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
州市,通称“衢州”,别称“柯城”,古称“信安”,是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闽赣皖四省边际,陆地面积为8504.69平方公里,水域总面积339.86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衢州市下辖有2个区,1个县级市,3个县,100个乡镇(街道),1482个行政村。截至2022年末,衢州市常住人口229万。
衢州是一座以生态山水为特色的美丽城市。它的名字取自于它的山脉和水系。仙霞岭山脉、怀玉山脉和千里岗山脉将衢州市围绕在之中,形成了一个被山脉环抱的地势。另外,常山江、江山江、乌溪江等九条江流经该市,并在市区内汇聚成一体。衢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夏、商、西周三代这里属于越之地。春秋初为姑蔑国,后为越国西部姑蔑地,县治即今龙游县。东汉初平三年(192)析太末置新安县,衢县自此而建。南陈永定三年(559)一度置信安郡,为衢地设领县建制之始。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旋废;垂拱二年(686)复置,此后千余年,止1949年解放,衢城历为州府路道区的治署所在。1949~1955年是浙江省衢州专员公署驻地,1985年建为省辖市。
2024年,衢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2.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5.8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23.70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31亿元,增长4.8%。
衢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199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脉源远流长。衢州拥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州级城池——衢州府城,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府城墙、复建的天王塔院、文昌阁等历史文化古迹。
名称由来
“衢州”最初是作为州级政区名称出现的。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分婺州[wù zhōu]于信安依廓置州,实行州领县体制。州领信安、定阳、须江三县。“衢”是信安之地置州的专名;“州”是政区级的通用名。州是以“衢”字因,衢州之名由此起。
关于衢州的得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引自《大明一统志》中引用《吴会须知》的记载:“以路通三越,故名。”三越指的是吴越、闽越和南越国。这种说法认为衢州以其连接三越地区的交通要道而得名。第二种说法可以追溯到成书于唐朝元和八年(813年)的《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记载:“以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衢州得名的原因是因为该地区有三座山脉交汇,被称为三衢山,因此以此为名。另外,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至1117年)的《舆地广记》也提到了类似的说法:“自隋以前地理与婺州同。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析婺州之信安置衢州,以州西三衢山为名”。这种说法认为衢州的得名是因为在唐朝武德四年(621年),隋朝平定了李子通之后,将原属于婺州的信安地区独立设立了衢州,取名自该地区以西的三衢山。
以上两种说法,如按成书时序,《元和郡县图志》要早于《大明一统志》及《吴会须知》(南宋末),且同为唐代。但具体哪一说较为可信?从地名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探讨“衢”字的含义。据《尔雅·释宫》所记,衢一词可以解释为“四达谓之衢”,意思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交汇处。这表明衢这个字在古代可能用来指代交通要道。《楚词·天问》中提到了“九交道”之意。这可能意味着衢一词与九个道路的交汇有关。此外,《太玄经》中也有以衢为名的记载,其中提到了“衢周九路”的说法。这也暗示着衢与九条路线的交汇有关。根据元至元时期《重建衢州路总管府碑记》的记载:“唐始改为州,因四通五达江、浙、闽、广之所辐,故曰衢”。这说明在唐朝时,将此地改设为州,取名衢州,是因为它处于连接江、浙、闽、广等地的四通五达之地。明邓元锡《函史》亦云:“衢州府,为江浙闽广之所辐辏,故名三衢。”地理位置来看,衢州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地处浙江省中西部。俯瞰衢州,可以看到它处于川陆之交的位置,四通八达,南接欧州、福建省,北至安徽的歙县[shè xiàn]和婺源县,东达上海市和杭州市,西接大海。在古代,交通主要依赖水陆交通,衢州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形成了一个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衢江是衢州的主要河流,它由江山港、常山江和乌溪江的汇合而成,最终流入了大海。这个水系为衢州提供了重要的交通纽带,使得衢州成为一个交通要地。古代称三个交汇的水系地区为“三衢”。衢州作为“衢”的地方,历史上常常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在《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这里的“衢地”指的是多个国家相毗邻的重要要冲地区。“衢地”一词并非专属于衢州,但衢州在历史上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衢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提到了一段评述,他说:“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衢州作为军事要地和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在南陈永定三年(559年),陈霸先陈霸先意识到衢州地区在军事、地理、交通、经济和政治方面具备提升的潜力。出于对这一地区潜力的认识,武帝在信安县治所的峥嵘镇设立了信安郡,该郡辖信安县和定阳县。这一举措为后来的衢州建立奠定了基础。随后,在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根据南朝陈时代的信安县设立的信安郡作为基础,唐朝将其升格为州,将州治安排在信安,即现在的衢州市所在地。这标志着正式建立了衢州州治。州以“衢”名,也是彰显地域交通特征。因此,民国《衢县志·释衢》结语定论:“是以论衢地之得名,仍当以三省交通为断,不必援洪水界道之三衢山为言也。”
再来看因三衢山成名说。此说出自宋人叶庭《海录碎事》,其载:“三衢山在衢州三十里,昔有洪水暴涨,□兹山三道,民不为害,因名三衢。【隋志】”。《海录碎事》为叶庭珪晚年编撰。作者在卷首的自序中表示:“我入仕已经四十余年了,士大夫之家有各种奇特的书籍,我没有不借来的,借来的都读过,读过的没有不读完篇章的。我经常写下几十册的笔记,从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摘抄,将其命名为《海录》。”根据明代的《衢州府志》中的记载,弘治年间的该志提到:“三衢山在三衢乡,按隋志,昔有洪水暴出,派兹山为三道,因为之三衢,州名以此。”然而,奇怪的是,《隋书·地理志》似乎没有类似的文字记载。在民国时期,方志学家郑永禧在《衢县志·释衢》中也提到:“今检《隋书·地理志》无此语,亦未见有三衢名,其说尚存疑义。”这表明即使在郑永禧编写《衢县志》时,他也未找到《隋书·地理志》中确切记载“三衢山”的相关内容,也未见到“三衢”作为具体地名的出现。这使得关于衢州得名源于“三衢山”的说法具有一定的疑义。可见,魏征主编的《隋书》中没有提及三衢山。再退一步说,如果《海录碎事》所录是真实的,也仅是三衢山得名说,亦可佐证《隋书》并没有衢州因三衢山得名一说。至衢州置州近二百年后,唐元和(806-820)丞相李吉甫主编《元和郡县图志》时,向天下征集条目,异说者纷呈,不止衢州一条。新、旧唐书的总者对《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述也不认可,并对其他州名的成因大都作了交待,对衢州所属县之名来历、含义都作了释载,唯特“衢州”条没有谈及。而“州名以三衢山因”一说在之后的宋、元、明、清诸史中“衢州”条下也不曾提及。
综上所述,“衢州”一名以交通得名无疑。有些文献中累次出现衢州一名以“三衢山”因,这其实是一种误导。“三衢”一词古语中早有,如《管子·轻重甲》篇“乐闻於[[yú]三衢”。很明显“衢”非三衢之简称,“三衢”是衢字的引申。大量的文献证明,先有唐朝武德四年衢州之名确定,然后才有衢江、三衢山的因州命名。而尉迟敬德取名、因三衢山得名的说法均属附会。
历史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三代时期属于百越族群的地盘。春秋初期,该地区为姑蔑国。后被越国吞并,成为了越国的领土。战国时期,衢州地区则处于楚国的统治下。
秦汉时期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朝平定了江南地区,并在吴越地区设立了会稽郡。衢州地区当时作为会稽郡的一部分,被称为太末县(有一种说法是大末县)。
在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衢州地区成为诸侯国荆的一部分。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归属孙吴。刘启四年(公元前153年),刘濞[liú bì]被诛杀,衢州地区复属于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太末县被分割出来,成立了新安县。这可以看作是衢县建县的起始。然而,此时衢县仍隶属于会稽郡。直到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新安县再次被分割,成立了定阳县。
三国时期
晋至南朝
晋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由于与弘农郡的新安县同名,新安县改名为信安县,命名来源于当地的信安溪县。有一种说法是溪以县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县以溪得名。不过,仍然隶属于东阳郡。
刘宋、齐、梁三代,新安县的隶属关系保持不变。直到南陈永定三年(公元559年),设立了信安郡,这个郡辖信安县和定阳县,并隶属于州。
隋唐时期
隋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太末县和定阳县并入信安县,信安县隶属于东阳郡。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信安设置了衢州,并分置了须江县(后更名为江山县)和定阳县(后更名为常山县)。衢州的名字正是由于此地处于通往三越地区的交通要道而得名,信安成为衢州的州治。同时,太末县的西部划归为白石县,并设立州,管辖太末,白石两县,白石为该州的治所。七年(公元624年),衢州被废除,定阳县、须江县、白石县和太末县并入信安县,隶属于婺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从信安县和金华县拆分出龙丘县。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恢复衢州,辖信安县、龙丘县和常山县,属于江南道,信安继续担任州治。如意元年(公元692年),从龙丘县的西部划出盈川县,衢州辖信安县、龙丘县、须江县、常山县和盈川县。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从须江县、定阳县和弋阳县县划出玉山县,隶属于衢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衢州改为信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再次恢复衢州。同年,玉山县划归信州。衢州仍然辖信安县、龙丘县、须江县、盈川县和常山县,信安作为州治,隶属于浙江东道。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衢州改隶浙江西道。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衢州再次隶属于浙江东道。二年(公元781年),又改为隶属于浙江西道。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再次隶属于浙江东道。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废除盈川县,管辖地区并入信安县。咸通中(860-874年),将信安县改名为西安县,以西溪为名,仍隶属于衢州。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时期,衢州地区隶属于吴越国(907-978年)。衢州的州治设在西安,辖西安县、龙游县、常山县、江山市这四个县。
两宋时期
北宋时期,西安县仍然作为衢州的州治,隶属于两浙路。
南宋时期,衢州地区隶属于两浙东路。
元明清三代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为衢州路总管府,西安县倚廓,隶属于元朝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
朱元璋己亥年(1359年,元至正十九年),将衢州路改为龙游府,治所仍设在西安县。丙午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又将龙游府改为衢州府,治所仍在西安县,归属于浙江省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建立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年),废除越王府。
清代沿袭明朝的制度,衢州地区仍被称为衢州府,并归属于浙江省的金衢严道。顺治帝八年(1651年),浙闽总督府迁至衢州。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年),浙江总督府被裁撤,西安县仍然是衢州府治所,同时成为金衢严道的治所。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西安县被裁并入衢州府,由衢州府管理。
民国
辛亥革命后,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同时管理西安县事务。1912年二月,废除衢州军政分府,改西安为衢县。1914年,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1916年,裁撤金华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1927年,设立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1935年9月24日,改成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署属址。1946年,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衢县。1948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至金华市。1949年5月6日,衢县解放,并设立军管会,随后建立衢州专员公署。衢州市专属机构仍驻扎在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衢州市撤销,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员公署也随县府迁回衢县。1955年3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1958年11月,常山县并入衢县。1960年1月1日,龙游县并入衢县。1961年,常山县恢复独立设立。1979年9月,衢州市重新设立,县与市共存。1981年4月,撤销县级行政区,衢县并入衢州市。1983年9月13日,龙游县从衢州市分出,成立独立的县级行政区。1984年,衢州市的辖区保持不变。1985年5月,金华市地区撤销,衢州市升格为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和衢县,实行市辖县制,市辖衢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和柯城区。1987年12月,江山县改设为县级市,隶属于衢州市。
地理
位置境域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于钱塘江上游,位于金衢盆地的西端。衢州紧邻福建南平,与江西上饶、景德镇相连,北部与安徽黄山相邻,东部与浙江省内的金华、丽水市、杭州市三市交界。衢州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15"~119°20′20",北纬28°15′26"~29°30′00"。衢州东西宽约127.5公里,南北长约140.25公里,总面积约为8844.6平方公里。
气候
衢州市位于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明显,表现为四季分明,冬季和夏季相对较长,而春季和秋季相对较短。此地气候饱受光热的滋养,降水丰沛,气温适中,而且无霜期较长,同时还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长,温适、光足,旱涝明显”的特点。衢州市的冬季风相对于夏季风更为强劲。在市区和常山地区,主要受到来自东北偏东的风向影响。而龙游县和江山地区则受到东北风的影响,开化县地区则主要受到北风的影响。这种多样的风向给衢州市的气候带来了一定的特殊性。衢州市的地貌相当多样化。在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助于静止锋的滞留,增加了降水的机会。在盛夏时期,台风较难深入衢州境内,对该地区的影响较小。相反,衢州市更常见的天气情况是静热天气,即天气炎热而静风较为常见。
在衢州市,从1月份开始,降水量逐渐增加。在春季(3月至4月),受到华南静止锋的影响,各地的雨量在395毫米至44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3%至26%。5月初到6月底是春末初夏季节,这段时间降水量和雨日都呈剧增态势。在这段时期,总降水量通常在500毫米至610毫米的范围内,是全年降水量最多且最集中的时段,容易引发洪涝灾害。从7月上旬开始,衢州市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进入盛夏高温季节。在这个时期,降水量减少,进入相对干燥的期间。在9月份以后,冬季风势力逐渐增强,这意味着冷空气开始影响衢州市。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降水量也逐渐减少。从10月到翌年的2月,衢州市的降水量通常在370毫米至392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21%至23%。
衢州市的降水地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变化。沿江河谷平原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较低,通常在1700毫米以下。这是由于平原地势较为平坦,缺乏地形障碍,降水被其他地区相对吸引,导致降水量较少。而向两侧的丘陵山地,降水量逐渐递增。递增率一般为40至80毫米/100米。这意味着海拔每升高100米,年降水量增加40至80毫米。尤其是3月至6月这个时期,丘陵山地的降水增率最大。南北山区相对于中部平原来说,降水量较多。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降水量也较多。
地质
盆地内沉积了晚白垩[è]世至第四纪的衢江群陆相地层。江山至绍兴市的深大断裂带从金衢盆地的南侧边缘通过,因此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盆地的南东部属于华夏褶系浙东南褶皱带,地表大部分被中生代的火山岩和沉积岩所覆盖。而盆地的北西侧主要是露出的新元古代和古生代地层。在地震活动方面,该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V度,属于区域地壳稳定区。
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有碎屑岩、沉积岩、侵入岩、潜火山岩等岩组,岩石软硬不均。坳沟、山前地段分布为以粘性土为主的岩组,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含砾亚粘土等.可与下覆基岩一起作为持力层。大江、黄河两侧的高低河漫滩及平原区分布为以研石类土为主的岩组,上部为粉质粘土或亚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呈二元结构,工程地质性能优,可直接作为持力层。
地形地貌
衢州市整体地势特征是南部和北部相对较高,中部较低,西部较高,东部较低。衢州市中部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即金衢盆地的西半部,沿着西向东的方向逐渐展宽。
衢州市的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地。其中,平原占据约15%的总面积,丘陵占36%,山地占49%。千里岗山脉位于北部,怀玉山脉位于西部,而仙霞岭山脉则是市内最大的山脉。衢州市最高点位于江山市的大龙岗,平均海拔达到1500米。
水文水利
河流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而衢江是钱塘江的一级干流。衢江的发源地位于安徽省休宁县青芝尖北坡,海拔1144米,源头清澈见底。从发源地开始,衢江自西北方向流入浙江省开化县境内,经过开化县和常山县,然后向东流经衢州市区的双港口与江山港汇合,形成衢江。衢江在东北方向继续向下流,沿途汇入许多支流,形成了羽状的水系。它先后穿越衢州市区、衢江区、柯城区和兰溪市,在兰溪市南郊的马公滩与金华江汇合后,被称为兰江。衢江的主河道长约257.9公里,集水面积达到11477.2平方公里。衢江水系在衢江市区和周边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提供了支持。
常山江是指在池淮溪与马金溪汇合口以上的河段,在这个河段常山港被称为马金溪。常山港在开化县华埠镇境内,汇入了池淮溪、龙山溪和马溪这三条大支流。然后,常山港进入常山县境内,在其境内还有龙绕溪、南门溪、虹桥溪、芳村溪等四条较大支流的汇入。接着,常山港进入柯城区区境内,从北淤村进入,在沟溪乡有另一条较大支流大俱源的汇入。常山港继续流经柯城区的航埠镇、沟溪乡、姜家山乡和双港街道,最后于双港口处汇入衢江。常山港流域的主河道长度为175.9公里,流域总面积为3384.9平方公里。
江山港发源于双溪口乡的仙霞岭北麓龙井坑,位于浙闽交界处。江山港从西南向东北贯穿山地丘陵地带,穿越江山市的中部地区。它流经了双溪口乡、峡口镇、凤林镇、淤头镇、贺村镇、清湖镇、碗窑乡、虎山街道、双塔街道、上余镇、四都镇等乡镇和街道,最终在衢州市的双港口与常山江汇合,形成衢江。江山港的主河道长度为137.4公里,流域面积为1946.3平方公里。
乌溪江是衢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福建省蒲城县的大福罗地区。该江自南向北流经王村口、独山、小逆口、湖南、黄坛口,最终在衢州城东5公里处的樟树潭与衢江汇合。乌溪江的全长为155.9公里,流域面积为2577.3平方公里。其中,在衢州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610.1平方公里,河流长度为63.1公里。
信江是属于鄱阳湖水系中的五大河流之一,又被称为上饶江,古代称为余水。它的发源地位于浙赣两省交界处,具体来说是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当玉山水和丰溪在上饶地区汇合后,便正式成为信江。信江的干流自东向西流淌,经过上饶、铅山县、弋阳、贵溪市、鹰潭市、余江区和余干县等县市。在进入余干县境时,信江分为两个支流注入鄱阳湖。在沿途的流程中,信江汇纳了石溪水、铅山水、陈坊水、葛溪、罗塘河、白塔河等多个重要支流。信江的全长为313公里,流域面积达到17600平方公里。常山球川溪等流域也隶属于信江流域范围之内。
湖泊
衢州市(由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部分)范围内没有面积0.5~1平方公里的湖泊。
水利
衢州市目前拥有4座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65座小型一型水库和274座小型二型水库。此外,衢州市还有384段渠道(人工水道),总长度为927.51公里。这些渠道起到引水、排水、灌溉和水资源调配等作用。其中,乌溪江引水工程东干渠和铜山源水库西干渠是衢州市主要的骨干渠道,起到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和调节作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衢州市的耕地总面积为105012.03公顷(157.5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为88825.63公顷(133.2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59%;旱地面积为16186.40公顷(24.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41%。耕地面积全市前三位的县(市、区)为江山市、衢江区、龙游县,占全市耕地的66.88%。
园地总面积为84489.71公顷(126.73万亩)。其中,果园面积为58901.45公顷(88.35万亩),占园地总面积的69.71%;茶园面积为8328.25公顷(12.49万亩),占园地总面积的9.86%;其他园地面积为17260.01公顷(25.89万亩),占园地总面积的20.43%。衢江区、常山县和江山市的园地面积总和占据了全市园地总面积的59.21%。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衢州市的林地总面积为566807.37公顷(850.21万亩)。其中,乔木林地面积为416142.96公顷(624.21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73.42%;竹林地面积为102780.60公顷(154.1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8.13%;灌木林地面积为12171.90公顷(18.2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2.15%;其他林地面积为35711.91公顷(53.5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30%。在全市的林地面积中,开化县、江山市和衢江区是林地面积最大的三个行政区。这三个行政区的林地面积总和占据了全市林地总面积的73.90%。
生物
衢州市中药材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是浙江省省中药材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据统计,衢州市现有各类中药材种植69种,面积30多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年产值7亿多元,已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75个,种植面积在千亩以上的中药材有20种。其中衢枳壳12.5万亩,覆盆子9640亩,黄精近7000亩,白及2320亩,白花蛇舌草2200亩,形成了绿业公司、红日家庭农场、瑞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浙八味公司等一批规模种植大户(合作社、公司)。
矿藏
矿产赋存种类多,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产地96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5处。 已探明矿产中居全省前列的有石煤、石灰岩、黄铁矿、叶蜡石、大理石、耐火粘土、铀矿等。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石煤、石灰岩矿。主要矿产及累计探明储量有:煤813万吨,石煤7.37亿吨(预测总量61亿吨)、石灰岩5.81亿吨(预测总量31.3 亿吨)、黄铁矿3345万吨(有省内最大的硫铁矿生产矿山)、叶蜡石270万吨、莹石301万吨、大理岩1726万立方米,耐火粘土181.9万吨、含钾砂岩702万吨,磷矿494万吨、钒[fán]矿(石煤层中伴生五氧化二钒)310 万吨、矿4500吨。此外,金属矿产也探明部分储量:铜矿2.22万吨(2处)、铅矿(5处)2.91万吨、锌矿(5处)8.89万吨、钨矿(2处)1842吨、锡矿(2处)1927吨、银矿(伴生)153吨、黄金(2处)84公斤。 天然饮用矿泉水源地3处。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衢州位于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以西、扬子准地台南缘。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李属、青冈属、柯属、润楠属、木荷属为优势种或建群种。植被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阁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木林等。
据1999年国家正式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衢州市拥有22种保护植物,分属于12科19属。这些植物的分布比例在浙江省的珍稀濒危植物科、属、种总数中分别占据了41.4%、44.2%和42.3%的比例。其中,有3种属于Ⅰ级保护植物,19种属于2级保护植物。此外,其中有10种为衢州市级的新记录。在衢州市的珍稀濒危植物中,常绿和落叶乔木共有18种,占全市保护植物总数的81.8%;灌木有2种,占9.1%;草本有2种,同样占9.1%。
动物
衢州市拥有脊椎动物31目103科458种。其中,两栖动物有2目7科26种,爬行纲有3目9科51种,鸟类有18目68科318种,兽类有8目23科63种。衢州市具有8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包括白颈长尾雉、黑麂[hēi jǐ]、鳞甲目、熊瞎子等,其中有21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衢州还保存着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其中包括一些特色湿地动植物群落。如常山太公山鹭鸟自然保护区,栖息着6000多只鹭鸟。随着生态功能的不断改善,衢州的湿地逐渐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例如,江山白水坑水库一次记录曾有13只中华秋沙鸭。仅在龙游船厂监测点,2021年就已经监测到了120多种鸟类。衢州成为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卷羽鹈鹕[juàn yǔ tí hú]、白鹤、小天鹅、鹗等许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
自然保护区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和江西省两省的交界处,毗邻江西省婺源县和德兴市。其前身是国营伐木场,建立于1958年,197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107.1公顷,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其水流通过苏庄镇并注入江西的乐安河,最终流入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古田山景区内分布着大片呈原始状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留了典型的天然次生低海拔植被。被誉为"浙江天然基因库"。景区内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并且还有34种珍稀濒危植物。在动物方面,古田山保护区是豹、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等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重要栖息地。此外,还有3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36种省重点保护动物。这里是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古田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和项目进驻保护区。2009年,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古田山建立了24公顷和5公顷的固定监测样地。2008年5月,中欧合作项目(BEF-China)在古田山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功能(BEF)研究项目。另外,与汇丰银行、地球观察研究所等四个著名的国际环保组织合作,成立了中国区域性气候研究中心(中国唯一)。
古田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根据古书《广屿》记载:"古田名山为东南之名胜,为七十二洞天之一也。“在古田山内还有一座千年古刹——凌云寺,始建于赵匡胤干德年间(963-967年)。据传说,南宋时期的高僧济公曾经游历至此,为民众做善事,治愈了各种疑难杂症,修复了曾被大火烧毁的寺庙,并在寺庙前的山坡上进行耕种,以供寺庙使用。经过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当地人称之为"古田”,因此古田山得名,凌云寺也被称为古田庙。古田山地处浙、赣两省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方志敏、粟裕等曾在古田山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此外,古田山周边还分布着许多古木遗迹,如"元杉"、“唐柏”、“吴越古樟”、“姜家祠”、“宋代古佛"等,以及龙坦的"宋朝窑址”。这些古迹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积淀。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洪涝
洪涝灾害通常与梅雨季节的暴雨和大暴雨有关,其中暴雨指日雨量超过50毫米,大暴雨指日雨量超过100毫米。在梅雨季节,暴雨占全年降雨量的60%至70%。洪涝频率在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山区高于平原,与暴雨的地理分布一致。在梅雨季节,沿江平原地区年平均发生2到3次暴雨,溪流河谷和丘陵山区年平均发生3到5次暴雨。
干旱
干旱灾害在四季都有发生的可能,其中夏季旱情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春季旱情比较少见。旱情的分布特点是:大旱不进山,旱在黄土岗,沿江平原及其两侧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比山区高。干旱也更严重地影响了山区地区。
大风
全年各月都有八级以上大风的发生,其中夏季是大风最多的季节,占全年大风总次数的40%至50%。春季紧随其后,占17%至27%。常山地区的大风次数最多,平均每年约有5次,而有些年份甚至多达15次。江山、龙游县、衢江和柯城区地区的年均大风次数为3至4次。开化县地区的大风发生次数最少,年均约为2至3次。
冰雹
冰雹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尤其是在4月至5月交替的季节,占总次数的一半以上。江山地区是冰雹出现最多的地方,年均接近一次,紧随其后的是常山、龙游、衢江和柯城,平均每两年出现一次。开化地区则是冰雹最少的地方,平均每4至5年才会有一次冰雹事件发生。有五条冰雹的移动路径,起始于江西省,穿过开化、常山、江山等县(市),然后偏向东方移动。另外还有一条冰雹路径是从淳安县和建德市进入衢江区,然后折向东南方向,最终移动至龙游县境内。
大雪
大雪主要集中在1月至2月,超过90%的大雪事件发生在这两个月份。除了山区外,其他地区每年大约出现一次大雪,最多的年份可能出现8次大雪事件,同时也存在一些年份全年没有大雪的情况。
地质灾害
全市已查明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总计为698处,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类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动态变动的,部分隐患点可能已经得到消除,同时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隐患点。在这些地质灾害类型中,滑坡是该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共计416处,占总数的59.6%。其次是崩塌,占24.2%。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的数量相对较少,分别有83处和30处,分别占11.9%和4.3%。这些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该市西部和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涉及到109个乡镇。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1980年以后。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末,衢州市下辖有2个区,1个县级市,3个县,100个乡镇(街道),1482个行政村。
政治
现任领导名录(2024年)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27618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12266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3523人,增长7.23%,年平均增长率为0.70%。
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61813人,占51.04%;女性人口为1114371人,占48.96%。总人口性别比从2010年的104.09上升至104.26。
全市常住人口中,年龄0-14岁的人口为335773人,占总人口的14.75%。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人口为1361259人,占总人口的59.80%。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79152人,占总人口的25.44%。其中,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46%。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148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1444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1738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4499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2751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310498人,占57.5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65686人,占42.43%。
民族
全市人口主要为汉族。衢州是一个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共有46个少数民族,人口达3.9万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畲族群众人数最多,约有2.2万人,其次是苗族、彝族、土家族和布依族。畲族和回族是主要的居住在衢州的少数民族,其他少数民族群众主要是由于婚姻、工作调动等原因来到衢州的。
语言
衢州地区的方言属于吴语的衢片区,在衢州地区,通行的主要方言是府城衢州话。不过,不同地区又有一些细分的方言变体。例如,柯城区可以细分为市区和城郊;衢县可以细分为大南乡、小南乡、西乡和北乡等;龙游县也可以分为县城、南乡和北乡等。衢江区上方镇通行的是龙游话;衢州市区的小南门村由于江山移民的增多,年长者也通晓江山话;开化县的华埠镇由于非本地人较多,通用华埠官话;而江山市则有更多的方言变体,仅在镇内就有14种方言。衢州地理复杂,历史事件(例如战争和移民)众多,导致方言繁多。衢州方言主要受到多个方言的影响,其中包括北部吴语、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以及建州语。因此,形成了如今复杂多样的方言背景。其中,江山方言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衢州话的语音特点包括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并且声母分为清音送气、不送气和浊音三组。同时,衢州话还保留了入声韵。
宗教信仰
衢州市现存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截止到2021年5月,该市共有26个爱国宗教团体,其中有6个市级爱国宗教团体(衢州市佛教协会、衢州市道教协会、衢州市伊斯兰教协会、衢州市天主教爱国会、衢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和衢州市基督教协会)。此外,经过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97处(其中佛教场所93处、道教场所1处、基督教场所188处、天主教场所14处和伊斯兰教场所1处)。共有397名宗教教职人员(包括比丘78人、比丘尼18人、道士100人、阿訇[hōng]1人、神父3人、修女2人、牧师6人、教师3人、长老40人和传道员146人)。此外,还有243处登记编号的民间信仰场所。
道教
南梁大同年间始建观,唐、宋间渐盛,元时有道观32处。烂柯山被道家称为青霞第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衢州历史上的道教,奉祀不一。有供道众参修的道观,有奉各方神的庙宇,有祀先贤哲人的祠庙和祀行帮诸神的祠庙。
伊斯兰教
唐宋时期,随着与西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商贸的开展,伊斯兰教沿着海、陆“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浙江省。衢州清真寺早在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在城区浮石门(北门)内,西马路拱宸巷建起了面积近一亩的中国清真寺,整个寺院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并藏有三十本大经,房子十一间,田八亩,田租十石。
天主教
根据徐和雍的考证,乾隆年间清朝时期,西方天主教首次在衢州境内出现。当时,一些天主教信徒迁居到衢州城内和城郊的西安县麻蓬地区。虽然他们进行了宗教活动,但并不对外公开,对当地的影响较小。直到1864年,法国传教士在衢州的西安县设立了一座天主堂。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教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到衢州境内。1871年,英籍牧师戴德生作为新教内地会的代表首次来到衢州城,进一步增进了基督教在该地区的传播。1875年,天主教遣使会派遣湖南籍神父彭若翰来到衢州进行活动。到了19世纪末,天主教会在衢州城内的后街巷、美泽坊以及西安县北乡麻蓬村陆续建立了教堂。
经济
综述
2024年,衢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62.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5.8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923.70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31亿元,增长4.8%。
2024年,衢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56元,同比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04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756,比上年同期缩小0.027。
第一产业
2024年,衢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13亿元,同比增长3.3%。粮食产量56.99万吨,增长0.7%;蔬菜产量115.91万吨,增长2.5%;食用菌产量4.86万吨,增长17.0%;茶叶产量8928吨,增长5.9%;生猪出栏150.79万头,增长5.2%。
第二产业
2024年,衢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53.27亿元,同比增长9.5%。重点行业增长较快,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1.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4.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6.4%,纺织业增长10.4%。新兴产业增势较好,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50.3%、43.6%、35.3%和14.8%。
第三产业
2024年,衢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8%,金融业增长7.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6%。1至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92.8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1.9%。
国内贸易
2024年,衢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76亿元,同比增长5.0%。网络零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贸易单位网络零售额119.98亿元,增长28.6%。绿色智能消费不断升温,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3.4%、33.8%和18.0%。
金融
2024年末,衢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631.8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6.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69.05亿元,同比增长4.8%。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衢州市共有2所普通高校,其中包括1所本科学校和1所专科学校,共计在校生人数为18317人。此外,衢州市还设立了1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吸纳了2.37万名学生。市内共有32所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达到3.85万人;有64所普通初中,学生总数为6.63万人;有189所小学,共有13.37万名学生就读;有422所幼儿园,共有7.06万名幼儿在园。另外,该市设有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524名学生接受特殊教育。
衢州市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入园率达到了98.4%,同时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中升学高中的比例为98.6%,而"三残"儿童的入学率则为100%。
衢州市普通高校共有932名专任教师。普通高中拥有3547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1%。初中拥有5712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拥有9195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也为100%。幼儿园则拥有5425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同样为100%。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总数为1735人,学历合格率为97.68%。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人数为21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科技
全市共有7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国有独立研发机构和554家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该市全年获得了省级科技进步奖项,共计2项。专利方面,全年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为705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62件。在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达到了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0%。
媒体
衢州市在媒体领域设有6座广播电台和6座电视台,综合覆盖率达到100%,覆盖全市人口。衢州市的数字电视用户数为74.7万户。此外,衢州市全市日均发行《衢州日报》6.0万份和《衢州晚报》4.0万份。
文化事业
衢州市在文化领域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设施。年末有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一个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的艺术表演场所。公共图书馆总计7个,南孔书屋总计71个,总面积为66840平方米,藏书量达到4752.74千册。此外,衢州市还拥有8个博物馆,总面积达到45759平方米,以及7个文化馆,面积为76843平方米。在文化站方面,衢州市有100个,总面积为145926平方米。
衢州市在档案建设方面也给予了重视,截至2022年末,市内拥有7个国家级综合档案馆和1个国家级专门档案馆,总面积为53797.87平方米,馆藏档案有1254个全宗。
体育
全年举办了320次市、县运动会,参与人次达到9.9万人。在全国及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全市累计获得了146枚金牌、140枚银牌和140枚铜牌。年内成功承办了多项重大赛事活动,包括全国田径大奖赛、2022绿城衢州马拉松赛、烂柯杯·世界围棋公开赛、2022年衢州金庸武林大会——职业拳王争霸赛以及衢州有礼·2022浙江大湾区自行车公开赛(衢州站)暨第八届浙皖闽赣四省边际自行车挑战赛。此外,该市还组织了845人参加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共获得了36枚金牌。在射击和射箭项目中,分别取得了7枚金牌、7枚银牌和4枚铜牌以及7枚金牌、1枚银牌和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创下了历史最佳战绩。特别是射箭项目的金牌数量在全省中位居第一。
医疗
截至2022年末共有1813个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其中包括83个医院、168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9个专业卫生机构。总共提供了17275张病床床位,并有21626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包括8413名医生。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9‰。
环保
截至2022年末,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达到了100%的达标率。市区的空气质量表现良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6%,市区的PM2.5浓度平均值每立方米为26微克,符合空气质量标准。同时,市区的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为56分贝,符合相关要求。初步预计,四项减排指标的年度计划目标都能够全面完成。工业方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量相较上一年增长了6.1%,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比上一年下降了3.2%。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衢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5.89万人,较去年末增长了1.3%。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为90.89万人,增长了3.5%;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为9.79万人,增长了2.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5.21万人,下降了1.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25.82万人,下降了4.7%。具体而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8.22万人,增长了4.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47.60万人,下降了8.9%。工伤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61.39万人,增长了11.6%;生育保险参保职工人数为56.69万人,增长了30.1%。退休人员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下的月均养老金水平为2927元,其中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均养老金为4130元。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提高到255元/月。
交通
综述
衢州市内有纵横交错的公路国道和省道,形成了从市区到各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此外,杭金衢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公路和杭新景高速公路已经全部建成,进一步提高了地方交通的便利性。在铁路交通方面,浙赣铁路和衢九铁路横贯东西,使衢州与四省边际各中心城市之间形成了两小时交通圈。
公路
衢州市的公路网络非常完备,由8条国道、4条省道、171条县道和207条乡道组成。高速公路的主要骨架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呈现出“两纵两横”的布局。同时,“四纵三横”的普通国省道改造和升级工作基本完成。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衢州市积极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乡镇和行政村的公路通畅率均达到了100%的目标,确保了农村地区的交通顺畅。此外,在客运方面,实现了“村村通”目标,使居民可以方便地进行乡村间的客运交通。
铁路
全市拥有4个铁路出省通道,已实现县县通高铁(动车),形成衢州至杭州市及省内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以及至长三角城市群和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主要中心城市2小时高铁交通圈。
航运
已完成内河主干线四级航道(预留三级)和500吨级船舶标准的57公里衢江航道的建设,该航道已经通航至衢州市区。同时,龙游港桥头江和衢江港大路章两个港口的作业区已经开始运营。衢江航道与浙北内河航道网相连,使货物能够直接从衢州港运往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大型国际化港口,初步实现了快速通江达海和江海联运的目标。
航空
衢州机场始建于1933年,为当时东南诸省最大的机场,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扩建,至今已逾80余年历史。1992年5月10日成立了衢州民航站;1993年11月26日衢州机场民用正式通航;2017年,浙江省政府实施“民航强省”战略、启动全省机场资源整合,2018年1月1日成立浙江省衢州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在"十三五"期间,衢州市民航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航线数从最初的3条增加到"十三五"末的15条,这意味着市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直达目的地的航班服务。目前,衢州市的机场客货运输状况良好,整体运行有序。同时,衢州市也积极推进机场迁建工作。
人文
综述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地处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1800多年的建城历史,也是圣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居地。公元1129年初(宋建炎三年),孔子第48世嫡孙、衍圣公孔端友奉诏南迁,带领族人与赵构一同南下,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大宗南渡”。在过去的800多年里,南宗的孔姓后裔或著书立说,或传授道义与教育,逐渐形成、发展并繁荣了南孔文化。衢州市被称为中国特产之乡,各县都有一批名牌旅游特色产品。
饮食
在解放前,城镇和平原地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大小麦则被用作备用粮食。而山区则以玉米和番薯作为主要粮食。现在,大米成为主要的主食。当豌豆和蚕豆上市时,人们常常会将它们与糯米一起炒煮成“豆饭”,并加入威肉等调料,给饭菜增添独特风味。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是三餐,其中两餐是主食,一餐是杂粮。即使在贫困家庭中也通常有两餐一天的饮食。人们习惯烧粥捞饭,使用木或煨[wēi]饭的方式烹调。在家常菜方面,人们有制作豆豉、干菜、萝卜条、绍兴腐乳、腌菜、成渍笋、鱼干和腊肉的习惯。人们喜欢吃咸辣食物,在平时注重节约实惠,在节日时则更加讲究。此外,衢州还有其他许多具有风味特色的小吃,如衢州烤饼、衢式月饼、八宝菜、龙游米糊、龙游开洋豆腐干、龙游发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开化青蛳、开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开化板栗、高家萝卜丝煎饼、衢州碰柑、衢州柑橘、衢红桔等。
习俗
婚俗
“父母之命,媒之言”是传统婚俗的主要内容,包括聘仪赠、繁文缛节和买卖婚姻等形式,这些形式增加了婚俗的保守色彩。传统婚姻注重“门当户对”,重视男女的年龄、属相和生辰八字相配。而在民国时期,人们逐渐开始接受自由结婚的观念。相亲是缔结姻缘的方式,一开始由媒人传达口信,媒人可以是亲友或熟人担任。通过媒人的撮合,双方初步确定感情。之后男方陪同女方到女方家作客,这被称为“相亲”。定亲是男方根据女方的年庚八字(姑娘出生年、月、日、时)选择吉日,媒人携带礼物向女方提亲,然后请算命先生进行排算,如果八字相合,才能商定婚事。男方选定吉日后,将订婚日期写在大红帖上,连同聘礼(现金或物品),送到女方家,这被称为“送定”。女方则回赠状元花、礼帽、糖果糕点等礼物,也可能送一对绣花袋和两株万年青,俗称为“回情”。定亲后,男方每年送礼物给女方,通常是在端午节和年末。迎娶是指迎娶的吉日,男方在成婚前,会送财物给女方用于筹办婚宴。在迎娶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去女方家接嫁妆。晚上,男方家设宴款待,这被称为“暖房”。成婚的吉日,男方会派花轿前往接新娘。到达女方门前时,男方会递交“四长帖”(花轿进门帖、利市帖、请宴帖、花轿出门帖),让花轿进入门内。新娘上花轿前,母女之间哭泣表达难舍之情,这被称为“哭嫁”。新娘到达男方家门口时,会由利市婆搀扶着,踩着接垫的麻袋或红毯走入门内,这被称为“传代”。接着进行礼拜堂的婚礼仪式。晚上举办喜宴和闹洞房的活动。婚后的第三天,新娘会回娘家,新郎陪同回去,这被称为“回门”。婚礼仪式到此结束。近代以来,知识阶层开始流行文明婚姻,婚礼的礼仪大为简化。1950年,国家颁布了《婚姻法》,提倡自由恋爱和文明结婚,这一观念逐渐成为社会的习俗.
丧葬习俗
在过去,人们在去世后通常选择土葬作为丧葬方式。旧时的丧葬仪式非常复杂而繁琐,并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当一个老人临终时,子女必须守候在其左右直至其去世,这被称为"送终"。在瞑目时,人们会烧掉草鞋、雨伞、包袱、香纸和锡箔,被称为"送盘缠"。然后,将遗体放置在门板上,然后移到中堂或堂前的右侧。遗体头部垫着七块瓦片,面部盖上草纸,口中含着一枚装在红纸中的铜钱,脚后点亮一盏青棉花灯。同时,派人带着一把雨伞去亲友家中报丧。到达亲友家后,将雨伞倒放于门槛上,告知亲友凶讯,然后准备礼物前往吊唁。女婿会送蟠桃、粽子、猪头、整只鸡、整只鹅,而一般的亲友会送香纸、寿被、挽联、丝缎被面等礼物。
“入殓”(也被称为"落材")时,人们会给亡者梳洗并更换衣物,然后由长子托起头部,女儿或者女婿托抱入棺材,并放入木炭和生石灰包。接下来,将亲友送来的"寿被"逐一盖在棺材上,并由女儿或媳妇报出每个送礼者的姓名。最后合上棺材,这个仪式被称为"封材"。
出殡仪式是最为庄重的一部分。在富裕家庭中,出殡前会请道士做三日连续超度仪式,称为"做功德"。出殡当天,会请有地位的人宣读祭文,并焚烧神像。子女会身穿麻衣,戴孝,足穿草鞋,前往孝堂拜见吊孝的亲友。出殡时,女婿会举着坟头伞、背着纸钱袋作为前导。亲友们戴着白帽、白兜,手持香火,随后行进。一路上会鸣锣击鼓、吹唢呐、撒散纸钱,直到墓地。将棺材入土后,通常会用砖石做成一个框架。晚上,会备办"白事酒"宴请送丧的亲友,回赠每人一条毛巾或者五六尺长的白布,以表示"谢孝"。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废除了封建迷信内容,丧礼变得简化,一般会送上花圈,佩戴黑纱和小白花,并举行追悼会表达哀悼之情。从1979年以后,逐渐推行火化。
地区象征
衢州的市花是桂花,桂花在衢州种植数量多,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观赏性高,深受人们喜爱。桂花被选为衢州市花,寓意“吉祥、永远的陪伴,象征着崇高、吉祥、美好、忠贞,同它来代表城市形象,很高贵,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衢州市的市树是香樟树。香樟树有淡淡的香味,树形高大雄伟,全株的用处很广泛,在衢州市种植历史悠久,是比较常见的树种,常被用来做园林绿化、行道树等,寿命很长,寓意美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华立春祭
九华立春祭是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保留的传统农时节令习俗。这一习俗主要在农历立春日举行,而九华梧桐祖殿是主要的活动场所。立春祭的主要祭祀活动包括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赐求五谷丰登、供奉祭品、扮演芒神、焚香迎奉、扎制春牛、演戏酬神、踏青和鞭春牛等。鞭春牛是整个立春祭活动的重要环节。选定的人会扮成芒神,鞭打春牛,象征着春耕的开始。这一仪式也表达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的期盼。九华立春祭承载着对丰收和繁荣的祈愿,同时传承和弘扬了衢州的民俗文化。
祭孔大典
南宗祭孔是指南方孔氏宗亲在衢州衢州孔庙举行的例行祭祀仪式。起源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孔子第四十八代嫡长孙孔端友来到衢州,应命将衢州州学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自那时起,衢州开始了这一独特的南宗祭孔活动。南宗祭孔活动以衢州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孔姓南宗在南方的不同居住地。祭祀活动包括四大祭(四季仲月上丁日)、四中丁(大祭后十天)、八小祭、节气祭以及特别祭拜生日、祭日等。此外,南宗祭孔还涵盖了南宗管辖的各地书院祭孔活动,以及南宗私塾和读经班的开蒙仪式等。南宗祭孔在衢州已经延续了八百余年,尽管在解放后曾一度中断。然而,2004年,得益于南宗嫡长孙孔祥楷先生的倡议,南宗祭孔得以恢复举行。这一祭孔仪式的举行,不仅延续了祖先的崇孔传统,弘扬了中华文化,还促进了孔子思想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和影响。南宗祭孔是一种独特的祭孔活动,融合了国祭(官祭)、家祭和民祭的元素。它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南宗祭孔的举行不仅仪式庄重,更展示了对孔子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尊崇。
西安高腔
西安高腔是明代弋阳腔和后来的青阳腔演变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最早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在浙江衢州地区流传,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西安高腔在浙江的衢州、温州市、金华市,以及江西省东南部和福建省西北部等地有流传。西安高腔最初起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传播,其中包括《槐荫树》《合珠记》《芦花絮》等一批传统剧目。起初,西安高腔只伴以锣鼓演奏,后来在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与昆曲、秦腔腔合班演出,受到昆山腔和乱弹腔的影响。为了丰富表演形式,在保留原有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管弦乐器、昆笛、板胡、提胡等乐器,并出现了简单的过门形式。现今的西安高腔在唱腔上呈现出高亢激昂的表演风格,演员在表演时充满激情和活力。舞美方面注重色彩的运用,装饰鲜艳,乐器中常使用大鼓和号角等。西安高腔保留了古代南方戏曲的特色,在剧目、服饰、唱法、行当体制、演出程序等方面基本上保持了古代南戏的原貌。它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对南方戏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烂柯山的传说
烂柯山传说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故事,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广泛流传。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晋代虞喜的《志林》中:“信安山有石室,王质进入室内,看见两个童子正在下棋,局面未完,但双方所持的薪柯已经破烂不堪。王质匆忙回到乡里,发现时间已经不同了。”南梁任肪的《述异记》也有类似的记载:“石室山位于信安郡,当时王质去伐木,在那里看到几个童子下棋唱歌。其中一个童子递给质一枚像枣核一样的东西,质含入口中,却不感到饥饿。过了一会儿,童子说:‘为什么不离开呢?’质看了一眼,发现柯已经烂尽。质回去之后再去那里,已经找不到当时的童子了。”信安即为今天的衢州,而名字在晋朝太康元年改为信安。另外,更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洪范》中的“唯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故事,虽然没有出现烂柯的情节和词语,但主旨与烂柯故事相似,可能是烂柯传说在棋子山版本中的起源。相传箕子(其本名为胥余)是殷纣王的叔父,反对纣王的荒淫暴虐,多次劝谏却被囚禁并贬为奴隶。后来周武王灭亡了纣王,箕子逃到陵川县隐藏起来。在陵川的棋子山上,箕子用那里的黑白石子摆卦,观测天象、星象和制定历法,无意中发明了围棋,并经常与人对弈,使围棋得以日益成熟。清朝的《山西通志·山川》,武彭龄的《箕山履迹考》,以及光绪年间的《陵川县志》中都有关于箕子山和箕子在陵川隐居下棋的记载。通过世代口耳相传的烂柯山传说,不仅形成了各种各样、数量庞大的烂柯山传说系列,而且成为了“在山中度过一天,世间已经过去千年”的思想文化符号。烂柯山传说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这是烂柯山传说最显著的文化特征。烂柯山传说扎根于民间,不仅勾勒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而且通过倡导天人相互协调的中国古代哲学最高理想,引导人们以积极和超越的人生态度来生活。
舞者地
钢叉舞(常山县)、胡家神龙(常山县)、跳竹马(常山县)、草龙(开化县)、根雕(开化县)、徽戏。
风景名胜
综述
全市拥有5A级景区2家、4A 级景区13家、3A 级景区3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14家、金鼎级酒店1家、银鼎级酒店2家,白金宿5家、金宿9家、银宿45家。拥有旅游类特色小镇3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七里香溪、乌溪江)、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9家、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4家、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示范基地5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7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衢州孔庙、龙游湖镇舍利塔、衢州城墙和江山三卿口制瓷作坊)。“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337.23 亿元,旅游接待人次达 33122.04万人次,分别比“十二五”增长139%和107%,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快速发展,旅游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
江郎山是中国的一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它位于江山市的南部,距离市区约25公里。江郎山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其中包括中国丹霞地貌中的第一奇峰,全国最壮观的一线天,以及天然形成的伟人峰等。这些奇特的地貌景观真实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江郎山还有郎峰天游,该区域地势陡峭、惊险刺激,是登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在江郎山,还有一些重要的人文景点,如千年古刹开明禅寺、千年学府江郎书院,以及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手书体“江山如此多娇”摩崖题刻。此外,还有古道雄关仙霞岭、历史名镇廿八都、戴笠故居和月亮湖等地,它们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根博园)位于衢州市开化县,是一处以根雕艺术为主的博览园区。
仙霞关旅游区
仙霞关位于江山市保安乡南仙霞岭上,地理位置处于福建省、浙江和江西省三省的交界处。这一地区古时被称为古泉山或泉岭山。仙霞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一狭路相通,是古代衢州(现在的浙江衢县)往来建州(现在的福建建瓯[ōu])之间的重要咽喉要地。因其战略位置关键,被誉为“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仙霞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并且历经多次战事。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起义和冲突。明朝时期,农民起义领导者叶宗留在此地领导了起义农民。另外,闽、浙两地和烧窑农民也曾在此进行起义。清代时,饥民起义以杨管应为首发生。光绪年间,刘家福领导的九牧起义也在此地展开。太平天国时期,知名将领石达开和侍王李世贤的军队也曾经在此地活动过。仙霞关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群雄争霸的历史,流传着许多英雄事迹和战斗故事。如今,仙霞关成为了具有历史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景点,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览其壮丽景观和历史文化。
衢州市天脊龙门风景区
天脊龙门是位于紫薇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主要景区之一。该景区开发面积为14平方公里,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天脊龙门景区的山地地貌非常复杂,范围广阔,山势挺拔陡峭。这里有54座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沟谷深达几百米,呈现出典型的"V"字型谷地。从龙门到水门尖,景区内有一条长达25华里的大峡谷,相对高差近1000米,形成了崇山峻岭、峡谷纵横的奇特景观。景区内的深谷奇峰相互交错、错落有致,为游客带来了壮丽的观景体验。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峰和峡谷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辽阔。天脊龙门景区的景色独特,山水相映,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旅行、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恢弘。同时,景区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生态环境优美,是度假和避暑的理想之地。
衢州龙游石窟旅游区
石窟是凿在中生代白垩纪沉积的衢江区旁红砂岩中。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洞顶呈倒斗型。洞内科学地分布着1至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相连,并留有均匀的凿痕。根据初步勘察,仅小南海石岩背村一处就有24个地下石窟。除此之外,翠光岩石窟群和上石窟群也有分布。总体而言,石窟群的分布范围达到了0.38平方公里,总数约50个,总容积约100万立方米。每个洞窟的面积从300至3000平方米不等。这种巨大的地下空间,在已知的人工凿成洞窟中非常罕见。自1992年发现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前来探究这些石窟的成因,但至今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
衢州开化古田山风景旅游区
古田山是中国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森林植被主要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三种类型。古田山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有244科897属1991种维管植物。香果树、野含笑和紫茎等三种珍稀植物群落分布在这里,它们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罕见。在动物方面,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拥有2目9科51种两栖类动物和13目30科104种鸟类。此外,还有八目21科58种兽类。区内有34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如黑麂和白颈长尾雉,古田山是它们的主要分布中心。古田山还以其众多的古树名木而闻名,包括古樟、古柏、古银杏、香果树、厚朴、鹅掌楸、茎山松、黄山松、青钱柳、水青冈和原始紫茎林等。这些古树名木使得森林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古田山保护区内的景观非常丰富多样。不仅有层层叠嶂的原始森林景观,还有古田湿地、古田飞瀑、古田凌云、观云台和朱元璋点将台等景点。这些地方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观赏。
著名人物
对外交流
国际友好城市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市情概况.衢州市人民政府.2022-10-24
自然环境.衢州市人民政府.2022-10-24
历史沿革.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0
区划人口.衢州市人民政府.2022-10-24
2024年衢州经济运行情况.衢州市统计局.2025-02-05
A级景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10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0
学校简介.衢州学院.2023-07-10
衢州机场.中国民用机场网.2023-07-10
关于《衢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草案的公告.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0
市花市树.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0
关于公布衢州市级重要水域名录(衢州市政府公布部分)的公告.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0
衢州市2022年统计年鉴.衢州市统计局.2023-07-10
衢通三越 瀫水流长——写在衢州置州1400周年之际.中国网-最美衢州.2023-07-11
历史沿革.央视网.2023-07-10
全国地质资料馆.浙江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公开版).2023-07-10
钱塘江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中国知网.2023-07-14
衢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0
衢州要打造中药材产业强市.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7-10
衢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中国知网.2023-07-11
衢州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研究.中国知网.2023-07-11
“湿地保护法宣传月”衢州篇 依法保护湿地 建设美丽家园.浙江省林业局.2023-07-11
景区介绍—古田山.开化县人民政府.2023-07-11
衢州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11
龙游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11
江山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11
常山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11
开化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7-11
高 屹 市委书记.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杜兴林 市委副书记.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周黎旸 市委常委.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王 波 市委常委.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邓 崴 市委常委.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陈玲芳 市委常委.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何海彬 市委常委.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衢州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主任吴国升).中国经济网.2024-04-08
主任之窗.衢州人大.2024-04-08
徐张艳 市长.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周卫兵 常务副市长.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张晓峰 副市长.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田 俊 副市长.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徐利水 副市长.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杨圆华 副市长.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2
熊亮.衢州市人民政府.2024-05-30
郑河江.衢州市人民政府.2024-05-30
黄希和.衢州市人民政府.2024-05-30
张少华.衢州市人民政府.2024-05-30
衢州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衢州市统计局.2023-07-11
衢州方言浊音清化现象的实验研究.中国知网.2023-07-21
浙江道教历史.浙江道教协会.2023-07-11
衢州伊斯兰教协会 .衢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信息化展示平台.2023-07-12
清末教案中地方官绅应对策略探析——以衢州教案为例.中国知网.2023-07-12
2022年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衢州市统计局.2023-07-10
衢州图书馆.衢州图书馆.2023-07-11
柯城区图书馆.区县图书馆.2023-07-11
衢江区图书馆.区县图书馆.2023-07-11
龙游县图书馆.区县图书馆.2023-07-11
江山市图书馆.区县图书馆.2023-07-11
开化县图书馆.区县图书馆.2023-07-11
常山县图书馆.区县图书馆.2023-07-11
衢州市博物馆.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1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1
衢州机场那些事 | 档案见证发展路.微信公众平台.2023-07-23
衢州: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文化符号.浙江在线.2023-07-23
浙江衢州被称为中国特产之乡.k.sina.cn.2024-03-28
农历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祭孔大典(南孔祭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高腔(西安高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烂柯山的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1
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衢州档案史志网.2024-04-16
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旅游篇】.扬子晚报网.2024-04-09
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浙江省文物局.2024-04-17
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衢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衢州市人民政府.2023-07-23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康体醉氧民俗体验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4-11
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11
仙霞关旅游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11
衢州市天脊龙门风景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11
衢州龙游石窟旅游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11
衢州开化古田山风景旅游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7-11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携程.2024-04-09
夏原吉祭祖.开化新闻网.2023-07-12
徐元森:白手起家,揭榜挂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7-12
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第一百一十.国学导航.2023-07-23
杨小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2023-07-12
方春望.山东大学.2023-07-12
方光焘.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3-07-12
浙江省友好关系一览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7-11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有10座,你生活的城市可能就是.浙江省文物局.2023-07-11
衢州以历史最高分摘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 “绿色奥斯卡”的启示.浙江新闻频道.2023-07-11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卫健委网站.2023-07-11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1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向全国双拥模范致慰问信.中国政府网.2024-03-27
名单来了!命名4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59个模范单位和100名模范个人.中国军网.2024-03-27
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 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新华网.2023-07-11
深圳第一!2022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公布.腾讯网.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