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毛黄蜀葵
刚毛黄蜀葵(学名:Abelmoschus manihot var. pungens (Roxb.) Hochr.)是锦葵科、秋葵属植物,为黄蜀葵的一个变种。分布于中国、印度、锡金王国、尼泊尔和菲律宾等地;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台湾等省区。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全株密被黄色刚毛。叶近圆形,5-9掌状深裂,直径约15-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8-18厘米;叶柄长约6-18厘米;托叶披针形,长约1-1.5厘米。花大,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约15-25毫米;花萼佛焰苞状,5裂;花冠漏斗状,淡黄色,径约12厘米;雄蕊柱长约1.5-2厘米,花药近于无柄;柱头紫黑色。蒴果卵状椭圆形,长约4-5厘米,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多条由短柔毛组成的纵条纹。花期8-10月。
植物学史
Diels发表木槿属 forrestii Diels in Notes Roy.Bot. Gard.Edinb.5: 252, 1912, 系根据G. Forrest采自腾冲市附近的标本(Forrest 993),据记载:草本,高1.5-2米,花黄色,花瓣基部深紫红色,与刚毛黄蜀葵变种相似,但全株被刚毛,叶浅裂,裂片卵形,花较小,与刚毛黄蜀葵不同云。作者虽未见到模式标本,但腾冲市的标本,有尹文清1200,陈介445,盈江县(与腾冲县相连接)的标本有5910-110,经检定均为刚毛黄蜀葵。由于木槿属 forrestii的模式标本未见,暂记于此,待后考证。
栖息环境
生于海拔1000-300米的向阳山箐、林缘灌木丛。喜温暖、雨量适中、排水良好及疏松的土壤,怕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期最适温度为26-28℃,月均温度低于15℃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2℃生长不良,喜光。
栽培技术
选址
选用杨属密度适中、光照充足的林下土地,以1-3年生新造林内种植为宜。整地时施足基肥,作栽种,一般行株距为130厘米×80厘米。
育苗
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营养钵育苗(可参照棉花营养钵育苗技术)。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多菌灵搅拌种子,苗床禁用除草剂。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播种后盖土不要太厚,做好拱棚,盖好薄膜,7-10天出苗,可参照棉花苗床管理。移栽前可喷一次矮壮素和多菌灵液。移栽苗高度不超过20厘米。
移栽
小麦茬在6月上旬移栽,空白田在5月中旬移栽。用制钵器按照行距1.3米、株距80厘米开穴移栽,每亩施复合肥10-20公斤或适量农家肥,然后将苗钵移入穴中,培土并浇足水。
管理
对未成活的要及时补苗,苗期尽量不施肥,要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开花中期施一次高磷、高钾肥,使其多孕蕾多开花。
采收
8-10月采花,秋季收种子,冬季挖根,去土晒干储存。
病虫防治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喷矮壮素控制植株徒长。为防止田间残留病菌,可使用多菌灵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防治。
相关变种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在于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与“刚毛黄蜀葵(变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var. pungens (Roxb.) Hochr.”相关的变种有:
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
咖啡黄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Moench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黄蜀葵(原变种)Abelmoschus 木薯属 (L.) Medicus var. manihot
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L.) Medik.
木里秋葵Abelmoschus muliensis K. M. Feng
箭叶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 (Kurz) Me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