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半夏

半夏

半夏(学名:半夏属 ternata (Thunb.) Ten. ex Breitenb.),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田里心、地八豆等。属天南星科(Araceae)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奥地利德国等地有引种栽培。在中国除内蒙古自治区、新疆、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广布各地。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等,为旱地中的杂草之一。

半夏根状茎圆形或扁圆形,白色,多须根。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者披针形,全缘或者有不显著的浅波状圆齿;叶柄基部具鞘部,鞘部及鞘部上方或叶的基部具珠芽。佛焰苞绿或绿白色,管部窄圆柱形,部长圆形;附属器直,时有弯曲。浆果卵形,宿存花柱。花期5~7月,果期8月。

半夏以块茎入药,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肿;主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等。

研究历史

半夏,《礼记·月令》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故为名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苏恭谓:“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之。颐来互用,功状殊异。其苗似是由跋,误以为半夏也”。《植物明实图考》记载:“有长叶、圆叶二种,同生一处,夏亦开花,如南星而小,其稍上翘如蝎尾。”此处所云长叶、圆叶应是半夏不同年龄的植株。《本草纲目》载有半夏附图,从古代本草的描述及附图分析与本种半夏一致。

形态特征

根、茎

根状茎圆形或扁圆形,直径1~2厘米,白色,多须根。

叶数2~5片,偶尔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和鞘内层、鞘部上方或叶基上具珠芽,珠芽萌动于母株,还能落地后萌发;老株的叶3全裂、裂片绿色、叶背面较淡,长圆状或披针形,两端尖;中裂片较长而侧裂片略短,全缘或有不显著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稠密,集合脉二圈。花序柄长25~30厘米,比叶柄长。

佛焰苞绿或绿白色,管狭圆柱形,长达1.5~2厘米;檐角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钝或急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达2厘米,雄花序5~7毫米,其中的间距为3毫米;附属器绿变为青紫色,长达6~10厘米,直立,有的呈“S”字形弧形,花柱宿存。

果实和种子

浆果卵圆形,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黄绿色,成熟时红色;种子多数,扁平。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半夏原产地为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奥地利德国等地有引种栽培。

中国分布

半夏在中国除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尚未发现野生物种外,其他各省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半夏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河沟边、灌木丛和山坡林下。半夏为浅根系植物,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与荫蔽环境,怕热,怕旱与强光照射,当阳光直接照射或缺水时,容易出现倒苗现象,15~26℃之间最适宜半夏生长,块茎可自然过冬,适生于湿润、肥沃土层较深、pH6~7砂质壤土中。花期5~7月,果期8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半夏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无性繁殖在种质繁衍上起着主导作用。半夏传播方式在珠芽和果实中均缺少有效传播媒介,有的时候虽然可以依靠水力传播,但是积水环境同样导致珠芽,果实溃烂,多数时候,珠芽、果实均落在母株周围,但是因为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子代的分布过于集中,这样,常常会导致某些个体在生存竞争中遭到淘汰。

有性繁殖

半夏花单性同序,上生雄花,下生雌花,同株雌雄花不能传粉授精,其有性繁殖方式常为异花授粉,其中以同株异花授粉为主,异株异花为辅;根据半夏佛焰苞构造来看,在自然条件下异株异花传粉机会很低。半夏有性繁殖的后代基因型不算丰富,大多数个体并不结实,自然结实率低。

无性繁殖

珠芽在半夏无性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数时候,随着母株叶片干枯,贴伏于土壤之中,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随即珠芽出现不定根,并萌发新叶,发育为新植株,通常一个叶片仅能出现一个珠芽。

人工繁殖

半夏分种子、块茎、珠芽繁殖,生产上多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

块茎繁殖

因其块茎生长速度快,当年即可收获,生产上多采用。每年6月、8月、10月份半夏倒苗后,结合收刨,选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以块茎为种茎,种茎拌入细湿砂土中,同年冬或次年春取出种植。春栽于日均温10℃左右时进行,栽时在整好的面上横向开沟条播。

珠芽繁殖

珠芽发芽可靠,成熟期早,也是主要繁殖材料。在夏秋季节,可采下叶柄下部或叶片基部的成熟珠芽,在整好的畦面上按一定行距横向开沟栽植,栽后覆土。

播种繁殖

生长2年以上的半夏,夏初到秋冬季均可相继开花。佛焰苞枯萎下垂后,采种随采随播,也可以存放在湿砂内。翌年2~3月在整好的畦面上按一定行距开沟条播,盖细土并覆草,保持湿润,以利出苗。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一般宜选择土质肥沃,潮湿,土质疏松,日照不强烈,半阴半阳,排灌条件较好的山间平坦砂质壤土或壤土地栽培,亦可在玉米地,油菜地,麦地,果木林等地套种。地选好后,于冬季翻耕土地,第二年春解冻后,浅耕并耙细整平,待地面干松后再播种。

中耕除草

出苗后未封行前要经常除草,以免草荒。因半夏属浅根性植物,若深耕易伤根,故中耕宜浅不宜深,苗长大后,不宜中耕,禾本科杂草宜用手拔除。

水肥管理

半夏喜肥,及时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5月中旬至9月上旬,可选择施腐熟厩肥、尿素或饼肥、过磷酸钙、尿素等混合匀撒于土表,分次追肥;6月以后,成熟的珠芽陆续落地,此时可从畦沟取土均匀撒于畦面上,以盖住珠芽为度,不久珠芽即可出苗,又成新株。半夏如种前已浇透水,则出苗前后不宜再浇,以免降低地温。其性喜湿润,怕干旱,如遇久晴,植株易枯黄影响生长,故须灌水,尤其在5~8月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植株生长。雨季应及时排水,以免积水引起块茎腐烂。

栽培管理

除留种外,发现花序应立即剪除,使养分集中供给地下块茎生长,以利提高产量与质量。半夏在半阴半阳条件下生长良好,故半夏种植地可间作玉米、豆类等作物或搭荫棚遮阴。夏季高温时,在地中撒麦糠,具有很好的保和降低低温的作用。

病虫害防治

病害

针对病毒性缩叶病,可选择无病的植株留作种子,彻底清除蚜虫,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集中处理烧毁,用石灰乳灌溉病穴防止传播。而对于叶斑病,发病早期喷洒波尔多液或者代森锌液进行处理。

虫害

针对红天蛾,可实施人工捕杀;以黑光灯引诱成虫;喷洒乐果乳剂或者敌百虫进行灭杀。而对于蚜虫,需清洁田园,铲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发生期间,喷洒乐果乳剂灭杀。

植物毒性

半夏全草有毒,生食可出现中毒反应,其有毒成分为辛辣醇、胆碱、高龙胆碱、草酸钾3,4-二羟基苯甲醛等。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多种黏膜的刺激性,它能刺激声带黏膜发炎水肿而导致失音,刺激消化道黏膜而引起呕吐或腹泻。主要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诞、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的死亡。

药用价值

半夏的块茎可入药,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痈疽肿毒等;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注意孕妇慎服。

相关研究

半夏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主要由半夏淀粉、生物碱、固醇类氨基酸、芳香族成分、有机酸类、黄酮鞣酸软膏及微量无机化合物元素等组成,而生物碱作为半夏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则具有改善记忆障碍作用,但截至2021年,研究方向仍是以生物碱、半夏蛋白及氨基酸成分为主,其他化学成分如芳香油、芳香族成分及其结构与含量测定等方面还有待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还具有镇静催眠、降血脂等作用,同时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的药效和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半夏 Pinellia ternat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2-12-29

Pinellia ternata 半夏.自然标本馆.2022-12-29

半夏.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2-12-29

半夏 Pinellia ternata.中国植物.2022-12-29

半夏.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2022-12-29

..2022-12-29

..2022-12-29

..2022-12-29

..2022-12-29

..2022-12-29

..2022-12-29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