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

帕米尔高原(英语:Pamirs 高原),是位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和大型山结,范围囊括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家,平均海拔约4000米,面积约14.8万平方千米。

帕米尔高原属于青藏高原的西构造结,主要是由距2.4亿年前至8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形成。帕米尔高原不是平坦的高原面,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以帕米尔高原萨烈兹湖西北方向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地势较高、地形较开阔坦荡;西帕米尔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由于深居内陆,以及海拔影响,帕米尔高原属于典型的大陆性高山气候,孕育了大量的冰川,其中包括世界上除极地外最长的费琴科冰川,以及喷赤河阿姆河、帕米尔河等河流,喀拉库利湖、亚希尔库尔湖、白沙湖等湖泊。帕米尔高原境内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生活着马可波罗盘羊、雪豹等众多珍稀物种,拥有瓦罕国家公园、塔吉克斯坦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

帕米尔高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曾有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英国俄罗斯等先后控制这里。主要生活着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游牧民族及其分支部落,拥有金草滩、喀拉库利湖、塔合曼湿地、石头城瓦罕走廊等等风光名胜,以及塔吉克族丧俗、塔吉克族野牦牛叼羊、塔吉克族鹰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命名

“帕米尔”一名,最早见于《大唐西域记》此书中的“波迷罗”,就是帕米尔的一种译音。对帕米尔一名的来源和词义,说法较多。说法一,“帕米尔”是梵语“乌帕梅鲁”的缩简;说法二,“帕米尔”是柯尔克孜语,拥有“高而寒之地”的含义;说法三,“帕米尔”为波斯语“帕米勒尼耶”的缩简,其中“帕米”表示屋顶,“勒尼耶”表示世界,合起来就是“世界屋顶”,或称“青藏高原”;说法四,“帕”是波斯语脚印、山麓之意,“米尔”为波斯语公爵、长官之意,所以帕米尔也可叫作“公爵的脚”或“诸山之脚”,现在一般都称帕米尔为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在中国古代叫作葱岭、不周山,到了唐朝以后,才称为“帕米尔”。

位置境域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东南部、中国新疆西北部,是昆仑山脉山、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8°00′—41°00′,东经73°00′—76°30。分属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5个国家。据《中国经营西域史》记载,帕米尔高原长约300公里,宽约460公里,面积约14.8万平方公里;据英国1958年版《大众百科全书》记载,帕米尔全境长约280英里,宽约120~150英里,面积约30000平方英里(约合77700平方公里);据英国学者.cn柯宗测量,帕米尔高原长宽都为150英里,面积约57300平方公里。

帕米尔高原以南北走向的萨雷阔勒岭,或者萨烈兹湖西北方向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为界分为东、西帕米尔高原。其中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东起叶尔羌河中游的南北向峡谷,西至中国、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界,称为东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境内的帕米尔高原称为西帕米尔高原。

历史成因

拼合过程

帕米尔高原可以分为3个主要的构造单元,分别是北、中、南帕米尔。构造结在早始新世就开始发育,逆冲断裂近似东西方向分布于帕米尔-西昆仑地块前缘,东侧的喀什-叶城县转换体系也随之活动。

二叠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向西昆仑山脉地块下俯冲,北帕米尔地块(喀拉湖麻扎)发展成广阔的增生带。在原特提斯关闭过程中,保留了一个向西开口的残留原特提斯洋。该洋盆被奥陶纪—三叠纪碎屑物及碳酸盐岩充填。在石炭纪该洋盆发生短暂扩张,形成新的洋盆。这一残留的原特提斯洋最终在三叠纪末期关闭。北、中、南帕米尔在古特提斯洋关闭后,最终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帕米尔的雏形。

侏罗纪白垩纪喀喇昆仑山脉和南帕米尔地区因新特提斯洋的俯冲而形成安第斯山脉型大陆边缘。科西斯坦-拉达克岛弧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块在~85—75Ma发生碰撞,什约克缝合线形成。随着印度板块西北端与拉达克-科西斯坦岛弧的碰撞,安第斯型海陆分布特征结束。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远程效应不断向北传递,导致帕米尔地块发生强烈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其宽度与东侧的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帕米尔构造结。

始新世时,帕米尔构造结开始初步发发育,持续的双向俯冲,引起帕米尔高原不断隆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25—18Ma),帕米尔构造结的轮廓进一步奠定,伴随着主帕米尔逆冲断裂和喀什-叶城县转换体系的活动。

隆升过程

中新世(13—7Ma)是帕米尔构造结形成的重要时期。~50—40Ma、34Ma、~27—16Ma、11—7Ma和5Ma高原中部和北部发生隆升。~50Ma帕米尔高原南部出现隆升之后,在40Ma、25Ma和18Ma又发生多次的构造隆升。

65—47Ma时,印度板块西北端与欧亚大陆未发生碰撞,帕米尔和西昆仑构造带保持线性分布,塔吉克斯坦海与塔里木海相连;47Ma时,印度板块西北端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帕米尔地块向北移动并发生弯转,引起奥依塔格剖面的物源发生变化,开始以近缘帕米尔高原的物质为主,同时引起塔里木海的向西退却。帕米尔地块受此影响向北移动时遇到塔吉克族塔里木盆地基底的硬性阻挡,并受西南天山的夹持发生弯转,构造结从而形成。

渐新世早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西侧主要通过辐射逆冲断裂带吸收地壳变形,东部则是山体弯转、走滑转换断裂共同作用吸收变形,在构造结内部出现片麻质穹窿,构造结轮廓逐步形成。

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不断弯曲,下地壳持续增厚导致高原东北缘出现重力垮塌,扩展体系出现,片麻质穹窿出现在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峰

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与南天山碰撞,并在南天山和帕米尔两侧形成了平行于山脉走向的褶皱带,此时水汽通道关闭,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并最终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帕米尔高原的外部轮廓也在基本确定。

地理特征

气候

帕米尔高原属严寒的强烈大陆性高山气候,空气干燥,日照强烈,雨量稀少,日夜温差大,风沙天多。降水主要来自高空西风带气流和极地冷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000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最低可达-30℃,最大风力9~11级,通常风力在7级左右。天气一般变化无常,夏季时,山上也经常风雪交加,每年无霜期60天左右。

其中东帕米尔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较为显著,冬季漫长(10月至翌年4月)。海拔2000~3000米的山谷年均温度6.8~3℃;海拔3000~4000米山坡年均温度1.5~-4.2℃;海拔4000米以上喀拉喀什河上游河谷赛图拉镇,在海拔3700米处绝对最低温达到-22.45℃,在4000米以上地带平均温度不足-6℃,背阴处气温明显低于向阳处,且分布有永冻的盐化土。东帕米尔因有高山阻挡西来的湿润气流,年降水量仅75~100毫米,其中喀拉湖盆地降水量较低大约30毫米。

西帕米尔多东西向并行山脉,山高谷深,气候的垂直变化很大。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遇到山脉的阻挡,沿坡上升而冷却,在2000~3000米以上的地带,凝成浓雾,并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谷地大约100~200毫米。海拔为2100米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22.5℃。

地质

地质构造

帕米尔高原位于青藏高原西构造结,被Tanymas缝合线和Rushan-Pshart断裂带分割为北、中、南三个部分。周缘被一系列正向逆冲和斜冲-走滑断层所围绕,西缘以左旋走滑-斜冲的达瓦孜断裂带与塔吉克斯坦盆地为界,北侧以主帕米尔断裂和帕米尔前缘褶皱逆断层带与天山为界,东部为右旋走滑的喀喇昆仑山脉断裂、喀什叶城转换带等与塔里木盆地为界。造结的形成归结为印度板块西北端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推进,帕米尔地块受此影响向北移动时遇到塔吉克斯坦塔里木盆地基底的硬性阻挡,并受西南天山的夹持发生弯转,构造结从而形成。主要由顶点(apex)、前缘边界(leading edge)、端点(endpoints)、参考线(reference 谱线)以及弯曲幅度(amplitude)等要素组成。

主要断裂带

帕米尔高原内部发生弯曲并在靠近塔吉克族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发育山前逆冲断裂带,其东西两侧被大型走滑断裂所围限,东侧以喀喇昆仑山脉右行走滑断裂和喀什 - 叶城县转换带为主,恰曼左行走滑断裂分布在西侧。

位于北帕米尔山前,可分为塔西南段、阿莱谷地段和阿莱谷地西段三部分,是阿莱俯冲板片在地表投影的最上端部分,吸收和调节帕米尔和天山之间的地壳汇聚引起的地壳缩短,至今仍为一活动的断裂带。在~50Ma已经开始活动,~20Ma时发生快速活动。晚中新世后,主帕米尔逆冲断裂的活动速率明显下降,6—3.5Ma,帕米尔前缘逆冲断裂进入活跃期。

自青藏高原东南端的冈仁波齐峰山脉一直延伸到中帕米尔,构成了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边界。进入始新世(40Ma),喀喇昆仑走滑断裂开始初步活动,并在25-23Ma进入快速走滑阶段,形成了480-250km的位移。

具有右行走滑的特性,由几条右行挤压转换断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阿尔塔什、叶尔羌汗国、库木塔格和红其拉甫口岸断裂,将塔里木盆地与帕米尔东北缘分隔。喀什-叶城转换体系在~50Ma开始发育,后又分别在~37Ma和25—18Ma发生活动~20Ma开始出现走滑挤压现象,导致帕米尔东北缘逆冲断裂上盘快速隆升,从12Ma经历持续的走滑挤压过程,在5Ma以后逐渐减速。

恰曼走滑断裂带位于印度板块西侧,南端连接麦克兰增生汇聚带,北侧与喜马拉雅山脉汇聚带相接,南北长~1000千米,东西宽30—20千米,从~45Ma开始活动,自晚渐新世以来位移了至少200千米的距离。

岩浆岩

帕米尔构造结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四个时段,分别是早古生代、中生代早期、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

分布在北帕米尔,年龄集中在530-460Ma之间。在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上,北帕米尔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主要由辉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石等组成。

中生代早期的岩浆岩在北、中、南帕米尔均有分布,尤其是以北、中帕米尔分布最广,年龄集中在250-200Ma之间,主要的岩石组合为I型和少量的S型(S型花岗石主要形成时代为200-195Ma),缺乏A型花岗岩。

晚中生代岩浆岩主要分布在中、南帕米尔,其中以南帕米尔为主,形成时代为130-80Ma之间,以100Ma左右的侵入事件为主。

新生代岩浆岩主要分布在中帕米尔地区,在北帕米尔也有少量分布。新生代岩浆岩分两个阶段,分别是40Ma左右和20-9Ma,以20-9Ma阶段的碱性岩为主。主要岩石组合为霞石正长岩、角闪正长岩等,另有少量的碳酸岩

西南帕米尔的Shakhdara穹窿

位于南帕米尔地体中西部,或称西南帕米尔的Shakhdara穹窿,是帕米尔从西到东展布的众多变质穹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出露长英质石榴石蓝晶石硅线石片麻岩、基性麻粒岩、榴闪岩、滑石透闪石片岩、白片岩等。局部可见混合岩、埃达克质淡色花岗石脉,白垩纪中新世的花岗质杂岩在该穹窿中广泛出露。

地形地貌

帕米尔高原不是平坦的高原面,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兴都库什山脉山脉等,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平均海拔4000-7700米,拥有多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被称为“万山之祖”,顶部是一种冰川地层的山间河谷,在萨烈兹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分为东西两部分,古人用“一纵四横”来言帕米尔地形。

一纵指像脊背一样近乎南北纵贯高原的萨雷阔勒岭,岭东称东帕米尔,属于塔里木河,岭西称西帕米尔,属阿姆河流域。东帕米尔地势较高、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海拔为5000~6000米,山峰比高一般不超过1000~1500米,河谷宽阔,山峰并不显得高峻。山体浑圆,山脉被宽浅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处有冰平原和荒漠平原。境内拥有帕米尔最高峰公格尔山以及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

四横指西帕米尔四条近东西向的平行山岭,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地形特点大致是中间高、周围低,中部地势起伏较和缓,有宽广的谷地。西帕米尔高原主要是强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脉的相对高度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达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积雪和冰川的阿尔卑斯型山脉与深的峡谷交错分布,各种冰川地形广泛发育。山谷间则源出瓦罕河、帕米尔河、阿尔楚尔河、贡特河巴尔坦格河穆尔加布河等溪流,由东向西汇入北去的阿姆河上游喷赤河,西帕米尔河谷较窄,水流深切。地形特点大致是中间高、周围低,中部地势起伏较和缓,有宽广的谷地

整个帕米尔地区还被纵横山脉隔成8个主要的“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走廊。其中一个半帕现属小行星3789,其他分别属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吉尔吉斯斯坦

主要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西长2450千米,南北宽200-300千米,平均海拔6,200米。它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分布在小行星3789西藏自治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等境内。由数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包括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西瓦利克山等。其主脉大喜马拉雅山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位于小行星3789与尼泊尔的边界上,海拔为海拔8848.86米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位于帕米尔高原南侧,是一列相互平行的西北——南东走向的巨大山系,山势陡峻而雄伟,多宽阔纵谷,海拔7000米左右的主山脊沿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延伸。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座,其中主峰乔戈里峰是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自治区之间,向东伸入青海省,为新疆和西藏的界山,以及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山脉。东西长达2500公里,海拔约6000米。海拔超越7500米的高峰,主要有慕士塔格峰(7546米)、公格尔九别峰(7530米)、公格尔山(7649米)等。

位于帕米尔高原北部、阿赖盆地的南面,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向东延伸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240公里,其中的列宁峰海拔达到7134米,冰雪覆盖面积约1194平方公里。

亚洲中部高大山脉之一,大部分在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境内,由数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脉组成,东起帕米尔高原南缘,向西南经巴基斯坦延伸至阿富汗的赫拉特市附近,被称为“阿富汗的脊梁”。长约1200多公里,宽约50-350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最高峰是蒂里杰米尔峰,海拔7690米。

水文

河流

帕米尔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常年积雪,并拥有许多高山和冰川。这些在帕米尔高原山脉中的冰川、积雪融化为水以后,不仅可以为河流水源提供补给,还形成了喷赤河谷、盖孜河谷、叶尔羌河谷、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河谷、瓦罕河谷、帕米尔河谷等河谷群,以及阿姆河、帕尔米河等河流。

另外,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木吉河、塔什库尔干河等河流,在塔什库尔盆地汇聚,经过木吉泥火山群、西昆仑山脉十八罗汉雪峰,从昆仑山汇入塔里木河后,构建起了帕米尔高原的东流水系。

木吉河发源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萨雷阔勒岭的喀喇杂克峰附近,上游由喀拉卓克沟和拜什布拉克泉群组成,于木吉村汇合,后称木吉河。木吉河南北两岸东西向分布有高山冰川,但较分散,冰雪融水支流多为季节河,5~8月融水季节才有水补充木吉河径流。

塔什库乐干河的源头是喀喇秋库尔河和塔格敦巴什河的汇合处,有20多条支流。全长240公里,平均宽度为100米左右,流速为每秒2.7米,年径流量为15.5亿立方米。沿色勒库尔山东部和干代喀尔山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谷地由南向北奔流,穿越塔什库乐干县的西部和东北部。

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和兴都库什山脉冰川,是中亚最大的河流、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以河槽易变知名。干流全长1415千米,如从东帕米尔的瓦赫基尔河源算起,全长为2540千米。流域南北宽960千米,东西长1400千米,面积为46.5万平方千米。从西北方向流入咸海,流经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四个国家。

又名播密川、波谜罗川。流域地处阿尔楚尔山与瓦罕岭之间谷地,呈利状形河型,源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北部,海拔5429米的瓦罕岭东北麓。全长约160公里,流域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向东流折向北流,途径萨雷库里、阿富汗边界等地后,向北流动,至瓦罕附近于瓦汗河汇合,后称喷赤河。支流短而密集,水量丰富,气候高寒,年结冰期约4~6个月。

是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省和塔吉克斯坦东部戈尔诺-巴达赫尚州的边界线,源自阿边界瓦罕河、中国境内帕米尔河,其中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喷赤河长为921千米。干流沿阿富汗等地北流,河道弯曲,支流发育、水量丰富、年结冰期6个月以上,流域地势高寒,山势陡峭。

湖泊

帕米尔高原湖泊众多,包括喀拉湖白沙湖、亚希尔库尔湖、喀拉库利湖等。

喀拉库利湖(Karakul Lake),又称喀拉湖,海拔39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咸水湖、塔吉克斯坦境内最大的湖泊,湖泊水面面积合计380平方千米。

喀拉库勒湖(karakol Lake)在慕士塔格峰下,位于阿克陶县布仑口乡苏巴什村的帕米尔高原。由冰川雪水汇聚而成。面积13平方千米,水深30米,湖面海拔3652米,海拔7546米。海拔5000米以上,覆盖着厚达100~200米的帽状冰盖,向下溢流形成大大小小共16条山谷冰川,其中最长的羊布拉克冰川长达20千米。为冰川堰塞湖,由两泓相连的湖体组成,分布在喀喇昆仑公路(314团道)两侧,也称姊妹湖。喀拉库勒湖还是变色湖,季节和光线的变化,使得湖水的颜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白沙湖位于哈巴县境内农10师185团农场附近,距离中哈边境线仅2500米。这是一个沙漠包围的湖水,长800米,宽600米。四周拥有成片的白桦林、山杨林以及芦苇等植物。栖息着各种野生鸟类。

在东帕米尔山区,在戈尔诺一巴达赫尚自治州南部。海拔3734米,面积为36.1公里,深达50米。贡特河上游阿利丘尔河流入该湖,中游从该湖流出。

冰川

帕米尔高原是现代水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这里有1000多条山地冰川,覆盖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雪线高度在西帕米尔为4000~4400米,东部可达5000~5500米。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

费琴科冰川(英文名:Fedchenko Glacier),位于科学院山脉,长77公里,面积90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冰川之一。它曾从6600米的高度下降到2900米左右,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海拔4514米处,于19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山冰川观测站。

慕士塔格峰和公格尔高峰群广布冰川,总面积可达650平方千米,冰层厚度约为100米,雪线高度在5000米左右,几乎整个山体都被冰川所覆盖。

其中慕士塔格峰被称为“冰川之父”,共有16条山谷冰川,分布高度在海拔4500 ~6700米之间,有5条较大冰川的溯源侵蚀已快接近峰顶。它的山顶保留着原始的夷平面形态,山顶部形成了一种罕见的冰川类型——冰帽。四周冰川峡谷深达1000~1500米,峡谷内拥满了巨厚的坚冰。东坡的东可可西里冰川长约21千米是慕士塔格峰最长的一条冰川。西坡的羊布拉克冰川长20千米,冰川末端高度已下降到4000米左右。

锡亚琴冰川(Siachen Glacier),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端的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长约72 千米,面积约3000余平方千米,海拔5450~7720米,平均气温为-30~—50℃。呈南北走向,冬季平均降雪量10.5m,最低气温达—50℃。其北侧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尔争端爆发后,这里一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对峙阵地,印度巴基斯坦双方均在这里设有重兵,并多次发生战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帕米尔高原因地形的垂直差异和东西地形差异,以及降水量从西向东显著减少,形成了具有垂直地带性差异和东西差异的自然景观。高原的基带属于荒漠带,地表主要是裸露的石质荒漠和冰碛物。

西帕米尔高原由于相对高差大和降水较多,植被比东帕米尔丰富。垂直自然带结构也很明显,高原下部和山谷中是以蒿类和盐木为主的荒漠群落;海拔3200~3600米为多刺垫状植物群落;海拔3600~3800米为棱狐茅、针茅草原地带;海拔3800~4300米发育着高山寒漠植物;高山永久积雪带,沿西帕米尔的河谷,还生长有柳、杨、桦和沙棘属蔷薇属组成的灌丛。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还可栽培葡萄苹果和杏树。

东帕米尔高原主要是高山寒漠景观,没有乔木植被,仅在谷底、盆地及干燥的山坡生长着矮小症灌木、和棘豆属的一些垫状植物,在较湿润的谷底生长有蒿草。据统计种子植物有55科288属912种,植物种类主要属于禾本科豆科(Leguminosae)、菊科十字花科,其中濒危植物有18科20属38种,包含罗布麻罗布麻属 venetum)、帕米尔白刺白刺属 pamirica)、昆仑山脉方枝柏(Sabina centrasiatica)等。

动物

帕米尔有着独特的高原动物区系,属古北界蒙新区帕米尔高原动物省。由于地旷人稀,保存着较大数量的野生动物,已知哺乳纲有22种,鸟类89种、啮齿类10余种。另外,还有适于高原生活的多种两栖纲爬行纲、鱼类及昆虫。包括盘羊秃鹫、高山雪鸡、藏雪鸡红隼、棕熊、喜马拉雅旱獭雪豹等。

东帕米尔高原是山羊和盘羊的主要繁育地,其中盘羊是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共同保护的动物,马可波罗盘羊为代表物种;该区偶尔还会发现青绵羊。在人类活动最少的地方,羱羊较为常见,捻角山羊栖息于喷赤河与瓦罕河间较为低矮的山岭。在较高的山峰可以看到髯鹫、喜马拉雅秃等动物,雉、雪鸡等动物可在西部山区见到。大量往返于西伯利亚地区和南亚之间的迁徙水禽在东帕米尔高原较为常见。

自然保护区

位于瓦罕,地处阿富汗东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交界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于2014年6月在纽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协会的帮助下开放的第二个国家公园。公园属于高寒山区,山脉崎岖,拥有瓦罕走廊,为雪豹盘羊帕米尔亚种等濒危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木吉乡布伦口乡至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高度在3300—3800米之间,总面积1256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湿地保护区。主要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这4种湿地类型。该保护区于2005年批准成立,2010年正式成立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截至2022年10月,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物种6种,帕米尔高原特有种植物4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种。

又称帕米尔国家公园,位于塔吉克斯坦东部,坐落于帕米尔高原地区中心,占地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顷,拥有高山冰川、高山沙漠等特殊地貌,是亚欧大陆上最高山脉的交会点、古北区地势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公园中拥有亚洲西南部和中部生长的植物,马可波罗盘羊、西伯利亚羚羊雪豹等濒危哺乳纲,以及濒危鸟类。公园所处地带大地震频繁发生,人烟稀少,基本没有农业及长期人类居住地的痕迹,为地质学家研究板块构造和俯冲现象提供了材料。2013年联合国教育科技文化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传名录。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清华夏,统一东方。但秦朝北方的匈奴也日益强大,在南侵失利之后,匈奴选择西进,击败了大月氏。于是大月氏开始向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迁移,而后又被崛起的乌孙击败,又开始南迁,进入帕米尔西部地区,占据费尔干纳盆地,建立贵霜帝国

秦朝被汉朝所灭后,汉朝的疆域也首次跨越帕米尔,与贵霜帝国接壤,双方因此发生数次战争。西汉,汉朝国力强盛,刘彻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两次,开辟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市,通过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等地,连接亚洲欧洲的交通和商业贸易路线,也就是“丝绸之路”。 此后,中原开始大规模对外通商,许多商人沿丝绸之路,途径帕米尔高原,往来地中海各国。汉朝灭亡后,帕米尔高原西方崛起的嚈哒统治了帕米尔乃至整个中亚地区,但没多久又被突厥所灭,突厥因此成为东西万余里的“草原霸主”。

唐朝建立之后,突厥被唐朝打败。唐朝的疆域纵横有1237万平方公里,覆盖整个帕米尔高原地区。与此同时,西方诞生了从大西洋一直到中亚的国家阿拉伯帝国

双方之间不可避免多次发生了战争,最后以虽然阿拉伯帝国取胜,但是双方因为损失惨重,因此后期未有大的兵戈,双方疆域至此在帕米尔一带基本确定下来。唐朝之后,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发生过数次短暂的碰撞与兼并,但宋、元、明时期这一区域并未产生强大而长久国家。

到了清朝,帕米尔高原的名字已完全取代了历代使用的其它名称,并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将帕米尔分为“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帕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走廊

在清朝全盛时期,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原地区所管辖,1890年间,由于俄罗斯想要拿下中国新疆、英国想要拿下西藏自治区。因此两国签定英俄协定,由英国取得瓦罕帕米尔,俄国取得北部。

1883年俄罗斯帝国抢占新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1892年又出兵占领萨雷阔勒岭西部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对帕米尔高原始终无法有效统治。但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喷赤河视为是中国的极西点。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签订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中阿边界,承认放弃瓦罕走廊

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独立,1999年8月13日,中塔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等协议。2011年9月20日,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1158平方公里国土回归。小行星3789极西点向东移至今日位置。

民族和语言

民族

历史上,帕米尔高原及其周边区域一直是游牧民族栖息的地方,也是游牧民族穿越欧亚草原的一个通道。在欧亚草原众多的游牧民族当中,很多民族曾经在这里生产、生活过,包括古代塞人(西方称斯基泰人)、乌孙人、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族、吐蕃人、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中国称柯尔克孜人)等。

这些古代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非常广阔,如距今2000多年前的塞人曾经占据着从东欧大草原穿越帕米尔高原一直到达阿尔泰共和国山西段,之后的蒙古人更是建立了横跨欧亚的游牧帝国。蒙古帝国分裂后,帕米尔高原归属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之下。

现代整个帕米尔高原跨境生活的居民主要以游牧民或半定居半游牧的牧民为主,主要是塔吉克斯坦族、柯尔克孜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等游牧民族及其分支部落。他们大部分生活在现代的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境内,少部分生活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境内。其中阿富汗游牧民,有 200万~3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绝大多数属于普什图族的各个部落,其次是俾路支族和少量的柯尔克孜族

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及克什米尔至今也生活着上百万游牧民。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地区隶属戈尔诺—巴达赫尚省自治州,其境内居住生活着约9万游牧民。

语言

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与波斯语基本上是同一种语言,在波斯古典文学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有较多的俄罗斯语借词。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塔吉克语共分为北部土语群、中部土语群、南部土语群、东南部土语群四个土语群。塔吉克语中元音有6个音位,辅音有24个音位。

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柯尔克孜族在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今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族文来拼写本民族的语言。

经济

帕米尔高原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场所,经济生活主要以养殖牦牛、山羊为主,兼营农业。

帕米尔牦牛是一个古老的原始品种,因帕米尔高原而得名,当地俗称“塔县牦牛”或“克州牦牛”。对高原荒漠、极端干燥环境适应性强,属乳肉毛兼用地方牦牛,生长于帕米尔高原海拔超过4000米的荒漠草场,中心产区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克陶县。是当地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民众乳、肉、毛等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以及主要饲养畜种、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和最有价值生产资料,也是山区托运物资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固疆守边的戍边牛。截至2021年11月存栏18.4万头。

交通发展

在海路尚未开通之前,帕米尔高原是东方和西方来往交流的必经之路。东汉年间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主要有两条道路,南道从莎车县翻越帕米尔,经阿富汗来到伊朗;北道从喀什穿越帕米尔,经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到达伊朗。南北两道在伊朗会合后,继续西行,最远抵达北非罗马

古代丝路在进入塔里木盆地以后,分为南北两道,并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廷伸,到了葱岭后又交汇一处,直达古丝绸之路上较为知名的南京市。从那里起,又分南北两道,到中亚小亚细亚半岛、南亚次大陆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及欧洲大陆等更远的地方。这让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成了东路的终点和西路的起点,以及丝绸之路的要塞。自此,丝绸之路渐渐成型,中华文明-罗马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等交汇在帕米尔高原。

周穆王西巡以来的三千年时光中,有无数的使者、将帅、王侯、艺家、文人、僧侣和往来跋涉的商贾,从丝绸之路经过。帕米尔高原的交通工具,在历史上,主要是耗牛、驴等耐寒的动物;现代主要是摩托车、汽车,铁路和航空路线还在建设中。截至2024年,拥有喀喇昆仑公路 、塔莎古道 、新藏公路盘龙古道等路线。

喀喇昆仑山脉公路,英文缩写为“KKH”,被誉为“当代的丝绸之路”,位于巴基斯坦北部,起于伊斯兰堡以北的曼塞赫拉,终于中国新疆的喀什市,全长1224千米,穿越了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两条世界上最大的山脉。其中,中国境内415千米,巴方境内809千米。为中国和巴基斯坦唯一的陆上通道。

位于新疆西南端,是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穿越西昆仑山后,抵达莎车县的一条古老山道。唐朝高僧唐僧行走之前就已经存在,至少1000多年的历史。

科考勘察

考古遗址

2013年5月到2015年8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曲曼村对“黑白条石古墓葬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亚欧大陆范围内距今2500年的琐罗亚斯德教遗迹,该发现支持了中亚起源说,以及把中亚地区起源定于塔里木盆地周缘或直接定在帕米尔高原。另外,出土的众多出土文物中,表明距今2500年左右,帕米尔高原活跃在亚欧大陆各种文明之间。

气候研究

全球变暖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规律发生变化或导致区域气象灾害频发,灾害风险加剧。1961—2017年,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共出现489次极端升温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升温过程相对频发,年际间变率加剧,造成东帕米尔高原区域融冰(雪)洪水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频发,风险加剧。

微生物研究

帕米尔高原是贫营养、高辐射、干燥的冷环境,可能蕴藏丰富的冷适应微生物资源。微生物学报,从帕米尔高原共分离得到419株需氧原核生物,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发现,分离菌株隶属于2个域、5个门、8个纲、18个目、28个科、49个属及118个种,为115种冷适应细菌及3种古菌。冷适应细菌中,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第一优势纲,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中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高海拔地区的冷适应细菌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1000-4000m的优势菌群均为γ-变形菌纲,而4000-5000m高海拔地区放线菌纲占比最高。古菌域微生物隶属于钠线菌属(Natrinema)和盐陆生菌属(Haloterrigena),且仅在1000–2000m低海拔地区,培养温度为15°C时分离得到。

该研究从帕米尔高原分离获得了大量冷适应细菌以及古菌资源,反应了帕米尔高原不同海拔的冷适应细菌及古菌分布多样性,以及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分离效果,为冷适应细菌及古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生态学功能研究提供了菌株材料和科学理论支持。

相关人物

公元644年,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东归时曾路过帕米尔高原,并在《大唐西域记》中著述:“盘陀国(石头城)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石岭,背徒多河,山岭连高,川原隘狭。”,以及“从此东下葱岭东冈,登危岭越洞谷,溪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 

公元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三人从意大利出发,西行东游蒙元帝国,经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到达了喀什噶尔,并把这一段经历写进了《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元朝丝绸之路、伊斯兰教中世纪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生物学家阿列克谢·费琴科曾考察帕米尔高原,他是最先发现外阿赖山脉中有一座7000多米高山峰的人,并将其称为“考夫曼峰”,后来叫作“列宁译”,现在叫作“库来·伊斯基克洛尔独立峰”。

1887年9月8日,荣赫鹏带着新雇佣的向导离开叶尔羌汗国,经哈尔哈里克(Kargalik,今叶城县城)、柯克亚村(Kugiar village,今叶城县境内)一路南行进入帕米尔地区,并来到尚未被欧洲人记录的克勒青河(Shaksgam,又译沙克斯干河,今中巴界河)河谷,成为第一个记录该地区的欧洲人,以及翻越慕士塔格山口的欧洲第一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曾深入亚洲腹地开展一系列探险活动。根据他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的记载,他的探险活动有一部分是围绕喀喇昆仑山脉克什米尔展开,且尝试在寒冬季节翻越塔克墩巴什山口(今瓦罕走廊)。在完成对道路的探险后,斯文·赫定翻越喀喇昆仑,沿叶尔羌河进入塔里木盆地,并发现了包括楼兰在内的多处被风沙湮没的遗址,最终从这里带走许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除了部分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余大部分别流散在大英博物馆柏林国立博物院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机构里。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亚高寒干旱区,随着温度的升高、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冰川融化成水,引起洪灾,以及高原草场日益干旱、风沙天气越来越多,使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据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市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发现,中亚地区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并且最低气温的增幅大于最高气温 。据乌兹别克斯坦气象部门预报,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纳沃伊的地表温度已高达70℃。

风沙侵蚀

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曾因气候变化、居民点建设、过度放牧、矿产不合理开发等因素,导致湿地植被退化、生态环境被破坏,使得周边被风沙严重侵蚀,湿地面积变小。

环境保护

建设“一带一路”

基于气候变化,“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或者地区处于干旱的生态脆弱区。各国逐渐意识到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需通力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2013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塔吉克斯坦斯坦科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共同建设“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生态系统、水资源、地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解决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

新疆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新疆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被风沙严重侵蚀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5年批准成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成立管理站。并向周围居民传递湿地保护的含义,避免出现过度放牧、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

风景名胜

帕米尔高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金草滩、喀拉库勒湖、坎尔洋龙池、塔合曼湿地、慕士塔格峰冰川公园、奥依塔克冰川公园等;古建筑景观石头城、公主堡等;地质景观有雅丹地貌、泉华地貌等。建筑景观有盘龙古道红其拉甫口岸喀喇昆仑公路瓦罕走廊、塔莎古道、塔吉克民俗村、杏花村等旅游资源。

金草滩景点,即新疆帕米尔高原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属于沼泽化草甸,海拔3100米,总面积约十万亩。夏季的阿拉尔市湿地,是一片绿色草甸;秋季植被变成黄色,在阳光的照耀下,似披上了一道金光,故得名“金草滩”;到了冬季,阿拉尔则是一片雪原。在湿地中间,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它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母亲河塔什库尔干河,发源于新疆与阿富汗的交界处,流经塔县、阿克陶县境内,于阿克陶县境内的两河口,汇入叶尔羌河,全长两百九十八公里,是叶尔羌河的主要支流。

塔合曼湿地位于墓士塔格雪峰南坡的山脚下,被当地人称为“神花繁衍”之地,是帕米尔高原上较为稀少的草原之一,也是塔合曼乡牧民赖以生存的牧场。距离塔什库尔干县城30公里,海拔为3050米,面积达8000亩。四面环山,地势较低,状如盆地。夏季无数山泉汇聚于此;秋季,整个湿地看起来像一条金黄毛色的毛毯。

古石头城被认为是公元初期塔吉克族先祖建立的“朅盘陀国”的都城、中国三大石头城之一,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的东北角,是用石头垒建起来的城堡,修建在塔什库尔干河左岸高约20米的孤丘上,分内外两城,地势极为险峻,易守难攻,总面积10万多平方米。1990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其拉甫国门,被称为“生命禁区”,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海拔5100米,高山环绕、终年积雪,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自治县。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柯尔克孜族,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塔吉克族

相关文化

特色文化

特色帽饰

塔吉克服饰以帽子独具特色,男子喜欢头戴黑绒圆高筒羊羔皮帽。这种帽子多以黑羊羔皮为里、黑平绒布为面,帽筒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宽花边,平时帽的下檐卷起,露出一圈黑皮毛。拉下卷边即可遮住面颊和双耳,保暖御寒性能极好。

女帽有夹、棉之分。夹帽多数是用红丝绒制成的平顶圆帽,帽的边沿绣花,额前缀一排银链。冬季戴绣花棉帽,帽后缀有锦簇,既遮住双耳和后颈部位,又外形美观兼保暖。

塔吉克族少女爱戴用紫色、金黄色、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缝制的圆形帽冠,帽沿四周饰金、银片和珠饰编织的花卉纹样。帽的前后沿垂饰一排色彩鲜亮的串珠或小银链,可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多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也有用黄色的。

塔吉克民间刺绣艺术

塔吉克刺绣历史悠久,风格与形式在众多民族绣品中较为独特。它的刺绣图案造型大胆夸张,常常将虚幻与具象、写实与写意交织在一起。造型简练、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装饰性强。

礼俗

塔吉克族的礼俗较为奇特,与人见面时会行吻手礼。不同辈分的人相见,吻的地方会不一样。其中长辈吻幼辈的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女子见面,长辈吻幼辈的眼或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见面,互吻面颊,近亲蟳则互吻嘴唇。男女年龄相近,女子对男子行吻手礼,男子以手触女子头部行相见礼,或者握手礼。

鹰猎文化

柯尔克孜族在汉唐时,就生活在了帕米尔高原的图木舒克市上,也被称为古鹰州。那时帕米尔高原上的狼很多,这些狼经常围在牧场和帐篷的周围,等待时机去咬野牦牛、羊,或者人。柯尔克孜族为了更好的游牧,开始通过捕捉鹰、驯服鹰的方式驱逐狼。慢慢的就产生了鹰猎文化。在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猎手将捕鹰称为到自然中去“选”鹰,表示了柯尔克孜族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展现了鹰猎文化与人类生命的内在关系。

文物古迹

拜火教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曲什曼村东北的一个台地上,东邻塔什库尔干河,海拔3050米左右,距塔什库尔干县城约10公里,距乌鲁木齐—红其拉甫公路约1公里。因地表保留有大面积错落有致的黑白石条遗迹而得名。

琐罗亚斯德教遗址于2007年被新疆考古队发现,通过对墓葬群抽样进行C14测定年代后,初步确定这是距今2500左右的文化遗址巫新华认为放射状的黑白石块条纹表现光线的明暗,能较为直接证明这个墓群是琐罗亚斯德教文化遗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塔吉克族丧俗

塔吉克人信仰伊斯兰教,丧葬习俗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大致相同,但塔吉克族什叶派中的伊斯玛依派,另外,在历史上还信仰过琐罗亚斯德教,因而,在丧葬习俗上就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所区别。

塔吉克人去世后,都要埋葬在自己的墓地。坟墓形式多样,一般的墓为长方形墓台,长2米,宽1米,高0.5米。死者属于年轻人涂白色,年长涂灰色。过去,经济条较好的家庭或是当地有影响的人物,会为死者造拱北形的陵墓,且墓的墙上绘有图案,如牛、马、黄羊、山羊、绵羊、衣物、生活用品、花草、野羊角等,用来记录死者生前的业绩和活动,同时表达对死者美好的祝愿。绘画用的颜料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有色土料,具有颜色鲜艳、不易退色的特点。另外还有石堆墓和石围墓,这是伊斯兰教较早的埋葬形式,这种墓现在已不多见。

塔吉克族牦牛叼羊

牦牛叼羊是在帕米尔高原上举行的竞技,也是中国在海拔最高的地域举行的一项体育竞技活动。进行比赛时,塔吉克族牧民会骑在牦牛的背上,与对方争夺一只羊。在遇到传统的古尔邦节、肖贡巴哈尔节等重大节庆、当地牧民的婚庆,都会举行牦牛叼羊的比赛或表演。

塔吉克族婚俗

塔吉克族婚俗是塔吉克民族的一项重要礼俗,包括择亲、提亲、定亲、击鼓祝福、迎亲、结婚仪式、婚后三日揭面纱等程序。在举行击鼓仪式时,还要杀羊款待有丧事人家的亲友,以及征求他们的同意。

塔吉克族民歌

塔吉克族的的民歌历史悠久,内容广泛,是塔吉克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流传至今的民歌有反映古老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歌颂爱情和宗教仪式的民俗音乐,其种类主要包括习俗歌、爱情歌、叙述长诗歌、挽歌宗教歌、幽默歌等。且每一个种类又包括许多类别,比如习俗歌中分有“故事歌”“历史歌”“劳动歌” “新民歌”等类型。较为知名的歌曲有《古力阿洛甫》《斯别》《乔齐蒙焦克》《潘吉布洛达》等。

塔吉克族鹰舞

塔吉克族的鹰舞是塔吉克族的民间的传统舞蹈,遇到节日和喜事,塔吉克族都要跳鹰舞,用来表达他们欢乐的心情。鹰舞由舞蹈和鹰笛的曲调两部分组成,跳鹰舞对场地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有鹰笛和铃鼓伴奏,就可以跳。

文学作品

是2020年20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刘洁,主要描写的是音乐系毕业的女大学生刘洁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支教经历的亲身描述。

是2016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刘先平,主要记叙的是作者从南线到达帕米尔高原,穿越柴达木盆地的历程。

本书探讨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因环境变化引起的迁徙与文化适应问题,以及比较了塔吉克族搬迁前后在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社区环境方面的异同等。

是2006年1月,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曾哲,分为“虚构”与“非虚构”两个部分。虚构部分集中反映了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牧民的生活;非虚构部分叙述作者帕米尔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

影视作品

为1996年,刘湘晨在帕米尔高原拍摄的一部纪录片,2015年拍摄结束,主要讲述了跨越民族和时间的亲情,曾连续三年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

由喀什嘉鹭影业传媒有限公司拍摄,以塔县马尔洋乡皮勒村脱贫攻坚事迹为原型,根据六位援疆干部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一老一少两代扶贫干部,扎根边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圆梦小康幸福生活,实现各自人生价值的励志故事。 该电影在2022年7月于中国上映时,收获好评。

根据拉齐尼·巴依卡·巴依卡一家三代为国戍边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再现戍边英雄拉齐尼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被牺牲的事迹,于2022年3月在中国公映。该片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天山电影制片厂创作拍摄,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执导,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艾克白尔·斯拉木贺刚贾宏伟主演。

参考资料

Pamirs Plateau presented picturesque views.中国青年网.2024-02-02

中国神话中常说的“不周山”在哪儿,你知道吗?.上游新闻.2024-02-22

帕米尔高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6

地理知识 | 帕米尔,群山的“玫瑰结”.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帕米尔高原,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总要去一趟帕米尔高原吧!.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大唐玄奘眼中的帕米尔高原.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8

帕米尔——曾经的世界争霸决斗场.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我的第十六次进藏与大美藏疆行(14)——帕米尔高原,万山之祖?万水之源?.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6

它凭什么是“千年老二”?.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5

“万山之祖”---帕米尔高原.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4-01-31

盘点:新世界十大最美自然保护区.央广网旅游.2024-02-15

塔吉克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15

图说帕米尔高原的历史变迁.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2024-02-02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丧俗.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的鹰舞.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斯坦因丝路考察与敦煌之劫.中国社会科学文库.2024-01-26

【大千世界】不周山——帕米尔高原.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2024-02-02

..2024-02-21

..2024-02-21

..2024-01-28

来克州,畅游帕米尔!.阿图什市人民政府.2024-02-23

世界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2024-02-26

7546米!慕士塔格峰!南陵第一人来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3

公格尔九别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2-23

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阿克陶县人民政府.2024-02-23

什么是帕米尔高原?.百家号.2024-01-28

..2024-01-28

Scenery of Karakol Lake in NW China's Xinjiang.Source:Xinhua Published.2024-02-23

..2024-02-02

看,生机盎然的帕米尔高原湿地.布尔津县人民政府.2024-02-15

新疆湿地丨新疆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西域研究.2024-02-27

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2024-02-27

帕米尔高原一种饲用玉米的种植方法.百度学术搜索.2024-02-02

帕米尔牦牛有稳定“口粮”了.百家号.2024-02-02

穿行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考察 | 新空余2名.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2024-02-02

亮点文章丨帕米尔高原可培养需氧冷适应细菌及古菌多样性.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学刊国际化︱穆罕默德·博格尔·乌苏吉:马可·波罗足迹考:从伊朗起儿漫到忽鲁模思的往返路线.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王子烨:荣赫鹏在帕米尔的四次探查活动考述.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世界尽头,被遗忘的古道渐次苏醒.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2024-02-02

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高原上的绿色画卷.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亮点】坎尔洋:昔日深度贫困村,如今的国家4A级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欢迎访问帕米尔旅游景区官方网站!.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Hi!你好! 这里是塔县.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0

塔县| 一路向上的人间仙境之旅.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0

欢迎访问帕米尔旅游景区官方网站!.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海拔5100米,世界最高国门前的红色誓言.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记者随笔:夜访红其拉甫.百家号.2024-02-23

塔吉克民间刺绣艺术.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2024-02-20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牦牛叼羊.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婚俗.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民歌.帕米尔旅游景区.2024-02-02

冰山上的新来客:我在帕米尔高原支教.豆瓣读书.2024-02-02

冰山上的新来客:我在帕米尔高原支教.微信读书.2024-02-23

走进帕米尔高原.豆瓣读书.2024-02-02

迁徙与适应.豆瓣读书.2024-02-02

转场,帕米尔高原的消息.豆瓣读书.2024-02-02

垂直新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范本——对话影视人类学教授、纪录片导演刘湘晨.国家民委.2024-02-02

太阳部落.豆瓣读书.2024-02-23

电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在帕米尔高原开拍.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期待!电影《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7月23日全国上映.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3

更多资讯请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2-23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帕米尔高原上的生命颂歌.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热映 观众化身“自来水”自发安利.青瞳视角.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