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萧何

萧何

萧何(?-前193年),汉沛郡丰县(今江苏省徐州市市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丞相、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早期因为文采出众在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在刘邦尚未起义前多次帮助刘邦,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辅佐汉高帝刘邦起义。子婴元年(前207年),刘邦攻克咸阳市后,萧何收集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等,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等国家基本状况,对日后制定政策和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项羽分封时,说服刘邦入驻渭河平原楚汉战争时,任丞相,推荐韩信为将,留守关中巴蜀,辅佐太子刘盈,负责后勤,制定法令,稳固后方。在刘邦跟项羽荥阳市,成皋僵持时,萧何及时给刘邦送去兵卒和粮草。西汉建立后,册封酂(zàn)侯,名列功臣第一,可以带配剑上殿,入朝时可以不按礼制小步急行。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吕雉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王,被拜为相国。后遭刘邦猜忌,为了自保,萧何不惜自污名节。

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期间他参照《秦律》,制定实施《九章律》,采用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汉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临终前推荐曹参丞相,谥号“文终”。墓地位于汉高祖长陵内。

人物生平

秦朝为官

萧何是沛丰邑(汉沛郡丰邑)人(今江苏丰县人),因为熟知法律、处事公平在秦末担任沛县的主吏掾,在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就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帮助刘邦。在刘邦当了亭长后,也经常帮助刘邦。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刘邦去咸阳市送民夫服徭役时,别人都送钱三百为刘邦送行,只有萧何送了五百钱。

秦派御史监督郡政,萧何因为办事条理分明,被御史封为泗水郡(今安徽淮北西)官吏,负责文书方面的工作,后来萧何因公务考核成绩名列第一,御史向朝廷提议征召萧何,被萧何再三拒绝,才没有被征调。

沛县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随后多个郡县的人杀了县令响应起义,沛县县令很害怕,萧何、曹参建议县令招来已经起兵的刘邦。但是等刘邦到来之后,县令却反悔,关闭城门不接纳刘邦,并且下令诛杀萧曹二人,被二人逃出城去。之后沛县百姓在刘邦劝说下杀了县令,并开门迎接刘邦。萧何、曹参等人担心身家性命怕谋反被秦朝诛灭九族,就推举刘邦为沛公,并帮助刘邦在萧收拢沛县子弟3000人。萧何做了县丞,跟随刘邦为其出谋划策。

前207年,刘邦攻入秦朝首都咸阳时,别人都抢夺金银财宝,萧何却收集秦朝丞相、御史的法律文书、书籍、图画等记载了天下关隘、郡县户口、社会状况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为刘邦争夺天下起到重要作用。

坐镇汉中

后来项羽听取范增的计策将刘邦封为汉中王,并且派章邯司马欣董翳防备刘邦。刘邦十分不满,不愿意去汉中,并准备攻打项羽,萧何劝说刘邦说此时兵力不足,不足以抗衡项羽,并且去汉中可以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收拢巴蜀财物,可以方便以后回军收复三秦地区,为夺取天下做准备。刘邦同意了萧何的劝说,去汉中称王,并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又给刘邦举荐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率军攻打项羽,萧何以丞相身份镇守渭河平原,治理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地区),侍奉太子。萧何定制律法规章制度、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草,建立聂氏宗祠、社稷等,且萧何经常上奏,得到刘邦许可后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合适的方法去施行,等刘邦回来后在上奏详情。在刘邦损兵折将之后,萧何经常在关中征调士兵,为兵败的刘邦及时补充兵员,刘邦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打理。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项羽跟刘邦在京、索之间对峙时,刘邦多次派人慰劳萧何,此时鲍生建议萧何派遣自己的子孙兄弟在刘邦军中供职,以减轻了刘邦的猜忌。

论功封侯

刘知远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即位称帝,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高,封为酂侯,赏食邑八千户。群臣不服,刘邦说众将好比猎狗,而萧何好比猎人,指挥猎狗猎取目标,加上萧何全族数十人跟随刘邦参军,功不可没,众人就再无异议。列侯封赏完毕又论功勋排名次,群臣建议曹参排在第一位,不过刘邦心中想让萧何排第一,就采纳关内侯鄂秋的建议,让萧何排名第一,曹参次之,并特许佩剑上朝觐见,入朝时可以不按礼制小步急行,就连萧何父母兄弟十余人都受到封赏。又加封萧何两千户,作为曾经萧何多送刘邦二百钱的报答

建造未央宫

西汉长安城长安位于咸阳的长安县,刘邦把咸阳的兴乐宫改建成长乐宫,并居住在这里,下令丞相以下的大小官员都迁都长安来处理政务。同时命令萧何在长乐宫的西面建造未央宫,未央宫设有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征战韩王信归来的刘邦看到宫殿非常壮观很生气,对萧何说天下战乱频繁,胜负犹未可知,为什么还要把宫殿建造的如此豪华。萧何表示宫殿壮丽可以彰显天子的威严,刘邦这才转怒为喜。

计除韩信

陈稀出任巨鹿郡郡守前,韩信与其约定如果起兵自己在京城做内应。在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陈稀谋反,刘邦率兵亲征,韩信告病不去,但是暗地里派人送密信于陈稀处,表明支持之意。韩信的举动被其门客得知,门客的弟弟向吕雉告发韩信谋反的计划。吕后得知后,就跟萧何商量应对之策,说陈稀已经被杀,所有官员都要上朝庆贺。萧何跟韩信说即使有病在身,也需要进宫给吕后道贺。韩信来到宫中,被吕后预先埋伏的士兵捉住,在长乐宫的悬钟室内把韩信杀掉。接着吕后又杀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所有人。

遭受猜忌

“刘邦得知吕后采纳萧何的建议,除掉了在关中谋反的韩信后,拜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并且派遣一名都尉和五百士兵作为相国护卫,众人因此都庆贺萧何,只有召平对萧何表示哀悼,并说刘邦因为韩信刚谋反对萧何也有猜忌之心,派护卫并非是恩宠,他建议萧何谢绝封赏,并将家财献出去作为军费,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领兵平叛,期间又多次派使者询问萧何在做什么,使者汇报表示萧何在京城安抚百姓,拿钱财充军。萧何的门客劝萧何说他功高震主,刘邦之所以多次询问他的情况,是怕萧何控制渭河平原动摇汉朝基业。并建议萧何低息借贷、多购置田地自毁名声。萧何采纳其计,刘邦知道后很高兴。在刘邦讨伐英布回来后遇到百姓拦路上书告萧何强制买卖的罪状,刘邦自己不仅怪罪萧何,反而把百姓的壮词给了萧何,让萧何自己向百姓谢罪。

后来萧何向刘邦建议让百姓进上林苑开垦种田,刘邦大怒,认为萧何在讨好民心,就把他交付廷尉关押起来。在王卫尉的劝说下,刘邦才下令释放了萧何。萧何赤着脚向刘邦谢罪

晚年逝世

刘邦去世后,萧何辅佐刘盈,萧何病重时,汉惠帝亲自去探望,并向他询问接替萧何的人选,并问萧何曹参是否可以接替丞相之位,萧何挣扎起身说如果曹参为丞相,即使自己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刘盈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

家族成员

萧夫人:姓名不详,被吕雉封为酂侯,刘恒元年(前 179年)被罢免。

萧禄:萧何之子,酂侯。

萧延:萧何之子,被吕后封为筑阳侯,汉文帝元年(前 179年)改封酂侯。

萧遗:萧何之孙,酂侯,因罪被剥夺侯位。

萧嘉:萧何之孙,刘启二年(前155年)封侯,并赏赐武阳县,食邑两千户。

萧胜:萧嘉之子,继承父亲侯位,因罪被剥夺侯位。

萧庆:萧何曾孙,刘彻元狩中年,封其为酂侯。萧庆去世后,其子寿成继位,后又被免去爵位

汉宣帝时,下诏命丞相御史寻找萧何在世的后人,找到萧何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邵县二千户封给萧建世,并封其为酂侯。后来萧建世的孙子萧获继承侯位,因指使家奴杀人犯了死罪,但是减去了死刑。

刘骜时,封萧何玄孙之子南县县令萧喜为酂侯,一直传位到萧喜曾孙,王莽篡汉失败后才断绝了继承人。

人物成就

编九章律

九章律,也称《汉律九章》《汉律》,原文已经失传。汉朝建立后,原来的约法三章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刘邦令萧何参照秦律,制定汉律。他取用秦法六律,即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去除其中的夷三族和连坐法,又补充了户律、兴律、厩律,共九章,成《九章律》。其中前六篇大致与秦律相同,源于李悝法经》。两汉以《九章律》为主要法律,汉以后历代法律多以此为参考,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

建石渠阁

汉高帝九年(前198年),萧何在长安未央宫殿北建立了石渠阁,因其下以石砌渠导水的命。阁中收集了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等重要官署的图书、律令等,成为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中心。后来汉代的档案也贮藏在这里,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组织学者韦玄成、梁丘临等儒生在这里编撰史籍,讲论“五经”,讲论的奏疏回寄成《石渠议奏》(又名《石渠论》),共155篇,已经遗失。西汉末年,石渠阁被毁。其遗址在西安市北郊汉城遗址未央宫遗址北侧。

建麒麟阁

麒麟阁为萧何所建,在西安市未央区汉城遗址未央宫内,用于保存秘书、贤臣画像,汉宣帝曾绘制了霍光、苏武的画像放在阁内。此后多以麒麟阁或麟阁代表功勋卓著和崇高荣誉。

建天禄阁

天禄阁为刘知远时期萧何在长安未央宫内建立,以研究校理图书为主,汉代用来收藏图书典籍的地方。刘骜刘欣时期,学者刘向刘歆父子等在阁里校阅典籍,编写成《别录》《七略》,后人为了纪念刘向在天禄阁台上建造刘向祠,其遗址在西安市北郊汉城遗址未央宫遗址北侧。

历史评价

刘邦:“在大帐里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我不如张良.守卫国家,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运粮的道路畅通,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

刘盈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司马迁:“相国萧何在秦朝z做文职小官吏时,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大作为。等到汉朝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势改变,除旧更新。韩信、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了”

《太史公自序》:“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

班固:“相国萧何在秦朝做文职小官吏时,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大作为。等到汉朝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势改变,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为一代之宗臣”

曹操《求逸才令》:“萧何、曹参曾经都是小官吏,韩信、陈平都曾背负名声受污、遭人耻笑之辱,但最终都能帮助帝王成就大业,名流千古。”

吕蒙正破窑赋》:”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司马昭:“昔日萧何、张良、霍光都有匡正辅助的功劳”

晋.应詹《上表请兴复农官》:“从前汉高祖让萧何镇守观众,刘秀寇恂守河内,曹操令钟繇镇守西边,所以能扫荡八荒,国内安宁。”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朝司马贞《史记隐述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荀勖:“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葛洪《抱朴子》撰:“萧何合曹参不涉猎经典,但是却比一般辅政大臣优秀,果然了解别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朱敬则称刘牧之:“如萧何之镇静渭河平原,寇恂之安辑河内。。。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南宋洪迈《汉唐八相》撰:“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为汉、唐名相,不待诵说。然前六君子皆终于位……萧何且死,所推贤唯曹参”

宋代洪迈撰《容斋续笔.萧何给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某,古俚语又‘成也萧何,败萧何’之语。”

宋代张镃《读\u003c萧何传\u003e有感》:“汉祖肇炎图,三杰咸辅翼。功成及酬赏,相国独第一,护军给饷馈,入秦收图籍。用智既有余,保身岂难必。逊封散宏财,非真召平力。污名起田宅,犹愈受斧。终加恭谨辞,贤哉史臣笔。”

陈亮:“汉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萧何、韩信张良盖杰然于其间。天下既定,而不免于疑。萧何以谨畏自保。。。萧何能知之于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为自保矣。”

元代徐钧《史咏诗集》:“相国人夸佐沛公,收图运饷守渭河平原。不知用蜀为根本,此是兴王第一功。”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轶事典故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和韩信多次交谈,知道韩信是个奇才。刘邦迁到新都南郑(今汉中市)后,许多士兵因思念家乡,纷纷逃亡。韩信因得不到刘邦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到韩信逃跑了,来不及向刘邦禀告,连忙骑马星夜兼程去追,直到月上中天,才追上韩信。他向韩信承诺一定让他做大将军,将其劝回。萧何带韩信回来后,再次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谋划夺取天下的详细方略。刘邦依韩信的计策,做好军事部署,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国士无双

萧何追回韩信后,刘邦问他:“那么多将领逃跑,你都不追,你为什么只追韩信呢?”萧何说:“将领容易有,像韩信这么杰出的人才,国内可独一无二。”后来,当人们形容国内数一数二的人才时,就用“国士无双”这个成语。

成也萧何败萧何

出自宋朝洪迈《容斋续笔·萧何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雉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绐信人贺,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韩信因为萧何的推荐,在刘邦身边担任大将军,成为一代名将。后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找萧何商议对策,萧何以庆祝平叛胜利为由,把韩信骗到宫中后被吕后杀掉。所以就有了“成也萧何败萧何”的说法。形容事情的成败都在于一人身上。

萧规曹随

西汉初期,刘邦用萧何为丞相,实施无为而治的治国政策,使得社会稳步发展。萧何死后,向刘盈推荐曹参接替自己。曹参出任丞相后,延用萧何制定措施治理天下,治国成效显著,收到百姓传颂,便产生了“萧规曹随”的成语。

后世纪念

明清时期,在苏州城内乐桥上有萧王庙,庙内供奉着萧何塑像,东北街两段有萧王弄。

萧何追韩信的地方位于汉中市留坝县马道镇北侧的凤凰山下,是汉中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爱新觉罗·颙琰十年(1805年)和咸丰五年(1855年)的石碑,碑上记载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衡水市阳河畔建立了萧何文化广场,传说此地葬有萧何的金头而得名,是一座集文化、教育、健身、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广场,广场内有萧何公共艺术雕塑,中央是一个小喷泉,四周围绕着八根灯柱,上刻有萧何的故事。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汉书.萧何曹参传第九.读典籍.2023-03-13

汉语词典.千篇.2023-03-22

楚河汉界.猫眼电影.2023-03-13

汉刘邦.猫眼电影.2023-03-13

辛追传奇.猫眼电影.2023-03-14

楚汉骄雄.猫眼电影.2023-03-13

楚汉风云.猫眼电影.2023-03-13

大风歌.猫眼电影.2023-03-13

楚汉传奇.猫眼电影.2023-03-13

楚汉争雄.猫眼电影.2023-03-13

西楚霸王.猫眼电影.2023-03-13

鸿门宴传奇.猫眼电影.2023-03-13

王的盛宴.猫眼电影.2023-03-13

高清戏曲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开拍(图)-中新网 530 Origin DNS Error.中新网.2023-03-13

萧何月下追韩信.猫眼电影.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