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洋淀

白洋淀

白洋淀,古称掘鲤淀、白羊淀、西淀,是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地址为雄安新区安新县旅游路。有“华北明珠”“华北之肾”的美誉。水域面积366平方千米,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

白洋淀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整个白洋淀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平均水深1.5米,最深3米,蓄水量3.67亿立方米,水质为Ⅲ类,是多种自然生物,尤其是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系统,白洋淀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其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

白洋淀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宋代以前,白洋淀成为北方漕运中转的关键枢纽。宋代,长达九百里的华北内河主干道航线建立起来。清代康熙乾隆多次去到白洋淀。抗战时期,白洋淀成为重要根据地,诞生了“雁翎队”和小兵张嘎的故事。抗日电视剧《小兵张嘎》拍摄地就在白洋淀。

2002年白洋淀景区被河北省列为湿地自然保护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并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百万次,白洋淀的主要景区有白洋淀鸳鸯岛,白洋淀八景等。

命名

白洋淀最早见于记载的名称或为“祖泽”,《水经注》记有大埿淀、小埿淀,也即大渥淀、小渥淀,晋朝时称掘鲤淀,北魏时称西淀,北宋至明嘉靖间称西塘,并出现“白羊座淀”名,为史载容城、雄县、安新间九十九淀之一,此后称“白洋淀”。清代,统称西淀。因白洋淀本淀面积居诸淀之首,故今总称白洋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白洋淀地理坐标是北纬38°43'-39°02',东经115°38'-116°07',水域总面积366平方千米,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

气候

白洋淀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5℃,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1℃,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

1957-2006年,白洋淀年均降水量为563.9毫米,年内分配不均匀,各月降水量相差很大,降水集中于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地形地貌

白洋淀位于太行山东麓永定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相夹持的低洼地区,是华北平原常年积水的较大湖泊。上乘清代河南省支的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瀑河等大小河流的洪水和沥水,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形成扇形河网,汇流一处,形成天然洼淀。白洋淀由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形成了淀中有淀,沟壕相连,园田和水面相间分布的特殊地貌。

白洋淀总地势自西向东略有倾斜,地势平坦,地面自然坡度1/7000。西半部淀边区高程7~9米(大沽街道高程),最高 10 米。为冲积平原洼地。东半部水区淀底高程5.5~6米(大沽高程),园田一般高程8.5米左右。

水文

白洋淀流域属大清河水系,上承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南北瀑河白沟引河。九河呈树枝状分布,汇入白洋淀。近年来,水利部会同河北省政府积极推进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统筹流域上游水库水、引黄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再生水、雨洪水等,累计补水31.18亿立方米。截止2021年7月,白洋淀蓄水量达3.6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达267平方千米。白洋淀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白洋淀平均水深1.5米,最深3米,蓄水量3.67亿立方米。目前,白洋淀水质为Ⅲ类。

1960年代以前, 白洋淀上游河流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干扰,径流通畅,九河入淀,而后经赵北口自溢东去,但也因泄水不畅经常发生洪涝灾害。1963年特大洪水灾害后,在“上蓄、中疏、下导、 适当地滞”的防洪原则指导下,白洋淀上游河流水系开始修建一系列水利工程,包括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53座,60万平方米以上灌区36处,大、中型扬水站44个,灌溉面积约为30亿平方米。新盖房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和白沟引河的开挖,使原来不入淀的大清河北支也经由此入淀。唐河新道的建成,切断了金线河与清水河的入淀通道。府河清污分流,清水入淀,污水排入唐河污水库属于平原河流的孝义河、萍河常年干枯断流。至此白洋淀实际入淀河流仅剩6条。下游出则由枣林庄闸和赵北口溢流堰控制,自赵王新河大清河。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利于防洪除涝和灌溉,但也改变了白洋淀流域的水系格局,白洋淀由天然过水型湖泊转变为人工调蓄型湖泊。目前,入淀河流有大清河北支南拒马河白沟河来水经白沟引河、新盖房闸入淀,大清河南支8条入淀河流除府河、孝义河外,其他河流仅在汛期有少量径流入淀。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白洋淀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等4类。经过不同时期的调查,发现水生植物科、种都有变化。1958年为15科30种,1975年为16科34种,1982年为15科32种,1991年为19科46种。根据贺学礼等编著的《白洋淀高等植物彩色图鉴》记载,白洋淀地区高等植物有85科289种3亚种14变种2变型,其中蕨类植物2种1亚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门283种2亚种14变种2变型,该书基本涵盖了白洋淀水域和沿岸常见的高等植物种类。

白洋淀内水面开阔,饵料丰富,水生植物群落面积大,分布广。其中,湿地代表植物芦苇的生长面积约13.5万亩,浮游植物406种,底栖生物38种。此外,白洋淀素以盛产稻米、菱藕著称,被誉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动物

白洋淀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蟹类、鳖类、虾类、底栖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浮游动物。1960-70年代,因上游水库截流和白洋淀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野鸟野禽变得罕见,部分优质鱼类绝迹。1988年以来历经多次补水,白洋淀动物种类开始增加。白洋淀有野鳢科类资源有17科54种,主要有鲤鱼、黑鱼、黄等。哺乳动物14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5种。浮游动物41种。

白洋淀为为鸟类的繁殖地,截至2021年11月15日,白洋淀野生鸟类总量达230种,较雄安新区设立之前增加了24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翅鸢,以及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赤颈鸭蒙古沙鸻等。另外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连续16年来到白洋淀越冬,大鸨属于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22年,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48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2种,2022年秋冬季共新增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5种,国家三有保护和其他级别鸟类193种。

历史沿革

白洋淀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徐水区南庄头先民早在约距今1万年左右即定居在淀区上游。

隋唐时期,开挖大运河。其中永济渠为大运河的一段,它南接沁河,北抵涿郡,全长1000千米。由于永济渠的开凿,渠西部洪水的出路受到约束,每逢汛期,自太行山奔流东注的大小河流,遇到运河阻拦,溢出河槽,在低洼处形成一些淀泊。隋时博野县有君子淀,文安县有狐狸淀。到唐时“瀛(河间)莫(郑州市)间有九一九淀”。当时莫州包括今保定市清苑区安新县任丘市、文安及徐水南部在内的地区。

宋时为了抗御辽朝的骚扰,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六宅使何承矩利用这一带地势低洼的特点,开辟了许多塘泊,将一些河流与淀泊相连接,筑堤贮水,引水灌溉,从而形成了一道自顺安军西边吴淀,东至沧州泥沽海口(今天津东面的西泥沽和泥沽咀一带)屈曲九百里的屯田防线。当时缘边塘泊绵亘七州军,有名淀泊28处,新开凿淀泊两处。

黄河北宋赵顼元丰四年(1081年),第五次河决澶州小吴埽,东北流经河南内黄注入卫河,再东北流与白沟合流于天津市入海。浑流回灌白沟,使屯田防线上的塘泊淤塞。到北宋末年渐趋干涸,不能继续为稻田,洼淀泄去积水,堤防遭到破坏,塘泊因此归于解体。到明弘治(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正德十二年(1517年),杨村河决口始成“泽国”。形成徐、漕、雹、萍、一亩、方顺、唐、滋、沙、九河入淀之势。淀水“汪洋浩,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由于白洋淀接纳了大清河系诸水,淀泊日淤日浅,水大时,则旁溢四出,洪涝灾害连年发生。当时州官、县官虽曾多次修缮和增建堤防,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洋淀的洪涝灾害。

清王朝建立后,由于北京以南连年大水,雍正三年(1725年)派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大学士朱轼“查勘直隶水利”,同时提出了治水方案。从泄水容水出发,并考虑了淀泊的利用,画地修筑堤防,并加厚增高,于1726年秋竣工,并对工程加强管理。对淀区状况的改善起了很大作用,初步形成了沟渠纵横,村落、苇地、园田星罗棋布的景观。但由于不断大规模筑堤,隔堤围垦,使白洋淀面积逐渐缩小。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光绪七年(1881年)间,水域面积缩小了十分之九。白洋淀的范围说法不一,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称“西起高阳、安新县,东抵霸州市保定市新镇镇)、大城县静海区,东北迄于东安(安次区)、武清,皆有九十九淀之区也。东、西淀特其名耳”。所谓西淀即今白洋淀范围。

淀区随着人类的利用和治理,从而产生了一定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不断恢复堤防,又修筑淀南新堤,使部分水区隔出,枣林庄水利枢纽建成后,把百草洼隔于淀外。加之泥沙淤积,致使水域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561.6平方千米,减到366平方千米。1964至1991年,白洋淀未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白洋淀保证水位可达10.5米(大沽高程),相应库容10.4亿立方米,并使大清河系中游河水,通过白洋淀蓄水、滞洪、调节水量,经枣林庄分洪闸下泄,至赵王新渠、独流减河、穿北大港入海,进一步起到了滞洪、滞沥、蓄水灌溉、保卫天津市、京沪铁路华北油田安全的作用。

白洋淀的现代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01年,白洋淀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白洋淀景区进行了改造提升。

主要景点

白洋淀景区就位于安新县境内,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包括旅游码头经大张庄至小张庄、宋庄、泥李庄连王家寨、郭里口环线所包括的航线、苇田和淀泊。白洋淀景区包括荷花大观园白洋淀鸳鸯岛白洋淀文化苑等,在白洋淀文化苑中有著名的白洋淀八景。

荷花大观园

荷花大观园水域1560余亩,有699种中外名荷,是我国植荷面积较大、品种较多的巨型生态荷园。荷花的颜色有红、黄、白、粉、淡绿等,花型有单层、双层、多层,株型有小到可置案头的碗莲、大到能负重几十斤的南美王莲。

鸳鸯岛

鸳鸯岛初为集资兴建,1989年5月1日正式开业。岛的西部初建大型东方舞厅一座,后改建水泊梁山宫,是全国最大的艺术宫。岛的北部是京新旅游度假村,内有可容纳百人就餐的餐厅。客房为红屋顶,白色墙壁。墙体外为新型建筑材板,中有矿岩棉保湿层,内为石音板墙壁,室内设备齐全。岛东有碧莲春酒家。岛西南有“荷花仙子”(后移至岛东),由白色大理石雕成,仙子手捧荷花,足踏莲花座,为白洋淀的标志。岛西北小桥流水,过桥可至荷花亭饭庄。岛上共有大小饭店15个,有大小售货摊点56个。岛上有快艇队,小船队。还有游泳,儿童摩托车,水上单轨车等游乐项目。入夜,岛上可开放4个舞厅,可举办露天舞会、篝火晚会。

白洋淀文化苑

白洋淀文化苑于2003年夏开始修建,投资约2亿8千万元,占地80万平方米。涵盖了革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生态文化、淳朴民俗文化,是集爱国主义教育、观赏自然美景、体验水乡风情、度假休闲游览、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白洋淀文化苑内有著名的八大景观。

东堤烟柳

白洋淀东有千里堤,长堤蜿蜒,绵亘如带。堤上广植杨柳,如云如烟。《新安镇志》曾记载,“张家庄北宋庄东,万缕如烟细雨中。十先储螺子黛,鹅溪一幅画难工。”爱新觉罗·弘历曾作诗“风前日日旋添黄,上下笼堤十里强。恰似与人为宿约,每来常是胃烟光”。

西淀风荷

西淀风荷被誉为“淀上仙境”。本地纯种荷花,也称之为荷花大世界。孙树勋笔下的荷花淀,即为此处。春,夏,秋季均可观赏。该景点有水上栈桥,总长2500多米。有多座亭台,游客可在拱桥上赏荷。两个水上大平台,形似观莲台。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

雁队纪念馆建筑面积2566平方米,馆名是由曾率部驰骋冀中战场的开国上将吕正操在99岁高龄时亲笔题写的。它分设序厅、全面抗战的爆发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侵华日军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队与水上游击战、端岗楼拔据点、惩处汉奸为民除害、喜迎抗日战争的胜利、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雁翎精神等18个主题鲜明的展厅。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实物与形象雕塑,以及运用电光声、三维动画立体成像、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艺术手段,再现了白洋淀雁翎队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寇的战斗历程,被评为中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

沛恩寺

沛恩寺是清代康熙四十四年在白洋淀郭里口建起的皇家禅寺。山门悬挂康熙御笔“敕赐沛恩寺”匾,门内两尊神像为哼哈二将,是佛寺的守护神。寺内钟、鼓楼各一座,是以“晨钟暮鼓”。天王殿供奉的佛像为弥勒佛,两侧为四大天王,分别持剑、握琴、执伞、握龙,表达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愿望。侧殿分别为奶奶殿和菩萨殿,供奉四大菩萨,分表“大智、大德、大悲、大愿”。大雄宝殿(为寺中正殿、主殿)供奉的佛像为释迦牟尼(居中),左右为药师佛和接引佛,消灾延寿和接引众生,佛像两侧为十八罗汉。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之所在。

水围行宫

水围行宫专供皇帝住和敬神之用。清代康熙帝先后40次到白洋淀巡幸,其中29次水上围猎,爱新觉罗·弘历也曾4次驾临,为驻跸休憩需要,修建了宫殿式建筑的水上行宫,坐北朝南,对称排列。由万岁宫、千岁宫、御书房、御膳房、寝宫组成,供皇帝水围之余,召见臣工、阅审部院奏章、发布谕令、从事政务,以及读书、娱乐、憩寝等所用。现陈列的物件、器具别致精巧、玲珑剔透。宫内书法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廊,题有康乾二帝诗词。

世界名荷园

世界名荷园至今已汇聚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的668种名贵荷花,如太空荷花、南美王莲、埃及蓝睡莲等。从株型上看,有大、中、小株群型。从花型上看,有少瓣类、重瓣类、半重瓣类、千瓣类、重台类。从花色上看,有红、粉、白、复色、黄、蓝、橙色。世界名荷园有太空荷花近百株,多达16个品种,均引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其中有一个品种在遨游太空后,第一站就落脚在了白洋淀文化苑,因此被命名为“太空白洋”。

嘎子村

嘎子村三面环水,村边景色宜人。村头坐落着小兵张嘎的塑像。村内街道曲折迂回,有各种风格的农家独宅独院。有水乡戏台、广场,高档餐饮娱乐设施,大小会议室。游客可以体验到白洋淀淳朴的民俗风情。村中有二星级公司淀花宾馆,位于县城北关,占地300余亩。分南北两院,北院客房部拥有主楼和6栋豪华别墅楼,还有大型歌舞厅、会议室等服务设施。南院“燕赵巨龙潭”内有经济客房、近千人礼堂。是中外宾客下榻、开会、商务洽谈、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钱屏

钱屏为一条腾起的巨龙,巨龙龙爪握有一个硕大的铜钱,高11.888米、宽13.888米、厚0.888米。钱孔边长1.888米。游客可以在此许愿祈福。

时令景观

春季

春季,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透淀底,白洋淀好像披上了绿带霞衣。

游客可以在水村观浪,淀上千堆雪滚,如涌脚下,云水激荡,气势磅礴。

游客可以欣赏白洋淀八景之一的东堤烟柳,伴着野花绿叶,眼前柳色如黛,汪洋淀水似银,水上清风徐来,白帆点点,犹置身于画图之中。

夏秋

夏季,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菱叶灿灿,荷花吐艳。7月末8月初正是荷花盛开时节,游人可驾船驶入荷塘一饱眼福,莲叶田田,青如碧玉,荷花点点,红如涂朱。

时序临秋,金风送爽。入夜,皓月当空,蓝天星少,淀水空明清虚,水底静影沉璧。水村万家灯火倒映于淀水之中,灯火水影摇摇,金煌煌、亮闪闪扑朔迷离。微风起处波光粼粼,月下如一条金光闪闪的小路直通天际。

秋季,芦花纷飞,稻谷飘香,鸭鹅成群,莲菱遍布,鱼肥蟹硕,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

冬季

游客可以欣赏冰封的白洋淀以及雪景。冬天白洋淀封冻,冰体晶莹光滑如镜,形成一个硕大的天然溜冰场。游人可穿上冰鞋在冰上自由驰骋,轻如飞燕,快如流箭、其乐无穷。如遇大雪,则又是另一派风光,万里雪飘漫天飞絮周天寒彻。树木房舍粉妆玉砌,刹时变成一个清凉纯净的银色世界。如遇晴空日出朝阳如火,淀上红装素裹则又别有一番画意诗情。

地方特产

鱼类

白洋淀鱼类资源丰富,品种多,产量高,优质鱼比重大。鱼类中,尤以鲤科种类为最多,捕捞量约占全部产量的90%以上。鲤科鱼类中又以鲫鱼占绝对优势。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草、鲢、、鲌、青鱼、鱼、赤眼鳟、乌鳢黄鳝、鳗鲡、白、、鳜鱼等。白洋淀鱼类生长快,鱼肥肉嫩、味道鲜美。

元鱼

元鱼,即鳖科,俗称山瑞鳖。系白洋淀名贵水产品之一。肥满度大,肉味鲜嫩,营养极为丰富,为酒宴佳肴。除食用外,尚有很高药用价值。白洋淀元鱼供应京、津、保等大中城市。

河蟹

白洋淀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久负盛名。淀区赵北口、十里铺、枣林庄一带即以盛产河蟹而驰名。所产河蟹除供北京等大城市外,还远销国外市场,深受国外友人欢迎。

皮蛋

俗称松花蛋。系白洋淀传统出口产品,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个大味美、色泽鲜艳、晶莹透明、粘度适宜,含铅量低,易于消化,堪称酒宴佳品,主销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

田螺

白洋淀田螺肉,系美味佳肴,营养价值高,并含有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可做“糟田螺”“烩田螺”之类名菜。亦可加工成中国圆田螺罐头。田螺肉除食用外,还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治疗大小便不畅,黄疸病等症。还可做鸡、鸭、鹅的优质饲料。白洋淀田螺肉被列为出口商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

白洋淀鸭肝

亦称肥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等。质地细嫩,味道鲜美,系食用肉类中珍品。现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一种新型食品。

白莲藕

系白洋淀重要土特产之一,以节长、洁白、质脆、味甜著称。白莲藕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含淀粉量多。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无机盐等。白荷藕有多种良用方法,莲藕加工成的高级藕粉,是老弱妇孺之营养补品,莲子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益肾固精。荷叶能清热暑,升发清阳,主治温热泻痢,滞食腹胀,且是包装佳品。荷梗能通气宽胸,治疗胸闷不畅,荷蒂能和胃安胎,"止血止带,治疗直肠脱垂,莲子心能清心安神,降血压。莲须莲房、莲节均有止血功能。

芦苇画和苇席

白洋淀的芦苇生长历史悠久,芦苇具有皮薄、节长、韧性好的特点。白洋淀人制作出了精美的芦苇工艺画。2009年,白洋淀芦苇工艺画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曾亮相上海市世博会,广受赞誉。

白洋淀的白皮苇、大头栽苇、横草苇、大尖苇和黄秆苇均为编席原料。所编苇席,洁白柔软。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式样颇多,享誉全国。行销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青海省甘肃省、北京、天津市等十多个省市。1974年以来,大量出口销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白洋淀苇还可打箔,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国外市场。1979 年新的苇制品——苇帘问世,年产30多万块,畅销日本及东南亚等国。

雄安荷茶

雄安荷茶在传承传统荷叶茶制作工艺基础上,引进现代化设备,采用“绿茶+乌龙茶”结合的工艺,历经21道工序,致力于打造媲美高端传统茶的品质荷茶。茶汤澄绿,口感清香,具有清热祛火、消暑利湿的功效。雄安荷茶一经推出,便在国内及国际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屡获奖项,且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2019年举行的第四届京津冀蔬菜产销大会上,荷叶茶、茶叶枕等系列产品作为雄安新区特色优质产品参展,收获好评。

开发与保护

开发

白洋淀的现代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9年5月1日,鸳鸯岛正式开业。2001年,白洋淀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3年夏,白洋淀文化苑开始修建。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白洋淀景区进行了改造提升。

生态保护

生态作用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地、水源涵养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调养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关系到区域生态安全和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

保护措施

2018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提出:“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河北省委、省政府随后印发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明确以水面恢复、水质达标、生态修复为目标,提出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和举措。

具体措施有:1.实施退耕还淀,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稳定淀区水位,恢复淀区面积;2.内源治理与外源截污并重,103个淀中村、淀边村的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雄安新区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3.清理淀底淤泥,建成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湿地。

2023年7月,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名单确定,白洋淀上游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入选,获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该项目以进一步改善白洋淀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为目标,将工程实施区域划分为太行山生态屏障保护、环京雄河流湿地功能提升和地下水漏斗生态涵养修复3个单元,与该流域已完成实施和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有机衔接,弥补弱项与短板。谋划实施河流生态保护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保护与涵养、农田生态系统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提升、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和动态监测评估等7类32个子项目,计划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2.74万公顷,主要包括改造林地1.28万公顷、提升农田生态功能1.23万公顷、修复河道生态缓冲区与湿地1118.83公顷、修复历史遗留矿山89.03公顷。

相关文化

康熙题诗

康熙水围时写下的《水淀》杂诗:其一:轻舟十里五里,垂柳千丝万丝。忽听农歌起处,满村红杏开时。其二:春水行船天上,冷风雨过田家。深处几声布谷,晚晴千里明霞。这两首诗具有民歌风味,清新淡雅,足见康熙的文学造诣很高。另外还有五言诗一首“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凉水,高风味有余。”并为水围寺题匾额:“溪光映带,盛赞大淀风光。”

红色文化

雁翎队

1940年,经过中共安新县委批准,单独组建了雁翎队,队长张印青,指导员刘森。雁翎队成员多为猎户出身,他们水生水长,人人擅长游泳,环境熟悉,使用自制的火药枪“大抬杆”,枪法极准,他们以芦苇为掩护,穿行于壕沟苇地,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不断袭击日军汽艇,歼灭敌人,粉碎了日军利用津保航线运送军火物资,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他们时而化装巧端敌人岗楼;时而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心脏,杀敌除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令敌人闻风丧胆。“雁翎队”成为抗战时期淀区水上敌后抗日武装的代名词,有力地配合了华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44年,雁翎队迅速发展武装力量,配合主力部队展开攻势,于1945年8月实现了白洋淀地区的全境解放。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安新县县城,雁翎队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与敌军交战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被誉为“淀上神兵”,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冀中平原抗日武装力量,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文学艺术

白洋淀文学包括诗赋、民俗音乐、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戏曲和剧作等。

白洋淀的诗歌涉及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水淀风景诗作很多,与八景文化相关。纪实叙事诗数量多,其中的行围水猎诗是白洋淀古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继祖为乾隆所做《水围赋》最具代表性,将白洋淀文学中赋的成就推上高峰。

民歌是白洋淀人歌咏生活,寄托美好愿望,表达思想情感的经典方式,如李永鸿的《白洋淀渔歌》。

以白洋淀为背景的散文很多,如晋朝左思的《魏都赋》。

“荷花淀派”是白洋淀革命文学的最高成就,内容为白洋淀军民英勇抗日的事迹。《荷花淀》《芦花荡》与《风云初记》开中原地区诗化小说之先河,奠定了“荷花淀派”的基础。此后,《新儿女英雄传》《白洋淀水战》《小兵张嘎》《紫苇集》等文学和影视作品纷纷发表或公映。

民俗文化

白洋淀的民俗活动包括水猎、钩鱼、观灯、赛舟、游艺、音乐会、戏剧曲艺等。自清代以来,白洋淀各种音乐会盛行,关城朝阳会、郭里口音乐会、圈头音乐会等,各地均成立有音乐会。娱乐游艺花会更是名目繁多,号称72道、85道、92道会。白洋淀是京津保三地表演艺术人才的出产地、输出地,汇聚地和播撒地。白洋淀为著名的戏曲之乡,这里是河北梆子、老调、哈哈腔、丝弦的诞生地,评剧之乡,还是北昆融合创新的沃土,京剧也不输京城。白洋淀是西河大鼓、木板大鼓的最早发源地,天津大鼓艺人的主体和传承者。

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

2003年,白洋淀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全国荷展。

2003年,抗日电视剧《小兵张嘎》在白洋淀开拍。

2012年8月12日开始,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部分水域出现大面积死鱼现象。三天之内,大约2000亩水域内的鱼几乎全部死光,20多名养殖户损失共达上千万元。事件发生后,该县组织权威部门对死鱼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区域水体环境。经保定市、安新县两级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采样化验调查,初步确认此次死鱼事件为受7·21洪水及主汛期强降雨影响,白洋淀上游河道洪水进淀,淀区蓄水量急剧上涨,水体环境变化引发鱼儿缺氧窒息死亡。养殖户不认可官方结论,养殖户们表示,他们早就知道孝义河上游的蠡县有排放污水的现象,此次死鱼事件发生后,怀疑污水来源于高阳、蠡县。他们将自行开展调查,如有充分证据,将起诉相关企业。

景区荣誉

2002年白洋淀景区被河北省列为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5年在“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具人气的十大景区之一,同年又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并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白洋淀芦苇工艺画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并在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

2020年9月1日,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雄安新区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入选。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是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小学“德育基地”以及多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白洋淀.今日头条.2023-01-02

..2023-08-06

景区概况——白洋淀文化苑.中红网.2023-07-01

白洋淀.河北旅游资讯网.2023-07-30

..2023-07-27

【雄安之声】白洋淀蓄水量达3.67亿立方米.中国雄安.2023-01-03

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思考与建议.中国发展网.2023-08-14

白洋淀铺展“城淀相依共生共融”新画卷.人民网.2023-08-02

..2023-08-06

..2023-08-06

白洋淀野生鸟类增至230种.中国新闻网.2023-08-03

重铸经典 《小兵张嘎》:拍摄地选白洋淀.新浪网.2023-08-06

..2023-08-06

..2023-08-06

白洋淀流域气温与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持续性分析.知网.2023-07-30

白洋淀流域降水特性分析.知网.2023-07-30

..2023-08-06

“华北明珠”重现华彩 ——白洋淀生态补水成效显著.中国发展网.2023-08-14

..2023-08-14

1960s以来白洋淀水文、环境、生态演变趋势.知网.2023-07-30

..2023-01-05

春季到雄安来看花 .搜狐网.2023-08-25

新增鸟类14种!白洋淀有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3-08-16

华北之肾——白洋淀.中国气象局.2023-08-24

家乡雄安丨123456!白洋淀水域再添“新面孔”.中国雄安.2023-01-03

..2023-08-06

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安新白洋淀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知网.2023-08-05

河北4A级旅游景区名单.中国旅游网.2023-08-05

全国5A级旅游景区名单(66家).中国旅游网.2023-08-05

雄安印象·白洋淀.中国雄安官网.2023-08-05

高清:8月荷花分外娇艳 带你“云游”雄安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人民雄安网.2023-08-05

..2023-08-06

荷花文化.中红网.2023-08-05

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简介.中红网.2023-08-05

敕赐沛恩寺——白洋淀文化苑.中红网.2023-07-01

水围行宫——白洋淀文化苑.中红网.2023-07-01

百国荷花争艳白洋淀文化苑.中红网.2023-08-05

白洋淀嘎子村.中红网.2023-08-05

祈福钱屏——白洋淀文化苑.中红网.2023-08-05

..2023-08-24

..2023-08-24

..2023-08-24

“白洋淀芦苇画”等9项河北民间工艺将赴台展演——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1-04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品牌农业河北行】白洋淀飘出荷茶香 .搜狐网.2023-08-24

白洋淀生态修复记(人民眼·生态治理).人民网.2023-08-16

白洋淀上游流域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入选国家项目名单.河北新闻网.2023-08-16

访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感受“淀上神兵”的烽火岁月-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1-04

..2023-01-05

白洋淀2千亩水域鱼类3天内死光 官方称环境变化.新浪网.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