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萝卜
潍县青萝卜,分类上属于十字花科萝卜属物种萝卜(学名:Raphanus sativus L.),是秋萝卜类型中的优良品种群,俗称“潍县青”或“高脚青”,是潍坊市的地方名特产。其主要产地分布在白浪河、虞河和潍河一带,其中尤以寒亭区朱里街道、潍城区北宫街道两地所产为最佳。潍县萝卜的适应性较强,为半耐寒性蔬菜,通常于夏末秋初播种,秋末冬初收获,从播种到收获需6℃以上有效积温1400-1700℃,生长需水也较多。此外,潍县萝卜喜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PH值以5.4-7.1为宜。
早在清乾隆二十五年所修的《潍县志》中,已有潍县萝卜的种植记载,截止到2022年,潍县萝卜可追溯的历史已有300多年。潍县萝卜叶丛半直立,叶色深绿,裂叶较小而薄。肉质根为长圆柱形。肉质根出土部分占总长的4/5,皮较薄,外披一层白锈,灰绿色。入土部分皮白色,尾根较细,占青萝卜全长的1/5左右,单根质量550-700g。潍县境内萝卜类型较多,主要分为“大缨”“小缨”和“二大缨”三个品种。
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浓郁独特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特优地方品种群。同时潍县萝卜还是一种高营养农产品,据科学检测,潍县萝卜肉质根中含还原糖3-3.5%,可溶性固形物6-7%,维生素c每百克含量30毫克,含淀粉酶260-280酶活单位,干物质7%左右,另外还含有钙、磷等无机盐类成分,民间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之说。
潍县萝卜品质优良,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评奖比赛,获得各种殊荣,成为潍坊市农业文化的亮点和品牌。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3年,寒亭区潍县萝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量15万吨,农民年人均收入中有5000多元直接来源于萝卜。萝卜加工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各大城市及港澳地区,并远销日、韩等国,形成了潍县萝卜产业集群,潍县萝卜也成为当地的特色传统产业。
名称来源
潍县萝卜是秋萝卜类型中的优良品种群,俗称潍县青或“高脚青”,之所以被称为“高脚青”主要是因其肉质根出土部分多而得到这一俗称,又因产于山东省原潍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明朝,今潍坊市),故称潍县萝卜,是山东潍坊的地方名特产。
栽培历史
潍县萝卜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清乾隆二十五年所修的《潍县志》中,已有种植潍县萝卜的记载。另据《郑板桥轶事》一书中记载,清代乾隆,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曾在“劝圃”一文中写有“潍县萝卜名天下”的字句。可见在那时,潍县萝卜已经颇有名气。
1949年后,潍县萝卜的生产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家每年都安排一、二百公顷专属于潍县萝卜的商品菜面积,并在肥料、农药等物资供应上给菜农以支持。20世纪60年代,潍县萝卜就销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自1975年以来,美国、日本、波兰、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先后到潍县青萝卜产地进行学术考察,因潍县萝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的杉杉直易教授称其为“维他命萝卜”,民谚中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随着潍县萝卜的品牌传播,在中国的江苏省、浙江省、安徽、山西省、河北省等省市也有引进种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自1980年至2000年左右的约20年时间里,潍县萝卜需求量不断增加,其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并逐渐建立了新的产区。到2023年,除潍坊市的潍城区、寒亭区、安丘市、寿光市等大面积种植外,坊子区、昌乐县、昌邑市、青州市、临胸等县市也有普遍栽培,并形成了潍县萝卜的集中产区,潍县萝卜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传统产业。
特征特性
外观特点
潍县萝卜植株半直立,花叶、叶片绿色,裂叶较小而薄。肉质根长圆柱形,皮深绿色,肉质绿色、细密,典型肉质根长28-30cm,直径5.0-5.5cm,单根质量550-700g,肉质根出土部分占总长的4/5,皮较薄,外披一层白锈,灰绿色。地下部分占1/5,白色,尾端圆形(俗称圆腚),尾根细。
品质特点
潍县萝卜营养丰富,肉质根翠绿色,肉质致密,生食甜脆清香,辣味淡,汁多无渣。其中主要品种“小缨潍县萝卜”,单个肉质根质量(400±60)g,长度(25±3)cm,直径4-5cm,水分≥92.0%,还原糖≥3.0,维生素c≥25mg/100g;“二大缨潍县萝卜”单个肉质根质量(500±60)g,长度(27±3)cm,直径5cm左右,水分≥92.0%,还原糖≥3.0,维生素C≥25mg/100g。
产地
潍县萝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给予潍县萝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潍政函[2005]5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潍坊市弥河以东,潍河以西,胶济铁路以北,新沙路以南的区域,以及潍城区的望留街道、军埠口镇现辖行政区域。
潍县萝卜主要产地分布在白浪河、虞河和潍河一带,到2023年已形成以寒亭区主产区为中心,辐射潍城、奎文区、坊子区、昌邑市等地的产业带,其中尤以寒亭区朱里街道、潍城区北宫街道两地所产为最佳。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2.1℃,是适合“潍县萝卜”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平均降水量622.4mm,主要降水量集中在7至8月份,恰当的降雨量使“潍县萝卜”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得以基本满足。除此之外,产区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土壤及井水中可溶性钾含重较高,这与潍县萝卜优良品质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
习性
潍县萝卜属于秋萝卜,通常于夏末秋初播种,秋末冬初收获,生长期80-100天,为半耐寒性蔬菜。潍县青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发芽期、幼苗期、肉质根形成期和休眠期,在不同生育周期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对萝卜生长的影响较大。
潍县萝卜生长期的适宜温度应是前期高、后期低,有利于营养积累和肉质根的膨大,从播种到收获需6℃以上有效积温1400-1700℃,有利于萝卜生长;良好的光照条件,也有利于萝卜产量更高,肉质根膨大快。同时潍县萝卜生长需水较多,但因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16%-18%,肉质根膨大期为18%-22%。此外,潍县青萝卜的生长以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最佳,土质黏重,萝卜成熟后,其表皮不光洁,土层过浅、土质过硬则容易发生畸形,产生畸根。而土壤的PH值以5.4-7.1为宜。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潍县萝卜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因此,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良好排灌条件的地块,不宜与白菜、双环45、春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连作。选地后进行整地,需要将土壤深耕翻出并使用适量基肥混入土壤中,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再用深松整地的方式,将土壤打散增加其透气度,顺便在整地过程中清理土壤中含有的禾本科杂草根部,并灭杀有害的虫卵,为后期潍县萝卜的播种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品种选择
潍县萝卜小缨品系个小、质优、易生食,产量略低,秋播生长期70天左右。二缨品系个较大,生食、熟食、腌渍均可,产量较高,秋播生长期80天左右。生产上可根据产品用途选择相应品种,大缨品系一般不采用。
育种方式
潍县萝卜应适期播种,不可过早或过晚,。根据潍坊市的气候,播种期以8月15日至8月20日左右为宜。一般采用条状沟播,撒播于播种沟中,每亩用种量0.5kg左右。也可利用播种带编织机,利用机械将播种带埋到播种沟中,播深2cm左右。播后覆土2cm左右,并适时镇压,及时喷水。
养护管理
潍县萝卜入土部分仅占肉质根长度的4/5,根系少,吸水能力较弱。浇水基本原则是先控后促,幼苗出土到长到青萝卜肉质根膨大前应适当控制浇水,保持萝卜苗不萎蔫即可;肉质根膨大期应均匀供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80%,同时还需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根部因水分过多导致腐烂。此外,为提高潍县萝卜品质,可在肉质根膨大中期追施1次,增施钾肥可以提高萝卜吸收矿物质营养的能力,促进肉质根中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萝卜口感。
潍县萝卜为绿皮、绿瓤,增加光照能提高肉质根亮度和绿度,通常通过疏叶来增加光照。在肉质根膨大盛期,摘除病叶、老叶、残叶,可以使根皮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使得表皮、根肉更绿,达到疏叶增光的目的,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以及减少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潍县萝卜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黑腐病、霜霉病、洋葱软腐病、白粉虱、蚜虫、菜粉蝶、小地老虎。针对潍县萝卜“四病、四虫”的发生规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宜采取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的综合防治办法,如栽种前应清洁田园,将前茬作物、禾本科杂草、农膜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前茬作物的病虫害残留,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病率。发生病虫后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杀等综合防治措施,如可在大田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类害虫的成虫等方法。
采收与贮藏
青萝卜成熟以后就要立即采收,时间久了会出现萝卜空心的问题。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现轻微霜冻时,即可采收潍县萝卜。贮藏时传统方式是使用沟窖贮藏的方式,一层萝卜覆盖一层湿土,保持窖温4℃至5℃,贮藏到次年3月上旬,潍县萝卜的口感可以达到最佳,此时可高价进入市场售卖。
用途
食用营养
潍县萝卜作为潍坊市的传统名产,以其特有的食用和营养价值,被誉为"水果萝卜"。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色翠绿,脆甜多汁,味道香辣,是以生食为主的水果萝卜珍品。潍县萝卜营养丰富,据科学检测,潍县萝卜肉质根中含还原糖3-3.5%,可溶性固形物6-7%,维生素c每百克含量30毫克,含淀粉酶260-280酶活单位,干物质7%左右,另外还含有钙、磷等无机盐类成分,素有“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之说。除了营养价值很高外,潍县青萝卜也被人们认为有一定的食用保健价值,在当地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找医生把药拿”的说法。
经济加工
潍县萝卜除了用作过冬蔬菜鲜食以外,还具有良好的加工适性,可进行腌制加工,或作为水果食用,还可以加工成萝卜汁、萝卜干、萝卜粉、萝卜条、萝卜果脯、萝卜糕点等食品。此外,还有诸多研究者发现,潍县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糖化酵素、木质素等保健成分,以及糖化酵素和多种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成分,这使得潍县萝卜在保健和化妆品领域也有了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优良品种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潍县萝卜”的提纯复壮工作,以及自交系选育和优质丰产栽培方面的研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引进了国内外优质、丰产、抗病、耐贮藏、不易抽、适应性广等优异经济性状的优质萝卜和杂交一代,到2023年科学院培育了21种抗病、耐储藏、品质优良的自交系和不亲和系,符合原“潍县青萝卜”标准形状的主要是二大樱品种和小缨品种。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培育了耐寒、抗抽薹“潍县萝卜”标准株型新品系8个;耐热新品系6个;5个“潍县萝卜”不育系和保持系;6个太空辐射潍县萝卜新品系。
截止到2023年,潍县萝卜的常见栽培品种主要分为“大缨”“小缨”和“二大缨”三个。其共同特点是:羽状裂叶,叶色深绿,叶面光亮。肉质根长圆柱形,根形指数(根长/根横径)3-5;肉质根出土部分多,皮绿至深绿色,肉质淡绿至翠绿色。以生食为主,也可菜用和腌渍。
大缨萝卜
叶丛较开张,生长势强。大头羽状裂叶,裂叶大而厚。收获时一般保留13-14片叶,最大叶平均长50.06cm,宽18.4cm,。肉质根长圆柱形,长30cm左右,横径8cm,根形指数3.75。肉质根出土部分占4/5,皮绿色,表面光滑;入土部分皮白色。
肉质淡绿色,质松味淡,辣味轻,宜做熟食和腌渍。生长期90-100天,单株根重1000g左右,根/叶比值3.5左右。一般666.6平方米(亩)产5000kg以上,抗病性强,较耐储藏,因熟食菜用比例下降,目前该品种只有少量栽培。
小缨萝卜
叶丛半直立,生长偏势弱。大头羽状裂叶,裂叶小而薄。收获时一般保留8-9片叶,最大叶平均长40cm,宽12cm。肉质根长圆柱形,长25cm左右,横径5cm,根形指数5.0。肉质根出土部分占3/4,外披一层白锈,皮呈灰绿色,较薄;入土部分皮白色。尾根很细。
肉质翠绿色,质地紧实,生食脆甜、多汁,味清香,辣味较浓,品质佳,宜生食。耐储藏,经冬季一段时间储藏,风味更佳。生长期80天左右,单株根重400-500g,根/叶比值4.0。一般666.6平方米(亩)产3000kg左右,该品种产量虽较低,但品质好,有一定的栽培面积。
二大缨萝卜
二大缨萝卜系大缨与小缨两个品种经天然杂交后选育而成的中间类型。叶丛半直立,生长势中等。大头羽状裂叶,叶形似大缨。收获时一般保留10-12片叶,最大叶平均长45cm,宽15cm。肉质根长圆柱形,长28cm左右,横径6cm,根性指数4.6。肉质根出土部分占4/5,皮深绿色,表面生一层不规则白锈;入土部分皮白色。
肉质脆绿色,较致密,脆甜清香,多汁,味稍辣,主要供生食。生长期80-90天,单株根重600-700g,根/叶比值3.5。一般666.6平方米(亩)产3000-40000kg,因其表现抗病、丰产、品质好,是目前潍县萝卜中的主栽品种。
产业发展
生产情况
截止到2023年,寒亭区潍县青萝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量15万吨,农民年人均收入中有5000多元直接来源于萝卜。萝卜加工产品不仅销往省内外各大城市及港澳地区,并远销日、韩等国。潍县萝卜已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的发展成果,有生产重点镇街达到7个,重点村50个,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63家,潍县萝卜协会5家,深加工企业6家,萝卜种植大户近千家,形成了潍县萝卜产业集群,潍县萝卜成为当地的特色传统产业。
产业模式
潍县萝卜在主产区的产业模式主要是以“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导,区政府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结合。潍县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6年的48家到2023年的63家。潍县萝卜产业模式由散户、小户种植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种植转变,该县萝卜的种植大户达到了近千家,萝卜龙头企业数量达到了5家。
潍县从最初的只重视生产向产品包装、贮藏、加工并重,到2016年建起了4万吨级的以潍县萝卜贮藏保鲜为主的恒温保鲜交易区,年交易额8000万元。同时在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青岛市、泰安市等地区成立了潍县萝卜总经销处,初步建成了潍县萝卜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
品牌建设
潍县萝卜作为地方特产,在品牌发展方面先后取得了重大成果。1999年11月,寒亭区农业局牵头注册了“潍县牌”潍县萝卜商标,树立潍县萝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品牌,从此潍县萝卜开始实施品牌销售。截至2016年,包括“潍县牌”、“志军”、“玉清宫”等,市场上销售的潍县萝卜已经发展到近百个品牌。2004年,潍县萝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6年,潍县萝卜通过了山东省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认证,成为“山东名牌农产品”之一;同年又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同时为支撑其品牌建设,潍坊市政府开展了提高“潍县萝卜”质量的活动,组建了以提高“潍县萝卜”质量为主题的专班,组织有关专家对“潍县萝卜”的品质保证技术规程进行了制订,并通过了座谈、面授等方式,增加技术培训,发放《“潍县萝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手册》《“潍“潍县牌”“潍县萝卜”国家工商局注册为正式商标县萝卜”秋延迟拱棚栽培技术规程》给“潍县萝卜”技术员和相关种植农户,为“潍县萝卜”高品质生产提供保障,合力打造潍县萝卜品牌。
产品荣誉
1999年,“潍县牌”“潍县萝卜”国家工商局注册为正式商标。
2004年,潍县萝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006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潍县萝卜被山东省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山东名牌农产品”。
2010年,潍县萝卜被国家工商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成功入选“黄河三角洲十大品牌优质农产品”。
2012年,潍县萝卜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
2020年,潍县萝卜成功入选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相关文化
潍县萝卜文化节
为了更好地推广潍县萝卜,提高寒亭区区“潍县牌”潍县萝卜的知名度,寒亭区委、区政府自2008年开始举办了“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利用开展节庆活动,进行营销,走出了全方位打造“潍县萝卜”品牌的关键一步。在2011年,潍县萝卜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节会”。
其他文化
潍坊市民间盛传的潍县青萝卜美誉众多,如:“十月萝卜赛人参”“萝卜上场,大夫还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等。潍县萝卜在潍坊栽培历史悠久,清代乾隆,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曾在《劝圃》一文中写有“潍县萝卜名天下”的字句,并以潍县萝卜作为礼品赠予京都钦差大臣,其题诗曰“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
参考资料
萝卜.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12-04
关于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6年第126号).中国地理标志网.2023-11-22
潍县萝卜.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3-11-28
潍县萝卜.潍坊市人民政府.2023-11-28
潍县萝卜.寒亭区人民政府.2023-11-22
潍坊市寒亭区潍县萝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量15万吨 小萝卜长成富民大产业.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3-11-23
潍坊市寒亭区潍县萝卜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量15万吨 小萝卜长成富民大产业.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