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
林甸县为大庆市管辖的一个县份。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在富裕县、依安县、明水县、青冈县、安达、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之间。林甸县幅员3503平方公里,海拔142.7~172.4米。截至2023年1月23日,林甸县下辖5镇3乡3个林牧苇场,83个行政村。林甸县总人口242493人。林甸县人民政府驻地林甸县镇。
林甸县属典型的平原区,东北高,西南低;由于海拔低、高差小,较周边各市县略低,全境呈盘碟状。林甸县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1917年7月,经黑龙江省公署批准,改林甸设治局为三等县缺,隶属龙江道。1947年9月,专署撤销,林甸县则直属于黑龙江省。1960年4月,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92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林甸县划归大庆市管辖。2018年,林甸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2月26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视频会议,批准林甸摘帽退出贫困县并向社会进行公告。2021年11月,林甸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林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34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4717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0992万元,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4636万元,增长4.2%。2023年,林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2亿元。
命名
据《民国林甸县志略》记载,有戚姓人在此开店,称“大戚家店”。在城北30余里处也有一姓林的人开店,称“大林家店”。 两家骡马客店的四周多系草甸,清末拟设县建制时避俗就雅,定名林甸县。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1912年,在大戚家店处设立东集镇稽垦局,放荒招垦,其有关事宜归安达厅管理。1914年11月,经龙江道尹公署批准,成立林甸设治局,归龙江道尹管辖,是为地方政权机构。1917年7月,经黑龙江省公署批准,改林甸设治局为三等县缺,隶属龙江道。1929年,撤销道尹公署,林甸县直辖于黑龙江省政府。1932年4月,伪满洲国成立,林甸沦陷为伪满洲国的一个县份。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伪满洲国政权垮台,林甸县伪县公署宣布解散。1946年3月21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林甸。从此,林甸成为东北解放区一个县份。隶属嫩江省第一专署,专署设在林甸县城。1947年2月,林甸县划归嫩江省第三专署。1947年3月,林甸县划归嫩江省第二专署。1947年9月,专署撤销,林甸县则直属于黑龙江省。
新中国成立后
1954年9月,林甸县划归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专署管辖。1960年4月,又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61年9月,林甸县重划归嫩江地区专署管辖。1985年1月,又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92年8月21日,经过国务院批准林甸县划归大庆市管辖。2005年,林甸县城乡累计投入资达金6.6亿元开发改造了旧城区总计26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广场和立交桥等重点工程。2018年,林甸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2月26日,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视频会议,贫困县(市)摘帽退出并向社会进行公告。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在富裕县、依安县、明水县、青冈县、大庆市、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市之间,为大庆市管辖的县份。林甸县幅员3503平方公里,海拔142.7~172.4米。
气候
林甸县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无霜期129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7.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
地形地貌
林甸县属典型的平原区;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坡降1/(2500~3000)。由于海拔低、高差小,较周边各市县略低,全境呈盘碟状。
水文
乌裕尔河在县西北境流过,下游漫散,形成九道沟子。双阳河自县东北境流入,经两大堤坝,分别流入黑鱼湖和九道沟子。
自然资源
地热资源
林甸县地热资源静态储量1810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地热埋层相对较浅,多蕴藏在900-2400米之间,井口温度在40-60℃之间;2000-3000米水温达70-90℃。水中富含硒、硅、碘、锌、锂等20多种微量元素,是含碘品位较高的碳酸钠型矿泉水,曾被多国温泉专家赞誉水质世界一流。林甸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被世界养生大会命名为“世界温泉养生基地”;通过国土部“中国温泉之乡”命名复审,并成为复审后首个获得授牌的单位。全国500强企业中石化新兴公司成功入驻林甸县,实现地热商住供暖、棚室集中供热100多万平米。
湿地资源
林甸县拥有湿地112万亩,年产芦苇30万吨,是我省芦苇最大主产区,也是国家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核心区,栖息着丹顶鹤,灰鹤、白鹤、鸳鸯、水老鹳、中华秋鸭等190余种珍禽异鸟;乌裕尔河、双阳河、引嫩灌渠流经县境,东升水库、四合水库和霍家泡子水库形成自然水域32万亩,盛产鲫鱼、鲇、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类。
草原资源
林甸县拥有108.6万亩天然草原,草质优良,年产优质羊草近20万吨,载畜量可达14万个羊单位,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乳品基地。草原上盛产野生药材101种,龙胆草,柴胡、防风野生药材,是黑龙江省野生药材的主要产区之一。
耕地资源
林甸县有耕地252.14万亩,土壤以碳酸盐黑钙土和草甸黑钙土为主,年平均光照为280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17.2毫米,土质疏松肥沃,利于各种作物生长。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马铃薯、向日葵属、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
生物资源
林甸县境内栖息着丹顶鹤、灰鹤、白鹤、鸳鸯、水老鹳、中华秋鸭等190余种珍禽异鸟。水面盛产鲫鱼、鲇、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类。芦苇塘36万亩,年产芦苇6万吨,是黑龙江省第二芦苇生产基地。林甸县耕地面积184万亩,盛产玉米、水稻、马铃薯、葵花、豆类、果蔬等粮食和经济作物。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月23日,林甸县下辖5镇3乡3个林牧苇场,83个行政村。
政治
县委领导
参考资料
县人大领导
参考资料
县政府领导
参考资料
县政协领导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1月23日,林甸县总人口242493人。
截至2023年年末,林甸县户籍人口(含巨浪牧场)24.2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4.8万人,农村户籍人口19.4万人。
民族
经济
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5267元和6775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51.2%和57%。2022年,林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034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4717万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0992万元,增长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4636万元,增长4.2%。
2023年,林甸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6671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1896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586万元,增长6.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25:41。
2023年,林甸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1935万元,比上年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583万元,增长12.4%;税收收入完成21664万元,下降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6元和14457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
第一产业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80个,拉动土地流转47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润琦果蔬生产基地成为全省棚室经济的典范。优质核心奶源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林甸县奶牛规模牧场达到36处。工业经济负重前行,建设东明园风电场等工业项目28个。伊利股份公司增产扩能、品项升级,日处理牛奶能力由480吨增加到650吨,企业实缴税金年均3500万元以上。引进新西兰农业产业园、稀土永磁电机等项目53个。
2023年,林甸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703029万元,比上年增长4.7%。
第二产业
县工信局以“工作落实年”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四个体系”落实机制,以“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为主题,紧盯目标任务,强化攻坚破难,努力创先争优,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着力推动规上工业经济高质量振兴发展。2023年,林甸县规上工业企业36户,1-6月,林甸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25.1亿元,增加值4.3亿元,增速为4.3%。紧盯伊利股份、牧原股份等骨干企业,坚持日调度制度,推动骨干企业稳步增长,2户伊利企业6月实现产值15.6亿元,鼓励牧原加大屠宰量,增加库存储备,日屠宰量由年初640头上升至1900头,6月产值实现3.4亿元。继续推动康丰、浩瑞以及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有限公司等3户饲料企业稳定增长生产态势,6月实现产值3.1亿元。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温泉旅游产业,建成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累计接待涉旅游客790.8万人次,收入32.6亿元。推动温泉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林甸县餐饮、住宿业户发展到900余家。城乡建设成效明显,统筹推进新老城区建设,改造棚户区172.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147户。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绿化街路89条,改造临街楼体外立面20万平方米,安装城区路灯777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万户;实施林依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6个,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5处;绿化中心村(屯)180个;创建省级生态村16个,荣获“省级生态县”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
林甸县在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途径、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加强基础教育、着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列为发展重点,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保证“三教”(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并举,全面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办学条件日益改善。1997年,林甸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5年,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达标率分别为100%、99.4%、85.2%;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9.24%、99.8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8.9%、98.1%。2023年,林甸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8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1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4所(含村级教学点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林甸县共有教职工2251人,林甸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初中为97.6%、高中为94.6%。林甸县共有在校学生18042人,其中普通高中4288人,职业技术学校331人,初中生5255人,小学生8087人,特殊教育在籍学生81人(在校生55人)。林甸县共有幼儿园3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所,教师134人;民办幼儿园 22所,教师164人,在园儿童3028人(公办1540人,民办1488人)。
医疗
2005年,林甸县有各级医疗机构157处,医护人员928人,是1985年的2.2倍,林甸县每千人医护人员由1985年的2.47人增至2001年的4人。2005年,林甸县病床为393张,每千人病床数为2张,是1985年的2倍。医疗设备和医用房舍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合作医疗扎实推进,参合率达92%。县医疗保障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城乡居民医保服务,持续加强城乡居民慢病报销效率和慢病鉴定政策宣传,2023年年初至今,职工和居民慢病费用手工录入结算报销1280笔,职工慢特病认定494人次,居民慢病认定1000人次,使老百姓真正理解医保惠民政策的同时,充分享受医保服务。
科学
科教兴国的思想深入人心,20世纪80年代后期,林甸县深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网络建设,大力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单项薄膜拉伸生产技术,微型发电机研制技术,杨柳毒蛾预测预报防治技术,风沙、干旱、盐碱地地栽香菇技术等达到中国先进水平。水稻旱育稀植、奶牛高产繁育等大批实用技术得到推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着力实施“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开办科普大集,连续17届的“科普之冬”,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林甸县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达5200人,是1986年的80多倍。2005年,林甸县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
文化事业
20年来,林甸县认真贯彻文艺政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湿地人家》犹如林甸的绿色名片,引领游客探究湿地文化,领略湿地风光。文化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图书馆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馆藏和借阅成倍增长。
社会保障
1986年,林甸县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1987年以后,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到2005年,城乡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开发改造旧城区26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广场、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城南一号小区、王仔花园小区一期工程如期完工;以整治排水明沟、治理裸露地面为重点,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铺筑白色路面6条、1.4万平方米,完成8.68公里环城路建设;硬化巷道31个方块、17.6万平方米;完成71个村、57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是年,林甸被评为全省公路建设先进县。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1985年,农村仍饮用井水,到2005年,城乡居民基本都能饮用干净的自来水。
交通
林甸地处哈大齐走廊中心地带,南邻油城大庆市,北接鹤城齐齐哈尔市,距省会哈尔滨230公里。毗邻大庆萨尔图机场,仅30分钟车程,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10余个大中城市。G10国道穿境而过,绥满、林肇、明海、林依四条省级公路贯通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林甸县公路硬化总里程1780.5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条76公里;国省道4条219.663公里;国道G301绥芬河至满洲里市。途经齐心村、花园乡、光明村、东风村、林甸镇、五星村、团结村、鹤鸣湖镇、东华村、鹤鸣湖镇;省道S214前进至胡吉吐莫。起点依安林甸界,止点林甸杜蒙界,全长72.494公里;省道S309建兴至新林。起点明水林甸界,止点林甸富裕界全长,59.882公里。途经宏丰村、林甸镇、永合村。林甸县现有客运企业3家,客运车辆总数1709台,其中:长途客运车辆38台、农村线路车辆750台、城区出租车867台、公交车54台。已开通长途客运线路5条、农村客运线路84条、城乡公交线路22条(其中城区公交线路2条、农村公交线路13条、定制式专线7条),乡镇、村通客车率均达100%。
文化
温泉文化
林甸县全境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静态储量达1810亿立方米,是中国发现的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具有储量大、埋层浅、有补给、水质好、压力大等显著特点,水中富含硒、硅、碘、锶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养生保健价值。林甸现有地热井74眼,在洗浴疗养、医疗保健、休闲度假、供热供暖等领域极具开发价值,林甸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和“世界温泉养生基地”。
满族文化
林甸县新富村满族村寨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内设烧烤营地3000平方米,打造了8栋民俗民宿,配备儿童游乐园2000平方米、柳条迷宫10000平方米、垂钓园10000平方米、五彩玫瑰采摘园2000平方米和党史、满族文化景观长廊500米,农家院烧烤、满族特色“八大碗”。
芦苇文化
1992年,林甸县一所学校美术教师的魏立春在给学生布置习作时把目光放在了芦苇上,他开始带领学生研究用芦苇作画。2013年,芦苇画工艺被列入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胜地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8日,林甸县旅游局局长身穿浴袍头戴浴帽,走上中央大街宣传林甸温泉文化,网友直呼太拼了。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08
林甸概况.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08
2023年林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12-09
林甸概况.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8-01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4日).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7-29
迎旅发 爱家乡⑥丨大庆温泉康养之旅.澎湃新闻.2024-01-08
县委书记晋伟.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08
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1-08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强调.东北网.2024-01-08
林甸脱贫“摘帽”记.澎湃新闻.2024-12-08
153个县(区),40个市!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创建结果公示!.澎湃新闻.2024-01-08
2022年林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10
108年前,林甸初放街基.网易.2024-01-10
环境资源.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08
组织机构.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09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10
林甸县2022年教育事业发展概况.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10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10
林甸县人民政府.大庆市林甸县人民政府.2024-01-0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田园美景绘就林甸旅游新画卷.黑龙江新闻网.2024-01-08
中国画家为芦苇赋予“新生命”.百家号.2024-01-10
“百车千人”冰雪自驾林甸县 研学扶贫温暖今冬.人民政协网.2024-01-10
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教育部网站.2024-01-08
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人民网.2024-01-08
林甸"中国温泉之乡"在京授牌 汪民出席授牌仪式.人民网.2024-01-08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农业农村部.
太拼了.抖音短视频.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