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周午生

周午生

周午生,1975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祖籍任丘市。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花鸟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展览与出版

作品曾在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兰州市、台湾、日本韩国展出并发表。

出版有《周午生画选》、《当代中国画坛十家精粹——周午生卷》、《当代名家工笔花鸟——周午生卷》、《中国当代画家周午生专辑》、《当代名家工笔花鸟——周午生》、《中国画技法丛书——周午生》、《没骨花鸟技法丛书——周午生》《当代中国画名家——周午生》。

艺术年鉴

1999年《白头春浅》入选中国当代牡丹书画艺术大展,《雪》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

2001年《幽谷先春》获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银奖。

2002年《满园清》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娇艳醉色》参加大陆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作品赴台展览。

2003年《满园清》参加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并获银奖。

2004年《竹石图》参加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大展。

2005年获天津青年中国艺术节十佳优秀青年艺术家称号。《晨露湿新妆》参加’05全国当代名家邀请展。

2006年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岁朝昌和》参加2006韩国青年双年展。

2007年《松鹰图》参加日本国际现代美术展,东莞市举办首届个人画展,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十次全国新人新作展《暗香踪影》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

2007年《梦笔生花——周午生花鸟画首展》在广东东莞成功举办。

2008年参加纪念日中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展。

2009年参加“水墨传承”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教师作品巡回展,参加“十月微凉”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0年被评为中国画名家50强,70年代领军画坛十人物。

2012年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学术论坛,参加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2013年参加“源流善下”天津市当代中国画青年精英提名展。

2014年2月参加“澄怀·观象”——当代青年水墨名家邀请展。

2014年6月参加 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并获奖。

2014年8月《周午生精品系列展之一》(水墨小品)在寿光书画艺术城止逸斋举行。

2014年8月参展“ART-滨海”文创展交会。

2014年8月参展“2014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美术大展”。

2014年10月参加“情系延安市——6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4年10月参展“和光同尘”当代水墨专题展。

2014年10月参加“金品·中国津派水墨名家精品展(淄博市)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院创立纪念展”。

2014年11月参展“2014艺术澳门博览会”。

2015年1月参展“大美中国行-首届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2015年1月《周午生精品系列展之二》(没骨蔬果写生)在寿光书画艺术城止逸斋举行。

2015年2月参加“竟尺幅”--当代学院六人迎新展”。

2015年5月周午生作品亮相艺术北京市博览会 2015年5月中国画家周午生没骨花鸟个展亮相罗马。

2015年6月参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时代风骨·当代没骨画邀请展” 。

2015年8月参展“笔墨丹青”名家邀请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

2015年9月参加“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七人展 2006年3月参加“返璞归真”——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6年5月参加《花之魂》当代花鸟画提名展 2016年6月参加七零七零·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

2016年8月参加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

2016年12月参展“花之魂·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

2016年12月应罗马美术学院邀请,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周午生老师赴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讲授中国画课程,并被聘为该学院客座教授。

2017年2月 参加 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 2017年3月 参加「画语诠·新语境」—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学与研创学术论坛。

2018年5月 参加上海市当代没骨画展。

2018年5月 参加 南北对话——当代中国画(水墨)学术邀请展(上海)。

2018年9月 参加 花间逸趣·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天津美术馆)。

2018年9月 参加《中国书画》“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

2018年10月 《梦笔生花——周午生没骨花鸟精品展》(临朐县)。

2018年10月参加“共时性”维度中的当代水墨—第四届“视墨湖”学术邀请展。

2018年10月参加“绿水青山—全国高校名家主题作品邀请展 暨第七届苏州高校教师美术作品三年展”。

2019年4月 参加“水墨边界 ·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邀请展”(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

2019年5月 参加 花间逸趣·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河南省美术馆)。

2019年12月  参加  时代精神 · 当代院风年度大展(天津美术馆)。

2020年7月   参加  天地之心· 当代名家绘梅兰竹菊展(云南美术馆)。

2020年11   参加 月花开东方·百荷齐放—中国当代名家邀请展(雄安新区白洋淀艺术馆)。

2020年11月20日参加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0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12月12日 参加  群峰竞秀——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0年12月26日唐诗之路—中国恒大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州文创主题馆)。

2020年12月26日 品鉴文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厦门市)。

2020年12月26日 雅集兴答:第六届杭州市﹒中国画双年展作品(浙江美术馆)。

2021年1月“辛丑迎春—2021现当代名家作品展” (天大美术馆)。

名家评论

能工能破,能狂能变!

郑工谈周午生:午生没骨,一次无声息的变革

没骨画不是一个新概念,历代没骨花鸟画也不缺乏大家,但周午生对没骨画的再解释却让他的绘画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让他在当代花鸟画领域赢得了自己的地位。中国画的传承性很强,创新不容易,要赢得一席之地更不容易,这不仅需要画家具有质疑与批判的精神,而且还需要对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需要有深厚的学养与扎实的绘画基础。周午生做到了,并做的很出色。他用他的“没骨法”取代了“兼工带写”的老方法;他“变墨法为彩法点染而就”,强调用笔的重要性,“在极似中求不似”,追神韵达妙趣。故而周午生的画,能工能破,能狂能变,既淡逸又雅正,耐看耐读,令人反复琢磨,体味再三。更因为他知道,“历代创新大家,多吸收没骨法以蘖新生。”(周午生《我对花卉没骨法的一些想法》)故而周午生,能在群雄并峙的当代画坛,悄悄然地以平常心态,利用没骨法进行一次不期引人关注的绘画实验,实现一次无声息的变革。

周午生的绘画实验有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极简,一是极繁,也可说一疏一密。其实,或简或繁或疏或密只是表象,不涉及本质问题。因为无论简繁疏密,周午生还是周午生,其绘画的本质不变,所探讨的问题也不变。

所谓简者,即疏体,择其要述之一二,不及其余。绘画的主体十分突出,四周大片留白,画面空灵而生动。这些画多是册页,如《柚子》(2007年)《榴莲》(2012年),以及一批折枝花卉,诸如海棠山茶芍药、枇杷、桃花、竹枝、玉兰花、映山红,或间之以湖石、鸟纲,或双钩或墨色晕染,直取形意,画面宁静,蕴含深远。还有近年所作的两幅《猫》(2012年;2013年),极具媚态,周边空无一物。“媚”是一种表情,而周午生画中之“媚”,不仅仅是对象的表情更是画之趣味,散发在画面中的各个细节,极具“雅兴”。雅,是古雅,而“媚”则具有当代性。因此,周午生的画能亲近大众,又远离世俗。从古典的审美原则出发,从用笔的基本法度出发,探求现代艺术的精神,使之绘画能跨越古今,融合中西,消弭工笔与写意的分界,在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中显示着他对“纯粹”与“超然”的理解。如《碧烟染秋》(2008年),略加晕染的背景,空而有意境。为什么我们会被周午生的画打动?就因为他知道他为什么要画画,他要表现什么。周午生的绘画意识很明确,关注点很集中,捕捉事物神情的能力也很强,能将一切景语化情语,能将画之空白推向想象的极致,随画之主体而动,构成特殊的绘画语境,并在我们可见的范围之外起作用。简之者的审美原则是意向性而不是被动性的,周午生注意调动观众的视觉经验,同时也在调动自己的审美体验,但他的体验又是建立在对宋元经典绘画阅读的基础上。以此形成审美预期。在周午生新没骨法的实验中,疏体画最能说明他在笔法方面的变革意图。

周午生没有因没骨法限制了自己的创作,他是自由的也是自觉自律的,更重要的是他会思考。激进的文化革命已经过去了,生活还在继续,传统的绘画样式延续着人们的文化记忆。周午生巧妙地掂起了“没骨法”,假借这一传统的概念,将自己的创作纳入到历史的话语系列,使他的画拥有一种厚度。周午生又没有停留在过去,他用包容的方式甚至是混搭的形式重新书写了没骨画在当代的意义,这是他的智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