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季
曼季是商王武丁的叔父,他在商朝时期被封为曼侯,最初位于邓国曼城(现河南邓州市)。后来,他及其后代又被封于邓国(现河南孟县西南),在那里他们成为了邓侯。曼季家族在此地统治了约六百年,直至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第二十二代。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的一个远古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曾参与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斗。邓国在西周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异姓侯国,但在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亡。邓侯的子孙们为了纪念故国,开始使用邓姓,成为邓姓的正统来源。
历史背景
据《元和姓纂》记载,武丁武丁将其叔父曼季封于邓国曼城,即今天的邓州市,授予曼侯称号,称为曼氏。随后,曼氏家族迁徙至邓国(现河南省孟县西南),继续担任邓侯。他们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延续了六百多年的统治。西周时期,邓国作为一个异姓侯国,在周代南部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与楚国有矛盾,最终在公元前678年被楚国消灭。邓侯的后代为了缅怀故国,纷纷改为邓姓,形成了现今的邓姓族谱。
历史源流
《姓氏急救篇注》指出,邓姓起源于古代的邓国,原本属于曼姓,后更名为邓氏。邓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黄时代的邓部落,其首领邓伯温曾参加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夏朝初期,夏王中康将儿子分封至邓地。邓姓虽源自黄帝的姬姓,但主要发展自帝喾之子契的系统。商王武丁将叔父曼季封于邓地,建立了邓国。邓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天河南省南阳市附近,历史上曾被称为邓州市,隶属于南阳郡,隋朝时更名为邓州。春秋时期,邓国的政治影响力有所提升,郑庄公和熊通的夫人都出自邓氏,她们在政治事务中有卓越的表现。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中,邓侯吾离前往鲁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外,还有记录显示,邓国在春秋时期卷入了一场与楚国和巴国有关的军事冲突。楚文王进攻邓国期间,邓侯拒绝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导致邓国最终被楚国征服。邓侯的子孙和国民为了纪念邓国,改姓为邓。
世系表
曼季是邓姓的远古始祖,他是商王商汤的后代,经历了多代传承。邓国的世系如下所示:
- 第一世 曼
- 第二世 晁
- 第三世 徵
- 第四世 庆
- 第五世 桓
- 第六世 昆,因商王无道,选择侍奉周代。
- 第七世 忠
- 第八世 噶吉
- 第九世 曰洛
- 第十世 煦和
- 第十一世 杞
- 第十二世 朗喜
- 第十三世 怡
- 第十四世 沛
- 第十五世 璧
- 第十六世 淳
- 第十七世 衡
- 第十八世 略
- 第十九世 宣(吾离)
- 第二十世 尚
- 第二十一世 粹
- 第二十二世 邓祈候 明渊,邓国被楚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