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桥水库
于桥水库又名翠屏湖,位于蓟州城东,控制着运河的支流州河。于桥水库坝址位于蓟运河左支流州河出山口处,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2060km²,占州河流域总面积的96%。于桥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建筑是:大坝、泄洪洞、溢洪道、电站等,正常蓄水4.21亿立方米,是以防洪为主,兼供天津市市工业及生活用水,灌溉、发电等,被称为“天津人民的大水缸”,在水利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于桥水库兴建于1959年12月,于1960年7月完成了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因水库大坝建在于桥村附近,故称为于桥水库。水库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占地18.68万亩。周围的淋河、沙河、黎河、州河等河流在这里汇聚,控制流域面积2060平方公里,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宏伟的拦河大坝横卧在翠屏山和凤凰山之间,是水库的主体工程之一,全长2203米,坝顶宽6米。1982年对大坝进行加固,坝高增加到23.95米。主体工程泄水洞高6米,长55米,最大泄水量达到每秒322立方米。与其主体工程同建的溢洪道在拦河大坝的南端,长500米,宽200米,有8孔溢洪闸门,谓为壮观。
2018年,为了保护好这一重要水源地,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这三道防线为于桥水库封闭防线、工程防线和生态防线。
如今,于桥水库已成为国家级大型水库、天津市水利的一颗明珠。清凉的滦河水仍然从这里经过暗渠汩汩流入津城的千家万户。湖水清晰地记录着今天和往日的故事,轻轻吹过湖面的微风仿佛传达着天津市区人民的感激之情。
基本介绍
于桥水库位于天津市蓟州城东4km,坐落在州河出山口处,属蓟运河流域州河段。
控制流域面积2060km,总库容15.59亿m。上游主要入库河流为淋河、沙河和黎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6亿m。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建成后,于桥水库正式纳入引入津工程管理,成为天津市唯一的水源地,其主要功能以防洪、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
位于天津市北部的于桥水库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这是继引滦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之后,天津市又一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城市水源地。
根据水利部日前发出的《关于公布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第二批)的通知》,第二批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共有59个,包括河道、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等各种类型水源地,供水人口均超过20万人。
于桥水库始建于1959年,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1.16米,兴利库容4.21亿立方米,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坝、泄洪洞(兼发电洞)、溢洪道以及电站等。
水库大坝全长2222米,最大坝高达24米,同时具备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等多种功能。
据天津市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1983年9月11日引滦入津工程通水以后,于桥水库成为引滦入津重要的调蓄水库,并和引滦沿线上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一起被列为天津市重要的城市水源地。
25年来,于桥水库已累计向天津城市安全供水179.72亿立方米,不仅保证了城市人民的饮水安全,也极大地改善了天津市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津市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城市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结合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城市水源地保护措施,完善于桥水库水环境预警系统,恢复水库生态系统,确保天津城市供水安全和水源地生态安全。
调控措施
一、pH值变化趋势
作为天津市饮用水水源地的于桥水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提高引滦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引滦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饮水安全,对于桥水库近6a的pH值实测数据及同期的水库水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于桥水库库中心为例)。
1、引水时期对pH值的影响
每年引水后,pH值均有一段上升期,大流量入库水流对于桥水库库区的底质形成的水动力作用,加速了水体的离解反应。造成水草对营养盐的加速吸收,水体流动也加速了水体水
解反应的速度,加快了pH值的上升。
2、蓄水量对pH值的影响
当于桥水库蓄水量较少时,pH值相对较高,特别是当于桥水库的蓄水量低于1.5亿m3时,pH值加剧升高。
3、气温对pH值的影响
气温的上升对pH值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国际劳动节前后,于桥水库库区气温上升很快,阳光照射能量充足。进入5月份,于桥水库的pH值呈明显上升阶段。
表22000~2005年同期于桥水库蓄量及引水情况统计表
4、水生植物的生长对pH值的影响
每年进入5月份,于桥水库库区内的水草开始大量快速生长,水草的快速生长消耗了营养盐,吸收了大量的CO2,使水体加速水解反应,部分金属离子沉淀,造成了pH值的明显升高。
二、控制于桥水库pH值的可行措施
温度是pH值升高的因素,尚无力通过人工措施调节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只能通过对水草的遏制和调整输水调度运行来控制pH值的上升。由于对水草控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考虑利用输水调度进行有效调控是较为可行的手段。
1、在水库上游建立前置库
前置库可大幅度减少引滦输水和河道洪水污染负荷的直接入库量。根据1983~2002年于桥水库河流入库污染物浓度和污染负荷量的分析,河流入库污染负荷占于桥水库全流域入库污染负荷量的90%,汛期洪水和引滦输水均存在高污染负荷水头段现象,将高污染水头段导入前置库进行水生植物净化处理可大幅度削减污染负荷的直接入库量。高污染物浓度洪水进入前置库后,经10~15d滞留期经水生植物净化后,再调入水库,既减少污染负荷的直接入库量,又不损失水资源。
2、水量控制
尽量使于桥水库蓄水量控制在1.5亿m3以上,低于1.5亿m3时,水库水体的承载和自净能力较差,加之受到气温、水草生长、引水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库水质很有可能降到III类水以下,不再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
3、尽量选择合适的引水时间
引水时避开5、6、7、8月,使引水期与水草的生长期、气温高温期错开。最好每年进行2次引水:第1次在汛前利用2~4月,最多引水3亿m3左右,引水历时60d左右;第2次在汛后利用9~11月,最多引水3亿m3左右,引水历时60d左右。按照桥水库日供水160万m3计算,于桥每年向市区供水6亿m3,月供水0.5亿m3。
假设于桥水库最低蓄量控制在1.5亿m3,在引水后水库蓄量最高达到3.5亿m3,一方面可以保证于桥水库的汛期行洪安全,另一方面可以相对改善于桥水库水源地的水质状况,提高水库水体的自净能力。
4、水生态控制
恢复水库生态系统,适量放养食藻鱼类,同时要保证水库鱼类的种群和数量,加强水库渔政管理,防止鱼类资源的滥捕(现电力捕鱼、药鱼、地笼等滥捕现象严重)。
治理对策
一、治理原则及目标
天津市水源地污染治理的核心在于源头控制。建立生态修复系统,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统筹协调,要以于桥水库的纳污能力为基础,减少污染物的入库量,促进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污染源的治理,开展底泥疏竣和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减少内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水源管理体制,建立全民全社会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机制。
同时,利用一切有效的措施,控制外源、削减内源、修复生态、依法管理、创新管理体制,确保城市正常供水。通过系统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治理,确保于桥水库不发生水草和藻类的爆发,保证供水安全。
二、工程性措施
1、外排汛期上游高污染来水
根据于桥水库入库河流的特点和入库水质的好坏,可以采用优者留污者弃的方案。在沙河和黎河汇合之后的下游建水工建筑物,通过西龙虎峪的燕山口开挖导流明渠,可将高污染来水引入兰泉河,经兰泉河进入蓟运河,最后入海。
2、以前置库工程净化上游高污染来水
建立湿地净化系统是一种长期的、积极的治本措施。河流入库口处污染负荷集中,相对而言易于控制,采用前置库技术是截留入库污染负荷、控制水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前置库可建在于桥水库东侧(即于桥水库河流汇入处),其工程规划、实施、管理均在天津市范围内,可以避免跨省市实施的难度,并可以起到防洪、水资源利用、改善水库水环境等作用。
3、入库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建设
入库河口湿地的建设主要是栽种高等水生植物,当上游来水时直接由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或者作为前置库的二级净化措施进一步削减来水营养物质的浓度,同时削减河口地区长年积累在底泥中的污染,减轻水库内源污染,达到控制藻类爆发的目的,主要建设地区为淋河入库口、果河入库口水深在1.5m左右的库区浅滩。
4、水生生态系统修复
水生生态系统修复主要是恢复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两个大系统。水生动物系统主要是保护鱼类资源,建立平衡的鱼类种群,利用鱼类的生长抑制草类和藻类的爆发,达到改善水库水质的目的。
水生植物系统主要是抑制菹草的过分生长,达到多物种的平衡,使水库在每年6—9月份有大量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与藻类竞争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光照,来抑制藻类的爆发。
于桥水库
5、环库截污沟和湖滨带建设
在水库周边条件允许的区域,建立截污沟,控制库周边面源污染,直接拦截库周带有大量营养物质的农田沥水对水库的直接污染,使农田沥水首先进入截污沟并经过沟内水生植物一段时间的吸收净化后再进入湖滨带系统进行二次净化,然后再进入库内,大大降低库周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的贡献度。
6、利用已推平鱼池建立湿地系统
于桥水库大沽高程22m线内已推平鱼池800hm2,而这些鱼池的特点是在水库和水库周边农田之间,并且对失去鱼池的村民已经进行了赔偿。
为此,充分利用已推平鱼池的水深、鱼池与水库之间未完全推平的堤埝来拦截库周农田沥水,并在废弃的鱼池中建立湿地系统,可以净化库周来水。
7、河道湿地走廊建设
河道湿地走廊的建设主要在淋河的龙门口水库至入库河口之间、沙河的水口平水文站至与黎河交汇处,主要以栽种芦苇等高等水生植物来吸收营养盐净化来水。
8、环库居民迁移
水库周边大多数村落与乡镇居住着建库时的移民,其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堆积在水库的周边;加上地少人多,村民为了生存发展养殖业,同时受到生存的压力还使用非法手段掠夺于桥水库的鱼类资源、发展对水库有污染的行业和产业如旅游业,给于桥水库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此,为了打造蓟州最大的生态环境园区,对库区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实行移民很有必要。
9、底泥疏竣或钝化
由于多年来的积累,水库已经形成某些底泥的高污染区域,底泥吸附污染物能力饱和,并开始释放部分污染物,为了去除内源,进行污染物底泥清除或钝化很有必要。
工程主要是以河口区作为重点治理区域,通过用挖泥船作业对底泥的主要污染层进行清除移出库外,或者对底泥进行钝化处理,有效减少底泥污染释放,同时增强水库的自净能力。
10、混凝土制拦护网建立
于桥水库周边交通发达,围绕着水库就有两条主要公路,分别是北岸的邦喜公路和南岸的水库南路。其中,北岸的邦喜公路由于北岸坡度小,公路与水库22m线相距较远,处于1~3km之间,对于运输车辆发生突发事件的可处理性较强,如果及时拦截通往水库的沟渠,对水库水质的威胁较小。但水库南岸坡度较陡,水库南路临库而建,尤其由别山镇苏庄子村至五百户镇青池村一段公路与水库22m线仅有3~30m,天然屏障少,一旦装有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在这一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剧毒有害物质的泄露,以水库南岸的环境,任何抢险措施几乎都无法阻止有害物质进入水库,因此有害物质对水库水体的污染威胁时刻存在。
混凝土制拦护网主要建设在水库南路的北侧,其主要特点是坚实耐用、使用时间长,同时混凝土基础可以有效延缓突发交通事故中发生泄露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库的速度,为抢险工作提供条件和争取时间,有效阻止污染事件的扩大。
到达路线
1、津围公路,到蓟州区外环南路右转沿外环东行,3公里左右注意路路边指示牌。
地址:蓟州区城东4公里
2、天津—蓟县高速公路,看路边指示牌。
3、北京客运站有高速客车和普通客车,高速客车票价40元,普通客车票价30元。
4、河北区建昌道长途汽车站,30分钟一班,票价30元(其中有走高速的客车,票价40元),可在蓟县终点站或火车站下车。(提前预定可接站)
5、可以在天津站乘坐到蓟州区的6416火车,07:24-10:00,2小时36分,硬座8元,下车后直接有车。
6、首都机场二高速转至京平高速公路平谷方向可直达蓟州出口,过收费站进入外环环岛,可见指示盘路标。(此线路车少,速度快)
从北京出发:
东线
从北京出发,从北京城东四惠出发,走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
北线:
从北京东三环出发,走京顺线,过顺义区,走平顺线,过金海湖,前行到罗庄子乡王庄桥往右行沿津围公路直达蓟县,行程88公里,车程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南线:
从北京八王坟出发,走京通快速、京哈高速公路。
路线
从天津市出发,从天津建河北区客运站到蓟州区每30分钟一趟,有时会长一点。
火车路线
去程:从天津站,坐6416次列车,起始时刻07:24-10:00
回程:从蓟州北站,坐6415次列车,起始时刻15:01-17:33.
指南
自驾车:走京通快速路、京哈高速,经三河县城直达蓟州县城;或走京顺线、平顺线,沿津围公路直达蓟县。县城纪念碑南行第一路口左转,走水库南路到翠屏湖。
汽车:
四惠-蓟州区7:00至下午18:00票价:35元
蓟州区-四惠8:00至下午17:00票价:35元
公交:
蓟州区城区公交线路开通的4条公交线路为:公交531路、532路、533路、534路。其中532、533、534均可达到翠湖公园景区附近。
从天津市出发
3.河北客运站很少有高速车,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的,高速车价钱是30元,不走高速的是25元。
4.早上7.30分到东站坐火车票价8元,下车打车20-30元就能到。
应急措施
1、及时打捞水草,减少水草腐烂的2次污染
由于于桥水库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库菹草的生长量逐年增加,菹草在生长期间吸收氮磷,对水库水质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菹草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开始死亡,其在死亡腐烂后分解耗氧,造成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升高、溶解氧降低,同时会使吸收的氮磷营养物质重新释放。
而于桥水库藻类的生长一般在6—9月,菹草死亡腐烂后释放的营养物质正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营养支持。
因此,在菹草死亡后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打捞并带出库外,以达到去掉水库水体营养盐的目的,降低水藻爆发的可能性。
2、制订蓝藻应急处理方案一是引外援水应急向天津市供水。为防止藻类爆发期间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可将蓟县杨庄水库与暗渠前池联通作为备用水源,同时结合尔王庄水库联合向天津供水。
二是出库口和明渠无饵养殖食藻鱼类。在藻类爆发初期和藻密度上升到一定阶段,可在水库放水洞前布置网箱,无饵养殖花白鲢等食藻鱼类,在暗渠渠首和明渠直接投放花白鲢等食藻鱼类。
三是调水。根据于桥水库藻类发生的情况,实行适当调水,以遏制水藻进一步爆发。
其主要措施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从黎河、沙河、淋河3条河流的上游水库引水,以增加水库水量,提高水库水位,降低水库水温,减缓水藻生长繁殖速度。
四是打捞。通过采取人工打捞方法来治理水藻是一种比较直接、简单的方法。打捞的方法有:
①在放水洞前采取对船围网拖拉集中,机动吸泵吸取。
②对浅滩等不宜采用机动吸取的地段采用人工打捞方法进行捞取。打捞出的水藻进行无害化处理:建造沼气发生池,通过蓝藻堆放发酵产生沼气,作为能源进行利用,通过在水藻中添加微生物、木屑等进行发酵、除臭、分解等成为有机肥料。
五是拦截。建围栏将藻类拦截在放水洞之前,拦截的具体位置要根据藻类爆发的程度来确定,通过拦截和一段自然净化,使到达放水洞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保证向天津市正常供水。
该围栏高度可随水库水位变化而变化,栏高应保证栏外藻类等飘浮物不会越过围隔进入。围栏下部应配重,保障围栏不会漂浮。
六是适当投放改粘黏土和活性炭。粘土和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通过投放粘土和活性炭,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历史沿革
1959年,于桥水库开始修建。
1960年7月,于桥水库完成第—期工程(拦河坝、泄洪洞)。
1965年,于桥水库续建开挖溢洪道(实际只开挖至23.0米高程)。水库大坝为一级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最大洪水校核,抗震按8度设防。水库正常蓄水位21.16米,校核洪水位27.72米。“75.8”河南省大水后,水库被列为病险水库,因此按千年一遇设计,最大可能洪水校核标准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洪水位25.62米,洪峰流量8327立方米/秒,校核洪水位27.72米,洪峰流量17960立方米/秒。
1982至1983年,为保证引滦工程输水对于桥水库大坝实施了加高坝顶、加固坝坡及坝基截渗等工程措施。
1995年1996年,采用高喷防渗墙结合坝后压重的方法再次对大坝进行了局部加固处理。
2001年至2003年,再次对于桥水库大坝进行加固处理(包括420米的防渗墙,高压喷射灌浆、补喷、接触灌浆、现浇砼防浪墙、减压病沟回填、坝后压重、迎水坡护砌)。
工程构造
水库枢纽工程有拦河坝、放水洞、溢洪道、水电站。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全长2222m,最大坝高24m,坝顶高程28.72m。放水洞(兼发电洞)洞径5m,坝后电站设贯流式机组四台,总装机5000千瓦。溢洪道为开敞式堰闸,八孔闸门,净宽80m,最大泄洪能力4138m3/s。
水文特性
于桥水库位于天津市蓟州城东4km处的丹江上游,是一座山谷型水库,主要接纳沙河、黎河、淋河3条河流的汇水。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50mm,年自产径流5.06亿m,控制流域面积2060km,最大库容15.59亿m,正常蓄水位21.16m,相应库容3.85亿m,最大水深12.16m,平均水深4.74m。
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1.16米(大沽),汛限水位19.87米,死水位15米。
水库下游直接影响范围有蓟州、宝坻区、宁河区、玉田县、汉沽区等各县(区)的低洼地区近百万人口,300余万亩耕地。
1983年引滦工程通水后,于桥水库成为引滦入津工程中重要的调蓄水库,是天津市市唯一饮用水水源地,承担着引滦调蓄、向天津供水的重要任务,又位于京津唐腹地,社会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水库有3条入库河流,沙河、黎河、淋河,其中沙河流域面积887km,河长70km,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355×108m。
淋河是3条入库河流中流域面积较小的一条,流域面积252km,河长仅47km,年均入库水量0.28×108m。
黎河流域面积488km,河长55.5km,黎河入库水量包括引滦入境水量和本流域自产水量两部分组成,黎河年平均自产水量0.71×108m,引滦水年均调水量5.58×108m。
风光特产
风景秀丽、群山环绕的于桥水库坐落在蓟州区城东,又名翠屏湖,因南依翠屏山而得名。翠屏湖水面宽阔,东西长30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登翠屏山俯瞰,烟波浩,水天一色;荡舟湖上,鸥浮上下,鱼戏东西。南岸的翠屏山绿树成荫,花果满园,葡萄压枝。象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北岸山中古松苍劲挺拔,建筑鳞次栉比,层次丰富多变。西岸大堤横卧,绿树缘堤,远山如黛,云烟飘浮,极尽幻变幽深之趣。翠屏湖盛产鱼虾,尤以金翅鲤鱼闻名天下,据《蓟县志》载:“鲤鱼产于蓟运河者皆金鳞尾。”而今这种曾为皇帝贡品的“御膳鲤”巳成为普通游人的盘中珍品。
翠屏湖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盛夏炎炎,眺翠亭旁的平滩上,一群群穿着游泳衣的游人或坐或卧,悠然自得地沐浴着阳光,人们纷纷下水游泳,任凉爽的湖水冲散暑热。水中鱼虾避开了畅游的人群,往来于红绿草之间,招来了万钓千竿。冬天,这里是滑冰、赏雪的理想场所。整个翠屏湖雪盖冰封,银装素裹,滑冰爱好者纷至沓来。翠屏湖南岸多农家院旅店及活鱼馆,是都市人周末节假的绝佳去处。水质优良的翠屏湖湖域内有120多种鸟类。每年4月初,水鸟多达2万多只,其中有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大天鹅、白鹳、白琵鹭等八种珍禽。
生态特征
于桥水库属富营养型水体,冬季稍好,夏季处于营养化初级阶段,主要超标物是被污染的河流带入大量氮、磷;流域内年均温为10.4~11.5℃、最热月均温为25.4℃(7月),极端最高温度为41.2℃,最冷月均温为-6.88℃(1月)、极端最低温为-28.6℃,无霜期170—195天,温度昼夜差别及地区分布差异也较大,总的状况是温度从北向南递升。
浮游植物:藻类7门58种,硅藻20种,绿藻门18种,蓝藻15种,金藻2种,双鞭毛虫门、眼虫、黄藻各1种,于桥水库藻类的优势种在1、4、5月为金藻、硅藻;而6、7、10月为硅藻、蓝藻;8、9月为蓝藻。
于桥水库的优势种属硅藻、蓝藻型,主要的优势种为铜锈微囊藻、克罗顿脆杆藻。浮游动物45种,其中轮虫类种数最多,轮足种数最少,游动物生物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总生物量在9月最高。底栖动物42种(部分种类只鉴定至科、属,故实际数量超过此数,隶属8门6纲38属),种类最多的是水生昆虫23种,其中又以摇蚊幼虫居多(16种),其次是软体动物门11种,环节动物门共获6种,甲壳亚门仅获2种虾类,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腮蚓、褐斑菱跗摇蚊、花纹前突摇蚊、红德永摇蚊、离恩菲摇蚊和羽摇蚊。
底栖动物生物量由5个主要类群组成,软体动物居首位,摇蚊幼虫次之,再次为环节动物,除上述三大类群外、还包括甲介类及摇蚊以外的其他水生昆虫。水生维管植物31种,分属于16科20属,属世界广播种浅水水生维管植物,植物种类地理成分单纯,种类少,属暖温带幼年期人工水库湖沼水生植被,其中以微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荇菜、正丘菱、菹草为优势种;按水生植物生态分类、有沉水植物生态类型(14种)、浮叶植物生态类型(4种)漂浮植物生态类形(2种)、挺水植物生态类型(11种)。
1987—1988年间共采到鱼类34种,种类的组成存在差异,1988年缺少似及似鳊、乌鳢、黄颡鱼产量上升、小杂鱼中麦穗鱼增加,鲤鱼基本一致,翘嘴红鲌减少、白鲢、花链稍有增加.与投放鱼苗有关;繁殖特性,性成熟年龄:1龄性成熟的有鲫鱼、麦穗鱼、子棱栉、子陵吻鰕虎、圆尾斗鱼共5种,2龄性成熟的有棘鳅、中华多刺鱼、泥鳅、兴凯𫚪鮈、中华、棒花鱼、黄鱼共7种;3龄性成熟的有红鳍鲌、鲤、青梢红鲌、翘嘴红鲌、鲇形目、乌、鳜鱼、黄鳝共8种种;4龄性成熟的有鳃鱼1种鱼类产卵期主要集中在5—7月、秋、冬季无鱼类产卵。
节庆
每年4月初,翠屏湖水鸟多达2万多只,其中有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动物的大天鹅、白鹳、白琵鹭等八种珍禽,是观鸟的好去处。
综合治理
2018年9月11日,天津市出台的《天津市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这三道防线为于桥水库封闭防线、工程防线和生态防线。
2018年起,对低水位期间17.8米高程以上滩地区域的477万立方米污染底泥进行清除,湖滨带改造33.5公里,植被栽植1400.7公顷。建设入库人工湿地示范工程,滞留净化入库水质。优化于桥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加强水库蓝藻防控。
2018年底前,完成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20个村污水管网建设,引入蓟州城区污水处理厂。2020年底前,完成3个村污水管网建设,引入新建西龙虎峪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二级保护区内68个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施北擂鼓台沟等38条入库沟道综合治理。
对二级保护区内123家规模化以下养殖户采取治理和关停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治理。拆除水库22米高程线内遗留房屋、禽畜棚舍、种植大棚,清理遗留建筑垃圾,结合小城镇建设逐步搬迁“南迁北管”遗留的6个村庄。落实水库22米高程线以上“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垃圾处置机制,减少面源污染汇入。
参考资料
于桥水库.北方网.2024-03-22
记忆于桥水库(组图).搜狐网.2024-03-22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3-22
天津:构筑三道防线保护“大水缸”于桥水库.中国政府网.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