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非兀鹫

南非兀鹫

南非兀(学名:Gyps coprotheres):体长110厘米,身高达115厘米,翼展228-255厘米;体重9.4千克。寿命30年。南非兀鹫的体羽为奶油色,与其翅膀上黑色的飞行羽和尾羽及黑色的鸟喙形成鲜明的对比。成鸟有蜜色的眼睛和赤裸的蓝色喉咙。当这些巨大的清道夫在空中飞行时,可以看到苍白的,几乎银色的侧翼羽毛。

主要以腐肉为食。它们是集群的鸟类,在悬崖上的繁殖地筑巢和栖息。分布于南非莱索托博茨瓦纳和莫桑比克。曾经在斯威士兰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繁殖,但在斯威士兰已经灭绝,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只有少量非繁殖种群存在。

形态特征

南非兀鹫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鸟类。体长110厘米,翼展228-255厘米。雌雄相同。体色非常苍白,几乎是白色的。背部和下体呈奶油色,与黑色的飞羽和尾尖形成鲜明的对比。颈部和面部的裸露的皮肤呈灰蓝色,腿和脚也是如此。鸟喙黑色,虹膜呈蜜黄色。 

亚成鸟有褐色的羽毛,下体带有黑色条纹。它们的眼睛棕色,脖子粉红色。臀部由披针形羽毛组成。类似于未成熟的非洲秃鹫(非洲吉普斯),但这些幼体体型更大,肩更白。当这些巨大的清道夫在空中飞行时,可以看到苍白的,几乎银色的侧翼羽毛。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留鸟博茨瓦纳莱索托、莫桑比克和南非

非繁殖地:安哥拉斯威士兰纳米比亚津巴布韦

游荡(非繁殖):赞比亚

游荡:刚果(金)。

南非兀鹫是南非特有的物种,尽管它们可以在赞比亚南部的赞比西河以北漫游,但主要分布在南非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在那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据点:第一个包括德兰士瓦省北部和博茨瓦纳东部,第二个更广泛的包括莱索托山区、特兰斯凯和纳塔尔西部。有一个孤立的族群也生活在开普省。纳米比亚北部、津巴布韦中部以及斯威士兰和莫桑比克之间的边界仍然存在小型定居点。

栖息环境

南非兀鹫由于其不同的需求,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栖息地:它在开阔的地区寻找食物,即草地和树木繁茂的地区。通常选择牛群众多且死亡率特别高的牧场。在繁殖季节,该物种依靠高高的悬崖筑巢,但在白天有时会远离巢穴。它们经常盘旋在自己的狩猎领地之上,栖息在树上,或者停在塔上,这样就可以用绝佳视野看到周围的景观。南非兀鹫生活在海平面(南非开普省西南部)到海拔3100米(莱索托山区)的高度。

生活习性

作为一名清道夫,南非兀鹫主要以腐肉为食。它们是集群的鸟类,在悬崖上的繁殖地筑巢和栖息。在搜寻食物时,它们会盘旋在天空中形成觅食网,在大面积区域搜寻并寻找可食用的动物尸体的过程中互相联络并四处观察。这需要长距离的飞行,因为动物死亡的时间和地点是无法预测,而南部非洲的农民经常埋葬屠体以避免疾病的传播。许多南非兀鹫会同时分食一个死动物,通常一边长时间地在空中翱翔,一边窥伺地面上的食物,显得极有耐心。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发现食物之后,便飞落到目标的附近,首先察看周围的动静,然后才走近食物。取食时把头部钻伸到动物尸体的腹腔里去啄食内脏和肌肉等,因此裸露的头部和颈部也正是长期适应这种取食方式的结果。

南非兀鹫的巢建在繁殖地,多达1000多对的兀鹫在悬崖边的草坪上集群建巢。繁殖期是4-7月,每窝产一枚卵,雏鸟为晚成性,出壳时还没有充分发育,眼睛还没有张开,全身长着短短的绒毛,父母双亲轮流孵化和喂养雏鸟,在平均140天后长成羽毛,寿命超过30年。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参考资料

Vautour chassefiente - Gyps coprotheres.oiseaux.2022-04-09

Gyps coprotheres.iucnredlist.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