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蝴蝶树

蝴蝶树

蝴蝶树(拉丁学名:Heritiera parvifolia Merr.)是梧桐科银叶树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密被鳞。叶椭圆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1.5-3厘米。复总状花序腋生,密被锈色星状短柔毛;花小,白色。果实有长翅,长4-6厘米,含种子的部分仅长1-2厘米,果皮革质;种子椭圆形。花期5-6月。

分布于中国海南、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喜气温高、雨量充沛、土壤肥厚、湿度大的静风湿润环境。

木材栗色,质硬,为优良的排船材。由于蝴蝶树具有枝叶茂密,常绿、抗风等特点,可作为行道和庭园绿化树种。该种生长条件要求严格;有指示环境因子的作用,在地植物学的研究上颇为重要。同时对中国海南植物区系及梧桐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功效,治疳积消化不良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密被鳞秕。叶椭圆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短尖或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银白色或褐色鳞秕,侧脉约6对;叶柄长1-1.5厘米。

复总状花序腋生,密被锈色星状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长约4毫米,5-6裂,两面均有星状短柔毛,裂片矩圆状卵形,长1.5-2毫米;雄花的雌雄蕊柄长约1毫米,花盘厚,直径约0.8毫米,围绕在雌雄蕊柄的基部,花药8-10个,排成1环,有不发育的雌蕊雌花的子房长约2毫米,被毛,不育花药位于子房基部。果有长翅,长4-6厘米,含种子的部分仅长1-2厘米,翅鱼尾状,顶端钝,宽约2厘米,密被鳞秕,果皮革质;种子椭圆形。花期5-6月。

生长环境

蝴蝶树为中国海南湿润雨林的标志种,喜气温高、雨量充沛、土壤肥厚、湿度大的静风湿润环境。分布区年平均温24-28℃,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干湿季明显,雨量多集中在5-10月。土壤为砖红壤,腐殖质含量高,pH值5.0-6.0。蝴蝶树幼岭生长绶慢,能耐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喜光,成年的立木在一定的直射光作用下,才能生长发育。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省(三亚、陵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万宁市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等地

繁殖方法

采种

果实8-9月成熟,成熟的果实为黄锈色,由于种仁淀粉含量较高,大部分种子完全成熟时已被虫蛀食,因此种子要选在刚成熟时进行采摘。种子收集后将果翅摘除,最好随采随播。

播种

用清水将已去翅的种子浸泡24小时后捞出阴干,采用条播的方法,条距15厘米,沟深3厘米,每隔4厘米播种1粒,播后覆土1-11.5厘米厚,25天后开始发芽,发芽天数延续3个月左右,发芽率达90%以上。苗高8-10厘米时以15×15厘米的株行距进行分床,或将幼苗移入营养杯进行培育,1年生茁高达50-60厘米。用床苗上山造林,起苗时要尽量带土,若不能带土时要及时浆根,并切去2/3枝叶,杯苗可以全苗造林。

栽培技术

栽植

造林地选择在常绿季雨林或半落叶季雨林基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海拔200-600米的缓坡上,尤以选在谷地和溪流两旁的采伐基地上最为适宜,在造林季节到来之前,先行砍杂炼山,按3米×3米的株行距开穴,植穴的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并回表土满穴。定植时要注意扶正苗木,踏实后穴面再回一层厚约2-3厘米的松土,以减少穴面水分蒸腾。

抚育

造林后当年雨季末期,进行1次穴状锄草松土。幼林期生长较慢,第2、3年每年全面砍杂、锄草、穴状培土2次,修枝整形1次,并结合雨季前抚育时每穴施复合肥50-100克。第4年当幼林高于杂灌层后只需抚育1次,5年后幼林达到一定郁闭度后便可停止抚育,只需每年砍藤除蔓1次,以培育优良干形。

病虫防治

病虫害不多,苗期有时出现金虫啃食嫩叶,可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经济

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韧而坚硬,干燥后不开裂也不变形,很耐腐;纵切面平滑而具光泽,心材大,色调鲜明,是耐腐的工业优质材,最适作排船、桥梁、水工、桩木等用,可供梁、柱、门、窗、地板、车辆、上等家具、机械器具、运动器械、工艺和细木工用材。是海南省重要的商品材之一。

绿化

由于蝴蝶树具有枝叶茂密,冠幅适中,常绿、抗风等特点,中国林科院热林所试验站从20世纪80年代起作为行道和庭园绿化树种进行开发和推广。

药用

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功效,治积、消化不良

保护级别

现状

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渐危种。蝴蝶树又名加卜,为海南岛热带沟谷雨林的典型树种。但其分布区狭小,又遭受过度砍伐,资源已日渐枯竭。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

保护措施

建议在中国吊罗山或七仙岭选择较典型的地段划为蝴蝶树保护点,并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种源基地,扩大人工栽培。

参考资料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