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流曲镇

流曲镇

流曲镇位于富平县东北部,总面积84.64平方千米。东邻到贤镇,南接刘集镇,西靠宫里镇,北依小惠镇。截至2020年6月,流曲镇共辖22个行政村。2011年,流曲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3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5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为8.5亿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41833人。流曲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拥有7850户农户,3.3万人人口,耕地面积5.4万亩。镇域地貌为南北两,间以川道,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流曲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镇内设有一所高中和两所初中

历史沿革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顺阳河曲之处而得名。

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镇立集,称流曲镇,属流曲里。

清时属东北乡第四、第八等联。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智汇乡。

1949年10月后,属流曲区,后改属第四区,称流曲乡。

1956年,属美原区

1958年12月,县市合并后称流曲管理区,属流曲公社。

1961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改称流曲公社。

1984年6月,政社分设时改为流曲乡。

1989年7月,撤乡设立流曲镇至今。

行政划分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辖流曲、昌宁县、大岗、梅家庄、臧村、炭村、五里墩、顺义区、簸掌、由典、丈八、东川区、北耕13个行政村;下设10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流曲镇下辖22个行政村:大岗村、梅家庄村、丈八村、东川村、流曲村、顺义村、昌宁村、炭村村、由典村、簸掌村、北耕村、五里墩村、臧村村、双杨村、南董村、太平村、孙村村、仵新村、纳衣村、兴户村、军寨村、卤川村。人民政府驻流曲镇北新街西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流曲镇地处富平县东北部,东与到贤镇接壤,南与刘集镇相连,西接宫里镇,北依小惠镇。总面积84.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流曲镇地处渭河平原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大岗村,海拔522.9米;最低点位于炭村,海拔469.0米,平均海拔495.59米。

气候特征

流曲镇气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水量533.2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其中以9月最多。

自然灾害

流曲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霜冻、连阴雨、冰雹、雷击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3年8月5日,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辖区总人口3499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90人,城镇化率4.0%。另有流动人口1300人。总人口中,男性17843人,占50.98%;女性17154人,占49.02%;14岁以下4536人,占12.96%;15—64岁19661人,占56.18%;65岁以上10800人,占30.8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61人。

截至2018年,流曲镇户籍人口58312人。

2021年7月13日,根据富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流曲镇常住人口为4183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流曲镇财政总收入2246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完成营业税108万元,个人所得税1.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6元。

2018年,流曲镇有工业企业10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75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流曲镇农业总产值达4.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农业耕地面积5.6万亩,人均1.6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流曲镇粮食生产45234吨,其中小麦24572吨,玉米20662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流曲镇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750吨,主要品种有芹菜、黄瓜、韭菜、西红柿等。截至2023年,流曲镇粮食良种繁育基地已发展至1.3万亩,已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7.6万亩,培育100亩以上家庭农场36家,实现规模化种植2.6万亩,同时创新“党建3+N”发展模式,组建粮食产业党支部,推动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社会化服务。

流曲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流曲镇生猪饲养量3.3万头,年末存栏2.8万头;羊饲养量2.5万只,年末存栏2.3万只;家禽饲养量60.2万羽;年末存栏28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8亿元。2011年,流曲镇水果种植面积4300亩,主要品种有苹果、梨等。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大型农业机械30台,绿色环保产品为琼锅糖,属陕西省地方名特产品。

第二产业

2011年,流曲镇形成以加工业和铸造、塑编、水泥制品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流曲镇有工业企业83家,职工798人。工业增加值达3.5亿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商业网点89个,职工213人;2011年,流曲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5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5亿元。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50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流曲镇境内有3条县道穿境而过,全镇13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公路。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17个,藏书5万余册。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线电视用户5532户,入户率69.2%。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83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6所,在校生1473人,专任教师1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60人,专任教师11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学校体育场地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3%。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个,病床56张,专业卫生人员135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10人。2011年,流曲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2万人次。

截至2011年末,流曲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万人,参合率96.6%。

特产美食

琼锅糖

流曲镇出产一种芝麻糖,名叫“琼锅糖”,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他特别注重农业生产,扶植工商业,全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由于粮食增产,人民丰衣足食,除供食用外还有余。于是人们便利用其酿酒、制糖、制醋,粮食加工业和食品业迅速发展起来。

流曲琼锅糖便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流曲琼锅糖销路很畅,利润可观,人们争相制作,互相竞争,质量不断提高,流曲琼锅糖遂扬名省内外。

明万历年间,兼任太子太保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就用其家乡流曲的这一名产作贡品,进献给赵顼皇帝。

1970年陕西省曾用此品招待过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受到宾客们的赞赏。

流曲琼锅糖香甜酥脆、甜而不腻,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滋补佳品。有消积化食、补血润肠、生津养发、降低血压、降醇降脂、软化血管的功效,男女老少,食用皆宜。

代表人物

孙丕扬

孙丕扬(1531年—1614年),字孝叔,号立山,流曲镇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万历初年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市,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

任刑部尚书,理案迅捷,囚无淹系。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出任吏部尚书,创「掣签法」,以抽签决定官职,杜绝权贵请之弊。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主持辛亥京察。万历四十年(1612年)“挂冠出都”,居家二年卒。赠太保,谥恭介。曾著《应时草》、《巡按约束》、《论学篇》等,他所编撰的《富平县志》为明代陕西省八部名志之一,史称《孙志》。

李恕、李宗枢父子

流曲镇东川村人。李恕是明弘治年间进士,历迁贵州省左参议。明嘉靖进士李宗枢,是恕第三子,历任都御史河南巡抚,曾在河北宣府任职,力主修建居庸关长城,留有石叠集四卷。

梁悦

流曲镇昌宁村人。李纯年间,12岁的男孩梁悦,为了替父报仇,杀死仇人秦。

在定罪性质上引起较大争议,此举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人称之为“孝子梁悦”。后被流放于龙川郡

李心

流曲镇臧村人,明鸿胪寺右少卿。

张扶九

流曲镇东街人,清代大理寺右少卿

杨四聪

流曲镇梅家庄人,孙丕扬至交,明万历庚子武举

其长子杨定国为武进士,任朔方郡副总兵都督。次子杨卫国,武举,任宁夏卫游击将军。

参考资料

富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富平县人民政府.2021-07-19

富平县流曲镇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目标迈进——小镇也有大“粮”策.西部网.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