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弥一郎

林弥一郎

林弥一郎(はやし やいちろう,1911年9月2日 - 1999年8月14日),中文名林保毅,日本大阪府南河内郡人,中日友好会会长、日本陆军航空兵少佐。历任东北航校参议、主任教官。

林弥一郎在20世纪40年代被派往中国参战,任中队长。1944年,林弥一郎因在太平洋战争中立下战功而被授予上尉军衔,而后升为第四飞行大队队长,衔升少校。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部投降八路军。11月,林弥一郎被指定为航空委员会委员。12月,林弥一郎急于试飞一架刚修好了的飞机而身受重伤。1946年2月,因部下暴动被牵连,林弥一郎差点被处决。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林弥一郎任航校飞行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随后造就了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闻名世界的空军英雄。1956年8月,林弥一郎回日本。随后,为了纪念,林弥一郎亲自发起和组织了“航七会”,归国者协会和日中和平友好会,并亲自任会长,从1972年起,其还多次来华访问。1996年,老航校建校50周年,林弥一郎再次访问了中国。1999年8月14日,林弥一郎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1年9月2日,林弥一郎生于日本大阪府南河内郡,父母早亡,家境艰辛,中学毕业后当兵,曾任熊谷飞行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等教官。1941年8月,林弥一郎被派往中国,加入第五十四战队任中队长,曾率机侵入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与中、美空军交战,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少罪行,后升调关东军第二航空队所属的第四练成飞行队少校队长。该飞行队驻扎在佳木斯市,主要承担了“隼”式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和担任对苏防空任务。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败退后,林弥一郎所部的主要任务变更为截击以中国大陆为基地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军队B-29轰炸机群。1944年,林弥一郎因在太平洋战争中立下战功而被授予上尉军衔,而后擢升为第四飞行大队队长,衔升少佐;同年11月林弥一郎所部转移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担负沈阳防空任务;苏联红军参战后,又从沈阳市转移到奉集堡机场。

率部投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部遗弃机场、飞机,向南进发,企图躲过中国军队和苏联红军的包围,寻找机会回国,结果被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二十一旅十二团包围,该部派出二连指导员聂遵善作为代表与林弥一郎进行谈判,明确交代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的俘虏政策,最终使得林弥一郎率部同意和平缴械。次日,当转移到指定村子暂住后,村民拿出了来年开春耕种的稻谷种子给林弥一郎一行人,林弥一郎既惭愧又感动。

此后,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政委唐凯宴请林弥一郎及其主要军官,并将情况上报至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主要领导。鉴于林弥一郎所在的飞行大队主要负责对关东军新战斗机飞行员改装战斗机种,训练战斗科目,同时担负战备防空任务,且这支飞行大队还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飞行训练机构,不仅拥有飞行员20人,机械师24人,机械员72人,通信、气象等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还拥有零式战斗机和教练机共46架,飞机发动机130台及数量可观的航空器材。这一切对于筹建中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都是都是急需的。

于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领导成员林彪、彭真、伍修权集体研究,决定争取这批受降的日军航空人员为创办中的航空学校提供帮助,为表示我方诚意,伍修权参谋长将自己随身佩带的勃朗宁手枪赠送给林弥一郎;林弥一郎一行人很受感动,除了少部分人等待机会回国外,其余人则表示愿意留下。

建设航校

中共中央地方局、东北民主联军随后一方面改编了林弥一郎飞行大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林弥一郎任副总队长,下辖教导队、民航队、机务队和修理厂,一方面为办好航校,于1945年11月,成立了航空委员会,林弥一郎被指定为航空委员会委员。航校的建设开始加速,所有参建人员顶风冒雪,不分昼夜,四处奔波,足迹遍布东北各地,到处搜寻关东军遗弃的飞机及飞机轮胎、仪表、铝皮、胶皮垫子等飞机零部件。12月,林弥一郎急于试飞一架刚修好了99高练机,却因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导致发生了飞机坠毁在浑河冰面上,林弥一郎受了重伤。事后,航空队的领导干部及时赶到现场,将林弥一郎及时送到通化陆军后方医院组织抢救;经过医护人员八个小时的奋战,才苏醒过来。由此,林弥一郎下决心要想方设法帮助民主联军培养飞行员。

1946年2月,中国国民党特务唆使在通化的日本关东军溃散军人发动反革命暴动,因几个部下的参与,使得林弥一郎受到牵连。航空总队政委吴溉之曾经三次下令要处决林弥一郎,后经航空总队副政委黄乃一同志担保,林弥一郎才幸免于难。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参加了航校的建设的林弥一郎任航校飞行参议兼飞行主任教官。当时因条件有限,学员飞行时间受到限制,一般只能飞行十几个小时,即便如此,在林弥一郎等日籍教官严谨的工作态度下,学员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放单飞,也才造就了王海、刘玉堤、张积慧等闻名世界的空军英雄。

林弥一郎等日本教官还主动出主意,将航校的美国单座式P-51战斗机改成双座式教练机,从而大大充实了航校的实际教学能力,也缩短了飞行训练的时间。此后在苏联空军提供喷气式战斗机时,学员们因飞过P-51战斗机,所以可以直接转飞喷气式飞行,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空军部队建设的速度。以致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空军的飞行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驾驶米格战斗机喷气战斗机去和美国空军驾驶的F-86战斗机式喷气战斗机作战,而且打败了他们。

归国逝世

1954年开始,原航空队人员陆续归国,林弥一郎也于1956年回到日本。由于日本右派势力等因素,他们回到国内后生活都非常艰苦,但不少人仍然怀念着老航校的生活。他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表示要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林弥一郎还给儿子取名叫林新,意思是要做中日友好新一代,并送他到中国留学。为了纪念那段特殊的日子,林弥一郎亲自发起和组织了“航七会”,归国者协会和日中和平友好会,并亲自任会长,从1972年起,其还多次来华访问。

1985年,彭真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林弥一郎一行,对他们当年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1986年,中国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民航、航空部、航天部、国家体委等单位联合组织了纪念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林弥一郎一行五十一人作为特邀代表在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和北京等地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参观了当年老航校旧址。1999年8月14日林弥一郎病逝,在其逝世一周年之际,“航七会”会员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称他是一位“中国人民永远尊敬的空军之友”。

人物评价

林弥一郎先生帮助中国建设了空军,回国后又组织了日中和平友好会,为日中友好尽了力,我们不能忘了像林弥一郎先生这样的老朋友,并且应该把先生的精神传给下一代。——(中日关系史学会名誉会长丁民评)

一位中国人民永远尊敬的空军之友——(航七会评)

新中国空军之父。——(作家文摘评)

家庭成员

林弥一郎的妻子为林清子,婚后二人共有五个子女,儿子林新、儿媳妇惠子;女儿纯世、明世、三美和倍赏千惠子

参考资料

林弥一郎.shibusawa.2024-02-20

中国航校的日本教官林弥一郎.人民周刊网.2024-02-20

林弥一郎.sikyo.2024-02-20

第一所航校:东北老航校,人民空军的摇篮.新华网.2024-02-20

驻日大使夫人参加日中友好交流会 开展饺子外交.中国新闻网.2024-02-20

飞鹰前传:东北老航校往事风云(二).凤凰网.2024-02-20

二战日军王牌飞行员留华 助培养第1代飞行员——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2-20

新中国空军之父竟是日本俘虏?他为何要求中方士兵对他行军礼,还索要参谋长的勃朗宁手枪?.文汇网.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