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巴西红耳龟

巴西红耳龟

巴西红耳龟(拉丁学名: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又称巴西龟、红耳龟、巴西彩龟,彩龟属泽龟科杂食性动物。其体长约15~25厘米,重1000~2000克,平均寿命约20~50年。身体呈长椭圆形,头部宽大,眼后两侧各有一个长条形红色斑块,头和颈侧面、腹面夹有淡黄线状条,龟苗时期色泽鲜艳醒目,成年后色泽渐淡。巴西红耳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及中美洲的一些国家,在巴西、大洋洲、欧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巴西红耳龟除熟知的观赏价值外,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巴西红耳龟的肉、蛋均可食用,营养丰富。巴西红耳龟的龟肉也有益阴补血的功效,可治久咳咯血、血痢、伤风、痔血、筋骨疼痛等。

20世纪80年代,巴西红耳龟作为观赏龟被引入中国。巴西红耳龟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

形态特征

巴西红耳龟体长约15~25厘米,重1000~2000克,平均寿命约20~50年。呈长椭圆形,背甲平缓隆起,脊棱明显,后缘呈锯齿状;头部宽大,吻钝头颈部有黄绿相间的纵纹,眼后两侧各有一个长条形红色斑块,头和颈侧面、腹面夹有淡黄线状条;背甲呈淡黄色,每块盾片上具有黄绿镶嵌的圆环状斑纹;腹甲平坦,呈淡黄色,具有规则排列的黑色圆环纹;四肢粗短,前肢5爪、后肢4爪,趾间具有发达的蹼。

龟苗时期色泽鲜艳醒目,全身布满黄绿镶嵌、粗细不匀的条纹和图案,随着个体长大,颜色、图案逐渐变淡。

成熟雄龟的个体小,躯干长,前肢的爪子较长,尾基部较粗,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背甲长且窄,腹甲中央略微向内陷,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较深,缺刻角度较小。雌龟的个体大,躯干短而厚,前肢的爪子较短,尾细且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缘较近;雌龟背甲短且宽,腹甲平坦中央无凹陷,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较浅,缺刻角度较大。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巴西红耳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及中美洲的一些国家,在巴西、大洋洲、欧洲西部、亚洲东南部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中国分布

巴西红耳龟作为观赏宠物,在中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巴西红耳龟养殖场的分布。

栖息环境

巴西红耳龟对周围环境有很高的灵敏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2摄氏度。巴西红耳龟喜欢在清新的水体内生活,在饲养巴西红耳龟时要经常换水。

生活习性

巴西红耳龟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在水中摄食,喜食鱼、猪肉、动物内脏、青口贝蜗牛血虫摇蚊幼虫)、红丝虫(水蚯蚓)、黄粉虫(面包虫)、蝇蛆等。巴西红耳龟以群居为主,喜爱阳光,相比于其他龟有较强的晒背习性。在外部温度达到11摄氏度时下会进入冬眠状态。

生长繁殖

巴西红耳龟是一种卵生动物,繁殖能力较强。性成熟年龄一般在4~5龄,5~9月份为繁殖期,夏至前后为产卵盛期。1年可产卵3~4次,每次产卵3~19枚,年均产卵量40~70枚,最高可达90枚。产卵多在黄昏至黎明前进行。其卵一般呈椭圆形,长度平均在31毫米左右,宽度在19毫米左右,卵重约68克。

巴西红耳龟的杂交现象十分普遍,包括亲缘关系较远的龟种间都可以杂交。在花鸟鱼市场中可以见到巴西红耳龟与花龟、条颈龟的杂交个体。这些杂交品种往往会丧失繁殖能力,并导致本土龟类的遗传结构改变。

饲养照料

饲料投喂

巴西红耳龟食性虽为杂食性,但偏爱食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螺等。若投喂螺、虾,应将螺敲碎,虾剔除硬刺,以免划伤其食管及肠胃。日常喂食应定点、定量、定时,投喂量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不同季节的喂食时间不同,6~9月宜在上喂食,下午捞去残饵或换水,4~5月及10月宜在中午喂食。

水质管理

巴西红耳龟喜欢在清新的水体内生活,因此要经常换水;幼龟易患病,需投土霉素缓解;饲养池要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保持清洁。

水温调节

饲养池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巴西红耳龟体温的变化。气温低于20摄氏度时需勤换水,以提高水温;夏季气温高,应改为淋水,避免巴西红耳龟受到烈日暴晒;冬季要保持水不结冰,可以将饲养池用塑料薄膜盖好,每天中午通风一次;如在盆内放养,要将盆移入室内。

功用价值

巴西红耳龟的肉可食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上等的滋补品。龟卵、龟板营养丰富,尤其是龟甲板具有骨胶原、钙、磷、脂类、肽类和多种氨基酸,DHA(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高于其他动物。

巴西红耳龟的龟蛋是一种新型的蛋类食品,龟蛋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鸭蛋,也具有食用价值。巴西红耳龟的龟肉滋补营养,有益阴补血的功效。

物种危害

巴西红耳龟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很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巴西红耳龟的进口和贸易,例如美国于1975年开始禁止巴西红耳龟的国内贸易;欧洲于1997年禁止进口巴西红耳龟;韩国于2001年禁止巴西红耳龟的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在2014年发布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其中就包括巴西红耳龟(巴西龟)。

破坏生态平衡

巴西红耳龟的野外捕食能力强,野外的巴西红耳龟会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排斥、挤压本土龟类的生存空间,造成物种单一化,危害自然生态平衡。例如在中国台湾省,栖息在野外的巴西红耳龟会大量捕食小型鱼类、贝类以及蛙类的卵及蜡蚌,造成了当地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遗传基因

巴西红耳龟有时还能够与本土其他淡水龟类杂交繁殖。这不仅导致本土龟类的基因污染、流失,大大影响本土龟类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它们的杂交后代在以后的繁殖中也许会产生新的变异,进一步增强入侵能力。

损害人体健康

85%以上的巴西红耳龟携带沙门氏菌属,并经过便、水源等传播给恒温动物,会给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影响。2020年,美国沙门氏杆菌感染患者中有14%的病例来自于龟类传染。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COL.2024-08-19

巴西龟--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22-11-09

Yellow-bellied Slider Turtle.iucnredlist.2024-08-19

..2022-11-09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中华鳖、乌龟到底能不能吃?农业农村部回应来了!.光明日报.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呼兰河里“捞”出3斤重巴西红耳龟.哈尔滨日报.2022-11-09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09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