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青云店镇

青云店镇

青云店镇,大兴区下辖镇,位于大兴区东部,东与长子营镇、通州马驹桥镇接壤,南与安定、魏善庄镇为临,西与黄村镇相接,北与瀛海镇西红门镇两镇相望,紧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镇域面积70.3平方千米。 

1949年3月至1954年5月,为大兴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53年,建立青云店镇。1961年,析建青云店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复乡。1990年,改为镇建制。2000年,合乡并镇,垡上乡并入青云店镇。  截至2018年末,青云店镇有户籍人口有39239人。截至2019年末,青云店镇下辖2个社区和4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104省道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云店镇人口数为69612人。

2018年,青云店镇有工业企业245个,其中规模以上1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8个。

历史沿革

1949年3月至1954年5月,为大兴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3年,建立青云店镇。

1958年,划属采育人民公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云店镇位于大兴区东部,镇境内有凤河、旱河流经。

水文

青云店镇境内有凤河、旱河流经。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辖31个村民委员会。 

1997年底,辖31个行政村。

2010年底,辖49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末,青云店镇下辖2个社区和49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104省道旁。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云店镇人口数为69612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青云店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工业园区1个(垡上工业区)、农业园区22个。

2017年,青云店镇工业总产值完成32.46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3.7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20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79亿元,接待游客46.9万人次,旅游收入4279.95万元,同比增长4.96%和3.02%。

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镇、产业带镇”的发展目标。青云店镇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紧紧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多元化产业格局。青云店镇共入驻企业325家,涉及服装、建材、机电、食品等7大行业,其中以宝金龙食品厂、伊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联宾塑胶印刷有限公司、北京日昌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的规模型企业34家;发展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近万亩,形成以青啤梨种植、西甜瓜、食用菌、特色蔬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2006年,青云店镇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源优势成功申请下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项目,为推进全镇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迈出了历史性转折的一步。

对农业生产,青云店地区有优良传统。解放前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的约束,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很低。解放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农田基本建设和科学种田水平的逐步深化与提高。已向现代化大农业的方向迈进。该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为主,还有部分小杂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共占地34525亩。其中水稻12339亩,多分布在东北地区片东辛屯、大回城、东回城、沙堆营、垡上营等。东南片也有部分地块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占地18821亩,以镇上和东南片为主。小杂粮、油料等占地3365亩,以沙子营、太平庄、小谷店、东鲍辛庄等村为主。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民从不认识到认识,改变了以前“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的传统观念。1954年8月,青云店镇“安全农业社”在宋景全、曹凤鸣两组试验玉米人工授粉技术500亩,获得增产效果。1956年大兴区农业部门在青云店一村三队试种“小麦样板田”平均亩产466斤,比上年增产一倍。1964年4月,中国农科院玉米专家陈国平在青云店二村搞玉米机播、密植、沟灌试验,县长陈修正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在青云店镇蹲点,进行小麦“三密一稀”、“四密一稀”机播试验,都取得了高产经验。1965年公社社管农业科技的付主任于1966年从祁县引进杂交玉米亲本种子在老观里等村进行繁育、配制杂交玉米种,并大规模推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唯生产力论”一时科技工作为人问津。1970年后逐步恢复。公社建立科技站。四级科技网成立,农业科技工作步入正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1983年后普遍实行联产承包到户。为了适应新形势,1983年3月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农业公司总经理吴克义人主席,王书柏任副主席,张桂任秘书长。1986年大谷店秋播小葱研究会成立,1990年东店村小麦、玉蜀黍属两茬吨粮研究会成立。

本地区有种植蔬菜的悠久历史,解放前垡上营的大葱就有名气。其他各种蔬菜也小面积种植,建国后到七十年代,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质量、数量种植栽培管理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商品量大大提高,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对于服务首都富裕集体,繁荣市场,保证市民蔬菜供应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地区种蔬菜品种较多:大葱、大蒜、结球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冬瓜、西葫芦、南北瓜、苦瓜、丝瓜、黄瓜、芹菜、菠菜、油菜、香菜、韭菜、卷心菜箭干白追阳、葱头、豇豆芸豆、架豆角、茄子、豆角、大菽、茴香等等。

文化

地名由来

青云店镇因地处今永定河东,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清康熙改称“青润店”,光绪年间称青云店。

古遗址

真武镇碑记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青云店镇北头,现三村三地带有一座“真武庙”。1985年只发现一块《重修真武庙碑记》。当时碑南向,额座均雕二龙戏珠,豆清石,额明“万古流芳”。碑高2.8米,宽0.6米,阴文为,高南五十里有巨镇青云店北其有古庙一所。前灵宫者,后计母位于中者,为真武大帝故成称真武神云。

天仙圣母庙记

青云店镇东店村西头,原有《天仙圣母庙》一座,现只留有一石碑。碑文记载《天仙圣母庙》重修于明朝、万历、丁未年(1607年)碑身高3米,宽0.95米,厚0.25米。碑向南,首龟跌,风化严重,此碑广道路边,自然风化,人为刻砸严重,已歪倾。

经幢

青云店镇南一村小学是“庵庙”原址。1983年院内发现原“经幢”已为两截。形八棱,另有幢座一个。上边镌刻有佛像,及安次区北徐里,此幢现存大兴文物所。其中一截长为0.49米,另一截长为0.52米,直径均为0.34米,大边均为0.19米,小边均为0.10米,考证本幢初于辽朝

石碑

青云店街村北头大桥西侧栏墙下,有一汉白玉石碑,长约2.5米,厚0.20米,较完整;外面只观碑侧面,未拓;年代不详。

重饰行宫碑记

重饰行宫碑记位于青云店三村大队北头熊家院内;明朝时期,三村原有古寺庙多处,现留有石碑四块一块压在村北头桥栏下,一砌在三村水井井边;两块在熊家院内;(其中一块为碎碑);《重饰行宫碑记》为熊家院内压水机傍,碑长1.6米,(碑首长0.5米),宽0.65米,厚0.14米,正面碑额《重饰行宫碑记》,背面碑额“十方众信,万古流芳”。

黄釉葬缸

青云店三村社员在刘姓坟地,挖出清代时期的葬缸一口,缸盖已碎,于1983年由大兴文物所收存,口径0.77米,园腹大口,小底,四以釉堆绘仙人、鹏鸟、松竹等。1982年11月留有黄釉葬缸照片。

黄釉荷花缸

青云店中学原址为文老公宅,解放后为大兴区公安局占用。1954年后改建中学,六十年代初,建中学教室时,曾于地下窑藏清代瓷器若干件。1983年索回“黄釉荷花缸”,另于解放后公安局占用时出土窑藏瓷器之一,即“四足青花壶”大兴文物所有照片。此壶出土时情况不详。

三村《石碑》

此碑约为明代石碑,已砌在井台上,东面为群众院墙。上面字迹待机翻过拓印,碑长约2.5米,宽约0.85米。此碑位于三村大队井台傍。

东店《经幢》

青云店东店村群众从猪圈内发现青石八棱经幢,长0.85米,底径0.35米(上略小)大面0.20米,重庆小面0.11米,大面上浮雕观音佛。据群众介绍,此经幢是由村东口运来的,实物现存大兴文物所。据考证此经幢始于辽朝

大谷店《经幢》

青云店南大谷店村小学校内,留有金朝八角形经幢一个,长1.40米,直径0.40米,大边宽0.20米,小边宽0.12米,一面已残缺,残缺部分在该村原香厂内当台阶用,已拓。

顾庄《和尚缸》

青云店北顾庄村商曰生院内南角,有清代“和尚缸”,黄釉,通高1.30米,由缸身、缸盖、缸顶三部分组成。缸身高0.75米,四周画有花鸟,双马,盖上有一寿字,出土时缸内有骨架一具,砖一块。照片存大兴文物所有“和尚缸”照片。

小回城《石鼓》

青云店东北小回城村农民张凤桐家门口存放一对石鼓。阳春面无字,据考证“石鼓”约初于清代。商0.45米,中暖围2.05米,径0.58米。

石刻《荷花缸》

园型石缸,外浮雕花纹。缸高0.60米。外围3米,缸口直径0.95米,低略小,沿厚0.10米。

碑葬

在青云店小回城古城地,城头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0米处,群众取土时发现一小型不完整砖墓,勾纹砖35×17×6厘米。出土小玉饰5件。

古城遗址

战国汉朝时期,青云店大回城一带建有古城。据前些年观察,大小回城村北约300米见方范围内暴露村砖瓦片居多。砖瓦陶片多为绳纹、布纹。近些年村民取土,有完整的陶器出土,1983年秋,群众又发现陶井2处,出土两件文物。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青云店镇有户籍人口3.5万人,流动人口2.4万人。 

截至2018年末,青云店镇有户籍人口有39239人。

交通

青云店镇有京济公路经此。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青云店镇推进沙子营大谷店村办园建设,新增学位40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青云店镇提升村级综合文化室26个,组建村级文艺队伍39支,开展文体活动20场次,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

医疗卫生

2017年,青云店镇建成中医馆、体检中心,组建9支慢病团队,镇卫生院纳入广安门医院南区医联体。

社会保障

2017年,青云店镇开展培训24期、1500人次,举办招聘会12场,实现就业433人;建成大东养老照料中心,完成三村二、东辛屯2个养老服务驿站改造;发放社会救助资金981万元;发放补助资金352万元;筹措资金160万元,建成林下经济项目5个。

环境保护

2017年,青云店镇“煤改电”工程完成散户报装2275户、村级公益设施39家、农业园区22家,补贴600余万元,回收散煤2462吨,拆除燃煤锅炉980台;清退市级上账“散乱污”企业69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100家;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立案10起,治拘2人;苫盖裸露地表230万平方米,严禁“三烧”,资源化消纳树叶秸秆6000余吨;履行“河长制”职责,设立公示牌126块,实施河道清淤,清理排污口85处,采取服务外包模式,推进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镇级再生水厂建设。

基础设施

2017年,青云店镇完善大张本等4个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厕无障碍改造和外部修缮,完成道路大修13公里,更换6个村及府前街路灯350盏,完成1916户抗震节能改造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清运垃圾6.5万吨、清理脏乱点4000余处,取缔地撮式垃圾站,新增垃圾箱430个。

参考资料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