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伽墓
安伽墓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区大明宫乡炕底寨村西北约300米处。村子相传始建于明代,唐武则天时在此修建大福(佛)殿,殿基为夯土台基,台基上原有佛像(菩萨像),时人称之为菩萨娘娘,因而此台基被当地人称为菩萨娘娘炕,村子居于台基之下即被取名为炕底下村,后又改名为炕底寨村。西安北周安伽墓的发掘,为我们展现了一座风格迥异于北周时期其它墓葬的来华粟特人墓葬。
历史沿革
炕底寨村地处西安市北郊龙首原,地势较为平坦,海拔450余米。南距明西安城北城墙约3公里,村北约100米为东西向位于唐大明宫玄武门遗址外的玄武路,西距汉长安即北周都城约3.5公里,北距渭河不足5公里。村东南1.2公里为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所在的今大明宫乡含元殿村,炕底寨村居于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北部,村南为宫殿遗址区(图一)。
墓葬介绍
安伽墓由斜坡墓道、五个天井、五个过洞、砖砌甬道以及墓室组成,石制墓门门额有彩绘雕刻的琐罗亚斯德教火坛和半人半鸟祭司图像。墓室内发现一具围屏石榻,由11块石板构成,共雕绘56幅图案,全部彩绘贴金,内容有出行、狩猎、乐舞、宴饮等,其中人物多为胡人,着胡服,作胡舞,充满异域风情。这些图案的组成和布局都有明显的对称性,特别是左右两侧图案的对称性更强。
墓主简介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安伽,字大伽,来自姑藏昌松(位于甘肃武威市,曾是丝绸之路要冲,北朝时期聚居大量中亚、西亚人),从他的姓氏来看,应是源自中亚安国的粟特人。曾任北周大都督、同州萨保。其父安突建曾任“冠军将军”、眉山市(今四川眉山)刺史,母亲杜氏为昌松县君,也就是武威郡(今甘肃武威)汉族。安伽于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五月逝世,终年62岁。
墓志
【志盖】周代同州 / 萨保安君 / 之墓志铭【志文】大周大都督同州萨保安君墓志铭 /君讳伽,字大伽,姑臧昌松人。其先黄帝之苗裔,分/族因居命氏,世济门风,代增家庆。 父突建,冠军/将军,眉州刺史,幼擅家声,长标望实,履仁蹈义,忠/君信友。母杜氏,昌松县君,婉兹四德,弘此三从,肃/穆闺闱,师仪乡邑。君诞之宿祉,蔚其早令,不同流/俗,不杂嚣尘,绩宣朝野,见推里闬。遂除同州萨保。/君政抚闲合,远迩祗恩,德盛位隆,于义斯在。俄除/大都督。董兹戎政,肃是军容,志效鸡鸣,身期马革。/而芒芒天道,杳杳神祇,福善之言,一何无验?周大/象元年五月,遘疾终于家,春秋六十二。其年岁次/己亥十月己未朔, 厝于长安之东,距/城七里。但陵谷易徙,居诸难徙,佳城有斁,镌勒□/无亏。其词曰: /基遥转固,派久弥清。光逾照庑,价重连城。方鸿节/鹜,譬骥齐征。如何天道,奄垐泉扃。寒原寂寞,旷野 / 萧条。泰山终砺,拱木俄撨。佳城郁,陇月昭昭,缣□/易 ,金石难销。【疏证】:安伽为昭武九姓之安国后裔,似可无疑。安伽死于宇文阐大象元年(579),六十二岁,则其生年当在元诩神龟元年(518)。安伽籍贯姑臧昌松,可见姑臧昌松,应是武威郡粟特人较集中的地方。
发掘过程
安伽墓于2000年5月至7月间发掘出土,同北周史君墓相距约2.5千米。
参考资料
齐东方:现实与理想之间——安伽、史君墓石刻图像的思考.搜狐网.2024-09-14
安伽墓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区大明宫乡炕底寨村西北约300米处 .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14
门楣.陕西省图书馆.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