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
何镜堂(1938年4月—),男,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国家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1965年8月,何镜堂在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他被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设计院任高级设计师。1983年,何镜堂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在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副教授。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1997年,他被华南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并出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何镜堂团队的“中国器”方案中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项目,他出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联合团队总建筑师。2025年1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何镜堂专访播出。
何镜堂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他带领团队主持设计了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其作品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设计一、二等奖200多项,在《建筑学报》等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共培养博士、博士后百余名,出版著作《何镜堂建筑创作》《当代大学校园理论与设计实践》等12部,教学成果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一等奖。曾先后受邀在哈佛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业学术讲座。他还曾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建国70周年“全国最美奋斗者”等称号,率领团队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5年,何镜堂就读于石龙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小学毕业。1950年至1954年,就读于石龙中学。1954年至1956年,就读于广东省东莞中学。1956年开始,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1961年,大学本科毕业。1961年开始,在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夏昌世教授。196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1965年8月,何镜堂在华南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7年5月,被调到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1973年,被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设计院任高级设计师。1983年,何镜堂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在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副教授。同年5月,何镜堂接到参加深圳科学馆投标的任务,20天完成设计方案,该项目1989年被评为建设部和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其论文《造型、功能、空间与格调》在《建筑学报》1988年第7期发表。1992年,晋升教授,出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1993年1月起,他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1997年,被华南理工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并出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1998年3月,何镜堂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至2004年,任中国工程院学部常委。2003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7年,何镜堂团队的“中国器”方案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招标并中标,何镜堂出任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联合团队总建筑师。2009年,其著作《当代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设计实践》出版。
2010年4月,何镜堂的著作《何镜堂建筑创作》出版。同年,其设计的2008年奥运会摔跤比赛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质奖, 其设计的烟台市文化中心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其个人获“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特别贡献奖”“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等。2012年,何镜堂的著作《何镜堂文集》出版。2013年,其项目“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2016年,何镜堂的“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获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建筑学研究生‘三位一体’联动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实践”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他获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同年,其设计的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金奖)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一等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金奖)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一等奖、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综合奖)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2020年2月29日,何镜堂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作了“用建筑记录时代”的演讲。
2023年6月,何镜堂领衔设计的广州海心桥获“世界人行桥奖”金奖。9月21日,何镜堂在广东省网络文明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以“让人文之美绽放网络文明家园”为主题发表演讲。12月3日,聚焦“传承与创新--城市活力之源”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市)专题论坛五在广州举行,何镜堂以《建筑记录时代,设计引领城市》为题作主题发言。
2024年5月20日,由何镜堂主持设计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区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面封顶。7月29日,他出席2024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典礼,为来自粤港澳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福建省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授课。10月5日,何镜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城市轴线见证广州近现代历史》。10月25日,他出席广州市旅游发展大会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引领区)建设推进会,分享了他对广州旅游发展和引领区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12月16日,何镜堂入选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2025年1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针对国之大家的挖掘式纪实采访节目《吾家吾国》何镜堂专访播出。
主要成就
何镜堂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工作,创立“两观三性”建筑论,坚持中国特色创作道路,探索出产、学、研三结合发展模式,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建国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等各项国家荣誉,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4项及省部级奖一百余项。在《建筑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著作《何镜堂建筑创作》《当代大学校园理论与设计实践》等12部,教学成果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一等奖。曾先后受邀在哈佛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威尼斯共和国建筑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以及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业学术讲座。
他擅长文化、博览建筑和校园规划设计,主持设计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天津博物馆、映秀震中纪念地、钱学森纪念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等一批优秀工程。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在《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城市规划》《新建筑》等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截至2019年5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30余篇。
书籍作品
备注:以上所列著作为部分
建筑作品
代表作品
其他作品
备注:以上所列为部分建筑作品
社会任职
何镜堂曾担任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技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广州市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建筑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剧院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会员;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香港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资深会员。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何镜堂教学方法灵活新颖,善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实战性”,强调“收放结合”。他说“第一阶段方案要‘放’。拿到一个项目,他总是先引导大家讨论建筑的‘定位’,围绕‘定位’收集有关建筑特色的资料,让学生天马行空地畅想,拿出有特色的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指出他们方案的优缺点,并将方案归类。第二阶段方案是要慢慢地‘收’,他将每类方案统一归类,这样方案类型相同的学生就编成了一组,他们也十分愿意为了最后拿出好作品通宵达旦地加班合作。最后,他定下最好的方案交给业主,后面怎样深化方案、怎样图面表达、怎样展示成果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他也一直主持涉及到始终。
教育成果
何镜堂领衔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获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建筑学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等。
指导学生
至2013年11月何镜堂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博士后5名,硕士44名,其中9名获得全国青年建筑师奖,有的已经晋升教授、院长、总建筑师,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建筑设计和教育领域的骨干。截至2024年12月,他先后培养出3名全国、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9名博士生导师,18名全国青年建筑奖获得者。
个人生活
何镜堂的妻子李绮霞是何镜堂人生道路上的恩爱伴侣,同时也是他建筑事业上的最佳拍档。李绮霞与他是一个专业的,在建筑设计上两个人配合的非常好,几乎所有的大的工程都是两人一起参与的,何镜堂把握宏观,李绮霞把握微观,当一处建筑设计的宏观构思和想法都确定下来以后,对于如何落实成施工图并细化成可执行的做法,何镜堂认为妻子李绮霞是最有经验的。提到妻子,何镜堂眼中满含爱意。
2016年,何镜堂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何镜堂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及城市规划的教学与研究,提出了“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哲理和创造思想,体现于大量的建筑创作作品中。(中国建筑学会 评)
何院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中的一个,既完成了多样性建筑实践又通过理论分析来阐述实践,其方式能真正地在与西方交流过程中产生共鸣”,他的“作品微妙而复杂,空间移动在限制与大胆之间穿梭,并没有刻板单一的设计模式”(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斯科特·科恩、中国建筑学会 评)
何镜堂主持完成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水岭、开创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馆的设计恰恰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一个很好转折点,是当代中国建筑的新语言,代表中国建筑的未来。(意大利著名建筑评论家卡萨帝Cesare Maria Casat、中国建筑学会 评)
参考资料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11-21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2023-12-25
何镜堂.广东工业大学.2025-02-01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2023-11-21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2025-02-01
何镜堂:缔造中国设计原创的神话.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系统.2025-02-01
吾家吾国丨“五十而立” 专访何镜堂:输多了总会赢.腾讯网.2025-02-01
吾家吾国 吾家吾国 (2021).豆瓣电影.2025-02-01
《吾家吾国》 20250131 何镜堂.央视网.2025-02-01
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镜堂院士及主要代表作品.中国建筑学会.2025-02-01
何镜堂建筑创作.豆瓣读书.2025-02-01
《开讲啦》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何镜堂:用建筑记录时代!.央视网.2025-02-01
华工何镜堂院士团队领衔设计 海心桥获“世界人行桥奖”唯一金奖.腾讯网.2025-02-01
地下室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南区项目建设迎来重要进展.中国工程院.2025-02-01
“设计学校建筑时,不要让教室困住学生”,何镜堂院士这样说…….中国工程院.2025-02-01
城市轴线见证广州近现代历史.人民网.2025-02-01
何镜堂院士:环境为本、产业为核、人文为魂,实现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广州日报.2025-02-01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北京日报.2025-02-01
期刊文献.维普资讯.2025-02-01
何镜堂文集.豆瓣读书.2025-02-01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豆瓣读书.2025-02-01
何镜堂.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2023-11-21
全国侨界"十杰":何镜堂【3】.人民网.2025-02-01
遇见爱情遇见你,谁说华工人不懂浪漫?.网易.2025-02-01
建筑师何镜堂:一生勤勉,用作品记录时代.凤凰网.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