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其发
廖其发(1952-),四川三台县人,教育学博士,中共党员。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分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院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简介
廖其发 男 中共党员、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常务理事,重庆直辖市教育史学科学术带头人。1952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朱君乡葫芦村。1958年9月至1968年10月在家乡中小学读书,1968年10月至1971年8月回乡务农,1971年9月至1972年12月任乡村民办教师,1972年12月至1979年8月任乡村医生。1979年9月至1989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在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工作。曾于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系主任,分管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工作;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兼任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原国家教委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主持这几个单位的日常工作;辞去行政职务后,在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学部专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对中国教育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对中国古代人性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理论、扫盲教育、农村教育的研究用力尤多。曾主持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还主持、指导或参加了其它一些重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独著和主编著作7部、副主编和参编著作、工具书十余部。公开发表独撰及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部分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全文或大部分转载。向教育部及重庆市有关部门递交了四十余份咨询报告,受到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其独著或主编的科研成果获全国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一次、重庆直辖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二次,获重庆直辖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获旧重庆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一次,获四川大象社会科学进步奖三等奖一次。曾获校优秀教师、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主要经历
1979年9月至1989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先后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89年7月到西南大学工作。曾担任教育系副系主任、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原国家教委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扫盲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西南发展与人才资源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教育史、当代中国教育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农村教育。
在“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主持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并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已经出版专著及主编著作7部、参编著作7部,发表重要论文及研究报告30余篇,其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部分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摘。曾获四川省大象社会科学进步奖、多次获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及其它奖励。
代表作品
1、《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主编),重庆出版集团1996年8月出版。2000年8月重印。1999年获重庆直辖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先秦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独著),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3、《先秦两汉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独著),重庆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于2001年获重庆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4、《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2005年8月获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5、《打造西部基础教育新高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6、《中国幼儿教育史》(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7、《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重庆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8、《当代中国重大教育改革事件专题研究》(主编,144.5万字),重庆出版集团2007年8月出版。2009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代表性期刊论文
9、《当前中国教育经费的问题与对策》(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3期。 《新华文摘》1995年11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995年9期全文转载。1996年获四川省大象社会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10、《论我国的学制改革》(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3期转载大部分内容,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4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4年11期辑录篇目。
11、《魏晋‘才性之辩’考论》(独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0年2期。1991年获重庆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2、《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独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2期。
13、《荀子人性论发微》(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3期。
14、《论21世纪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独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
15、《论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价值取向》,《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
代表性咨询报告
16、关于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系列咨询报告共10份,2001年被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采用。
17、关于重庆市基础教育改革的系列咨询报告共16份,2005年2月递交重庆市政府和市教委,受到市教委重视。
18、关于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系列咨询报告共17份,2005年11月递交教育部,受到部领导和相关司领导的高度重视。
19、《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基于对贵州省遵义县、赫章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要求,西南大学的安排,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的咨询报告,由西南大学于2008年8月递交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20、《继承传统 全面创新——关于根本提高我国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培养质量的思考》(咨询报告),2010年3月递交教育部,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