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市为核心,并包括江苏省和浙江省与安徽三省的南京和杭州市与合肥市等26个联系紧密的城市组成。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地理经济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历史
李娜提出了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城市群格局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以上海市为核心,南京和杭州市为次核心的点状布局。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浦东开发为标志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轴线发展格局。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苏州市、合肥市、宁波市和无锡与常州等中心集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布局。
根据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已经发展成为超大城市,杭州和南京已经发展成为特大城市,苏州、合肥、宁波和无锡与常州等五个城市已经发展成为Ⅰ型大城市。
总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范围是扩张趋势,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圈层式和网络状发展,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联系进一步加强,结构体系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体系中的发展引导极核作用不断加强其他城市在上海的引领下已经形成层级和圈层结构,城市群网络结构逐步明晰。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市、南通市、扬州市、镇江市、盐城市、泰州市,浙江省杭州、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台州市,安徽省合肥、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滁州市、池州市、宣城市27个城市为中心区,面积22.5万平方千米,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青浦区、江苏吴江、嘉善县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面积约2300平方千米,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上海临港等地区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2021年3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范围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 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台州市,安徽省的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滁州市、池州、宣城等26市,总面积21.1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大约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和11%。
空间
综述
促进形成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上海市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2022年9月,根据《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并入上海大都市圈。
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上海市与邻近的浙江省、 江苏省、安徽省构成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 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1 年末,上海行政区划面积 6340.5 平方千米, 下辖16个市辖区;常住人口 2489.43 万人。
特大城市
南京市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江苏省省会,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东西最大横距约70千米,南京最大纵距约150千米,市域平面呈南京长东西窄展开,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别名“余杭”“钱塘”“临安”,浙江省省会,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湾,南与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相接,西与安徽省交接,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289平方千米。2022年,市区常住人口1237.6万人。
大城市
合肥市
合肥市,通称“合肥”,古称“合肥县”“庐阳”“合淝”。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地处皖中地区腹地,江淮之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是合肥的内湖。
苏州市
苏州,简称“苏”,古称吴、姑苏、平江,江苏省地级市,Ⅰ型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重要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浙江省地级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东南部,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1678千米,约占浙江省海岸线的1/4。截至2022年10月31日,宁波市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末,宁波市常住人口有961.8万人。
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中国两个层级的最大的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由上海市和江苏省与浙江省的八个地级市一起构成。《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是上海与周边8个城市协作发展的共识性文件,也是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区域的宏伟蓝图。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都市圈之一。南京都市圈由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与当涂县,滁州市琅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市、扬州市、淮安、芜湖市、马鞍山、滁州市、宣城市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500万。
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南翼,地跨浙皖两省,主要以杭州为中心联结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衢州市、黄山市五市为节点长三角打造南翼。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长三角西端,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长三角向中西部延伸的重要枢纽和西大门,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区域面积占全省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中国政府网.2022-12-29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2022-12-3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2022-12-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人民网.2022-12-29
“七人普”数据:我国超大城市共7个 城区常住人口超千万.人民网.2022-12-29
“七人普”分县资料公布,105个大城市名单出炉——看看大城市“俱乐部”有哪些成员.新华网.2023-02-16
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2022-12-29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布版.pdf.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2022-12-29
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5-21
上海概览.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5-21
品读南京|南京的70多个名号,你知道多少.南报网.2023-05-21
城市概况.南京市人民政府.2023-05-21
历史沿革.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讯网.2023-05-21
杭州市志.杭州党史与地方志.2023-05-21
行政区划.杭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1
2022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杭州市统计局.2023-05-21
【国务院关于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05-21
106个大城市名单出炉:江苏占11席,还有这些后备军.腾讯网.2023-05-21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公开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5-21
国务院关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国政府网.2023-05-21
魅力甬城.宁波市人民政府.2023-05-21
行政区划和区划面积.宁波市人民政府.2023-05-21
行政区划和区划面积.宁波市人民政府.2023-05-21
2022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2023-05-21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布 上海与周边八个城市的“大合唱”.中国新闻网.2022-12-29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公开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2022-12-29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2022-12-2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20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1-31
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1〕24号).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1-31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1-31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1-31
江苏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1-31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1-31
杭州都市圈谋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宏图.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5-21
合肥都市圈的科创逆袭.经济网.202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