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达克山

巴达克山

巴达克山,清代藩属。乾隆平大小和卓之乱,大和卓逃到巴达克山,被巴达克山擒获献给清军,并成为清朝藩属。后被俄罗斯帝国侵占巴达克山现为被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省自治州和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巴达克山现在分属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包括瓦罕走廊)。

简介

巴达克山(波斯语: بد خشان),一作“拔达克山”,今译巴达赫尚,中亚古国,其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今日阿富汗东北部和塔吉克斯坦东部。

历史

明史中称把丹沙或八答黑商,原被迷里忽辛在帖木儿的帮助下征服,后成为帖木儿帝国的属国之一,由沙哈鲁的一位儿子镇守,帖木儿帝国崩溃后成为独立王国。

其首领称锁鲁檀,曾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景泰七年(1456年)、天顺五年(1461年)、六年(1462年)、成化十九年(1483年)和弘治三年(1490年),六次派人向明朝朝贡。明朝政府也曾于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年(1414年)、十八年三次遣使陈诚等人往访。

清史稿中称巴达克山。中国清朝爱新觉罗·弘历二十四年,乌雅·兆惠率军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其部将富德追击叛军首领博罗尼都和霍集占,率军进占巴达克山瓦罕。在此情况之下,巴达克山苏丹出兵击败博罗尼都和霍集占,将二人擒获。由于霍集占与巴达克山仇国塔尔巴斯相勾结,苏丹遂将二人杀死后献给清军,此后巴达克山一度成为清代属国。后阿富汗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以迎接博罗尼都和霍集占为名威逼巴达克山,迫使其转而归属阿富汗。

19世纪下半叶,阿富汗成为英国属国,巴达克山遂成为英国和俄国大博弈的中心地区之一。1873年,两国达成协议,俄国承认阿富汗对于喷赤河以南的巴达克山和瓦罕走廊的主权,英国则承认俄国对于喷赤河以北的帕米尔高原地区的占领。

1882年俄国与清朝政府签订《喀什噶尔界约》,1884年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往南,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中间区域待议。但其后俄军继续扩张,至1892年底,占领了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1895年同英国达成协议,完成了对此区域的划界。至此,巴达克山完全被俄、英两国瓜分。

现况

巴达克山现在分属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包括瓦罕走廊)。主要居民是高山塔吉克。

戈尔诺—巴达赫尚

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面积63,700 km²,占塔吉克斯坦面积的40%。

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Горно-Бадахшанская автономная область),自治区建于1925年。1929年塔吉克苏联成立后,该区成为共和国的一部分。1950年代,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区的大量土著居民帕米尔人被迫迁往塔吉克族西南部。1991年塔吉克斯坦独立后,该区改名为“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当1992年塔吉克斯坦爆发内战时,自治州政府宣布独立。在内战期间,许多帕米尔高原人被其他族群杀害,该州也是反对派的大本营。后来自治州政府放弃了独立要求。

19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塔吉克斯坦签署边界条约,正式承认此地属于塔吉克斯坦所有。

主要居民为塔吉克族,少数为柯尔克孜族和俄罗斯族。最大城市为霍罗格(Хорӯғ)人口 22,000;第二大城市为末合(Мурғоб),人口约 4,000。戈州是多种帕米尔语的故乡,其中万奇语(Ванҷ)已在19世纪灭绝。塔吉克族主要说塔吉克语舒格南方言,舒格南方言接近我国的塔吉克族说的色勒库尔方言。当地主要宗教为伊斯玛义什叶派伊斯兰教,对阿迦汗的崇拜亦十分流行。原来主要是高山塔吉克,苏联时期大量高山塔吉克迁出,平原塔吉克迁入。

巴达赫尚省

面积44,059km²,位于阿富汗东北角,包括瓦罕走廊地区,与塔哈尔省潘杰希尔省、努尔斯坦省等省份及塔吉克、中国和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相邻,是巴达克山地区的一部分。

巴达赫尚省主要在北面和东面与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面的一个长条被称作瓦罕走廊,这里与巴基斯坦北部接壤,在它的最东边,瓦罕走廊的另外一端与中国接壤。整个省的总面积为44,059平方公里,大部分是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山脉。

该省人口估计有823,000,他们主要讲塔吉克语,同时当地也有一些其他的印度伊朗语系的其他语言。当地有一些柯尔克孜族。还有一些游牧半游牧状态的乌兹别克族人和普什图族人他们随着季节变化做长距离的迁徙。本地居民之中大部分是逊尼派穆斯林,但是大部分帕米尔高原人是伊斯玛仪派。本省塔吉克人主要是高山塔吉克说舒格南方言和瓦罕方言。

参考资料

..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