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
长乐宫,又称东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东南部,与唐长安禁苑中临渭亭较为临近。长乐宫寓意“永远快乐”,与未央宫、建章宫遗址同为“汉长安最著名的三大宫殿”。
长乐宫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改建,七年(前200年)建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宫殿,宫城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汉高祖刘邦用作皇宫,刘盈后朝会移到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居地。长乐宫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主要收获是钻探出宫墙的范围。1978年,配合平整土地在宫城西北部发掘了一号建筑遗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对长乐宫遗址作了进一步的钻探,了解到部分宫门、道路以及建筑遗址的分布情况。2000年在其西北部发掘了因取土暴露出来的排水管道。到2005年底,宫城的大部分已经过钻探。2006年,考古学家在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确认这是长乐宫遗址内发现的最大一座宫殿建筑。
长乐宫是汉都长安营建最早的宫城,其重要性仅次于皇宫未央宫。
命名
“长乐”意为“永远快乐”。“未央”意为“未尽,没有穷尽”,最早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长乐未央”系古人泛用吉语,在最初,并不是专指长乐未央两宫而言,意为“长久欢乐,永不结束”。
历史沿革
西汉长乐宫之地,秦时为分布在渭河南岸诸离宫之一的兴乐宫。关于兴乐宫的修建年代,有记载秦昭襄王时已经存在,也有记载为秦始皇时修建。汉高祖得天下后,于五年(公元前202年)“后九月,徙诸侯子渭河平原。治长乐宫”。一年多以后,于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高祖自平城区过赵、洛阳市,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长乐宫在使用中有的建筑如鸿台、临华殿等曾发生过火灾。王莽篡汉后,改长乐宫名为常乐室。长乐宫的毁废是在西汉末年。王葬败后,刘玄人居长乐宫,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打败更始帝,纵火烧长安,长乐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长乐宫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主要收获是钻探出宫墙的范围。1978年,配合平整土地在宫城西北部发掘了一号建筑遗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对长乐宫遗址作了进一步的钻探,了解到部分宫门、道路以及建筑遗址的分布情况。2000年在其西北部发掘了因取土暴露出来的排水管道。从2001年春季开始,再次对长乐宫遗址进行有计划的全面钻探、试掘和重点发掘,到2005年底,宫城的大部分已经过钻探,并对三号建筑遗址进行了试掘,对二号、四号、五号和六号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取得了很大收获。2006年,考古学家在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确认这是长乐宫遗址内发现的最大一座宫殿建筑。
方位布局
长乐宫四周筑墙,南北宫墙不甚平直,一周总长万余米,墙基一般宽5-9米,有的地方宽达12米。官城面积约6平方公里,占长安总面积的1/6。官城四面各设一门,东、西门外立阙,称东阙和西阙。宫内有东西向和南北向干道各一条,其中东西向干道的下层为宽约17.7米的汉代道路,上层道路宽60余米,应是十六国时期或北朝时期形成的城内大街。
长乐宫内的建筑遗址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三个区域,一个是西北区,今罗家寨周围,是在东西主道以北;一个是西南区,今讲武殿村东南、张家巷村西南一带,是在东西主道以南、南北主道以西;另一个是东南区,今樊家寨村南一带,是在东西主道以南、南北主道紧东边。三个区域中以西北区范围较大,遗址数量较多(有近20处)分布较密集,单个遗址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其他两个区域范围相对较小,遗址数量较少(各有近10处),单个遗址规模较小。
开发与保护
开发情况
长乐宫西北区城内分布着多座(组)大型建筑遗址,其中以六号遗址规模最大,其中心夯土台基的范围东西达120多米,南北远在50米以上,这是迄今在长乐宫内钻探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建筑遗址。该遗址南临宫内东西主道,北有包括四号、一号遗址在内的数座大型遗址,西北、西南分布有包括二号、三号遗址在内的多座大型遗址,东有仓储性质的五号遗址,东北方向基本无建筑遗址分布。另外,还发掘了一处排水管道。分别简述如下。(截至2006年)
一号建筑遗址位于罗家寨村北约300米,1978年发掘。为大型建筑基址,主殿夯土台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76.2、南北29.5米。台基南、北面各有一条夯土上殿通道,南面通道宽3.3、北面通道宽2.5米。出土遗物有西汉砖、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货币,盖弓帽、环、镞等铜器。
二号建筑遗址位于罗家寨村西北约360米,2002年冬至2003年春发掘。为大型建筑基址,夯土台基的范围东西45.3、南北96米。出土遗物有砖、瓦、瓦当、陶轮、弹丸、陶球等陶器,直角钉、圆帽钉、刀、灯等铁器,铜镞等铜器,半两、五铢、布泉、货泉等货币。
三号建筑遗址位于罗家寨村中的西部,2002年8月进行钻探和试掘。为大型建筑基址,夯土台基东西38-66.8米,南北54.48-88.45米。出土遗物主要有西汉砖、瓦及瓦当残块。
四号建筑遗址位于罗家寨村北约120米,2003年冬发掘。为大型建筑基址,主殿夯土台基大致呈东西长方形,长79.4米发掘宽度27.4米,台基南部因村路占压未发掘。出土遗物主要是西汉砖、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些铁器、铜器、铜钱和一枚“荆州牧印章”封泥等。
五号建筑遗址位于罗家寨村东约30米,2004年冬发掘。为仓储类建筑基址,由1间大房子(F1)和5间小房子(F2-F6)组成,房子周围为铺砖庭院(图三)F1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房内长27、宽6.7米。出土遗物多为西汉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些铁器和铜钱。
六号建筑进址紧靠罗家察村北,北距四号建筑遗址约30米,为特大型建筑基址,2005年冬发掘了主殿夯土台基以北附属建筑的一部分。由钻探、发掘得知主殿台基的范围东西长约120、南北宽50米余(南部进人村庄)。出土遗物主要是西汉砖、瓦及瓦当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些铁器、铜器和铜钱等。
保护措施
根据遗址现存状况,决定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1.鉴于4号宫殿遗址文化内涵、建筑色彩处理以及历史信息较为丰富,具有比较高的价值,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汉长安宫殿的形制、建筑布局,空间上的使用,故决定采用整体保护棚式的方法。
2.保护棚建筑主体采用大跨度轻质三铰拱钢屋架,屋面采用压型钢板覆盖,在体量上尽量控制,尽量体现出“小、轻、协调”的设计理念。基础做在回填土以上,不触及遗址表面。室内采光以自然光为主,在屋顶做出并列窗带以供采光,室内通风采用机械式强制通风。在保护棚周围设有排水系统。另外在4宫股遗址西面做出了局部复原展示。
3.在保护棚内设有悬挂式钢索走廊,供游人参观的需要。
设计方案原则是:首先是不能对遗址产生任何直接的破坏;第二是保护工程应具有可逆性,就是说保护棚一旦不适用、即可拆除。
价值意义
长乐宫是汉都长安营建最早的宫城,其重要性仅次于皇宫未央宫。2006年,考古学家在长乐宫遗址内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遗址,对研究汉长安城宫殿形制与中国宫殿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长乐和未央,是宫殿名还是人名?. 南越王博物院.2024-03-05
汉长安城遗址.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2024-03-05
早安·诗意咸阳 |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咸阳发布.2024-03-05
汉都长安的考古历程——纪念汉长安城遗址考古65年.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3-05
历千年风雨 见两朝辉煌(丝路·足迹).凤凰财经.2024-03-05
陕西长乐宫遗址发现大型建筑遗址.新浪网.2024-07-08
长乐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