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七月-公元前207年十月)指中国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战争。

秦国灭楚国后楚人思念故国,流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秦朝秦灭六国之战后大兴土木,大量征发原六国人的劳役,大量的剥削压迫超出了社会承受的极限,使得物价飞涨。同时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并区别对待各地区的的人民,使得民间矛盾激增。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立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赵高得以把持朝政,大肆的诛杀朝臣,使得民众和官吏的不满迅速的爆发成动乱。陈胜吴广率先于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原六国的旧贵族也纷纷加入其中,借机复国。六国先后复立。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西楚”政权后,分兵进攻秦朝。秦二世命章邯将囚犯和“奴产子”组成军队反击起义军,陈胜命起义军救援被困部队,但六国复立后互相掣肘,导致吴广在荥阳市被自己的部将杀害。陈胜随后也被章邯在下城父击败(今涡阳县),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复国后的齐国魏国也在随后被章邯攻破,齐王田儋魏王魏咎先后兵败身死。定陶之战项羽的叔叔项梁战死。公元前208年十一月至公元前207年七月,项羽率诸侯联军在巨鹿县消灭秦军主力以及刘邦大破蓝田县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公元前207年十月,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项羽成为共主,分封天下。随后楚汉战争爆发。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成功的推翻了秦朝,为中国农民反对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陈胜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它展现的人民的力量,使得秦以后的政治家开始重视“民”的作用。促使统治阶级采取较为缓和的政策,如西汉贾谊提出要讲究“牧民之道”,唐朝皇帝李世民提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起义背景

秦朝暴政

秦朝统一中国后,法家的统治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秦朝的统治阶层——军功地主阶级用严苛的法律和残暴的政策压迫着治下的人民。具体体现在法律严苛、赋税徭役沉重,手段残暴等方面。

秦朝的法律十分严苛,秦朝统治者秉承法家思想,通过“深督轻罪”使“民不敢犯”,实行严刑重罚,即轻罪重判。定刑量罪的标准低,男性满1.5米,女性满1.43米就要负刑责。而且像戍边误期等小罪就要判死刑,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历史文献和已出土的《秦律》简文看,秦的刑罚大体可分为十三类:即死刑、肉刑、徒刑、笞刑、和耐刑、迁刑、刑、赎刑、废、、连坐、收、戍。这十三种刑罚轻重不同,在同一刑罚内,又按处死的方式、对肢体残害的部位、鞭笞多少、刑期长短、迁徙远近和赀罚金钱数目等分为不同的等级。秦律还规定,各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甚至三种结合使用。

秦朝的赋税徭役沉重,秦朝统治者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为修建阿殿秦始皇陵就动用了70万人,为了防备匈奴和边境,又征调了50万人。加上其他工程等,当时全国人口共约2000万人,全国服役者达200万,比例高达1/10,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阻碍。

秦朝强调法治轻视德治,统治者残暴无仁。胡亥残暴昏庸,强令许多宫人殉死,又把许多工匠闭死于墓道之中。社会风气越来越向反秦的方向发展。

内部分裂

秦朝围绕继承权的内部斗争也进一步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路上病重,自知大限将至,召赵高代拟遗诏立长子扶苏为继位者。赵高与扶苏不和,暗中扣押遗诏。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担心内乱,隐瞒不报,众人都以为秦始皇未死。赵高在时机成熟时密会胡亥,劝他夺权为帝,胡亥同意了。后赵高杀掉了不愿篡改遗诏的丞相李斯,立胡亥为太子,并假传始皇遗诏赐死了扶苏。

胡亥登基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大权被赵高掌握。赵高大开杀戒,蒙恬蒙毅兄弟首先被害,王室中的公子将闾昆弟三人也被赐死。胡亥还破坏了朝廷制度,以皇帝年少为由改在内朝处理朝政,外朝大臣对皇上的辅佐能力下降。

由于赵高一系列的行为,朝廷众多大臣被牵连,李斯、蒙恬等能干的文臣武将也在其中,秦朝政府的治理能力急速下降。赵高通过内朝隔离了皇帝与外臣,使得胡亥愈加愈能昏庸,秦始皇构建的辅政制度也被破坏。秦朝内部的分裂推动了秦朝的统治陷入了危机之中。

起义过程

陈胜、吴广集团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秋季,秦政府征发贫苦农民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禹都阳城遗址(今登封市东南部)地方政府派两个军官押送九百余名民夫前往,并在其中挑选了阳城人陈胜与阳夏人吴广作为屯长。七月,队伍途经蕲县大泽乡(今宿州)遇到暴雨,道路受阻。按照秦朝法律,戍守失期是死罪,陈胜与吴广遂起起义之心。

陈胜与吴广为了在众人心中树立威望,把用朱砂写有“陈胜王”的白绸缎塞入捕来的鱼肚子中,并在夜里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大楚兴,陈胜王”,众人都十分吃惊。陈胜与吴广见时机成熟,便故意与押送的县尉发生矛盾并杀了他,随即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动员众人起义反秦。众人便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借扶苏和楚国将领项燕的名义正式发动了起义。

在陈胜与吴广的领导下,起义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大泽乡、蕲城县陈县(今淮阳区)。攻下陈县后,陈胜与地方豪杰集会议事,在众人的支持下自立为王,吴广为假王国号张楚。

荥阳之战

陈胜起义并称王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陈胜决定以陈县为中心多线出击,向北进军重地荥阳市(今郑州市西北)与魏赵之地;向南进军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与九江郡

吴广率军攻荥阳,守将李由凭城坚守,吴广强攻不下只得围城。楚将周文率军绕过荥阳进军函谷关,被秦将章邯击败,周文也在被追击途中自杀身亡。章邯兵锋直指荥阳。

田臧为首的部分楚军将领主张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派主力主动与章邯决战。但他们认为吴广骄纵且不通兵法,不杀他不能胜利。于是田臧联合数位将领假称陈胜旨意,杀死吴广并把首级献给陈胜。陈胜派使者赐田臧相印并任命他为统军上将,田臧得到了荥阳市方向部队的实际指挥权。

田臧命李归等将领监视荥阳守军,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与章邯所部于敖仓(今河南郑州西北)决战。章邯击败田臧,并顺势追击李归部队。李归兵败被杀,荥阳遂解围。

陈胜之死

荥阳之战后,章邯率领秦军击溃陈县周边部队,兵锋直指陈县。陈胜被迫退往阜阳市(今安徽阜阳),后退到下城父(今涡阳县东南)。公元前208年,陈胜手下一名驾车的御手庄贾叛变,杀了陈胜并投降秦军。陈胜死后被葬在(今安徽砀山县南),谥号为隐王。

陈胜死后,余部或投降或坚持抵抗,其引发的轰轰烈烈的反秦起义也还在继续。六国的残留贵族与地方豪杰纷纷起兵反秦,掀起了新一波高潮。

魏国集团

陈胜称王后,多面出击攻打周边城市,扩大起义成果。他命周巿率军攻取魏国旧地,并收留了前来投奔的魏国旧贵族魏咎。攻取魏地后,周拒绝了自立为王的建议,坚持立魏咎为王。在周巿的多次请求下,陈胜将魏咎放回。公元前209年,周巿迎回魏咎并立为魏王,自任相国,魏国宣告复国。

同年,章邯北上进攻魏国,魏王魏咎被围困于临济(今河南封丘县东)。在周巿的劝说下,齐、楚两国分别派田巴、项它两将率军来援。章邯率军衔枚夜袭,击败了齐、楚联军,周巿被杀,魏咎献城投降并自焚。魏咎之弟魏豹逃亡楚国,受到楚怀王重用并率军收复魏地,后自立为魏王。

齐国集团

狄县起义

公元前209年,周巿进军齐地,狄县旧齐国王族同族田儋和堂弟田荣杀死县令自立为齐王,并击退了周巿。前陈胜部下秦嘉立旧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请求齐国联合攻打秦军。齐王田儋因景驹没有请示齐国就自立为王而不满,与齐国使者公孙庆发生冲突,并命人杀了他。

临咎兵败

章邯围困魏王魏咎于临济,魏王派周巿来向齐国求援。田荣亲率部队前往临济,被章邯击溃并围困于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误传战死。齐国人另立战国末代齐王田建之弟田假为新齐王。后楚国将领项梁前往解救被围困的田荣,田荣回到齐国驱逐了新罗横田假,立已死的齐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自任相国。田假逃亡楚国。

众叛亲离

项梁解救田荣后,率军向西追击章邯残部,与得到支援的章邯陷入僵持。项梁向赵国齐国请求援军,田荣要求楚怀王杀掉逃亡楚国的田假才肯出兵,楚怀王拒绝,导致两家交恶。章邯乘机击溃项梁部队,项梁也战死。章邯随即向北进攻赵国赵歇被围困于巨鹿县,被迫向诸侯求救。田荣坚持孤立政策拒绝发兵,引起内外不满。次月,齐国将领田都违背田荣命令,自行率军救援赵王,后田建之子田安也私自投奔项羽救援赵国。

燕赵集团

武臣定赵

陈县称王后,陈胜派陈县武臣为将军进军赵地。赵地城镇守将听说武臣杀害所克城池的秦朝官吏,都不敢投降。武臣受阻,于是向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进军。范阳人蒯通先劝说范阳县令投降,又给武臣献计,让武臣接受投降并借此收获人心。武臣于是接受范阳县令的投降并封其为侯,许多赵地的秦朝官吏知道了,都纷纷不战而投降。

武臣安定赵地后,在随军左右校尉张耳陈馀的劝说下,于邯郸自立为赵王。封陈余为大将军,邵骚、张耳为左右丞相。陈胜本想杀掉留守的武臣等人的家眷,上柱国蔡赐献上驱虎吞狼之策,于是陈胜改为软禁武臣等人的家眷,并鼓励武臣向西进攻函谷关与秦军决战。张耳识破了陈胜的计谋,并建议武臣进军燕地、代地、河内地区壮大实力。武臣遂派韩广进军燕地,李良平定常山郡,张攻打上党郡。

韩广自立

韩广受武臣派遣领军收复燕地后自立为燕王,武臣大怒,率军亲自征讨韩广。燕军意外俘获微服私访的武臣,并斩杀数名来使。赵军一名下层士兵主动出使燕国,提醒燕军将领武臣如果被害,张耳陈馀将最终获利,于是武臣就被燕军放回。

李良之乱

李良受武臣派遣平定常山郡后进军太原,被秦军阻碍于井陉关。秦军以胡亥的名义派人给李良写信劝降,李良虽有动摇,但不敢轻易相信。李良回邯郸请求援军。在路上遇到武臣姐姐外出,误以为是赵王外出。武臣姐姐酒醉之下轻待了李良,李良心中不满,加上随从挑拨离间,遂领军叛乱。李良杀了武臣之姐,率军攻破毫无准备的邯郸。赵王武臣被杀,张耳陈余逃走后重新立原赵王后裔赵歇

巨鹿之围

章邯击溃项梁后北上伐赵国,赵王赵歇被围困于巨鹿,被迫遣使向诸侯请求援助。楚怀王部下项羽率军来援,并通过破釜沉舟的手段鼓舞军心,很快击败了章邯及其部队。各路诸侯见章邯兵败,纷纷前来助战,很快解围巨鹿。

巨鹿之战后,张耳责怪陈馀不来救援。陈余称张黡、陈泽受自己的命令前往救援,被秦军击败身亡。张耳不信,陈余一气之下把交还兵权并率领亲信出走,两人至此反目成仇。秦亡后陈余被项羽封地三个县。

项梁、项羽集团

起兵渡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会稽郡殷通认为秦朝命数已尽,与当地豪杰项梁商议起兵。项梁假称寻找流亡的桓楚,召来侄子项羽入帐,并示意项羽杀死了殷通。项梁、项羽随即控制了会稽,项梁自任会稽郡守,项羽任裨将。随后派项羽攻取郡内所属各县,项梁召集了八千余吴中兵马渡江西进。

聚拢豪杰

项梁渡河后,想要自立为王的东阳县令陈婴率领两万人投靠项梁,英布蒲将军也带了六七千人前来归属。韩信在项梁渡过淮河后加入项梁军成为一名小卒,后来投奔了刘邦。项梁吸收了各路人马后实力大涨。

陈胜被击败后,陵县人秦嘉与东阳人甯君拥立楚国旧贵族景驹为楚王。项梁认为这是背叛陈胜的大逆不道之举,于是率军攻打秦嘉,在彭城县击溃秦嘉军队并追杀了秦嘉。楚王景驹逃走,秦嘉的主力部队也被项梁吞并。项梁随后进军薛县,诛杀了与秦军作战失利的朱鸡石并吞并其部队。至此,项梁军队已经扩展到十几万人。

刘邦起兵后先是投靠了景驹,后又投靠项梁,并在项梁的帮助下攻陷了丰县。项羽也完成了攻克襄城的任务,前来与项梁会合。项梁的实力进一步扩大。

重建楚国

公元前208年,项梁采纳了范增的建议,在项氏宗亲和部分将领的支持下找到并拥立熊心之孙熊心为新楚怀王,建都盱眙。陈婴任上柱国,项梁自号武信君。在刘邦手下张良的建议下,项梁立韩国宗室公子韩成为韩王,张良任司徒,并遣兵一千余人收复韩国旧地。

项梁兵败

公元前208年,齐、魏联军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击溃,齐王堂弟田荣被围困于东阿县。项梁带领刘邦项羽前往支援,在东阿城下击溃了秦军。项梁在解救田荣后继续领兵向西追击章邯残部,并催促齐国出兵支援。齐王以楚国收留叛徒田假赵国收留叛徒田角、田间为由拒绝出兵,导致楚军只得孤军追击。

项梁派刘邦和项羽分兵追击,收复成阳县并进攻濮阳县。阳县秦军以水代兵,决堤固守。于是两人转而攻打定陶区,也没有攻克。便攻打三川郡并斩杀了郡守李由项梁在定陶击败秦军后得知李由被杀,愈加骄傲自满,并无视了宋义的劝谏。

章邯利用项梁的放松集结了大量援军,他命令士兵口中衔着树枝来避免发出声音,乘夜色袭击了项梁驻军。项梁在定陶被秦军大败,项梁本人也兵败被杀。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章邯击杀项梁后认为楚军不足为虑,率军进攻赵国,并派兵将赵王赵歇围困在巨鹿,遣使向众诸侯求援。各路诸侯都派军前来支援,但都不敢出动。楚怀王也命令宋义、项羽领军救援赵国刘邦则带兵西进。宋义拒不出战,正值天气严寒,众将士苦不堪言。项羽假借楚怀王命令杀死宋义独揽兵权,并以破釜沉舟鼓舞士气。楚军士气高涨,各路诸侯也前来助战,接连战胜章邯王离统领的秦军。项羽名声大噪,在辕门召见诸侯。诸侯都认项羽为上将军,表示愿意归附于他。

公元前207年,章邯派司马欣向咸阳求援,但赵高并不信任章邯,并派人追捕司马欣。五月,司马欣回到秦军大营告诉章邯,秦国朝廷被赵高把持,“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赵将陈馀给章邯写信劝降,章邯动摇,暗中派使臣前往项羽营谈和约,但没有成功。六月,项羽率军在三户津和汙水大败秦军,但军粮也所剩无几,想要与秦军和谈。七月,章邯与司马欣、董翳率秦军残部在殷墟向项羽投降,章邯被封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剩余秦军也被收编。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秦军主力,一战成名。由于被收编的秦军与诸侯的部队矛盾激化,加上项羽担心兵变,决定将秦降卒二十余万连夜坑杀。

分封诸侯

项羽与刘邦楚怀王约定“先入定渭河平原者王之”,刘邦攻破咸阳市后派兵封关。项羽得知大怒,决定兴师问罪。在刘邦左司马曹无伤与项羽叔父项伯的协调下两人在鸿门宴和项王营遗址会面。会后项羽进入咸阳,杀死了子婴,火烧了秦王宫。秦朝灭亡后,项羽尊熊心为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十八路诸侯。秦末农民战争结束,在短暂的和平后,刘邦与项羽开始争夺中国统治权,中国进入楚汉战争时期。

刘邦集团

沛县起兵

秦朝末年,沛郡亭长刘邦放走了押送的役徒,率领数名义士逃匿在山泽里等待时机。陈胜吴广起兵后,沛县县令在萧何曹参的劝说下召回刘邦,想要起兵。然而县令出尔反尔,拒绝刘邦进城,被城中百姓所杀。刘邦被推举为县令并自号沛公,召集部队正式起兵。

投靠项梁

刘邦起兵后,开始攻打周边郡县。刘邦在攻下丰县后兵败,决定向魏王景驹请求援军,在路上遇到了同往的张良。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转而投靠刘邦门下,两人一起向景驹处请求援军。

刘邦听说景驹被项梁击败,遂投靠项梁。项梁帮助刘邦攻克丰邑,与刘邦并立楚怀王。后刘邦跟随项梁征讨秦军,连克魏地多城,与项羽合并攻取三川郡。但随着项梁兵败被杀,刘邦与项羽被迫撤军东退。

破关灭秦

项梁死后,章邯北上伐赵,将赵王包围于巨鹿县。赵王向诸侯求援,楚怀王命宋义为主将,项羽跟随北上解围。为了分散秦军兵力,同时命令刘邦为西路军主将进军渭河平原,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公元前208年,刘邦一路收集散卒,先后打败赵贲杨熊,收复韩地,南阳郡,逼近关中。刘邦派使劝降秦朝廷,同时章邯也在巨鹿兵败投降,秦朝震动。秦丞相赵高弑杀胡亥,立子婴为新王,遣使给刘邦提议平分关中。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袭取武关,大败秦军咸阳市附近的蓝田县。刘邦进入咸阳,子婴率众投降,秦朝自此灭亡。

项羽拒绝承认“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兴兵向刘邦问罪。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宴和项王营遗址会面,刘邦承认项羽的霸权,两人暂时达成和解。后项羽分封诸侯,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市。秦末农民起义告一段落。

起义影响

秦末农民起义,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的大泽起义开始,到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子婴子婴投降刘邦为止,前后只经历了两年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成功推翻了秦朝统治。在起义中,陈胜吴广“奋臂为天下倡始”为项羽与刘邦领导的农民军最后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末农民起义,解除了秦代军功地主阶级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也调整了社会的劳动关系,使得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为封建社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起义军的组成人员多数是关东地区的,由此结束了渭河平原、关东地区的不平等关系,进一步的消除了战国遗留下来的诸侯割据的痕迹,巩固了全国性的封建统一。

秦末农民起义中展现的人民的力量,使得秦以后的政治家开始重视“民”的作用,促使统治阶级采取较为缓和的政策。汉代贾谊提出要讲究“牧民之道”,到唐朝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体现着秦末农民起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事件评价

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匪寇盗贼”而进入历史记载,而秦末农民起义在史书中不乏赞美,史记为陈胜专门列传“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奋臂为天下倡始”。

毛泽东评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没有新的阶级力量,没有先进的政党,因而这种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得不到如同现在所有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样,就使当时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这样,就在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一书中指出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提出的王后将相无种的思想是对上周以来贵族世袭政权的否定,是革命的政治思想。张舜徽在《中华人民通史》一书中认为,秦末农民大起义在我国历史前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林剑鸣则在《秦汉史》一书中认为,秦末农民大起义像一盏指路明灯,推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前进。同时也表明了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没办法提出超越封建社会的纲领、目标,实际上只起到改朝换代工具的作用。

后世纪念

陈胜吴广起义旧址

陈胜吴广起义旧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大泽乡镇旧址为覆斗形高台,高出地面4.5米,东西长为67.6米,南北宽为65.5米,北高南低。台南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大理石塑像。1961年,涉故台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胜墓

陈胜墓是位于永城市东北芒砀山上的石券土冢,坐北向南,墓冢高2.6米,周长约27.3米。周围建有青石墙,墓前立有一高大石碑。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为郭沫若题写。

项梁墓

项梁墓,秦末汉初时期楚将项梁的葬地,位于定陶城北刘堆村。2006年12月7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封土南北长130米,东西宽52米,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占地10余亩,平面呈椭圆形,状似覆盘。

相关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陈胜王 (1986).豆瓣电影.2023-11-16

百家讲坛:大风歌 (2011).豆瓣电影.2023-11-16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 (2006).豆瓣电影.2023-11-16

萧何月下追韩信(京剧).豆瓣电影.2023-11-16

鸿门宴传奇 (2011).豆瓣电影.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