉质多浆的植物,耐高温耐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的天气可以适当的多浇些水,保持盆土的湿润,但是雨天时要及时倒掉盆内的积水,避免烂根和死亡。春、秋两季根据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即可。
施肥:霸王鞭生长快,如果年年翻盆换土,4-5年生的植抹可长到2米左右。家庭培养时为了控制其长势,用盆要小,盆土应宁干勿湿,不要追肥,只要根系没把花盆胀破就不要翻盆换土。普通上肥料1-2次,秋末及寒冬普通不上肥料。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霸王鞭在热带常栽培做绿篱,
药用价值
【药性】苦涩;平;有毒;归心;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杀虫止痒。主疮疡肿毒;牛皮癣。
《滇南本草》:主一切单腹胀水气、血肿之症,烧灰为未,用冷水送下。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入祛风,消炎,解毒。洽疮毒,皮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取浆汁搽涂。
【使用注意】《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内服。
防治方法
霸王鞭的主要病害为茎腐病、黑霉病等,可用专门的杀虫剂预防。叶片上分布大小不一的褪绿黄斑时,需加强栽培管理,宜选取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注意施肥,忌积水。
参考资料
霸王鞭的用法.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3-25
盆栽霸王鞭的养殖方法.黔农网.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