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杜秋娘

杜秋娘

杜秋娘,约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出生于镇江市(今属江苏镇江),大约卒于大和九年(835年)以后。本名杜秋,《资治通鉴》里称其为杜仲阳,《金缕衣》的作者。

杜秋娘家境贫寒,幼年时就被家人卖入江南教坊司做歌舞姬。她能歌善舞,会写诗填词,以善唱《金缕衣》而闻名,且外貌出众。15岁那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将杜秋娘买入府内为歌舞姬,后李锜起兵反叛,战败后被朝廷处死。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押入后宫为奴。入宫后杜秋娘得到李纯李纯的宠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在皇宫中被害死,杜秋娘从皇妃成为抚养皇子李凑的傅姆。但此后几任皇帝在任时间皆不长,直到唐文宗继位,他年纪尚幼,大权由宦官把持,杜秋娘与朝中宰相配合筹划除掉宦官势力,并扶持李凑登基,但最终计划因被告密而失败,李凑被贬为庶民,杜秋娘也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无儿无女、无家可归的杜秋娘住在道观,靠官府供养,勉强度日。

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初春,晚唐诗人杜牧经过润州时听到许多关于杜秋娘身世遭遇方面的传闻,他早年与杜秋娘相识,敬慕杜秋娘的人品,在润州见到穷困潦倒的杜秋娘后,被这个传奇式女子的苦难一生所感动,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凄婉深沉的笔调写下共112句的叙事长诗《杜秋娘》,倾注了对杜秋娘一生遭遇的无限同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秋娘,约唐大历年间出生于镇江市(今属江苏镇江),本名杜秋,《资治通鉴》里称杜仲阳,“娘”是彼时对女子的尊称。因家境贫寒,杜秋娘幼年时就被家人卖入江南教坊司做歌舞姬。她能歌善舞,会写诗填词,以善唱《金缕衣》而闻名,且外貌出众。

命途多舛

杜秋娘的名声被镇海节度使李锜所闻,李锜以重金将15岁的杜秋娘买入府内为歌舞姬。据说李锜酷爱《金缕衣》,常命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然而不久,李锜因专权贪腐,抵制李纯的削藩新政,起兵反叛,战败后被朝廷处死。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押入后宫为奴。

入宫后,杜秋娘很快得到宪宗李纯的宠幸。但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在皇宫中被害死,其三子李恒李恒继位,杜秋娘从皇妃变为扶养皇子李凑的傅姆。不久,穆宗即因丹药毒发而死,其长子李诵李湛继位,仅两年多,顺宗又于宝历三年(827年)被害死,其弟唐文宗李昂继位,李凑被封为漳王。因文宗年幼,大权旁落,宦官当道,杜秋娘与朝中宰相密切配合筹划除掉宦官势力,力求废掉文宗,扶持李凑登基。但她们的计划被告密,未能成功,李凑被贬为庶民,杜秋娘也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无儿无女、无家可归的杜秋娘只能住在道观,靠官府供养,勉强度日。杜秋娘的卒年,已不可考,根据杜牧《杜秋娘》诗并序的写作时间,杜秋娘大约卒于大和九年(835年)以后。

个人作品

《金缕衣》是中唐时期流行的一首七言乐府诗,但原诗可能并非杜秋娘所作,《唐诗三百首》等选本将其归于杜秋娘名下,相沿已久,并享有盛名。前两句用赋起兴,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一个“莫惜”,一个“须惜”,一弃一扬,一舍一取,一否定一肯定,形成重复中的变化。两句单刀直入,诗意贯通,强烈对比中映衬出“少年时”是比“金缕衣”更加珍贵的东西。所以劝君要惜取少年时,珍惜青春年华,及时进取。两次“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娓娓动人,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后两句以喻述理,用“花”来比喻人生的青春时光,包括生命中所有美好珍贵的事物。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一样,该采摘时就要及时摘取,莫要等到枝上无花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堪折”“须折”“空折”的使用,层层跌宕,节奏短促,语调节奏由缓变急,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鲜花盛开在眼前,急需伸手去采摘。时光匆匆而逝,容不得半刻耽搁。“莫”是否定的意思,否定是为了强调前面的“直须折”。“直须折”说得理直气壮,告诫世人,特别是少年郎,青春年华,朝气蓬勃,不宜荒废,应有所追求。而“空折枝”蕴含惋惜之情,虽没有悔、恨等字眼,却耐人寻味。

人物名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人物关系

杜秋娘先后嫁给李锜、李纯为妾,李纯去世后,杜秋娘成为李凑的傅姆。

人物评价

杜秋娘才艺双绝,在历史上负有盛名。她虽然曾一度受到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宠爱,但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势斗争中,她又重新流落到民间。

后世纪念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初春,晚唐诗坛杰出诗人杜牧奉宣歙观察使沈传师之命,到扬州市去聘问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杜牧经过润州时正是花红柳绿,群莺乱飞的暮春时节。他虽然行色匆匆,但是对润州的山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游览时,杜牧曾听到许多关于杜秋娘身世遭遇方面的传闻。杜秋娘入宫时,杜牧大约处于少年时期,曾随祖父杜佑入朝,观赏过杜秋娘的歌舞,彼此相识,后杜秋娘为傅姆时多有贤名,对于她的人品,杜牧深为敬慕。杜牧途经润州,见到了穷困潦倒的杜秋娘,被这个传奇式女子的苦难一生所感动,以满腔悲愤的心情,凄婉深沉的笔调写下《杜秋娘》叙事长诗,倾注了对杜秋娘一生遭遇的无限同情。《杜秋娘》为五言古诗,共112句,不仅是唐诗长篇名作,更是杜秋娘传奇故事流传的重要历史资料。

大约半个世纪后,另一位晚唐诗人罗隐经过京口时,也想到了杜秋娘这位名姬,特地写了一首《金陵思古》,表达自己对杜秋娘的思念。晚清时,诗人殷佳实在《京口竹枝词》中也回忆了杜秋娘。

艺术形象

文学与民间形象

后世人常以杜秋娘泛指美女,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之语;由于杜秋娘晚年的不幸遭遇,“杜秋娘”有时也泛指那些年老色衰的妇女。

虽然杜秋娘的历史形象褒贬不一,但在中国仕女图中,杜秋娘代表着传奇女性的形象。画家笔下的杜秋娘总是美丽而聪慧的形象。如元代人物画家周朗的《杜秋娘图》,杜秋娘立于画面之中,手里拿着排箫,画中突出表现了人物智慧、坚强的女性形象,同时其笔下的杜秋娘从外貌到姿势都显得十分庄重,完全按照贵妇的形象加以塑造。

影视形象

人物考据

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后,润州辖江宁区(今属南京)等县,故唐时也有称润州为金陵的,故杜秋娘的出生地有润州和金陵两种说法。

《金缕衣》这首诗的作者和诗意古人一直有争议,但有很多人相信,杜秋娘这首诗是在“隐谏李锜”,劝他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

研究书目

参考资料

【周朗杜秋图卷】.故宫博物院.2024-09-06

‎人文史话丨“京江女”杜秋娘的传奇人生.学习强国.2024-01-28

中华女子诗词赏析——《金缕衣》.学习强国.2024-01-31

品读诗韵江大 书写最美青春诗行——校长颜晓红寄语2021级新生.澎湃新闻.2024-02-12

金缕衣 金縷衣 (1993).豆瓣.2024-02-12

侯教授的文化简史|古人追星迷惑行为层出不穷,粉丝疯狂竟害死偶像.扬子晚报网.2024-02-12

中外诗人共灵犀:英汉诗歌比读与翻译研究.平顶山学院.20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