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复

吴复

吴复(1321年―1383年),字伯启,今安徽省合肥市八斗镇大吴村人,明朝将领。其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

吴复年少时即富有勇谋,在元末召集乡众保护家乡,后在州响应并归顺朱元璋。之后再从徐达攻占镇江市,并斩杀元将定定。此后进攻丹阳市金坛区,攻克常州,升任统军元帅。此后跟随徐达攻下庐州等地,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卫沔阳州。此后跟随常遇春攻下襄阳市、擒拿任亮,并攻下汝州市鲁山县。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吴复被授怀远将军、安陆市卫指挥使。再次跟随徐达征战陕西省、战胜王保保。此后出兵征讨吐蕃、攻克河州。援助汉中市,攻下南郑区。公元1369年跟随傅友德平定四川省。年跟从邓愈平定九溪、辰州等地,后守卫安陆。洪武七年升任世袭指挥使。十一年跟随沐英征战西番,以功封安陆侯。三年后再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因金疮旧伤迸发,在安顺市(今贵州安顺市)逝世,追认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以世券。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为了旌表功臣,在吴复家乡御赐“国公祠”一所,就是现今坐落在大吴村中的国公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吴复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乡里。后在濠州归附朱元璋,跟随朱元璋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万户。跟随大军攻破蛮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庆之战。跟随徐达进攻镇江市,杀死元朝平章定定,挥师南下丹阳市金坛区,攻克常州,升任统军元帅。巡行江阴、无锡,回来后守卫常州。张士诚的部队蜂拥而至,吴复力战败敌,追敌到长兴,再次于高桥、太湖、忠节门打败张士诚,张士诚十分丧气。吴复援助安丰,平定武昌。跟随徐达攻克庐州,挥师南下汉、、荆等诸郡县,授任镇武卫指挥同知,镇守沔阳州。跟随常遇春南下襄阳市,另带兵攻破安陆市,活捉元朝任亮,于是就地镇守安陆。继而攻克汝州市鲁山县

元至正十四年(1344),吴复首自梁县揭竿而起,集众保乡里。继率众赴濠(凤阳县),归朱元璋一统。随领前驱,克泗县,进滁州市、下汤泉街道六合等寨。至正十五年复六月,从朱元璋渡江攻和州、拔采石、取太平、累官万户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政权,吴复担任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全部平定、均、房、竹诸山寨未归附的残部。

随军征战

洪武三年(1370年)春正月,踣易文通寨,掳伪官及寇三百馀。二月,调征陕西定安州,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迎战,击逃之,禽李、区二平章政事等官兵士七百馀,驼马七百二十蹄。 [2]夏五月二十三日,征吐蕃,同邓愈临洮县进克河州。 [33],袭蒙元豫王卜纳王马速,院使底西黄河黑松林,败阿散秃于穷荒,乃还。 [2]秋八月,拔南郑,回安陆。 [2]冬十有一月,受世袭之命。 [2]

洪武四年(1371年),吴复跟随川侯、征虏前将军傅友德消灭明夏政权。

洪武五年(1372年)夏四月,吴复跟随卫国公、征南将军邓愈平定九溪、柿溪、辰州诸蛮,俘峒酋没则,蝩蛮三百馀。秋八月,帅各卫兵会王都督夹击散毛峒。

洪武七年(1374年),吴复升任大都督府佥事。巡视北平市(今北京)回来后,授任世袭指挥使。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四日,中书省臣奏「大都督府佥事吴复、曹兴、谢成例应给公田一千石,吴复先任指挥,已赐公田二百石,今请以八百石益之。」 朱元璋以曹兴居大同时多不循轨度,调福建又受王驸马赂贿,谢成在山西擅夺民利,惟吴复禄秩如请,兴、成二人不给。 [9]

洪武十一年(1378年),吴复跟随沐春、征西将军沐英征讨西番,活捉三副使,占领纳邻哈七站的地方。

洪武十二年(1379年),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吴复受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洪武十四年(1381年),吴复跟随傅友德征讨云南省,攻克普定,并在水西筑城。担任总兵官,剿捕诸蛮,率兵由关索岭赶赴箐道,攻取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伐蒙元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改元洪武。七月十四日,新寨麻张等叛,征戍将军邓愈遣安陆卫指挥同知吴复等讨平之,拔麻张寨于洪山。 [2] [6]冬十月,克汝州、鲁山,以功直授怀远大将军,同知安陆卫指挥。 [2]洪武二年(1369年)春正月,取勋县、均州、房州,诸栅险以自豪者悉就削平。 [2]六月四日,功臣庙成,命论次诸功臣之功,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次李鸿章,次邓愈,次汤和,次沐英,次胡大海,次冯国用,次赵德胜,次耿再成,次华高,次丁德兴,次俞通海,次张德胜,次吴良,次吴祯,次曹良臣,次康茂才,次吴复,次茅成,次孙兴祖,凡二十有一人。于是命死者塑其像于庙祀之,仍虚生者之位。当时,参政胡大海等殁于王事,朱元璋念其功,命塑其像于卞壸蒋歆之庙以祀,至此复塑像于新庙。

从征士诚

龙凤九年(1363年)春三月,张士诚悉众围刘福通于安丰,吴复随朱元璋往击,率先陷阵,大崩其军,俘获士马资仗无算,继此张士诚为之夺气矣。

龙凤十年(1364年)春二月,率领战舰哨江,败敌于黄山,杀伤过当。

三月,以指挥同知吴复镇沔阳。

徐达围庐州,五阅月未下,手鎗大呼先登,挫敌楼儿张前锐,擒其渠帅连士马,遂克之,时五月十八日。

龙凤十一年(1365年)五月十八日,随常遇春攻克安陆市,吴复率领先锋,自沔阳州倍道径诣安陆,州兵大溃,生缚任亮。 朱橚朱元璋命吴复留镇安陆,威憺德怀,欵附日至,薙荆蓁宇,公私舍栖,堞隍堑粮,储甲仗无不毕具,兵民胥赖焉。

从龙渡江

龙凤元年(1355年)夏六月,从朱元璋渡江,取采石镇、太平路,累功升至万户

六月十日,随徐达攻克溧水州,继而攻克句容市

龙凤二年(1356年)春二月,朱元璋率常遇春、吴复等击蛮子海牙于采石矶,时敌舟联络江上,势甚盛,朱元璋乃命常遇春设疑兵以分敌势,而以大兵薄近之,及战,常遇春率舟师冲其中,敌舟分为二,我师左右纵击,飞礟中敌舟辄糜碎,自辰至午,战益急,敌大败,俘获万计,尽得其舟舰,蛮子海牙率馀众逃往集庆路(今南京)。

三月十日,随朱元璋攻集庆路台城,攻先诸将,授管军总管。

三月十六日,随徐达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等进兵攻镇江市路,三月十七日克镇江,继而克丹阳

四月十五日,攻克金坛区

龙凤三年(1357年)六月十六日,随长春枢密分院判官赵继祖、元帅郭天禄、镇抚吴良取江阴。张士诚兵据秦望山,以拒我师,赵继祖引兵攻之,会大风雨,其兵奔溃,我师据其山,翌日进攻州之西门,克其城,吴良良镇守之。在此之前,张士诚北有淮海地区,南有浙西长兴县、江阴二邑,皆其要害,长兴据太湖口,陆走广德诸郡;江阴枕大江,扼姑苏、通州,济渡之处,得长兴则张士诚步骑不敢出广德,窥宣歙;得江阴则张士诚舟师不敢溯大江,上金焦。至是,并为我有,士诚侵轶路绝。

七月九日,朱元璋以元帅邓愈为行枢密院判官,管军总管郭子兴为统军元帅,都先锋陈德为帐前大元帅,万户吴复为统军元帅,康茂才为秦淮翼水军元帅。

病逝普定

洪武十六年(1383年),攻克墨定苗,到达吉剌堡,修筑安庄、新城,平定七百房诸寨,杀敌和俘虏共计数万人,转移粮饷至南盘江。同年十月,吴复金疮病发,病逝于普定,朝廷追封他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增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

历史评价

《明史》:①“少负勇略。”;②“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家庭成员

小妾:杨氏,普定人。吴复死后,杨氏自杀而死,追封贞烈淑人。

儿子:吴杰,嗣爵安陆侯。屡出山、陕、河南省北平市,练兵从征。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南宁市卫指挥使。

孙子,吴璟,吴杰之子。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

曾孙,吴铎,吴璟之子。弘治六年,璟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家族情况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历史深处的肥东人吴复.肥东宣传网.2024-04-08

吴复(历史人物)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11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国学网.2015-05-28

明史.微信读书.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