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塔喙鲸
谢氏塔喙鲸(SHEPHERD'S BEAKED WHALE),最初由Shepherd在1933年时发现一头搁浅的成年雌鲸,之后Oliver在1937年时根据博物馆内收藏的一具近乎完整骨骼来为其命名,仅一属一种。谢氏塔喙鲸是极为罕见的鲸目,人类对其所知实际上仅来自于少数搁浅尸体,目击记录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它们在海中的行踪与习性尚未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谢氏塔喙鲸科在喙鲸中相当独特,因为它们的上、下颚都长有许多具功能性的牙齿。
简介
谢氏塔喙鲸属罕为人知的鲸豚类,只有20起左右的搁浅事件与少数的可能目击事件。在南半球日渐增加的研究可能发现更多的标本,但是就目前的证据显示数量似乎非常稀少。有关外观的资料非常匮乏——大多数的记录都得自被冲刷上岸,不齐全的腐烂的尸体,或许无从在海上鉴别出;谢氏塔喙鲸最明显的特征可能就是陡峭的圆头,长窄而尖的嘴喙以及体侧的斜向条纹。它是唯一长有整套功能齿的喙鲸科,且雌雄两性的上,下颚都长有牙齿;不过只有雄鲸的下颚前端有一对较大的牙齿。
形态特征
外型特征谢氏塔喙鲸有雪茄形的身体,近似于中喙鲸属,不过额隆更加耸立接近鹅喙鲸,但不及瓶鼻鲸属与贝喙鲸属般陡峭。嘴喙与前额的分界相当明显,与其他种喙鲸科相较显得较为修长而狭窄。胸鳍相当短且往末端逐渐尖细,和大多数喙鲸相同,其挠、尺骨相对较长而趾骨较短。背鳍高度约30至35厘米,大致呈镰刀状,位于背部后段相当于2/3全长的位置。尾鳍无凹刻,颈部处有一对浅沟槽。它们在喙鲸科中是相当特殊的一个物种,一般而言,只有成年雄喙鲸才有2颗巨大、对捕食无甚帮助的牙齿,且仅位于下颚;而谢氏塔喙鲸无论雌雄皆有具功能性的牙齿,且上、下颚皆有。上颚有17至21对牙齿,下颚18至28对,雄鲸下颚最前端的2颗牙齿有膨大的现象。
谢氏塔喙鲸生前的实际体色不明。根据对搁浅尸体的观察,谢氏塔喙鲸背部的颜色较暗,腹部颜色较浅,在胸鳍与肛门处腹部的浅色区域会往背部蔓延,另外在身体侧面与侧腹可能会有长条横纹与斜纹遍布。头部前端的颜色通常较浅,背、胸、尾鳍外观皆为深色。
地理分布
一般认为谢氏塔喙鲸是远洋性的鲸目,可能在南半球冷温带海域呈环南极洲分布。已知的搁浅记录包括新西兰(12起)、澳洲(1起)、阿根廷(3起)、斐南得群岛(Juan Fernández Islands,2起),以及南三明治群岛(South Sandwich Islands,3起),南纬30度以北未曾有发现记录。目前只有2次较可信的目击记录,分别在新西兰与塞舌尔(Seychelles)。
生活习性
对于其社会结构一无所知,稀少的海面目击记录发现它们仅以小群出现且难以侦察追踪,可能是族群数量非常稀少,或经常躲避船只、下潜极深而很少露出海面。虽然一般认为它们与其他喙鲸科一样以枪乌贼为主食,不过鱼类在谢氏塔喙鲸的食物中似乎占有与枪乌贼等量、甚至超过的比例。少数几次胃内容物记录中曾发现无须鳕等鱼类,亦有少量螃蟹与墨鱼目嘴喙残渣。在阿根廷,1头搁浅的雌鲸经解剖后发现胃内只有鱼类的残骸。
参考资料
易呗网 谢氏塔喙鲸(SHEPHERD'S BEAKED WHALE).www.yibei.com.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