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全福街道

全福街道

全福街道,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地处历城区中心城区,东与王舍人街道相连,南与东风街道、洪家楼街道相接,西与天桥区北园街道接壤,北与华山街道为邻, 总面积5.07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3月,全福街道人口有13874户,共54818人。

历史沿革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属龙山路。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属东关南保泉一。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张马乡。

1950年12月,属第二区祝辛乡。

1958年9月,济南市郊区与历城区合并,划归东郊公社,分属祝辛、丁家管理区。

1960年6月,属历下区城市公社。

1980年4月,重建济南郊区,属东郊公社。

1984年5月,撤东郊公社祝甸管理区,设置洪楼镇。

1987年5月,撤历城县和济南郊区后,划归为历城区。

2001年2月,撤洪家楼镇镇,分设山大路、洪家楼、东风、全福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全福街道辖1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北全福社区北园大街43号。

全福街道

人口

截至2011年未,全福街道总人口41265人,城市化100%。另有流动人口3250人。

截至2021年3月,全福街道人口有13874户,共54818人。

经济

2011年,全福街道财政总收入0.8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81亿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638万元,增值税1450万元,企业所得税1042万元,个人所得税23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963元。

2019年1—9月份,全福街道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18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317万元;工业总产值232176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零售额8161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7.94亿元,同比增长79.72 %。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5434 万元,同比增长1.3%。招商引资年度市外投资11.0866亿元;在建重点项目5个,年度投资额9.04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770家,新签约项目4个,新策划项目4个。培养高新技术企业11家,申报知识产权数量121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

2020年,全福街道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完成外资991.91万美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8.85亿元;完成社零额13.4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1%,同比增长13.85%;完成外贸进出口6.9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3.95%;完成市外投资13.2亿元;完成高企申报16家,超出计划11家。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12个,会员500个,俱乐部1所,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各类图书室12个。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有有线电视用户15035户,全部为数字电视用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入户率达100%。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800人,专任教师200人;小学6所,在校生3400人,专任教师2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00人,专任教师2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全福街道教育经费762万元。

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普通高中有2所,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为市级重点学校。高等院校有山东管理学院、山东轻工业金融职业学院等几所,在校生3500人,专任教师300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2所。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院3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0.4张。专业卫生人员71名,其中执业医师25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33人。2011年,全福街道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岁,其中男性80岁,女性80岁。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有学校体育场1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0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机关工作人员运动会、童趣运动会。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社会保障

2011年,全福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3户,人数661人,支出191.21万元,比上年增长9%;城市医疗救助3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8人次,共支出9.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35万元,比上年增长5%。2011年,全福街道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120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2011年,全福街道接受社会捐款15.21万元,捐赠物资折款8.5万元,接收捐赠衣被415件,使78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安置残疾职工2人。

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有社区服务设施1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2个。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新增就业人数2156人,有105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全年共帮助5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截至2011年末,全福街道2011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15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509人;参加失业保险830人;参加工伤保险830人,参加生育保险830人。

交通

全福街道境内有北园大街穿境而过。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建议公示名单。

2022年4月,济南市历城区全福街道团工委被表彰为“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著名人物

马国翰(1794~1857),原籍章丘区曾祖父时迁居历城县南权夫庄(今历城区全福街道南全福社区)。19岁时考中秀才,先后在古祝、冶山及鲍山、黄石兴隆寺等地开馆授业20余载。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1832年)中进士。历任陕西敷城、石泉县云阳县知县。后辞归故里。

马国翰步入官场后,薪俸多用于购书,日积月累达57000余卷。他把唐朝以前已经散失、毁失的古书,从各种著作注释和引文里,从有关文献保留的片辞只字中,剔抉出来,加以考证,辨别真伪,尽可能保存亡佚古书面貌,然后分门别类汇成册,称为《玉函山房辑佚书》。《玉函山房辑佚书》分为经、史、诸子3编,700多卷,共辑佚书594种,并自作序于每种之首。马国翰还利用闲暇,收集民间谚语,编成《农谚》1卷;撰写《月令七十二诗自注》《夏小下诗自注》等有关农业季节、物候的诗文著作。1849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写成读书札记《目耕帖》引卷。去世后,葬历城九里山南麓。

同治九年(1870年),济南泺源书院山长(即院长)匡源山东巡抚丁宝桢协助,从马国翰亲属处借出《玉函山房辑佚书》,经过整理,同治十三年(1874年),与《目耕帖》一并印刷,分订100册行世。这一巨著解决了当时学者苦于翻查大量古籍的烦恼,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很快风行全国。马国翰留传后世的作品还有《竹如意》《红藕花轩泉品》《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诗集》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