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公堡
鄂公堡位于尧都区西北部,距离孝村约7公里。该村因历史上与尉迟敬德有关而得名,且在春秋时期也有重要历史背景。
历史沿革
鄂公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280年,晋国发生内乱,晋鄂公逃至鄂邑(今乡宁县)。由于鄂邑地处山区,他将尉村作为与山下平川地区沟通的枢纽,从而命名为“鄂公堡”。唐朝时,汾城、尉村一带成为尉迟敬德的封邑,因此两地均曾使用“敬德堡”或“鄂公堡”来命名。现今,尉村城门楼上仍可见“鄂公堡”三个石刻大字。
文物古迹
尉村
尉村内有一所“土地娘娘”庙,其古戏台保存完好。戏台两侧的石刻对联记录了当时的文化活动。
三公村
三公村因春秋时期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位忠臣在此策划营救赵氏孤儿的故事而得名。村中原有“三公议事厅”,程婴去世后被安葬于附近的程公村。
春秋楼
春秋楼是一座三层建筑,底层为青砖生石灰结构,上层为木质结构。楼内原本供奉关羽塑像,因其手持《春秋》而得名。楼旁的明代合肥古城墙和护城河显示出当年的防御工事。
纪念设施
在程婴墓附近,有围墙和石碑以示纪念。这些措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郑昌文、柴凤翔、姚宗堂等人发起修建的,旨在传承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的英勇事迹。
参考资料
汾城古建筑群:历史的瑰宝,文化的传承.百家号.2024-11-06
【砚外之艺】 图说三晋之门.搜狐网.2024-11-06
晋侯墓地出土:早期晋国与太原无关.百家号.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