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昌洒镇

昌洒镇

昌洒镇,隶属于海南省文昌市,位于文昌市东部沿海,东临南海,西接宝芳乡公坡镇,南连文教镇龙楼镇,北靠马龙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9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昌洒镇总人口1.8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昌洒乡。1951年,为文昌县第六区(即昌洒区)。1957年,为昌洒乡。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截至2020年6月,昌洒镇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2019年,昌洒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3亿元。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昌洒乡。

1931年,属第四区有酒乡。

1951年,属第八区。

1953年,属第六区。

1957年,属昌洒乡,由凤元、宝堆、更新、联成、宝藏5乡合并组成。

1958年10月,改为昌洒管理区。

1958年12月,改为昌洒分社。

1959年,由联成、更新、红区、长征、宝堆、宝兴县、昌华、乐群8个高级社组成昌酒公社。

1983年,改为昌酒区公所。

1987年,改为昌洒镇。

1995年,管理区改为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洒镇位于文昌市东部沿海,东临南海,西接宝芳乡公坡镇,南连文教镇龙楼镇,北靠马龙乡。行政区域总面积197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1.7千米。

地形地貌

昌洒镇地势平坦,海拔10米,东部近海,有一条低丘陵带纵贯,海拔20米,如一屏障;中部局部地区有丘陵,海拔30米。

气候

昌洒镇地处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间。

昌洒镇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至10月份间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

土壤

昌洒镇土壤大致有河流冲积土、红色砂壤土、棕色砂壤土、白色粗沙土四个类型。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昌洒镇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镇府驻昌洒镇昌文街39号。 

人口民族

2019年,昌洒镇户籍户数5037户,户籍人口18330人。其中,有城镇人口5020人,乡村人口13310人。按性别分,有男性9233人,女性9097人;按年龄分,有0至17岁3850人,18至34岁4370人,35至59岁6318人,60岁及以上3792人;出生男性155人,女性88人。

2020年,昌洒镇总人口4116户18266人,其中农业人口3913户16691人。

经济

综述

2005年,昌洒镇共引进招商项目38个,总投资18920万元。

2018年,昌洒镇有工业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2019年,昌洒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1.13亿元(含月亮湾起步区完成投资12.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5万元,减收234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0元,同比增长6.1%。

第一产业

1995年,昌洒镇有耕地面积24729亩,其中水田11234亩,旱田11849亩,旱地1646亩。

1999年,昌洒镇种植瓜菜面积达1.6万亩,出现20多个瓜莱种植专业户。农户种植的圆椒和红皮尖椒等5个品牌8个产品1999年被评为国优、省优产品。全镇全年农民人均种植瓜菜收入达50多元。

2017年,昌洒镇有牛规模养殖户9户,存栏量6500头;黑山羊规模养殖户10户(含2家养殖场),存栏量5900头;猪养殖场16家,年存栏6500头;养鸡场42家,年出栏量40万只。

2019年,昌洒镇第一产业总产值约6.55亿元。

2019年,昌洒镇第一产业总产值约6.55亿元。林地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3.5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

2020年,昌洒镇有林地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3.5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

第二产业

昌洒镇以采矿、选矿业为主。2011年末,有锆钛矿产品精选、精细加工厂7家,木材切片、加工厂2家,农产品包装、冷冻厂3家,共有职工257人。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0.99亿元,比2010年增长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47%。

2019年,昌洒镇第二产业总产值约13.31亿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2.5亿,比2010年增长0.7%,各项贷款余额0.05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2011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97亿元,比2010年增长70%,是1978年的485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7%年末有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2家银行开设了营业点。

2019年,昌洒镇第三产业总产值约1.27亿元。

文化

地名由来

相传明朝时,昌洒始建于旧市村,名曰“上市”。清代时,由昌述村的韩姓和昌吉村黄姓建铺子“下市”后,以这一地区各个自然村的“昌”字为主命名为昌洒墟,为昌盛兴旺之意。

文物古迹

昌洒镇拥有宋庆龄祖居等文物古迹。

昌洒镇凤鸣村新石器遗址,享有凤鸣文化之称。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该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到60余件磨制石器。1950年以后,考古人员先后五次对凤鸣村周边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石器大多通体磨光,一些石器加工非常精美。材质主要为板岩砂岩;器具包括石斧、石、石凿、石环等。同时还发现了陶瓷,主要有红陶、灰褐陶。凤鸣文化属于台地遗址。凤鸣文化的发现表明,6000年前海南岛就有人类居住。

交通

昌洒镇境内有S206、S203等公路通过。

公路运输

昌洒镇境内有203省道铺文线过境,境内长13千米,双向,车道,北向通往铺前,南向通往文城;市县道有庆龄线、空排线等2条;有镇级公路5条,总长33.12千米。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9.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78.6米;道路铺装面积2.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铺装面积4.8平方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镇区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21班次,日均客运量380人。

社会

教育事业

1995年,昌洒镇有初中1所,小学14所。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有幼儿园(所)3所,在园幼儿450人,专业教师28人;小学3所,在校生145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50人专任教师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万元,比2010年增长3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2%。

2020年,昌洒镇辖区内共有中小学和幼儿园10所,其中初中1所,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3所(其中民办2所)。全镇教职工共有145人(含代课),其中中学24人,小学107人,幼儿园14人(含民办)。全镇共有在校(园)学生1843人,其中初中220人,小学1171人,幼儿园452人。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有镇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涉农科技部门3个,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14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有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8人藏书2.7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含教育系统)193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6%,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521人;组织市民健身舞蹈队5支,队员250多人;组织琼剧演出电影下乡等活动9次。 

2006年,昌洒镇加入中国有线电视网络,2011年末,镇区有线电视用户600户,人户率达9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有学校运动场9个,村民健身场所5个,排球场20个,2011年,举办排球比赛5次。经常参加排球等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1995年,昌洒镇有卫生院1所,农村医疗站12个。

截至2011年末,昌镇有镇级卫生院1个,村级医务室4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张,固定资产总值229.3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6人、执业(助理)医师0.71人、注册护士0.59人。2011年末,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6万人次。12个村民委员会的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20年,昌洒镇脱贫人口“三个一批”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签约率在99.01%。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家庭医生签约156户320人,其中签约153户314人,签约率98.13%;特困户人员家庭医生签约101户101人,其中签约101户101人,签约率100%;建档立卡人员家庭医生签约185户729人,其中签约184户726人,签约率100%。 

2020年,昌洒镇有2个村卫生室,健康扶贫对象共729人,其中大病集中救治19人,慢病签约服务管理69人,重病兜底保障16人。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慢性病门诊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医疗报销257人次,医疗总费用13.15万元,其中新农合报销8.39万元;医疗救助金额1.57万元;医疗兜底保障0.49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46万元;商业补充保险理赔0元,总医疗报销比例90.6%;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住院享受新农合政策医疗报销36人次,医疗总费用29.31万元,其中新农合报销20.1万元;医疗救助金额3.87万元;医疗兜底保障1.27万元;大病保险报销0.96万元;商业补充保险理赔0.26万元,总医疗报销比例90.27%。

基础设施

1958年以来,昌洒镇兴建了水铁、唐教等山塘水库24宗,引水工程4宗,水闸19宗,8千瓦水电站1座,水利灌溉面积11738亩。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有邮政支局1处,邮政业务总量968万元,月纯收入188万元。电信服务业2家,服务纯收入8万元累计发行刊物累计发行4万份(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8900户,电话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11000户,互联网用户53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96万元。 

排水管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镇区自来水塔1个。生产、生活用水均由水塔供给,年工业用水1.3万吨、生活用水40.3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7吨;排水管道长9.14千米。 

供电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镇区生活用电由110千伏昌洒变电站和35千伏龙马变电站供给。每月供电量660万千瓦时;供电用户5550户,其中居民用户5380户;10千伏线路总长238千米。 

燃气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镇区天然气均由文城供应,用户2800户,燃气普及率为83.25%,月天然气平均用量2.8万立方米。 

园林绿化

截至2011年末,昌洒镇镇区绿地面积1公顷,主街道两侧种植绿化树木1000多株。绿地面积盖率0.5%,人均绿地2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17年,昌洒镇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共有91户390人,其中调查确定户77户324人,巩固提升脱贫户14户66人。全年办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群众治病救助及生活补助共计149人,拨款29.2108万元。发放贫困学生爱心书桌151张。

2020年,昌洒镇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1147人,其中建档立卡726人,低保对象320人,特困人员101人。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415人,参保率10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家庭人身保险全覆盖,总投入资金23.778万元,直接受益726人。

代表人物

历史名人

宋氏祖居坐落在该镇的古路园村,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族在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和深远影响,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复宋庆龄祖居,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宋氏祖居”四个大字,并相继兴建了陈列馆,宋庆龄博物园。

参考资料

昌洒镇简介_概况介绍_文昌市昌洒镇.文昌市昌洒镇人民政府.2021-05-27

第四章 乡 村 (一).海南中知网.2021-05-27

地址_文昌市昌洒镇.文昌市昌洒镇.2021-05-27

文昌规划局关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批前公示_工作动态_文昌市昌洒镇.文昌市人民政府.2021-05-27

2017年昌洒镇社会经济情况_工作动态_文昌市昌洒镇.文昌市人民政府.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