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佳木斯市总面积3.24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15.6万人,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
佳木斯是中国陆地最东端的地级行政区,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佳木斯市,12月1日正式成立伪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辖。
佳木斯市由南而北,地形呈南高北低之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山峰海拔高度在150~500米之间,马鞍山海拔为509米,是全市的最高点。佳木斯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佳木斯市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郊区、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总面积3.246万平方千米。2022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25.6万人。
佳木斯农林牧渔业比较发达,大米位列中国区域品牌第13名,大米类第2名。佳木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家鱼种类丰富。天然湿地面积60余万公顷,有2个国家级、5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三江湿地已被列入世界湿地保护名录。市属森林覆盖率14.94%,有野生动物200余种,野生药材120余种。
历史沿革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
早在6000年前,佳木斯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历史文献记载,在公元前20世纪夏商之际,肃慎人即在此地繁衍生息,并向中原王朝连年朝贡,接受管辖与封赏。
汉晋时代,肃慎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均臣服中原王朝。唐朝曾设立黑水都督府,管辖今佳木斯一带。
辽时靺鞨改称女真,辽王朝在依兰以下沿松花江、黑龙江两岸建立五国部,管辖这一地区。
元初归开元路,后属水达达路。明代于黑龙江省入海口附近设立奴儿干都司,统辖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直至库页岛广大地区。
清代初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吉林市、黑龙江地区,北至外兴安岭,东至滨海及库页岛。清雍正十年(1732年)增设三姓副都统。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依兰旗署设东兴镇(后改为佳木斯镇)。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依兰府,归依兰府管辖。
1909年改属桦川县县。
1910年3月1日(清宣统二年正月二十日)正式设置桦川县,改隶桦川县管辖。桦川县署驻东兴镇。
1912年11月迁往悦来镇。
1925年1月,桦川县公署在佳木斯设“佳木斯行署”,县知事在佳、悦两地轮流办公。
1929年5月5日改为“桦川县驻佳木斯办事处”。
1930年佳木斯屯与东兴镇合并,定名为“佳木斯镇”,隶属桦川县管辖。
1934年12月1日,伪满洲国实行新省制,将东北地区分割为14个省。其三江省省公署设在佳木斯。辖1市(佳木斯市)、14县,其中乙种县1个,即依兰县县;丙种县8个,即桦川县、富锦、方正、抚远市、宝清县、通河、萝北县、汤原县;丁种县5个,即同江市、勃利县、饶河县、凤山、绥滨县。1937年设市,为省会。
1937年6月27日,伪满决定,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佳木斯市,9月成立佳木斯市公署筹备处,12月1日正式成立伪佳木斯市公署,由三江省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0月下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佳木斯成立三江地区行政公署。
1945年11月17日,成立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李范五任书记。
1945年11月21日,三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撤销;成立合江省政府,省会设在佳木斯。
1946年将市郊纯农村部分村屯划归桦川县管辖。
1948年7月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命令撤销牡丹江市,该省所辖东安地区的6县划归合江省管辖。此时,合江省共辖21市、县。9月27日,汤原、鹤立镇两县合并为汤原县。
1949年5月,合江省共辖佳木斯、兴山、东安3市,富锦、依兰、虎林市、绥滨、汤原、桦南、宝清、抚远、萝北、桦川、勃利、密山市、同江、佛山市、集贤、饶河、鸡宁、永安、依东、双河、刁、林口等22县。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重划东北行政区域,撤销合江省建制,并入松江省。5月11日,合江省政府停止办公。
1952年1月,将桦川县的耿家、模范、双合、四丰、中兴5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全市分设4个区。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省直辖。
1954年10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中共合江地委、合江专员公署,机关设在佳木斯市。
1956年,将与市郊周围毗连的桦川县太平山、三家子、新华、靠山、蒙古力、新民6个村划归佳木斯市管辖,同年3月,桦川县人民委员会由佳木斯移驻湖南营镇。
1957年11月,将桦川县的黑通、西格木、永安、大来岗、裕太、兴华6个乡和四合山乡花园屯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58年1月,全市人口超过20万人,恢复市辖区,分设长安、三合、和平3个城市区和1个郊区。
1958年6月18日,省政府决定,将佳木斯、鹤岗市、双鸭山市3市划归合江专署管辖。
1959年3月,将桦川县的悦来、新城、星火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60年1月7日,饶河县县与虎林市县合并成立虎饶县,划归牡丹江市农垦局管辖。
1960年4月29日撤销集贤县,设立友谊县,受合江专署和合江农垦局双重领导。
1961年1月,增设佳东区。同年3月,撤销郊区。
1962年10月20日撤销友谊县,恢复集贤县。
1963年2月1日,虎饶县划归合江专署管辖。同年12月30日设立绥滨县,归合江专署管辖。
1964年6月撤销虎饶县,相继恢复虎林、饶河、桦南和友谊县,归合江专署领导。
1964年8月,为缩小城市郊区,将郊区的大来、永安、西格木、悦来、建国、星火、拉拉街、苏家店、中伏、梨树、新城11个公社划归桦川县管辖,但西部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因距桦川县城较远,不变领导,仍由佳木斯市代管。
1965年2月2日撤销勃利县七台河市镇,成立七台河特区,受合江专署领导。同年8月23日恢复同江市县,归合江县专署领导。
1966年2月8日,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改为省直接领导。
1968年4月8日,佳木斯市划归合江地区管辖。同年8月10日,合江地区和佳木斯市合并称合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对外仍保留佳木斯市名称。
1968年12月13日撤销友谊县建制。
1970年4月1日,虎林县划归牡丹江地区管辖;七台河特区改为七台河市建制。
1972年恢复设立郊区,全市共辖5个区。
1973年3月31日,地、市分开,恢复佳木斯市建置,仍归合江地区管辖。
1978年12月,将桦川县县的大来、永安、西格木3个公社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2年8月,将依兰县县的高峰、桦南县的陡沟子和桦川县的顺山堡等6个生产大队划归佳木斯市管辖。
1983年10月8日,佳木斯市、七台河市改由省直接领导。勃利县划归七台河市管辖。
1983年11月1日,佳木斯市改由省直辖。
1984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合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其原辖的依兰、汤原县、桦南、桦川、萝北县、绥滨县、富锦市、集贤、宝清县、饶河县、同江市、抚远市、友谊13县,于1985年1月1日正式划归佳木斯市。
1985年1月1日撤销合江地区行署,地市合并称佳木斯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合江行署所属各县,由佳木斯市管辖。
1987年2月,同江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同年11月,将佳木斯市所属的萝北、绥滨两县划归鹤岗市领导;将集贤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88年8月,富锦撤县设市,由佳木斯市代管。
1991年4月1日,将佳木斯市所属的依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将宝清、友谊两县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佳木斯市的饶河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
2004年,经省政府同意,佳木斯市对市辖区行政区域进行部分调整:将郊区的松江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将东风区佳南办事处的红霞、三江、宏达、双合四个社区划归前进区管辖;将郊区四丰镇的南岗村整建制划归前进区管辖;将永红区的建设街道、长安街道、友谊街道的西站、北铁西、南铁西三个社区和郊区长青街道的江南社区、万发社区、长青乡的长青村,四丰街道的和平社区、四丰乡的新丰村划归向阳区管辖。同年,将郊区的建国乡整建制划归东风区管辖。
2006年7月27日,撤销佳木斯市永红区,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佳木斯市郊区管辖。调整后,佳木斯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201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抚远归省直接管理。
2016年,民政部(民函[2016]14号)批复同意撤销抚远县,设立县级抚远市。
2017年11月26日,抚远市不再由黑龙江省直接管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佳木斯位于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南起北纬45°56’至48°28’,西起东经129°29’至135°5’。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佳木斯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中国称伯力)、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誉为“华夏东极”。所辖抚远市被称为“东方第一县”,佳木斯市为“东方第一城”。是黑龙江省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
佳木斯市东邻双鸭山市,西依哈尔滨市、伊春市,南接七台河市,北邻鹤岗市。拥有5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佳木斯的最东端,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抚远三角洲,俗称“黑瞎子岛”,也是中国的最东方。坚持以路为纲,带动城市扩张,是佳木斯近几年矢志不渝坚持的方向。按照沿江发展、两岸繁荣的原则,通过规划路网拉开城市骨架,使原来不足40平方公里的市区一下扩展到192平方公里的建城区,形成东起建国乡、西延敖其镇、南拓四丰山、北展莲江口,由城市外环路合围的“大佳木斯”框架,沿江自东向西发展成高新区、商业金融区、行政文化区、生态旅游区的多中心“串珠式”带状城市结构。
地形地貌
佳木斯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地带。西部为小兴安的青山南部为张广才岭,南部和东南部为那丹哈达岭和完达山。完达山以北是三江冲积平原,张广才岭的东北部有倭肯河山间河谷平原。全市地貌自西南向东北形成山地—丘陵—平原的过渡形式。地势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
侵蚀剥蚀低山,面积14,629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总面积的21.7%。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那丹哈达岭、张广才岭四条山脉在境内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桦南县、汤原县等县。这一带是古生代末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运动形成的褶皱山,属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山脉大部分为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一般为500—800米,属于低山类型。(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极少)。除局部地段有陡峻的山峰和“V”型峡谷外,一般山势起伏和缓,坡度10—15度。山间沟谷发育多为宽阔的U型谷。地表多为残积物,由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往往含有岩石碎屑,以下为基岩风化壳。母质大部分为海西期、燕山期的花岗石,部分为元古代的变质岩。
侵蚀剥蚀丘陵,面积为9,78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5%。在小兴安岭东坡和完达山周围,随着山势逐渐降低,地貌由低山过渡到丘陵。丘陵分布在桦南、富锦市等县;多分布在平原的边缘,并与低山相间。平均海拔为200—450米,坡度平缓,坡面较长,丘顶浑圆,部分呈垄岗状,丘陵间谷宽而浅。地表多为残积物。土层较薄,上为亚粘土、亚沙土,下部为风化碎屑。丘陵母质多为古老的花岗岩,谷地多为沉积岩。丘陵下部坡面和谷地多数已开始耕种。
洪积、侵蚀剥蚀台地,总面积为6,3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5%。
冲积平原,面积36,480平方公里,占佳木斯市面积的54.2%。主要有三江冲积低平原、倭肯河山间谷平原以及完达山山前地带的洪积冲积平原。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的新坳陷。晚侏罗纪至白垩纪,山地逐渐上升;平原地区发生凹陷,第四纪更新世以来,继续处于大面积沉降运动中;只有局部地区发生岗状隆起,迫使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多次改道,遗留下许多古河道、河曲带。构成平原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是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纪全统亚粘土覆盖。该区总体上地形平坦,地势较低。海拔高度40—80米,抚远市三角洲地势最低只有34米。平原中有少数孤山、残丘。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为1/5000—1/10000。由于地势低平,河流下切能力弱。流经本区的河流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其他河流河床比降小,许多河流具有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平原内河曲发育,牛轭湖、旧河道、沙洲较多,沼泽广布。本区由于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种植业发展较快,大部分已垦为农田,是省内主要的种植业基地之一。
平原中有11,295平方公里的低洼地,占平原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同江、抚远等市。
气候特征
佳木斯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3℃。冬长夏短,无霜期1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27毫米,日照时数2525小时,有效积温2590℃。冬长夏短,无霜期130天左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佳木斯资源富集、土地广袤,是世界上大块黑土平原之一,包含世界上三大黑土湿地2145万亩。佳木斯区域内江河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充足的水资源为发展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耗水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佳木斯还是中国风能资源的富集区,风力发电潜力大。佳木斯市矿产储备以黄金、煤炭、石油、天然气、饰面石材、矿泉水为主。已发现矿产资源43种。佳木斯具备油气生成的地质条件,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近百亿立方米,全市黄金已累计探明储量38745.4公斤(金属量)。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佳木斯市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区:前进区、向阳区、东风区、郊区,3个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3个县级市: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市。其中,抚远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佳木斯市共辖1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分别是向阳区、前进区、东风区、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佳木斯市人民政府驻郊区长安西路816号。
人口民族
人口发展
截至2020年11月1日,佳木斯市人口为2156505人。全市10个县(市、区)的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552097人相比,减少395592人,下降15.50%,年平均增长率为-1.67%。
民族分布
佳木斯市共有42个民族成份,4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22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3%,其中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赫哲族人口分别为2431人、4143人、24874人、32508人、4407人,其余36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下。全市建有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4个民族乡。全市共有36个民族村。
友好城市
经济发展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399.1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三次产业比重为31.3:21.5:47.2。
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8%,其中八大类呈“五升三降”态势: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2.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9%,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7%,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1.6%,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同比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5%。
2019年佳木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6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89.3亿元,比上年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315.4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三次产业比重为47:11.7:41.3。
2019年,佳木斯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从八大类来看,呈“七涨一降”态势,上涨的七类分别为,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6.1%,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9%,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1.0%,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0%。
2019年,佳木斯市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
2019年,佳木斯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29.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其中,住宅同比下降4.4%;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7.8%,其中,住宅同比增长8.5%;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4415元/平方米,其中,住宅4376元/平方米。2019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49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88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下降15%(建设项目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3%)。
2019年,佳木斯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4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8亿元,同比下降2.4%。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7亿元,同比下降8.9%;营业税同比减少100%;企业所得税完成2.9亿元,同比下降7.0%;个人所得税完成0.9亿元,同比下降41.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7.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6亿元,同比增长8.9%;教育支出27.9亿元,同比增长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3亿元,同比增长19.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0.0亿元,同比减少3.6%;城乡社区事业支出25.2亿元,同比增长25.0%。
2019年,佳木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69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2元,同比增长8.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8.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4.8%。
2020年佳木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1.8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3.5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7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6亿元,同比增长0.0%,三次产业比重为48.5:12.9:38.6。
2021年,佳木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1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1.7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为45.5:14.1:40.4。
2023年,佳木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9.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0亿元,同比下降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6.4亿元,同比增长4.7%。
第一产业
2016年佳木斯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261亿元,增长3.4%,牧业实现产值145.2亿元,增长3.2%。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215.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3.5%,牧业增加值实现61.4亿元,增长2.7%,粮食总产完成134.7亿斤,同比下降5.2%。
2016年出栏肥猪467.7万头、牛29.2万头、羊70.7万只,家禽2300.8万只,分别比去年增长3.9%、0.8%、2.5%和0.8%。肉类总产量达到44.6万吨,比上年增长3.3%;生牛奶产量10.9万吨,比上年减少1.4%;禽蛋产量8.5万吨,比上年增长3.7%;水产品产量6.9万吨。
2019年,佳木斯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7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470.6亿元,增长0.2%;牧业实现产值124.2亿元,同比增长0.1%。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63.6亿元,同比增长1.5%。大牲畜存栏29.8万头,同比增长1.24%;猪存栏146.9万头,同比增长1.51%;羊存栏44.8万只,同比增长5.73%;家禽存栏943.6万只,同比增长4.06%。出栏肥猪235.4万头、牛13.8万头、羊37.6万只,家禽6376.9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8.21%、下降35.2%、下降28.96%和增长313.9%。肉类总产量达到30.2万吨,同比增长31.14%;生牛奶产量7.0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24%;禽蛋产量7万吨,同比增长1.64%;水产品产量6.5万吨,同比减少8.1%。粮食总产完成217.7亿斤。
2022年,佳木斯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07.7万亩,比上年增加103.2万亩;产量226.4亿斤,比上年增加0.5亿斤。
2022年,佳木斯市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37万头、30万头、44.8万头、1480.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3%、13.5%、3.0%、下降0.7%。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5.12万吨、11.6万吨、2.4万吨。水产品产量11.3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2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1万吨。
第二产业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6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44.2亿元,比上年增长0.2%。实现工业总产值535.7亿元,下降8.3%,其中,轻工业产值276.8亿元,下降10.2%,重工业产值258.9亿元,下降6.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5.8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0.5%;实现利润总额17.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2%。
2016年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6.3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竣工产值71.6亿元,下降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1万平方米,下降2.2%。全市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26万平方米。
2019年,佳木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其中,县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其中,食品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4%,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8.4%;利税总额同比增长33.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3%。
2019年,佳木斯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企业实现总产值54.1亿元,同比下降42.4%;实现竣工产值26.9亿元,同比下降5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5%。
2022年,佳木斯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41.7亿元,比上年下降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六大主导行业增速呈现“两升三降一平”态势,食品工业、石化行业分别增长10.8%、2.3%;能源行业、装备制造业、医药行业分别下降11.1%、0.8%和0.5%;建材行业与去年持平。
2022年,佳木斯市实现建筑业产值7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143户。
2023年,佳木斯市工业增加值为104.1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56.7亿元,同比下降1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六大主导行业增速呈现“三升三降”态势,装备制造、建材、能源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0.7%、5.1%、7.9%;石化、医药、食品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0.6%、3.3%、8.1%。
2023年,佳木斯市实现建筑业产值65.4亿元,同比下降6.8%,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同比下降14.9%。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147户。
第三产业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2亿元,增长11.2%。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2016年佳木斯市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6.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3.9%,其中,进口总额2.7亿美元,下降13.4%,出口总额4亿美元,下降43.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2%,边境小额贸易完成1.9亿美元,下降17.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0.3亿美元,下降32.5%,其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840万美元,同比增长208.9%。
外贸市场仍以对俄为主。2016年全年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2.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7%,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39.1%,其中:出口完成0.8亿美元,同比增长67.3%;进口完成1.8亿美元,同比下降32.3%;对北美洲贸易实现1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对美国贸易实现0.9亿美元,同比增长50.5%。拉美洲贸易实现0.2亿美元,同比下降5.7%;对大洋洲贸易实现0.2亿美元,同比下降24.2%;对非洲贸易实现0.3亿美元,同比下降42.3%;对亚洲贸易实现1.4亿美元,同比下降67.8%;对欧洲贸易实现3.6亿美元,同比下降10.9%。
2016年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佳木斯市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7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1亿元,增长1%;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4.9万户;互联网用户数35.2万户。
201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7.3万人,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2万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5.3万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4亿元,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7亿元,增长10.6%;创造旅游外汇收入950.4万美元,同比增长1.5%。
2019年,佳木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7%,其中,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9%;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3.0%,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7%;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6%;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5.7%。
2019年,佳木斯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54.77亿元,同比增长24.58%,其中,进口总额33.49亿元,同比增长18.87%,出口总额21.28亿元,同比增长34.76%。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0.78亿元,同比增长10.73%,边境小额贸易完成21.32亿元,同比增长29.41%,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22.89%,其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358.43%。
2019年,佳木斯市对俄贸易进出口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26.4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2.58%,其中,出口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52.41%;进口完成24.22亿元,同比增长22.46%;对亚洲贸易实现14.12亿元,同比增长63.16%;对北美洲贸易实现6.09亿元,同比增长15.99%,其中,对美国贸易实现5.05亿元,同比增长6.41%。对欧洲贸易实现32.43亿元,同比增长20.98%;拉美洲贸易实现0.81亿元,同比增长87.19%;对大洋洲贸易实现0.89亿元,同比下降62.83%;对非洲贸易实现0.43亿元,同比增长1.61%。
2019年,佳木斯市完成电信运营业务总量14.87亿元,其中,移动业务总量8.4亿元,联通业务总量4.6亿元,电信业务总1.87亿元;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2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3.24万户;互联网用户数67.62万户。邮政业务总量3.5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92万人,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79.4万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2.6万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0.3亿元,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76亿元,同比增长95%;创造旅游外汇收入2268万美元,同比增长0.8%。
截至2019年底,佳木斯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3.23亿元,同比增加96.91亿元,同比增长7.07%,其中,住户储蓄存款1142.36亿元,同比增长106.68亿元,同比增长10.3%;非金融企业存款129.86亿元,同比减少15.46亿元,降幅10.6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90.98亿元,同比减少25.72亿元,降幅1.42%。其中,住户贷款248.9亿元,比同比减少8亿元,降幅3.1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542.08亿元,比同比减少17.71亿元,降幅1.14%。
2019年,佳木斯市37家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68.27亿元。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16.22亿元,赔款15.55亿元;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2.06亿元,赔付支出9.84亿元,给付退保金14.63亿元。
2022年,佳木斯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2.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5%;按行业分,餐饮业、住宿业、批发业分别下降17.5%、4.1%、5.5%,零售业增长0.2%。
2022年,佳木斯市外贸进出口额1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出口30.4亿元,增长36.3%;进口111.8亿元,增长44.5%。
2022年,佳木斯市邮政业务总量4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4.6亿元,其中中国电信集团2.1亿元、中国联通4.5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8亿元;移动用户283.9万户,其中中国电信40.1万户、中国联通84.8万户、中国移动159万户。互联网用户78.7万户,其中中国电信18.1万户、中国联通28.6万户、中国移动32万户。
2022年,佳木斯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住户存款1808亿元,增长15.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79.7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住户贷款374.3亿元,增长20.4%;短期贷款143.7亿元,增长26.3%。
2022年,佳木斯市保险保费收入72.3亿元,比上年下降3.0%;保险保费支出21.4亿元,比上年下降0.7%。
交通建设
佳木斯所辖的抚远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所辖的同江市对岸是俄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佳木斯不仅是中国通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桥头堡,也是亚欧、亚美的结合点,是对俄经贸合作的大通道。
公路建设
哈同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在境内相交,高速交通四通八达。
佳木斯市公路网络由国道主干线1条(同三高速公路),国道2条(同哈公路、鹤大公路),6条省道(佳抚公路、哈肇公路、依饶公路、富密公路、饶抚公路、同抚公路),1213条地方道路构成,公路总里程4187公里(不含村道)。其中,国道438.126公里,省道781.653公里,县级以下地方道路2967公里(不含村级)。一级路177.20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2%,二级路74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7.77%,三级路223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53.3%,四级路437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0.4%,等外路187.87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4%。佳木斯市公路晴雨通车里程3894公里,乡镇通车率86.4%。
铁路建设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省东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境内有绥佳铁路、佳鹤铁路、牡图铁路、佳富铁路、前抚铁路五条铁路干线通往全国各地。
即将开始建设的哈佳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公里/小时,西起省会哈尔滨市市途径宾县、方正、依兰县到达东方第一城佳木斯市。
牡佳客运专线是是黑龙江省规划中的一条连接牡丹江至佳木斯的铁路,牡佳高速铁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铁路工程之一,线路起自牡丹江市,终至佳木斯市。铁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黑龙江东部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2016年11月8日正式开工,预计2020年竣工通车
航空建设
佳木斯东郊机场已开通佳木斯至北京等多条国内航线及佳木斯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际航班。于2010年6月5号开通佳木斯至首尔特别市国际航班。佳木斯空港位于佳木斯东郊9公里处,占地面积为4.8平方公里。可以起降麦道82、波音737等中型客机。另外佳西郊区机场共二座机场。已开通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市、广州市、哈尔滨、沈阳市、大连市、天津市、三亚等多条国内航线及佳木斯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航班。
水运建设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大江河径流佳木斯,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已开通同江市—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抚远乌苏镇—俄罗斯卡扎两条国际水路客货运输通道。
文体教育
佳木斯有佳木斯京剧团、评剧团等一批表演团体,有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佳大音乐厅等众多的文化艺术机构,有报社、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众多的新闻媒体。
2004年,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艺创作机构1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2个,档案馆2个,文物管理站(所)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文化站73个,艺术学校1所,美术学院1所。市区文化市场经营场所902户,市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281场,观众达50万人次。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3项,获省级奖54项。
2016年全市建成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2个,中心村文化广场33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3个,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15个,文化中心户40个,全市种类齐全的业余演出团体263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市通广播电视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图书馆年末藏书36.3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8万人次。
截至2019年底,佳木斯市建成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图书馆7个,博物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4个,中心村文化广场63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73个,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广场115个,全市群众业余文化团体106个。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市通广播电视的乡镇和行政村达到100%。全市图书馆年末藏书40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7万人次。
文化教育
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中学105所;中等职业教育(市管)学校14所;小学135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幼儿园411所。
截至2019年底,佳木斯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8943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13818人,大专4401人;在校生52525人,其中:本科41027人,大专1937人;毕业生16527人,其中:本科11002人,大专2562人;新招博士生22人,在校生72人;新招研究生622人,在校1679人,毕业研究生467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7482人,在校生17582人,毕业生5492人。普通中学128所,招生33647人,在校生101590人,毕业生34701人。中等职业教育(市管)学校19所,招生5637人,在校生16418人,毕业生5537人。小学119所,招生15282人,在校生97222人,毕业生19408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招生83人,在校生518人,毕业生58人。幼儿园456所,在园幼儿37437人。
截至2023年末,佳木斯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6640人(不含成人教育及国际学生),其中:博士生34人,硕士研究生1078人,本科生8008人,大专生7520人;在校生56113人,其中:博士生158人,硕士研究生3007人,本科生30282人,大专生22666人;毕业生15283人,其中:博士生12人,硕士研究生820人,本科生7089人,大专生7362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300人,在校生13001人,毕业生5397人;成人专科招生23人,在校生490人,毕业生423人。中等职业学校(市管)14所,招生3537人,在校生13122人,毕业生4783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招生69人,在校生723人,毕业生110人。普通中学126所,招生27986人,在校生91736人,毕业生30108人。小学97所,招生12837人,在校生80988人,毕业生15644人。幼儿园360所,招收幼儿7402人,在园幼儿27007人,离园幼儿12172人。
科技建设
2016年年末佳木斯市全市国有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888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21176人。评选市级科技成果52项,其中6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取得登记注册科技成果40项。2016年以来组织企业与省内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难题、校企合作对接活动12次,转化科技成果20项,签约额达900万元。初步统计,全市专利申请量666件,授权量43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40件,企业专利申请量160件。
截至2019年底,佳木斯市事业单位共有(被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139人,其中,具有初级技术职称10636人,中级技术职称13901人,高级技术职称6602人。该市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省级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全年共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22场次,推动科技成果在该市落地转化35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285.95万元。全市专利申请量1601件,授权量104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1件,企业专利申请量301件。
体育事业
2019年,佳木斯市体育场馆开放4300小时,接待群众7800人次。推进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62人,国民体质监测2600人次,发放全民健身手册等资料5000余套。完成全民健身器材安装18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4项次。参加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14次,省级赛事35次,全年共获国家、省、市各类赛事奖牌410枚(134金128银148铜)。其中,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获13金10银11铜,省级赛事获121金118银137铜。
2023年,佳木斯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37.6%,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7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体育类社会团体组织总数达到70个,其中单项协会28个,单项体育俱乐部42个。全市现有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4个,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3所,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6个,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2所,省级“三大球”俱乐部3所。全年全市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取得206金、142银、152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国际级2金、4银、2铜,国家级15金、12银、14铜,省级189金、126银、136铜。省十五届运动会,全市共派出运动员700余人,参加33个大项的角逐,共取得157枚金牌、102枚银牌、124枚铜牌,总计383枚奖牌,较上届金牌数翻了四倍,奖牌数翻了一倍,团体总分突破五千分。完成首次注册和重新注册运动员750人。受理审核通过国家一级运动员40人,二级运动员171人。全年累计举办体育赛事活动42项次,吸引2.4万人参赛,拉动消费3900余万元,县(区)体育行政部门举办各类赛事150余项次,拉动消费4600余万元。
水利建设
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给予4000万元奖励。
卫生医疗
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52个,实有床位数15440张。其中医院84个,实有床位12203张;妇幼保健院、站13个,实有床位450张;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实有床位1056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技术人员304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91个,实有床位1720张,卫生技术人员1293人;诊所、卫生所413个,卫生技术人员61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个,卫生技术人员712人;急救中心3个,卫生技术人员58人;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7人。卫生监督所12个,卫生技术人员221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41个,卫生技术人员60人。
截至2019年底,佳木斯市共有卫生机构1966个(含村卫生室),实有床位数19269张,卫生技术人员17887人,执业(助理)医师6510人,注册护士7351人。其中,医院95个,实有床位15422张,卫生技术人员12124人,执业(助理)医师3880人,注册护士5613人;妇幼保健院、站13个,实有床位594张,卫生技术人员888人;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3个,实有床位1315张,卫生技术人员50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卫生技术人员304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92个,实有床位1904张,卫生技术人员1362人;诊所、卫生所521个,卫生技术人员91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6人,注册护士216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1个,卫生技术人员77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8人,注册护士314人;急救中心(站)3个,卫生技术人员58人,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33人;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55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26人。卫生监督所12个。
2020年11月,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社会保障
截止到2016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万人(在职),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2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2.2万人。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18.5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9万人(在职),其中,职工27.9万人,退休人员10.8万人。离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0.22万人。
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达300张,收养298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81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6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8028万元,提取社会福利资金2921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17.4万元。
截止到2019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6万人(含个体参保人员),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9.4万人,个体参保人数20.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5.8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9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49.17万人,其中,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4.5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3.51万人。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所,床位300张,收养143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85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56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23373万元,提取社会福利资金2314万元。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23年,佳木斯市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3万人、11.4万人和60.2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资106.8元和152.9元。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分别达到16.4万人和18.6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8.0万人,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3.42亿元和13.38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8.1万人,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3.8亿元和14.9亿元。
基础设施
2017年,佳木斯市民生投入165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66%。全市实现年度精准脱贫5708户、12160人。新建农村公路1040千米,改造供热管网33.9千米、供水管线42.2千米,新建燃气管线60.3千米,新增燃气用户1.6万户。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棚户区改造12109套,分配公租房1925户,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11025户,争取补助资金5119万元。维修老旧小区楼房158栋,改造农村危房8912户。新建公交停车泊位100个,100台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61%。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率95.6%,淘汰黄标车3680台。
2017年,佳木斯市硬化村内道路496.2千米,硬化路肩103.66千米,铺装边沟608.24千米;解决了274个村屯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造)村委会1.47万平方米、卫生所2070平方米;新建幸福大院1.78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校舍2.4万平方米;粮食晾晒场建设9500平方米。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一年来,全市共改造泥草房8912户,安装路灯3008盏,确定重点建设的121个重点村主街、边沟、路肩硬化率和主街亮化率基本达到100%;改造农村室内厕所1246户,绿化754.83千米,建设农村垃圾场36个,设置垃圾箱1972个。全市共清柴草垛1048个,垃圾处理4.58万吨,清粪肥3445立方米,清沟渠490千米,清路障261处。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佳木斯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佳木斯市统计局.2024-10-02
佳木斯概况.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1-10-14
建制沿革.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1-10-14
自然地理.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1-10-14
佳木斯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佳木斯市.2024-06-05
鱼米之乡.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1-10-14
2016年黑龙江省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2016-01-22
2021年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2-06-21
佳木斯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4-10-16
2022年佳木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佳木斯市人民政府.2024-06-05
佳木斯市简介.中国交通地图.2014-04-19
中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中国在线.201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