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胡亥时期由陈胜、吴广二人在大泽乡发动的农民起义。起义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发动,到十二月被镇压,持续了六个月时间,而最终以失败告终。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秦政府征发淮河一带贫苦农民九百人到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戍守,到达大泽乡镇(今安徽省宿州市)附近时大雨阻滞,戍卒陈胜、吴广顺势带领九百戍卒发动起义。陈胜自称将军,吴广为都尉,以陈县(今淮阳区)为中心建立政权,号“西楚”。陈胜称王以后,派遣军队兵分三路向秦的渭河平原(函谷关以西秦国故地)地区进攻,但不久全部失败。十二月,陈胜在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被其车夫庄贾杀害,起义失败。
陈胜吴广直接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革命精神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给秦朝以沉重的打击。其后,在陈胜吴广起义影响下参加反秦斗争的刘邦、项羽,终于击败了秦的主力,推翻了秦朝。
起义背景
政治上,秦王朝在统一后推行暴政是造成秦末农民起义得重要原因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沿用严苛的秦法统治百姓;秦朝赋税和徭役繁重,胡亥即位后仍大规模征伐徭役,百姓负担沉重。以上原因引起六国旧贵族势力的不满,六国反抗势力伺机而动,成为各地响应起义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起义过程
揭竿而起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朝廷强征大批贫民去戍守渔阳郡(治所在今北京密云区),陈胜、吴广在被征发之列。七月,陈胜、吴广带领的队伍到达蕲县大泽乡镇(今安徽省宿州市)时,恰逢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期限。按秦朝法律的规定,误期一律处斩。陈胜、吴广暗地商议,认为无论是逃走还是起义都难逃一死,于是二人决定发动起义。
陈胜等人着手进行起义谋划,制造反秦舆论。他们借用秦始皇长子扶苏、楚国将军项燕的旗号延揽人心。随后,又通过制造“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假象,制造了舆论宣传,很快树立了陈胜的威望。
在谋划完成后,吴广蓄意挑衅将尉使其大怒,在将尉欲意杀死吴广时,吴广与当场其他戍卒共同杀死将尉并用其头作祭品。二人又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鼓动起义,得到了全体戍卒的响应,发动起义,号称“大楚”。陈胜自称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迅速组织起一支起义军,攻下了大泽乡。
“张楚”政权
攻下大泽乡之后,起义军迅速占领了蕲城县,后又由葛婴率领一路兵马向蕲县以东进攻,陈胜率领主力军向西进发。起义军一月之内连克(今安徽省濉溪县南)、苦(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谯(今亳州市)等地。攻至陈县时,起义军已有部卒数万人、骑兵千人,队伍已然壮大。后起义军对陈县展开进攻,顺利克陈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陈胜在此召集三老、豪杰等共商大事,决定正式成立农民革命政权。陈胜为王,建号“张楚”。
“张楚”政权的建立,使各地农民纷纷投入起义行列。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陈胜着手组织军队兵分三路进攻秦朝的渭河平原腹地。一路以吴广为假王,带领军队向西攻击荥阳市(今河南荥阳)。一路由周章(又称周章)率领,陈胜任命他为将军,使其经颖川,过函谷关,直捣咸阳市。一路由宋留率领,令其定南阳市(今河南南阳),入武关(今商南县南)。
主力受挫
吴广率起义军攻至荥阳,遭到秦军抵抗。前来支援的周文利用吴广与秦军在荥阳对峙的时机,绕道向西直逼函谷关。于此同时,宋留部的起义军也已经攻占南阳郡。
面对起义军的围攻,胡亥与群臣商议退敌方略,少府章邯建议征伐骊山的刑徒为军,征讨起义军。于是秦二世大赦天下,命章邯为将,向起义军发起反击。章邯大败周章军队,周文沿路败退曹阳(今属河南灵东)等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周文又在渑池浴血奋战十余天,终因寡不敌众,再次大败。周文自杀殉难,起义军随即溃散。
周文军队事败之后,秦国将领章邯继续向东进军,乘胜进逼荥阳市。此时吴广军队虽仍包围荥阳城,但领导集团内部产生了分歧。田臧等人主张留下少量兵力围困荥阳,率领主力迎战章邯,并假称陈胜的命令,诛杀吴广。陈胜被迫任命田臧为上将,指挥大军。田臧留李归守荥阳,自己率领精兵在敖仓(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敖山)与秦军交战。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则乘胜攻破荥阳,李归战死。
周章、吴广的西征军,是陈胜起义军的主力,是“张楚”政权的基石和支柱。这两支大军的失利与溃败,是对陈胜起义军的重大打击,成为他由胜而败的一个转折点。
起义失败
秦国将领章邯攻占荥阳市之后,继续进攻楚地。章邯以陈县为进攻重点,首先派遣将领击破驻守郯城县(今山东省郯城县北)的邓说军队,堵住陈胜的东北退路。同时,章邯亲自进攻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东),许地守将伍余战败,逃回陈地,被陈胜诛杀。随着章邯的进军,楚国的柱国房君、将军张贺先后被打败。十二月,陈胜向阜阳市(今安徽省阜阳市)地区退却,经过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庄贾以此降秦。
陈胜兵败身死后,宋留由于孤军深入,南阳郡失守。宋留东撤退兵至新蔡县(今河南省新蔡县),与秦军作战失败,投降秦军。宋留被解送到咸阳市之后以车裂而死,起义最终失败。
失败原因
大泽乡起义失败的军事原因是陈胜等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政治、军事上的不成熟。首先没有积极团结各地跟随而起的其他起义军。其次,陈胜、吴广等作为农民起义军,对整个起义过程的具体战略规划缺乏远见,对具体的军事行动缺乏统一指挥,陈胜攻占陈县以后,派遣三路大军西征,各路起义军之间分散行动,缺乏配合。
除了军事方面,起义失败的原因还源自陈胜、吴广内部集团的分裂,周文军孤军深入被打败,吴广军内部不和爆发内讧。此外,陈胜起兵之后,原六国势力纷纷崛起,攻城略地。虽然大多数反秦势力都托庇于陈胜麾下,但实际上各方存在相当的利益冲突,原来的六国势力在他们原先的辖区仍有相当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此外,起义失败也和陈胜的骄傲自满,生活逐渐腐化,脱离群众有关。陈胜称王之后,当年与他共同为人耕田的朋友前来见他,经常谈论陈胜低微时的经历。有人向陈胜进言,认为放纵这些人将会损害为王者的声威。陈胜因而将他们斩杀。此事之后归附陈胜的故人多有离去。这也打击了起义军的凝聚力。
起义影响
大泽乡起义虽然仅有六个月,但在陈胜死后,将军吕臣创立“苍头军”,从新阳(今安徽省界首市北)起兵,再次攻下陈县,杀死庄贾,重建“张楚”政权。秦军左右校进攻陈,吕臣败走,再次收集被打散的军队,与鄱阳湖英布的军队会合,再次进攻秦军,夺取陈地,恢复楚国。同时,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项羽、刘邦等起义军已发展壮大。在得知陈胜遇害后,项梁立楚怀王,楚国势力都前往归附,秦末农民起义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际上是延续了大泽乡起义的成果。
大泽乡起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不仅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暴力统治,同时开创了农民阶级以武装斗争推翻王朝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为深远。
事件评价
古今史学家亦对大泽乡起义作出积极评价,集中肯定其推翻秦末暴政的作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里认为,陈胜虽然兵败身死,但是陈胜之后诸侯灭亡秦朝,是因为陈胜的首事之举。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认为,陈胜死后,“农民”的叛乱结束了,但“农民”的叛乱却点燃了贵族的“死灰”。不久,秦代的政权也就被颠覆了。范文澜和钱穆认为,秦朝徭役繁重、刑法残酷最终导致了秦朝政治的失败,也带来了陈胜吴广不甘“束手待毙”的反抗势力。对于陈胜吴广的失败,白寿彝认为,陈胜起义的败亡,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具有不可克服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弱点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