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兴
杨永兴,男,同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78-1982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
1982-1985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生态与湿地环境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2-199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湿地生态与湿地环境方向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刘昌明院士、刘兴土院士
1999-2000 杜克大学环境学院湿地研究中心(Wetlands Center,Duke University,USA),湿地生态与湿地环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污染水环境生态修复方向博士后与高级访问学者。导师:国际湿地科学家协会前主席、杜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主任Prof. Curtis Richardson教授
工作经历
1985-1994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沼泽研究室,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5-1996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长“特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1998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湿地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副处级主持工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8-1999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湿地研究中心、湿地环境与湿地过程开放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副处级,主持工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9-2000 杜克大学环境学院湿地研究中心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被国际生态学会遴选为第六届国际湿地大会“湿地发育与演化”国际会议主席,在加拿大魁北克市筹办、组织与主持大会。
2001-200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大会主席,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主持生态研究所湿地环境与湿地过程开放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2013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英国Landell Mills Ltd. 国际湿地恢复专家。
美国哈莫尼咨询公司国际湿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专家。
中国泥炭学会理事。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资源专业委员会理事。
上海市生态学会理事。
上海市水利学会滩涂与湿地委员会理事。
国际沼泽保护协会(IMCG)专家级会员。
曾担任《湿地科学》与《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SCI)编委。
现任《生态学报》责任副主编;现任美国汉斯出版社《世界生态学》、《应用生态学报》与《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
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山地学报、土壤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近30多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主要成就
教育成就
本科生课程:自然地理学(双语),环境生态学(双语),环境地。
学(双语),自然地理实验与实习。
硕士生课程:湿地科学与湿地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前沿。
博士生课程:湿地科学与研究方法,环境生物与生态学。
曾主讲湿地学、湿地学概论、湿地生态学、中国沼泽、湿地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湿地生态与湿地环境研究技术与方法、综合自然地理学等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讲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前沿-国际湿地科学研究最新进展专题等课程。
自然地理学(双语);环境生态学(双语);环境地球科学(双语);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湿地学;湿地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环境生物与生态学等。
科研成就
科研项目
近期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人类活动干扰下若尔盖县高原沼泽退化微观过程与机理研究(No:40771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8.01-2010.12,项目主持人。
2. 上海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主要营养元素循环与湿地退化过程研究(No.04DZ19302),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4.06- 2007.05,项目主持人。
3. 宁波市镇海区河道生态整治研究-污染河水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研究,浙江省宁波市政府,2004.06-2006.05,项目主持人。
4. 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小城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子项目,2004.01-2006,12,子项目主持人。
5. 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受污染水体自然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小城镇科技发展重大项目子项目,2004.01-2006.12,子项目主持人。
6. 黄浦江、苏州市河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黄浦江、苏州河水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2004.06-2006.12,子项目主持人。
7. 几种主要湿地植物对重金属Cd胁迫的适应性差异及其生理生化机制,同济大学理科基金项目,2005.01-2006.12,主要参加人员。
8. 中国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亚洲开发银行(ADB)基金项目,2009. 08-2010.12,项目湿地恢复专家,主要参加人员,与英国Landell Mills Ltd合作,被英国方面聘为国际湿地恢复专家。
执行项目
1. 互花米草入侵与水环境污染胁迫下九段沙湿地退化微观过程与机理研究(No:41171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2.01-2015.12,项目主持人。
2. 永济市伍姓湖湿地及其入湖河流水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山西省永济市环境保护局,2010.11-2012.12.项目主持人。
3. 滇西北高原湖滨湿地退化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项目,2010.05 - 2013.12.项目主持人。
4.山西省永济市伍姓湖湿地及其入湖河流污染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山西省永济市环境保护局项目,2010.11-2011.12.项目主持人。
代表学术论文
1. 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 进展,2002,22(2),111-120.
2. 杨永兴。国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和中国湿地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展望。地球科学进展, 2002, 22 (4):508-514.
3. 杨永兴。从魁北克2000-世纪湿地大事件活动看21世纪国际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地理科学,2002.22(2):150-156.
4. 杨永兴。刘长娥等。长江河口九段沙中沙互花米草湿地植物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灰色关联分析。环境科学研究, 2011,24(1): 66- 72.
5. 杨永兴, 刘长娥等。长江河口九段沙下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生态学杂志,2010,29(7):1277-1288.
6. 杨永兴, 刘长娥等。长江河口九段沙上沙湿地芦苇与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灰色关联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 1294 -1301.
7. 杨永兴, 刘长娥等。长江河口九段沙互花米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生态学杂志, 2009,28(02):223-230.
8. 杨永兴, 刘长娥等。长江河口九段沙海三棱藨草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生态学杂志, 2009,28(10).1977-1985.
9. 杨永兴, 杨杨,刘长娥。湿地与湿地科学基本理论问题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景观设计学,2009, 3, 14-17.
10. 杨永兴,王世岩,何太蓉,田昆,杨波.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中国草地. 2002,24(1).1-7.
11. 杨永兴。小兴安岭东部全新世森林沼泽形成、发育与古环境变化。海洋与湖沼, 2003, 34(1):74-81.
12. 杨永兴.8.0 ka B.P以来三江平原北部沼泽发育和古环境演变研究。地理科学,2003,23(1).32-38.
13. 杨永兴。小兴安岭东部9.0Ka以来沼泽演化与古环境演变研究。山地学报,2003,20(2):129-134.
14. 杨永兴。黄锡畴等。西辽河平原东部沼泽发育与中全新世早期以来古环境演变。地理科学,2001,21(3) :242-249.
15. 杨永兴。若尔盖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山地学报.1999,17(4): 318-323.
16. 杨永兴。人类活动干扰对若尔盖县高原沼泽土、泥炭土影响的研究。资源科学,2001,23(2):37-41.
17. 杨永兴,何太蓉,王世岩,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磷、钾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4): 522-526.
18. 杨永兴。若尔盖高原生态环境恶化与沼泽退化及其形成机制。山地学报,1999,17(4),318-323.
19. 杨永兴,王世岩,何太蓉,田昆,杨波。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季节动态研究。中国草地, 2002,1:1-7.
20. 杨永兴,杨玉娟,庞志平等.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沼泽生态系统火生态效应研究. 海洋与湖沼,1995.26(6):610-618.
21. 杨永兴,刘兴土,韩顺正,杨富亿等. 三江平原沼泽区“稻-苇-鱼”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研究。地理科学,1993,13(1):43-48.
22. 杨永兴. 三江平原沼泽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1990.21(1):27-38.
23. 杨永兴。三江平原沼泽的生态分类。地理研究,1988,7(1):27-35.
24. 杨永兴,吴玲玲,赵桂瑜等。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湿地退化与保护对策。现代城市研究,2004,12:10-12.
25. 王世岩,杨永兴. 三江平原大叶章枯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分解残留物中磷素季节动态. 中国草地,2006,(6):6-10.
26. 王世岩、杨永兴。三江平原典型类型湿地土壤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地理研究,2003,22(3):389-396.
27. 赵桂瑜,杨永兴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机理研究进展。四川环境,2005,24(5):64-67.
28. 赵桂瑜,杨永兴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计研究。四川环境,2005,24(6):24-29 .
29. 韩大勇,杨永兴(通讯作者),杨杨,李珂. 放牧干扰下若尔盖县高原沼泽湿地植被种类组成及演替模式. 生态学报,2011,31(20): 5946-5595.
30. 李珂,杨永兴(通讯作者),杨杨,韩大勇. 放牧胁迫下若尔盖高原沼泽退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2011,31(20): 5956- 5969.
31. 韩大勇,杨永兴(通讯作者),杨杨,李珂,杨宇明,田昆、张昌兵。湿地退化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2,32(4): (待刊).
32. 李珂,杨永兴(通讯作者)等。中国高原湿地退化与恢复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14-6716,6719.
33. 刘长娥, 杨永兴(通讯作者).九段沙芦苇湿地生态系统N、P、K的循环特征。生态学杂志, 2008 27(3),418-424.
34. 刘长娥, 杨永兴(通讯作者)等。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N、P、K的分布特征与季节动态。生态学杂志,2008,27(11), 1876-1882.
35. 刘长娥, 杨永兴(通讯作者)等。九段沙中沙群岛湿地植物磷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6(11), 1537-1541.
36. 刘长娥, 杨永兴(通讯作者)等。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湿地植物与土壤间营养元素含量的灰色关联分析。环境科学研究, 2008, 21(04), 145-150.
37. 刘长娥, 杨永兴(通讯作者)等。九段沙上沙湿地植物钾元素的分布、积累与动态。湿地科学,2008,6(2),185-191.
38. 何太蓉; 杨永兴。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群落P、K的积累、动态及其生物循环。海洋与湖沼,2006,37(2):178-183.
39. 何太蓉,李贤良,杨达源,杨永兴. 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P、K养分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环境科学,2004.25(1):133-137.
40. 张玉兰,杨永兴。中全新世以来黑龙江省同江地区的孢粉组合与植被、气候演化。地理科学,2002(4):426-429。
41. 王世岩,杨永兴,杨波。我国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176-178.
42. 杨富亿,杨永兴。黑龙江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对商品鱼资源的影响。自然资源,1995,3:68-73.
43. 杨富义,杨永兴。第二松花江流域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994,3:20-25.
44. 邓茂林, 田 昆, 杨永兴, 王进琼。高原湿地若尔盖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1): 58-62.
45. 田 昆,莫剑锋,陆 梅,常凤来。杨永兴。人为活动对云南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土壤学报,2004,41(5):681-686.
46. 田 昆,陈宝昆,贝荣塔,罗开华,王有位。杨永兴.In-situ方法在研究退化土壤氮库时空变化中的应用。生态学报,2003,23,(9):1937-1943.
47. 田 昆,莫剑锋,陆 梅,常凤来。杨永兴。澜沧江上游典型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性状。山地学报,2004, 22 (1):87-91.
48. 田 昆,陆 梅,常凤来,莫剑锋,黎良才。杨永兴。云南纳帕海岩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湖泊科学,2004,16(1):35 -42.
获得荣誉
2010-2011学年独立讲授的自然地理学(双语)课程被评为同济大学课堂教学具有特色的双语教学课程。2009年荣获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优秀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