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理工大学
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语:Politecnico di 米兰,英文名: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简称POLIMI,米理),是位于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国立理工大学,意大利最大的建筑、设计和工程学院,欧洲十强工科院校之一,是国际联盟(如欧洲科技大学联盟、欧洲高校联盟、四科技联盟)的成员。
米兰理工大学在弗朗切斯科·布里奥斯奇的领导下创立于1863年,原名为“高等技术研究所”。学校于1863年11月29日正式招生。1865年,成立了学院建筑系,成为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前身。1893年,米理建立了意大利第一个应用力学实验室。1927年,学校迁至达芬奇广场,并于9月22日对外招生。学院被命名为皇家理工学院。193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米兰理工大学。1954年,欧洲首个电子计算中心在米理诞生。20世纪80年代末,米兰理工大学开始扩展其它校区。2013年,学校创立的电子信息与生物工程系(DEIB)是欧洲最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部门之一。
米兰理工大学拥有七个校区,分布在米兰和米兰附近的莱科、克雷莫纳、曼托瓦和皮亚琴察等城市,由12个系和4个学院组成,为学生提供26门理学学士课程,46门理学硕士学位课程,80门专业硕士和研究生课程,以及20门博士课程。截至2024年1月,米理拥有37330名学生,1873名教师以及8422名国际学员,其中,有185名教授进入2022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之列,拥有世界Top5大学企业波利胡布(Polihub)孵化器。
米兰理工大学在2023年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1-300位;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声誉排名第91-100位。在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01-205位;在2022-2023年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中排名第297位,欧洲最佳大学排名第125位,意大利最佳大学第13位。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1位。
历史沿革
创办学校
1863年,弗朗切斯科·布里奥斯奇(Francesco Brioschi)领导创办米兰理工大学,原名为“高等技术研究所”(Istituto Tecnico Superiore),在创办之初只教授民用工程与工业工程。为了沿袭国家开办理工学院的传统,包括学者、教授、地方行政部门(米兰市、米兰省、商务部以及法国伦巴省储蓄银行)、文化社团以及来自米兰家族的企业家在内的群体,将大学定址于曾经的瑞士大学(Collegio Elvetico),也就是现今的米兰参议院(Via Senato)。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教育界的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的思潮为创建学校提供了理想的大环境,让卡罗·卡塔内奥(Carlo Cattaneo)提出的理念得以实现。通过他的“Politecnico”杂志,这位来自米兰的理论家传播着通过科学进步来逐步实现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1863年11月29日,学校启动招生,首批注册学生36人。1865年,受布雷拉美术学院和卡米洛·波伊多(Camillo Boito)的影响,学校设立新课程,强调与传统艺术的联系,并成立学院建筑系,这是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前身。自1865年起,学校为民用建筑师设立专门部门,并遵循新的教学定位,专注于高等工程技术研究。这些举措推动了意大利首所现代高等学府的诞生。1893年建立了意大利第一个应用力学实验室。
1913年,在政府、市政府和米兰商会之间签署了一项协议,并在伦巴第大区省储蓄银行的支持下,决定将遍布全市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分散和集中管理。选址定在“卡斯钦·多皮耶”(Cascine Doppie)郊区,正如加达(Gadda)所说,位于“拉姆布拉特(Lambrate)的广阔牧场之中”,1927年,在战争中断后完成建设工作后,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迁入了这座建筑群,并一直作为其主要总部至今。在新的地点建立了大型实验室,其设备和初步运营费用由意大利理工学院基金会(Fondazione Politecnica Italiana)资助,该基金会由工业公司和银行组成,旨在“促进所有领域的土木、工业和电机工程学的研究、教学和科研”。基于理工学院基金会的模式,并抱着相似的目的,成立了工程师乔治·恩里科·法尔克基金会(Fondazione Ing. Giorgio Enrico Falck)、吉安弗兰科和尤金尼奥·托西基金会(Fondazione Gianfranco ed Eugenio Tosi)、工程师卡洛·万泽蒂基金会(Fondazione Ing. Carlo Vanzetti)等,这些基金会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创建研究生院来丰富教育供给:首先是1925年的道路工程研究生院,随后是钢筋混凝土建设、工程保险、燃气工程、农业工程、冶金、电化学、物理化学和钢铁工程等领域的专业化学校。
正式更名
1927年,学校迁至目前的校址达芬奇广场(Piazza Leonardoda Vinci),即现在的大学城(Citta'Studi),并于9月22日对外招生。在那一时期,学院被命名为皇家理工学院(Regio Politecnico)。1934年,由加埃塔诺·莫雷蒂(Gaetano Moretti)创立建筑学院,他担任该学院的首任院长。同年,在“飞行与航海研究与经验中心”的倡议下,创建了滑翔机和动力飞机的设计、建造和测试中心,后更名为“利贝拉托·德阿米奇”(Liberato de Amici),以纪念1935年在海上试飞中丧生的其中一位学生创始人。193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米兰)。1942年,大学开始使用来源于拉斐尔·桑西名画《《雅典学院》》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里,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学习项目也有所发展:除了传统的土木工程(建筑、水利和交通)和工业工程(机械、电气和化学)的学士课程外,还提供了核工程、电子学、航空学、土壤保护以及经济组织的学位课程。这些课程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学并行发展,建筑学院变得更加专业化和扩大化(包括建筑构成、人文科学概论和城市规划),因此急需更多的空间。扩张工程是朝着大学校园四边形的东部和北部进行的。除了庞齐奥街(via Ponzio)的扩建外,还建造了电子学、航空航天以及“恩里科·费米”核研究中心(CeSNEF)的学院大楼(自1982年起称为系)。这个中心需要容纳核反应堆,这是意大利大学中的第一个反应堆,因此需要一座由建筑教授乔瓦尼·博尼卡尔齐(Giovanni Bonicalzi)设计的具有特殊技术设计的建筑。此外,由包括乔·庞蒂(Gio Ponti)在内的一组建筑师设计的博纳尔迪街(via Bonardi)上建造了建筑学院,该学院后来(1982-86年)向安培街(via Ampère)方向扩建,建造了一座由维托里亚诺·维加诺(Vittoriano Viganò)设计的建筑,以及名为三叶草(Trifoglio)和船(Nave)的建筑,分别供数学系和机械系使用。
1954年欧洲第一个电子计算中心在米兰理工大学运营。1977年,天狼卫星(the satellite Sirio)由米兰理工大学和其它公司合作研制并成功发射。1987年,大学开始了地域扩散进程,即都灵理工大学网络,从而建立了克雷莫纳(1987年)、科莫(1987年,活跃至2018年)、莱科(1989年)、曼托瓦(1994年)和皮亚琴察(1997年)等地区校区,旨在与学生建立更直接的关系并与社区的当地企业互动。从1989年开始,这里出现了一个大学园区,设立了新的土木建筑学院、设计学院和工业工程学院,以及欧洲最先进、最具创新性的实验室:用于开展流体动力学研究的风洞、进行惊人碰撞测试的运输安全实验室,以及设计实验室。1993年,开设工业设计课程。
米兰理工大学是意大利最早实行大学制度改革的大学之一,实行“三加二”教育结构,设有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课程。从2000-2001学年开始,米兰理工大学的学士课程根据其兴趣领域分为不同的学院。每年,米兰理工大学都会提供大量硕士学位(第一和第二级)和博士研究课程,涉及工程、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广泛学科和学科。自2000-2001学年起,该机构还开设了在线计算机工程学士课程,这是意大利首个此类课程。管理学院于2003年正式成立,MIP商学院(成立于1979年)和管理、经济与工业工程系(DIG,成立于1990年)将管理领域的所有研究和教育业务整合在一起。2013年,创立的电子信息与生物工程系(DEIB)是欧洲最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部门之一。2021年,由伦佐·皮亚诺 (Renzo Piano) 设计的建筑新校区在米兰莱昂纳多的 Bonardi 大街落成。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米兰理工大学设有12个系,负责研究战略计划;4个学院,负责组织教学活动,其中2个覆盖工程领域,1个专注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以及1个专注于设计。
管理学院于2003年正式成立,MIP商学院(成立于1979年)和管理、经济与工业工程系(DIG,成立于1990年)将管理领域的所有研究和教育业务整合在一起,涵盖课题广泛的研究项目和教学活动,每年学位课程招收超过4900名学生。
课程设置
米兰理工大学为学生提供26门理学学士课程,46门理学硕士学位课程,80门专业硕士和研究生课程,以及提供建筑、工程和工业设计所有领域的20门博士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米兰理工大学拥有1873名教职员工,其中1408名是本国工作者,465名是国际员工。其中,有185名教授进入2022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之列。
招生情况
为了申请米兰理工大学的理学硕士课程,应满足一些入学要求,包括持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士学位。每年有两次入学机会,分别对应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分别于9月和2月开始。而设计课程只允许在第一学期申请。截至2024年,米兰理工大学拥有37330名学生,其中研究生占44%,本科生占56%,国际学生8422名,而在国际学生中有77%是研究生,23%是本科生。
合作交流
国际联盟
米兰理工大学提供多项国际流动计划。TIME 计划面向工程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在外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可获得双学位。而 Unitech 项目则致力于培养高级管理人员。除了米兰理工大学外,该项目还得到了其他七所欧洲技术大学的支持,并获得了国际行业的资金支持,允许米兰理工大学有限数量的工程专业学生在合作大学之一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并在参与该项目的一家公司实习。
ASP项目
ASP,即 Alta Scuola Politecnica,成立于 2005 年,是米兰都灵理工大学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每年为 150 名学生提供双学位和 ASP 文凭,这些学生是从两所理工学院之一的理学硕士课程第一年注册的人才中选拔出来的。在这 150 名学生中,至少有 25% 必须来自国外。Alta Scuola 提供额外的培训计划:与国际教授一起开设创新主题课程,与企业和机构相关的多学科项目,通过团队在导师的帮助下进行开发,包括出国学习和在公司实习。即使毕业后,与米兰理工大学的合作关系也不会结束,只是设定了新的目标,力求帮助毕业生顺利进入职场。通过米兰理工大学校友会,米兰理工大学为几乎所有毕业生提供来自数千家公司的就业服务。它还提供直接的后勤和行政协助,并支持毕业生建立衍生公司和企业孵化器,让“新企业家”发展他们的想法,并将其转化为创新、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准备投入市场。
合作高校
2016年,米兰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双学位项目,在完成三年的课业学习并达到双方毕业要求之后,可以同时获得北航本专业学位和米兰理工大学的电机工程学学位。其中第一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课学习,并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接着一年半的时间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完成硕士毕业设计,最后半年返回北航完成北航的硕士论文。
201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米兰理工大学联合签署了硕士研究生双学位培养项目。在2016年,米兰理工大学邀请清华大学赴米兰深入合作办学。2017年2月22日,米兰理工大学和清华大学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在米兰合作建设中意设计创新基地。2018年,清华在杜兰朵大街上开办米兰艺术设计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平台
米兰理工大学设有12个部门,负责科学研究的各项工作,拥有超过250个实验室、30个跨部门实验室和4个大型基础设施等。 截至2023年7月,米兰理工大学建成了多个在世界和欧洲领先的先进实验室,与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的研究中心从6个增加至67个。米兰理工的研究注重技术向企业的转化的理念——From research to business。以下列举一些重要的研究实验室和研究平台。
学术资源
博维萨·坎迪亚尼图书馆于1997年9月开放,拥有官方教学项目参考书目的文献,大约有100种期刊可供订阅。图书馆档案室中存放着大约50,000篇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和工程学院相关的论文。
博维萨拉马萨图书馆拥有官方教学项目书目中注明的文本,包括能源、管理、经济与工业工程、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系的完整图书馆馆藏。图书馆有 24,000 份文献,其中 11,000 份放在开放式书架上,而期刊室则有大约 200 种杂志。
莱昂纳多校园图书馆诞生于2017年。前中央建筑图书馆的馆藏主要致力于建筑、艺术、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景观、修复和博物馆学的意大利和外国科学著作,还有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课程采用和推荐的教材。前中央工程图书馆馆藏中使用最多的部分是意大利和外国科学著作、工程、应用科学、纯科学、统计学、历史、工业史,还有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采用和推荐的教材。1970年以来出版的书籍(书架标记 BCA)根据杜威十进分类法 (DDC) 放置在开放书架上。有很多期刊可供选择,其中一些是当前订阅的。开放式书架上提供一系列精选期刊 。历史部分包括一般参考书、1969年以前出版的书籍、大开本书籍、珍稀书籍、绝版书籍等。
学术成果
自2012年以来,米兰理工大学发表出版物53,735篇,第三方现金流超过1.82亿欧元,H2020项目437个,Horizon Europe项目252个,资助项目总数3408个。2015年,欧盟委员会授予米兰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卓越研究奖。
2000年以来,由米兰理工衍生出科技型企业(Spin-Off)105家公司(82 家正常经营)。截止2021年12月31日,米兰理工大学共获得2671项专利和949项专利族,6年以来专利数量增加了80%。初创企业(Start-up)POLIHUB由16个增加到120个。
米兰理工大学与多个公共和私人机构开展研究活动。该大学与主要的国内和国际公司签署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主要公共合作伙伴有:各部委、伦巴第大区政府、米兰市政府、商会、CNR、ASI、Enea。截至2023年7月,米兰理工大学的欧洲科研项目增加了55%,科研经费达到1.9亿欧元,其中有34个欧洲研究理事会科研项目(ERC)项目、281个欧盟资助项目、60项欧洲地平线项目。获得的资助项目数位于意大利大学第一、欧洲大学第七位。
行政管理
行政机构
行政机构旨在标准化职能和文化,以及采用方法论原则,使技术/行政人员具备对成果文化、服务精神、迅速响应和横向性的认识。
管理体系
理事会
理事会是与学术参议院制定的政策选择和资源使用标准一致运作的机构。它具有监管职能,对学校的行政、经济和财产管理进行指导和控制。
监事会
监事会是对理工大学行政管理的正确性进行咨询和控制的独立机构。它由三名有效成员和两名代表组成,其中一名有效成员担任主席,从行政和会计法官以及国家律师中选出;有效委员一名,副委员一名,由经济财政部任命;该部本身的管理人员和官员中由该部任命一名有效成员和一名副手。至少有两个组成部分是注册审计师。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米兰理工大学由六个校区组成,分布在米兰市(莱昂纳多校区和博维萨校区)、莱科、克雷莫纳、曼托瓦和皮亚琴察。
米兰莱昂纳多校区
米兰莱昂纳多校区是米兰理工大学最古老的校区,于1927年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广场的建筑中落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校园不断扩大,包括了新的校园,并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学区,通常被称为“Città Studi”(研究之城)。
莱昂纳多校区下设建筑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学院、土木环境与土地管理工程学院、工业与信息工程学院3个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系(DASTU),建筑、建筑环境与建设工程系 (DABC),化学、材料和化学工程系“朱利奥·纳塔”(DCMC),电子信息与生物工程系(DEIB),物理系(DFIS),土木与环境工程系(DICA),数学二部“Francesco Brioschi”(DMAT)7个系别。
米兰博维萨校区
米兰博维萨校区坐落在米兰北部社区博维萨的前煤气罐所在地。由于米兰理工大学于 1998 年与其他当地实体(市政府和地区)合作举办国际竞赛,校园得到了大幅扩建,并带来了该区域的全面更新。
米兰博维萨校区分为两个校区,一个位于坎迪安尼街72号(设计学院),一个位于拉马萨街(工业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设计系(设计),能源部 (DENG),管理、经济和工业工程系 (DIG),机械工程系(DMEC),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系(DAER)5个系别。
莱科校区
莱科校区拥有47,000平方米专门用于前卫研究和教学。包括28间教室,可容纳2,800名学生;229个计算机站;24个实验室;41个行政办公室和2个学术办公室;1个带阅览室的图书馆、1个多媒体室、1个美食广场、可容纳200名学生的宿舍。
克雷莫纳校区
米兰理工学院克雷莫纳校区位于克雷莫纳Via Sesto 39,坐落在约8000平方米的绿化区内,提供配备举办会议、正面和远程学习课程以及多媒体实验室的教室。此外,也不乏休闲专用设备,还有供学生使用的多功能人造草坪球场。
曼托瓦校区
米兰理工学院的曼托瓦校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城市规划和建筑保护教席的所在地,设有建筑设计和历史硕士学位(完全用英语授课),由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Eduardo Souto de Moura 授课。
皮亚琴察校区
皮亚琴察的两个(卡塞马内夫校区和 阿拉塔校区)总面积为7,000平方米。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4 间教室,配有 120 多台计算机。校园图书馆藏书7000余册,并有学习课程教学项目参考书目中采用和推荐的文本。通过“Vicinato Solidale”项目, 校园内还设有宿舍楼。
学校标志
米兰理工大学的标志源自 1906 年纪念第二任理工大学校长朱塞佩·科伦坡 (Giuseppe Colombo) 讲学五十周年的纪念章,由卢卡·贝尔特拉米 (Luca Beltrami) 设计,安杰洛·卡普奇奥 (Angelo Cappuccio) 雕刻。纪念章背面描绘的主题灵感源自拉斐尔·桑西于 1510 年绘制于梵蒂冈博物馆签名厅的壁画《《雅典学院》》 。
1942年,纪念章的设计被正式采用为理工大学的标志,并用作文凭的凸起印章。20世纪70年代,标志被重新设计和风格化:它失去了点冠和线条的明暗对比。2002年重新设计的版本由受1940年代版本启发的标记和 Futura 字体书写的标识(“米兰理工大学”)组成。
校园生活
2022年4月27日,在位于卡纳维拉尔角的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跑道,米兰理工大学PoliMOVE赛车以309.3公里/小时的速度打破了直道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世界速度纪录(之前由Roborace保持的纪录是282.4公里/小时)。2022年10月,来自米兰理工大学学生社团的Skyward实验火箭队赢得了“欧洲火箭挑战赛-EuRoC 2022”国际比赛第一名,并斩获其它两个技术奖项。
学校排名
综合排名
2023年,米兰理工大学在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1-300位;在泰晤士河高等教育世界声誉排名第91-100位。
2024年,米兰理工大学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201-205位;在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中排名第297位,欧洲最佳大学排名第125位,意大利最佳大学第13位。
2025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1位。
2025年,在泰晤士高校排名中位列第201-250位。
专业排名
2024年QS WUR学科排名第7。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艺术与人文专业排名第86位;工程与技术第62位;商业与经济第101-125位;计算机科学第80位。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米兰理工大学.usnews.2024-05-12
米兰理工大学.QS TOP UNIVERSITIES.2024-01-29
Personale Docente.polimi.2024-04-15
意大利公立大学 | 米兰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4-06-05
Rector,.polimi.2024-04-15
Tools.polimi.2024-04-15
Politecnico di Milano.topuniversities.2024-05-11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2024-05-12
米兰理工大学.timeshighereducation.2024-05-11
北航-米兰理工硕士双学位项目简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24-05-11
The origins.polimi.2024-01-30
Historical locations.polimi.2024-01-30
The current structure.polimi.2024-01-29
DEIB.polimi.2024-01-29
Laurea (equivalent to Bachelor of Science).polimi.2024-04-16
Laurea Magistrale (equivalent to Master of Science).polimi.2024-04-16
Specializing Masters and Postgraduate programmes.polimi.2024-04-16
Research Doctorate (Ph.D.).polimi.2024-04-15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2023年招聘博士后职位(光热显微镜用于肿瘤活检的分级和分期).科学人才网.2024-02-01
关于我们.polimi.2024-06-05
politecnico-di-milano.polimi.2024-06-05
departments.polimi.2024-01-30
schools.polimi.2024-05-12
Corsi di studio.cremona.2024-04-15
corsi-di-studio.lecco.2024-04-15
Corsi di studio.mantova.2024-04-15
Milano Leonardo Campus.polimi.2024-04-15
Laurea Programmes (equivalent to BSc).polimi.2024-04-15
Laurea Magistrale Programmes (equivalent to MSc).polimi.2024-04-15
Laurea Programmes (equivalent to BSc).polimi.2024-04-16
educational.polimi.2024-04-16
Laurea Programmes (equivalent to BSc).polimi.2024-04-16
Laurea Magistrale Programmes (equivalent to MSc).polimi.2024-04-16
Milano Bovisa Campus.polimi.2024-04-15
programmes.polimi.2024-04-16
Laurea Magistrale Programmes (equivalent to MSc).polimi.2024-04-16
Corsi di laurea e di laurea magistrale.piacenza.2024-04-16
国际网络.polimi.2024-06-12
530 Origin DNS Error.人民网.2024-06-05
亮相中国.polimi.2024-01-29
旧文重发:QS排名背后的米兰理工大学.澎湃新闻.2024-05-11
跨部门实验室.polimi.2024-06-12
Bovisa Candiani Library - BBC.polimi.2024-05-12
Bovisa La Masa Library - BBL.polimi.2024-05-12
Leonardo Campus Library - BCL.polimi.2024-05-12
Research at the Politecnico.polimi.2024-04-15
Mission and policy: polimi.polimi.2024-05-11
Research Projects.polimi.2024-05-11
Administration.polimi.2024-04-15
Board of Governors.polimi.2024-04-15
监事会.polimi.2024-04-15
campuses.polimi.2024-04-15
Campus Life.polo-lecco.2024-05-11
克雷莫纳.polo-cremona.2024-05-11
POLITECNICODIMANTOVA.isarteventuri.2024-05-11
Campus life.polo-piacenza.2024-05-11
The.polimi.2024-04-16
AD 聚焦:伦佐·皮亚诺.www.archdaily.cn.2024-03-19
《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中国首展正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www.cafa.com.cn.2024-03-19
聚焦:阿尔多·罗西.archdaily.2024-06-05
校友.polimi.2024-06-05
alumni-directory.polimi.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