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芫花素

芫花素

芫花素,化学名称4H-Benzopyran-4-one, 5-hydroxy-2-(4-hydroxyphenyl)-;系统命名 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分子式C16H12O5,分子量284.26。1932年由中国药物学家曾广方首先从瑞香料植物芫花中分离得到。

成分来源

瑞香科植物

芫花 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 花蕾;

蔷薇科植物

樱桃 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树皮;

豆科

光甘草(洋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地上部分;

唇形科植物

刺糙苏 Phlomis pungens Willd,

鼠尾草 鼠尾草属 glutinasa L. Soucce 全株;

科植物

极叉开拉瑞阿 Larrea divaricata DC.叶;

三齿拉瑞阿 L. tridentata Cav. 叶;

菊科植物

曲折斑鸠菊 Vernonia flexuosa Sima。

物理性质

芫花素为淡黄色针状结晶,熔点293~296°C;其中乙化合物熔点200°C;全甲基化合物熔点156°C。芫花素易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难溶于水、三氯甲烷、苯和石油醚

UVλEtOHmax nm (ε): 269 (17000), 300 (12000), 337 (19600); CNMR (DMSO-d6):56.0 (CHO-), 164.6 (C2), 103.4 (C3), 182.3 (C4), 157.7 (C5), 98.2 (C-6)165.6 (C7), 92.9 (C8), 161.8 (C9), 105.0 (C10), 121.6 (C1'), 128.6 (C2'), 116.3 (C3'), 161.8 (C4'), 116.3 (C5'), 128.8 (C6')。

药理作用

能抑制离体肠及子宫的运动。给犬静脉注射,可降低血压,使子宫收缩,并增进呼吸。还能抑制离体蛙心。

用途:作用于子宫(催产,子宫出血)。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肺、脾、肝、肾经。

主治

用于水肿,,乳,痔瘘,疥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

相关配伍

1、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30g,,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3g,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

2、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3、治产褥期乳腺炎:用去表皮之芫花根浸出液蘸棉球。将浸好的棉球塞入鼻内,至发热感5min后取出。(《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虚者禁服。反甘草。

现代应用

1、用于引产。

2、治疗急性乳腺炎。

3、治疗腹水。

芫花

形态特征

芫花又名:金腰带,药鱼草、药鱼棵、闷头树。落叶灌木,高0.3-1米,多分枝;树皮褐色,无毛;小枝圆柱形,细瘦,干燥后多具皱纹,幼枝黄绿色或紫褐色,密被淡黄色丝状柔毛,老枝紫褐色或紫红色,无毛。叶对生,稀互生,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圆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干燥后黑褐色,下面淡绿色,干燥后黄褐色,幼时密被绢状黄色柔毛,老时则仅叶脉基部散生绢状黄色柔毛,侧脉5-7对,在下面较上面显著;叶柄短或几无,长约2毫米,具灰色柔毛。花比叶先开放,紫色或淡紫蓝色,无香味,常3-6朵簇生于叶腋或侧生,花梗短,具灰黄色柔毛;花萼筒细瘦,筒状,长6-10毫米,外面具丝状柔毛,裂片4,卵形或长圆形,长5-6毫米,宽4毫米,顶端圆形,外面疏生短柔毛;雄蕊8,2轮,分别着生于花萼筒的上部和中部,花丝短,长约0.5毫米,花药黄色,卵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伸出喉部,顶端钝尖;花盘环状,不发达;子房长倒卵形,长2毫米,密被淡黄色柔毛,花柱短或无,柱头头状,橘红色。果实肉质,白色,椭圆形,长约4毫米,包藏于宿存的花萼筒的下部,具1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于路旁、山坡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于华东及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