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馥
刘馥(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2世纪末至208年),字元颖,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人,东汉末年名臣,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曾任扬州刺史。
刘馥早年到扬州避乱,建安初年(196年左右),他说服袁术部将戚寄和秦翊投奔曹操,被任命为司徒掾属。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部将李述攻杀曹操所属扬州刺史严象,江淮局势大乱,曹操因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无法分身,认为刘馥可稳定东南,表奏其为扬州刺史。刘馥单枪匹马赴合肥市空城,建立新治所,安抚梅乾、雷绪等地方武装,使其归顺并纳贡。随着人口增多,他汇聚儒士,兴办学校,大规模屯田,修建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水利设施保障粮食储备。同时,他建筑高城垒,积聚木石,编织草苫,储存数千斛鱼膏用于作战防御。建安十三年(208年),刘馥逝世,百姓对他越发怀念。次年孙权攻合肥,因刘馥生前经营,合肥固若金汤,孙权围城百日未破。刘馥所建土坝和池塘一直沿用。其孙刘弘在晋朝任车骑将军,陈寿将刘馥与司马朗等六位刺史合传,称赞他们是“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人物生平
避乱扬州
刘馥在东汉末年曾到扬州市避乱,后在建安(196年-220年)初年劝服袁术将领戚寄和秦翊带着部队一起去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司徒府掾属。
治理江淮
建安五年(200年),讨逆将军孙策命其所属的庐江县知府李述攻杀了曹操所属的扬州刺史严象,而梅干、雷绪和陈兰等庐江人在江淮之间聚数万人,当地郡县都因江淮平原局势混乱而残破荒废。当时,曹操正专注于在官渡之战中对抗袁绍,难以抽身,认为刘馥可以稳定东南地区,于是表奏刘馥为扬州刺史。
刘馥受命后,单枪匹马来到合肥市空城,在那里建立了扬州市的新治所(原治所在历阳);同时安抚和稳住梅乾和雷绪等地方武装势力,使他们安心驻扎,其后他们也陆续归顺,且向朝廷缴纳贡赋。刘馥在任的数年期间,在当地大行恩惠与教化,百姓非常满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数万名以前因避乱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地。随着人口渐长,刘馥又汇聚儒人雅士,兴办学校和进行大规模屯田,修建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粮食储备。
他又建筑高城垒作守护,积聚木石、以草和棕榈叶编织大量草苫、储存数千鱼膏等作为作战防御准备。
深受追念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馥逝世。
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进攻合肥,发动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围城百余日而未能攻破,但不久后连日下雨令到城墙快要崩塌,守军于是用草苫盖著城墙,而夜晚则点燃鱼膏照明,观看孙军有何行动以作防备。孙权无法攻陷,同时扬州市长史蒋济设计迷惑孙权,使其以为张喜援军快到,最终孙权不得不退军。
扬州士民因而更加追念刘馥,更认为春秋时尽力防守自己建造的晋阳古城的董安于的功绩也无法与刘馥相比。而刘馥所建的土坝和池塘,后世都一直沿用。
刘馥及继任的扬州刺史温恢,与当时的兖州刺史司马朗、太原市刺史梁习、河南省刺史贾逵、武威郡刺史张既等六位刺史被陈寿载入三国志,合为一传叙述,赞颂其等是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主要成就
修建工程
茹陂:在光州固始县东南四十八里,以水溉田。
吴陂塘:在舒州怀宁县西二十里,有吴陂祠。刘馥开吴陂灌溉稻田,吕蒙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余顷,功利及人。当地人因山庙在吴陂旁侧,因此用他二人的名字来命名祭祀。
家族成员
儿子
孙子
刘弘,刘熙之弟,晋朝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宣城县公,卒赠新城郡公,谥曰元。
曾孙
五世孙
刘安,后被陶侃辟为掾属。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资治通鉴》
《郝氏续后汉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四十》
人物评价
陈寿: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时司察之而已。太祖创基,迄终魏业,此皆其流称誉有名实者也。咸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见述于后也。
刘敞:嘉祐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田溉几何?”对曰:“凡二万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市刺史刘馥所造。自魏迄今七百有余岁云。予于是叹美其功。
包君廓:馥、信有功,然吾闻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
郝经:民未即业,运属军兴。抑奸弭寇,吏资严能。馥习既逵,隠然方面。立国立疆,递为耕战。伊颜几圣,伯达焉知。治平何难,出处有时。
刘咸炘:刘馥治扬,梁习治并,张既治雍、凉,温恢治扬、凉,贾逵治豫,功皆甚著。
艺术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馥形象与正史相似。为扬州刺史,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操,多有功绩。在曹操“宴长江横赋诗”之际,直言曹操诗中有不吉之言,惹得酒醉后的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刺死刘馥。曹操酒醒后后悔不已,命以三公厚礼葬之。
参考资料
三国志《刘馥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官网 .2024-11-06
刘馥简介.www.jianglishi.cn.2020-01-13
刘馥生平.www.jianglishi.cn.2020-01-13
《三国志·卷一十五·魏书十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www.guoxue.com.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