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Graduate Institute for Taiwan Studies of Xiamen University),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经中央批准和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同志亲自批示,海内外最早公开成立的台湾研究学术机构,也是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建单位。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以及中宣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7月9日。1981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开始招收台湾历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份专门研究台湾的学术刊物《台湾研究集刊》。1987年9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通过《自立晚报》记者来访开始了与台湾方面的直接接触和交流。2004年2月19日,经厦门大学批准,台湾研究所改制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04年以后的十年间,台湾研究院在原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两岸关系研究所、法律研究所,以及台湾军事研究中心、两岸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下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社会、两岸关系等七个学科导向的研究所,此外还设立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涉台外交研究中心、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台港澳作家研究中心等跨学科研究机构。研究院有专任教师3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另聘讲座教授2人,业界专家1人;有本科辅修专业1个,拥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学等博士点,拥有中外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等专业硕士点。累计招收博硕士研究生约600人。院学者出版学术专著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会科学成果的各项评比中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300多项。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20世纪30年代,厦门大学就有学者赴台湾调查并对高山族的文化民俗进行研究。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厦门大学举行了“郑成功研究学术讨论会”。1973年以后,厦门大学历史系成立台湾历史研究小组和台湾史研究室,有十几位教授从事台湾历史研究。这些都奠定了早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的基础。
1978年中国大陆正式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出现重大转变,中央有关部门开始考虑筹设专门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到福建省和厦门大学后了解到,当时厦门大学已有十几位教授已经或正在从事台湾研究,因此决定在此基础上筹建台湾研究所。
艰难创业
1980年7月9日,经过时任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时任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第一书记廖志高、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等领导的批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建所初期,人员匮乏,只有七人。因为受当时台湾海峡政局的限制,研究人员无法前往台湾,也无法与台湾学者交流,只能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以台湾文史方面的论文为主,整理出版的《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等资料档案专辑,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1981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开始招收台湾历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3年,创办中国大陆第一份专门研究台湾的学术刊物《台湾研究集刊》。1985年,由台湾研究所所牵头成立了“厦门台湾学会”,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专门研究台湾的民间学术机构。1985年至90年代后期,该研究所还开办了几十期“台湾知识讲习班”,有中国各地的学员前来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涉台知识水平。
探索创新
1984年以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新增研究人员,调进了一批研究骨干,研究力量有较大的增强,建立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室,承担了国家社科规划以及国家教委的科研课题。同年,该研究所创办的学术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正式向海内外发行。国家教委也把该研究所列为全国12个重点研究所之一。
1987年9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通过接受台湾《自立晚报》采访,实现了与台湾方面的直接接触和交流。1988年,台湾王晓波教授率领“大陆台湾史研究现况考察团”前来该研究所访问,这是两岸学者在大陆举行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
发展壮大
1990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接受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采访时指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也提供决策参考”。1993年在国务院台办、福建省及厦门市政府的支持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建造了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大大改善了研究条件。
1997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台湾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又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学科。2001年,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为母体组建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迈向卓越
2004年2月19日,经厦门大学批准,台湾研究所改制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同年11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入选国家“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004年以后的十年间,台湾研究院在原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两岸关系研究所、法律研究所,以及台湾军事研究中心、两岸民意调查研究中心等研究部门,大大拓宽了本院学者的研究领域,成为新的科研增长点。
2006年12月24日,正在福建省调研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视察,并与该院部分教师代表亲切座谈。
辉煌协创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的讲话精神,厦门大学于2012年10月发起成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并在此后几年先后与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共建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的指示精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门针对长期以来大陆在涉台国际话语权上比较薄弱的问题,多次联合“三校一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组团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进行访问,在与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国际一流的高校和智库建立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宣讲中国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澄清了国外学者对台湾问题的模糊和错误认识,打破了台湾方面在国际上的“话语垄断”,获得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
砥砺前行
2018年6月7日,正在厦门市参加第十届海峡论坛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莅临该院走访调研,并与该院部分师生座谈。
2017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并成为教育部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单位。该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被列入厦门大学“一流建设学科”。
2022年7月21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与福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在福州三坊七巷签署教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并挂牌。同年9月,该院“两岸融合发展”再次被列入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2024年7月,为庆祝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改制升格为台湾研究院20周年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进入国家级“2011计划”10周年,第十届两岸学子论坛暨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机构规模
组织机构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社会、两岸关系等七个学科导向的研究所和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涉台外交研究中心、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台港澳作家研究中心等多个跨学科研究机构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国家统一政策模拟实验室、大数据与民意调查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中心等综合性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另有院办公室、《台湾研究集刊》编辑部、国内交流合作中心等部门。
参考资料:
基地平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拥有国家级“2011计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人员规模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有专任教师32人,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另聘讲座教授2人,业界专家1人。
教学培养
学科建设
1997年和1999年,该院先后被列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2017年,该院学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被列入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2022年,“两岸融合发展”再次被列入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拥有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区域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经济法学、社会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等博士点,拥有中外政治制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中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等专业硕士点。
教学情况
2020年开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台湾研究方向)本科辅修专业。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招收博硕士研究生约600人,其中台湾学生50多人,院友遍及政府、新闻、教育、科研、工商等各行各业,大部分都在从事与涉台相关的工作,很多院友已经成为各个单位的业务骨干。该院还鼓励教师为厦门大学其他院系开设本科生课程或作专题讲座,以增强本科生对台湾知识的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每学年为厦门大学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30多门。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入藏的图书以台版为主,近5万册,台湾报刊资料合订本近2万册,电子资源有台湾《中国时报五十年全文影像》数据库、台湾《文献丛刊》数据库、《台湾期刊论文》《台湾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此外本中心还陆续开发了《台湾研究集刊全文》光盘检索、“本院入藏台港期刊台湾研究论文目录索引”“大陆地区台湾研究论著目录索引”等数据库。
学术期刊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大陆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期刊,是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在影响方面,《台湾研究集刊》排在港澳台问题类刊物的第一位。从2010年第1期起,《台湾研究集刊》正式从季刊改为双月刊。2022年,《台湾研究集刊》再次改版,力图打造海内外知名的台湾研究高水平精品学术期刊。
学术成果
学术著作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有《台湾历史故事(反侵略篇)》《台湾经济问题》《先王实录校注》等300多部学术著作。
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有《增进两岸政治互信理论思考》《习近平涉台论述的新两岸观》等300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截至2024年7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及其他国家级重大项目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80多项,其他各类项目数百项。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评审结果中,该院学术资源两岸青年研究中心获两个课题立项。其中,该中心副主任唐桦副教授申报的项目《常住大陆台胞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与对策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申报的项目《两岸青年交流中的群际接触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立项。此外,中心副主任陈超助理教授申报的项目《台湾青年在大陆社会融入状况研究》也获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立项。
2020年9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黄燕萍、刘文戈、王琪颖3位老师申报的项目获立项。2021年和2022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分别在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立项3-4个课题。2023年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示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牵头组织具体申报的《依托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平台,构建实践育人新模式》入选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该项目是同年全国“双一流”高校中唯一一个实践育人类入选项目。
合作交流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两岸和国际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论坛或学术研讨会、签订交流合作协议、邀请海内外一流学者讲学、选派师生赴境外进行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先行先试,探索对台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模式,以求达到“提升研究水平、培养高端人才、增进两岸理解、扩大国际影响”的目的。该院将对台交流列为对外学术交流的重中之重,每年接待自台湾的专家、学者及其他各界人士都在500人次以上。除了创造条件让该院每位学者每年都有机会到台湾进行短期参访和参加研讨会外,还鼓励学者到台湾进行中长期的蹲点研究,于是该院在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金门县设立了四个驻点研究室。
除了加强与港澳台的交流外,该院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还扩大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相关台湾研究智库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先后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柏林洪堡大学、东京大学,以及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史汀生中心、美国进步中心、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院、韩国统一研究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和智库建立起学学术交流关系,鼓励研究人员到国外参加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参访、担任访问学者,同时邀请知名的国外专家来院座谈、讲学。
2004年以来,该院有3位学者受美国驻华大使之邀,参加美国国务院的“国际访问者项目”,1位入选中美富布赖特学者项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外交部门官员多次到访本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7月13日)
历任院(所)领导
参考资料:
机构文化
院徽设计
厦门市大学台湾研究院院徽整体设计风格与厦门大学校徽保持一致,色调为深蓝色。院徽主体是由大写英文字母“TW”构成的“翻开的书本”,契合本院从事台湾研究、教书育人的内涵。书页图案为大陆和台湾的轮廓,意为“两岸一家”,中间的圆点即为本院所在地厦门。而内部中央的“GIfTS”为本院英文名称的缩写;外圈为本院院名的中英文表述。
机构宗旨
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相关荣誉
参考资料
奋楫远航 逐梦山海——台湾研究院2024届毕业典礼隆重举行.微信公众号.2024-07-12
本院简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2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年博士后招收启事.微信公众平台.2024-07-12
现任领导.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2
历史沿革.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2
我院科研成果之著作文选一览(截至2003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学术论文.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领导关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厦大台研院在福州挂牌设立教研实践基地.中国新闻网.2022-07-22
第十届两岸学子论坛暨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厦召开.百家号.2024-07-13
组织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基地平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刘国深、李非二位教授受聘为福建省哲学社科学术咨询专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26
我院唐永红老师荣获“福建省第六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26
李细珠 讲座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26
季烨 教授、副处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26
政治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院党政领导.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历史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孔立教授新著:《两岸僵局下的思考》正式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孔立教授新著:《两岸僵局下的思考》正式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小冲副教授新著《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史》近日出版发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刘国深等著:《台湾政治概论》正式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朱双一教授的《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一书出版台湾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孔立:《走近两岸》荣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九届优秀学术专著评选活动”一等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小冲教授专著《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关系史研究(1895-1945)》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飞宝《当代台湾媒体产业》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林仁川教授任主编、黄俊凌副教授为副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台湾卷》正式出版发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李非 李鹏等:《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简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张宝蓉:《两岸教育交流与青年发展研究》,九州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黄俊凌:《彷徨与奋起》,海风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沈惠平:《和平发展背景下两岸互信问题研究》,九州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陈超:Toleration Group Governance in a Chinese Third Line Enterprise,(英)Palgrave Macmillan,2018年6月出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学术著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刘国深论习近平新两岸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两岸青年研究中心2018年度课题立项喜获佳绩.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我院三位老师喜获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我院喜获三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我院喜获4项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获批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厦门大学新闻网.2024-07-14
历任领导.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26
院标院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3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荣获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4
喜讯:我院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02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