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附近),姬姓,显肃皇后,名寤生,谥号为庄公,郑国第三任君主(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春秋初期政治家。
郑庄公出生于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庄公被确立为太子,并于同年郑武公去世后即位为郑国国君。郑庄公即位后对内平定了弟弟姬段的叛乱,对外与陈、蔡、卫、鲁等邻国征伐不断,提升了郑国的国家实力。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姬宜臼去世后,郑庄公与姬林交恶,周郑关系渐渐恶化。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郑庄公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成功击败周桓王率领的联军,并且郑军射伤了周桓王,令其威严尽失。
郑庄公在位其间,对内稳定国家、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增强郑国影响力,并且击败了周天子的联军,极大提升郑国的威望,使郑国取得了春秋初期的“小霸”地位。
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五月,庄公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安葬于今河南省新密市曲粱乡郑伯岭。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郑庄公出生于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因其出生时难产(有争议)而被取名为寤生,意思为出生时脚先出来。三年后,郑庄公的弟弟姬段出生。
因郑庄公出生难产惊吓到了母亲武姜,因此武姜更偏爱小儿子叔段。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患病时武姜劝说其立叔段为太子,但遭到郑武公的拒绝,长子寤生仍作为太子。同年,郑武公病逝,寤生即位为郑国国君,即郑庄公。
平定叔段
郑庄公即位时,武姜先请求将制邑(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封给叔段,郑庄公以制邑地势险要为由拒绝了。于是武姜又为叔段请求京邑(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南),虽然京邑比首都还大,此举违背了礼制,但郑庄公仍然同意了武姜的请求。于是郑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叔段被封在京邑,号称“京城太叔”。
此后叔段积极扩展自己的势力,肆意加高城墙、筹备军队,并且强迫其他城邑听命于自己,大臣祭仲、公子吕劝郑庄公早日除掉叔段,但郑庄公认为叔段的行为终将自取灭亡,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
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探查到叔段将起兵攻打自己,而武姜将打开城门做内应。于是郑庄公认为时机成熟,派将军子封带战车二百辆去讨伐叔段,先攻取京邑迫使叔段逃到城(今鄢陵县),之后郑庄公又派兵攻下鄢城,叔段逃亡到共国,因此也被人称为“姬段”。后来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往卫国,卫国帮助他攻击郑国,郑庄公又联合周天子和虢国的军队前去攻打了卫国。
打败叔段后,郑庄公将武姜安置在城(今许昌市襄城县),并立下誓言不到黄泉不再见面。但郑庄公因想念武姜,在颍城考叔的建议下,开始挖掘地道,挖到泉水(即为见“黄泉”)后在地道内与武姜见面,之后二人的母子关系恢复如初。
周郑交恶
郑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因姬宜臼逐渐摆脱郑国而去依靠国的势力,郑庄公派使者埋怨周平王,周平王否认此事,并将王子狐作为人质派到郑国,而郑国派太子忽去周代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同年三月,周平王去世,即位的姬林希望将政务交给虢国,这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于是郑庄公派兵数次割取了周天子领地的粮食。郑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17年),郑庄公觐见周桓王时,周桓王也没有按照应有的礼节对待他,自此周郑关系彻底恶化。
增强国力
周郑两国关系恶化以后,郑庄公在郑庄公二十八年(公元716年)与陈国结盟并缔结了婚约,并于第二年和鲁国加强了友好关系,同时和齐国、宋国、卫国缔结了盟约,提高了郑国的外交影响力。郑庄公三十年(公元前714年),郑庄公又以宋国国君不去朝见天子为借口,借用天子的名义率军去讨伐宋国。同年北戎人侵略郑国,郑庄公采纳郑厉公的计策,设置伏兵后诈败诱敌深入,将北戎军队打得大败而归。郑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713年),郑庄公和鲁国、齐国结盟,又击败了前来偷袭的宋、卫、蔡国联军,成功打败宋国。郑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和齐僖公、鲁隐公一起以许国不缴纳贡品为由灭亡了许国,之后宽恕了许国臣子,仍让他们住在许国为其守卫边疆,维护了周礼。之后数年里郑庄公又继续加强了同鲁国、齐、陈等国的友好关系,至此郑国更加强大起来,而这也使周天子更加忌惮郑国。
击败天子
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郑庄公想和齐国一起偷袭纪国,但被发现了,而姬林剥夺了郑庄公参与周代朝政的资格,于是郑庄公便违反礼制不去朝见周桓王。到了秋季,周桓王率领虢、蔡、卫、陈联军讨伐郑国。
双方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遭遇,郑庄公听从子元的计策,摆出了名为鱼丽的阵法。开战后郑庄公指挥郑军首先击溃了蔡、陈、卫国军队,使周军陷入混乱,最终郑国军队击败了周桓王的联军。其中郑国将领祝聃还用弓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随后郑庄公认为继续追击天子将会受到其他国家的责难,于是主动停止追击,还在夜间派祭仲去询问周桓王的伤势,并问候周王的臣子。此战过后,周天子威严受损,周代中央政府实质上已降低到和各诸侯国政府同等的地位。
援齐攻鲁
郑庄公三十八年(公元前706年),郑庄公派太子忽带兵帮助齐国抗击北戎。事后齐国为前来援助的诸侯国赠送食物时请鲁国来安排顺序,鲁国按照各诸侯国获周朝册封的顺序而不是按照功劳的大小来进行排序,将郑国排在了后面。随后郑庄公继续同周边国家攻伐,继续积攒实力,郑庄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02年),郑庄公联合齐国、卫国以此为借口攻打鲁国,第二年齐、卫、郑、宋国还在恶曹(今新乡市原阳县)缔结了盟约。
去世
郑庄公四十三年(公元前701)年五月,郑庄公去世并于七月安葬。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
墓葬信息
郑庄公墓葬位于今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镇的郑伯岭。墓葬整体坐北朝南,地处三面临河的台地上,高10米,周长125米,由夯土筑成,被列入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政举措
政治
郑庄公即位后,面对姬段的叛乱与母亲对叔段的纵容,他首先保持隐忍、积攒实力,待时机成熟后将其铲除并主动与母亲和好,此举在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统一,为此后郑国的国家发展、富国强兵创造了良好条件。
经济
郑庄公施行重视商业的策略,延续了郑桓公时期就为郑国确立下的重商主义,大力鼓励国内商业活动,施行宽松的商品政策,利用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商品经济,郑国就是春秋初期少有的发展农副产品的诸侯国。同时,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良好的周边关系,使得郑人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频繁,由此,郑国相继出现了较多的“大都邑”“小都邑”,即“新兴城市”,郑国经济相较同时代的其他诸侯国相对活跃。
外交
外交过程中,郑庄公反抗周天子对其的控制,同时又借助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宋国等不服从的国家,使郑国的扩张具备了一定合法性。郑庄公对其他诸侯国则采取远交近攻、结强制弱的策略,与远方实力较强的齐国交好,与邻国不断征伐,取得了邻国大量资源与土地,提升了国家实力,并在外交活动中适当地维护周礼,郑庄公的这些举措为郑国创造了良好的外交环境。
后世评价
以封建视角看待郑庄公时,人们对其评价普遍不高,如对于其不去限制姬段而在最后才去讨伐他一事,《左传》直言其没有尽到兄长教育弟弟的义务,而东汉杨震更是评价他顺从母亲的欲望,容忍弟弟的肆意行为,几乎使国家灭亡。而之后其将母亲放在城颍后以黄泉发誓不再相见的行为,清代史学家马骕认为他已没有人性了。
对于郑庄公对周天子不敬,最终与之交战并箭射天子一事,封建社会下的人们更是对其进行贬抑,南宋黄震认为其是春秋第一罪人,清代汤鹏也评价其首先违反了君臣间的礼仪。
进入现代,站在现代视角的人们对郑庄公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郑庄公何以成为“郑庄小霸”》一文中作者更是认为郑庄公是处在奴隶制正在崩溃、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大变革时期的一代有为的君主,在新旧交替的复杂环境中,在国内外的纷繁事务中,完成了称“小霸”于诸侯的伟大事业,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进步作用,实在是功不可没。
相关研究
其名由来
对于郑庄公名“寤生”的由来,历来学界存有疑问,总的有六种说法:
其中难产说与新生儿窒息说是学界较为认可的。
受厌恶的原因
根据现代研究,武姜厌恶寤生的原因可能与产后抑郁症有关,即认为郑庄公出生时给武姜带来惊吓,使武姜患上产后抑郁症,使武姜厌恶郑庄公。
现代研究同样发现武姜厌恶郑庄公的原因也与古代对子女的抚育制度有关,即根据当时的抚育制度,郑庄公成长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其他人专门负责,使得武姜与其接触较少,导致二人关系的冷漠。
人物典故
掘地见母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在平定了叔段之乱后,郑庄公便把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过了一年多,郑庄公就后悔了,很想念母亲。
城颍的地方官颍考叔听说了这件事后,向郑庄公献礼,郑庄公便设宴款待他,宴席上颍考叔将肉留下。郑庄公问他,他说:“臣的母亲尝遍了臣提供的饭食,但没有尝过国君的肉羹,请国君允许我留下给她。”郑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留食物给她,可是我却没有!”颍考叔问:“请问国君为什么这么说呢?”郑庄公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并还说:“我很想念母亲,但又不愿违背誓言,该怎么办?”颍考叔说:“您担心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见,还会有谁说不对吗?”郑庄公听从了他的建议。郑庄公进入隧道赋歌道:“隧道之中,其乐融融。”武姜从隧道出来,唱道:“隧道之外,其乐无穷。”自此,母子和好如初。
据《左传》记载,郑武公、郑庄公先后任姬宜臼的卿士。周平王又偏信虢公,想把政权分一部分给虢公,郑庄公埋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这样的事。”为表示相互信任,周代和郑国交换人质,周王室的王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郑国的郑昭公到周王室作为人质。郑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周历三月二十四日,周平王去世。之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庄公让祭仲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王室和郑国由此互相仇恨,郑庄公开始不朝见周王。
二将争旗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三十二年(前712年)五月二十四日,为攻打许国,郑庄公在太庙分发兵器。公孙子都与颍考叔争抢一辆兵车,颍考叔拿起车辕夹在胳膊下便跑,公孙阏拔了支戟追了上去,追到大路上,没能赶上,公孙阏很生气。七月初一,鲁隐公、齐僖公、郑庄公联合攻打许国,一直攻到许城附近。颍考叔拿过郑庄公的大旗蝥弧抢先登城时,公孙阏从城下用箭射颍考叔,颍考叔摔下来死了。瑕叔盈又拿起蝥弧旗登上城,向四面挥动,大叫说:“君王登上城了!”郑国的军队于是全都登上了城。战后,郑庄公令每卒奉献一头公猪,每行奉献一只狗或一只鸡,用以祭神诅咒射死颍考叔的人。对此,君子说:“郑庄公丧失了政治、刑法的原则了。政治用以治理人民,刑法用来匡正邪恶,既然没有合符道德的政治,又没有足以令人震慑的刑法,所以才发生邪恶的事。发生了邪恶的事而去诅咒它,又有什么好处呢!”
戒饬守臣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三十二年(前712年)七月初三,鲁国、齐国、郑国的联合军队攻入许城,许国国君许庄公逃到了卫国。齐僖公要把许国土地交给鲁隐公,鲁隐公不敢领受而交给了郑庄公。
郑庄公让许国大夫百里侍奉许文叔居住在许都东边,对他说:“上天降祸许国,鬼神确实对许君不满,因而借我之手惩罚他。我只有一两个父老兄弟尚且不能相安无事,怎么敢把讨伐许国当作自己的功劳?我有个弟弟,不能和睦相处,使他在外邦奔走谋生,怎么可能长久地占有许国?你要侍奉许叔安抚此地的百姓,我将派公孙获来帮助你。如果我能得到善终而长眠于地下,上天或者会依礼撤除降予许国的祸害,愿意让许公重新主持他的国家。只是那时候如果我们郑国对他有所请求,希望会像对待老亲家一样,能屈尊降贵答应我们。千万不要别的国家逼近、居住在这里,来和我郑国争夺这地方。如果那样,我的子孙连挽救郑国自己的危亡都将无暇,又怎能替你们许国主持祭祀呢?我之所以让你住在这里,不单是为许国着想,也借以巩固我们郑国的边防啊。”
多行不义必自毙
祭仲在谏言郑庄公尽早铲除姬段时,郑庄公认为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后世用于评价坏事做的多了就会带来灭亡。
其乐融融
郑庄公在地道中见到母亲武姜后赋到:“大隧(地道)之中,其乐也融融!”后世用于形容和睦的景象。
主要作品
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有郑庄公《城颍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后世纪念
陵园
郑庄公陵园
2001年5月,新密市人民政府于郑庄公墓前立石碑一通,拟建设郑庄公陵园。
2004年9月4日,郑氏后裔汇聚郑庄公墓前,纪念郑庄公诞辰2760周年,举行郑庄公陵园建设奠基仪式。
研究书目
《左传·鲁隐公》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六辑《郑武夫人规孺子》
家族成员
父亲:郑武公,姬姓,名掘突。
母亲:武姜,名不详,因其为郑武公之妻,姜姓,所以史书称其为武姜。
胞弟:姬段。
儿子:郑昭公,姬姓,名忽。
郑厉公,姬姓,名突。
公子语,名语(《谷梁传》作“御”),字子人,郑厉公之弟,其后裔为子人氏。
郑子亹。
子婴。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戏剧形象
参考资料
每日一学 | 电子书阅读:郑伯克段于鄢.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4
郑庄公陵.大中原郑氏网.2022-11-17
【新密】郑庄公墓.郑州市文物局.2022-11-17
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豆瓣读书.2024-07-06
全球郑氏后裔在河南郑庄公墓前拜谒先祖并设陵园.搜狐网.2024-07-04
新出文献中郑庄公的“弱者”形象.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2024-07-04
东周列国·春秋篇.猫眼电影.2024-07-05
六大名角齐聚《天下归心》 孟广禄领衔郑庄公.搜狐娱乐.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