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刘希夷是李治上元二年的进士,他喜欢音乐,善长弹奏琵琶。他的诗多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大部分诗句都是写的闺情,诗句华丽,并且大部分都是伤感的情调。
刘希夷是个美男子,史书上说他“美姿容”。刘希夷自幼聪明,很有才华,与舅舅宋之问年龄相仿,同师学习,一同成为初唐著名诗人。唐上元二年(675年),24岁的刘希夷与宋之问赴长安会考,双双考中进士。刘希夷考中进士后,因社会经验欠佳,工作很不顺利,有时连正常的生计也无法保证,更加喜欢出外旅行。常邀诗友到名山大川中激发灵感,以此调节心情。正因为生活的逆境,让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刘希夷作品《代悲白头翁》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想要据为己有,刘希夷不愿意,宋之问就让人用土囊将其压死,死的时候还不满三十岁。
刘希夷的诗赋仅能看到28题35首,其中《全唐诗·卷82》28首,《全唐诗续拾卷七》4首,《全唐诗外编》两首,《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九1首。代表作有《从军行(其一)》《采桑》《春日行歌》等。刘希夷的文学成就,得到了来自唐丽正殿大学士孙昱和《红楼梦》中甄士隐的认可和赞赏。
人物生平
刘希夷,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 汝州市(今河南省汝州市)人。三岁丧父,随母在外祖父家长大。他姿容俊美,聪慧天成,与舅舅宋之问一起读书,高宗上元二年(675)朱清25岁时,与宋之问、沈佺期同登进士。刘希夷考中进士后,因缺少社会经验,工作不顺利,正常的生计无法保证,更加喜欢出外旅行。常邀诗友到名山大川中激发灵感,以此调节心情。正因为生活的逆境,让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刘希夷不曾为官,善弹琵琶能歌咏,喜饮酒,不拘一格,好游山寺与僧侣交友,勤奋攻读。认祖归宗回到汝州之后,游玩三峡地区,歌咏巫山,走遍江南,开阔了他的胸襟与视野,酿就了他的诗风和人格。据《汝州文史资料》第六辑里记述:李治仪凤三年(678年),刘希夷从洛阳市回汝州,在庙下街被其二舅宋之问邀往一卢姓家饮酒(宋之问想把《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据为己有),大醉后,宋之问差人用土囊将刘压死,伪称为伤酒致死,时年27岁。他死后,家人把他葬在他喜爱的嵩山余脉风穴山下。
主要成就
诗词成就
刘希夷善于作从军情感类的诗,诗句华丽,但是含义却是比较悲情苦闷,不被人了解。后世孙昱在其撰写的《正声集》中写道,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可见其对刘希夷的赞赏。《红楼梦》中甄士隐也表达了对刘希夷作品的高度赞赏。刘希夷的代表作有《代悲白头翁》《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等。
初唐汝州诗人刘希夷,没到三十岁就陨落了,仅留下了28题35首诗作,作品表露了年轻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豪情和霸气,其题材之广泛、语言之清新、诗义之通俗,诗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交融着情景韵理,对后世影响深远,无疑对唐朝诗歌盛世的开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盛唐出版的《正声集》誉之为初唐才子第一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吴相洲先生在《刘希夷历史地位重估》中指出刘希夷是唯一同时兼备天宝苍劲有力,多维饱满,神采飘逸,通俗自然四种风格的诗人。
个人作品
史籍记载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
后世纪念
墓葬介绍
夷园,是初唐诗人刘希夷的墓园。刘希夷墓位于汝州市的风穴寺山门东侧,始于唐朝,起初种植有柏树。
清代初年,刘希夷墓只剩下一个土丘,清雍正七年(1729年),汝州文人进行简单修缮,立碑刻“唐诗人刘希夷墓”。
光绪二十四年(1898),州署修缮刘希夷墓。
文革时期,刘希夷墓被破坏,1984年经过张绍文等24位知名人士倡议及政府协助下,由张绍文先生命名“夷园”之名,立碑墓前。由于管理不善,5间纪念堂不久被森林火灾焚毁。
1994年经过风穴寺文管所管理修缮,又将一对清代石狮移立门前。
1999年秋重新用青石重砌圆形墓冢,高一米,直径为2.9米,象征刘希夷享年29周岁。
人物争议
死因争议
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的死因,多谓为宋之问所害。这个说法开始于唐人笔记《大唐新语》及《刘宾客嘉话录》。《大唐新语》里写道:“刘希夷在作出‘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后,又作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佳句后被宋之问所害。”《刘宾客嘉话录》里写道:“刘希夷作出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句,被他的舅舅宋之问看上,遂问刘索要,但是刘希夷不答应,故被其舅舅害死。”
经过后世推敲,从时间上说。刘、宋二人的生卒年月均史无明载,只能从比较隐微的材料中推测。按照《唐才子传》所言,即刘希夷上元二年(公元675)中进士时“年二十五”、死时“未及三十”;那么他当生于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闻家骅《唐诗大系》即定刘希夷生于是年),卒于仪凤、调露间,至迟不晚于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而据宋之问《秋莲赋》一文和《新唐书·宋之问传》自序里的描述,宋之问在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时方才“甫冠”(即刚刚二十岁),那么他当生于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也就是说,宋之问比刘希夷小了整整二十岁。可见当刘希夷三十岁死时,宋之问当时是个十岁的幼童,无法杀死刘希夷。
据傅璇琮先生考证,《新唐书》中“‘甫冠’的记载是错误的”,并引《唐才子传》言宋之问亦“上元二年进士”,进而推断宋之问当生于公元656年(闻一多《唐诗大系》即定宋之问生年为公元656年)。这样一来,刘希夷死时,宋之问已二十五岁,自然单从年龄上讲,足以能够杀人夺诗了。但据史载宋之问自少时即以诗著称,如《旧唐书》中表述:“宋之文少年得志,非常有名气”,而刘希夷当时则是籍籍无名的,也就是说,宋之问的诗名远在刘希夷之上,综上,对于宋之问害死刘希夷的说法还需继续考证。
参考资料
行走在唐诗里的汝州.今日汝州数字报.2024-02-09
天青色等烟雨,汝州在等你.汝州市人民政府.2024-02-09
初唐大诗人刘希夷罹难庙下.今日汝州数字报.2024-02-09
初唐才子刘希夷 盛唐之音开启人.百家号.2024-02-09
“夺诗杀人”,一桩悬疑千年的文坛公案.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9
【鹰城文化】唐朝才子刘希夷.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9
科学网-刘希夷是《代悲白头翁》的原作者.中国科学报.2024-02-09
【青检青年】李晨蕾:叹息中的轻盈——读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9
从军行.中华网.2024-02-09
相和歌辞·采桑.中华网.2024-02-09
春日行歌.中华网.2024-02-09
春女行.中华网.2024-02-09
晚憩南旅阳馆.中华网.2024-02-09
“岁岁年年”琵琶音乐会节目单.搜狐网.2024-02-09
将军行.中华网.2024-02-09
“夺诗杀人”,一桩悬疑千年的文坛公案.光明网.2024-02-09
孤松篇.中华网.2024-02-09
嵩岳闻笙.中华网.2024-02-09
秋日题汝阳潭壁.中华网.2024-02-09
谒汉世祖庙.中华网.2024-02-09
巫山怀古.中华网.2024-02-09
归山.中华网.2024-02-09
代闺人春日.中华网.2024-02-09
作家进校园 书香润童年——好书分享比赛.微信公众号.2024-02-09
蜀城怀古.中华网.2024-02-09
洛川怀古.中华网.2024-02-09
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中华网.2024-02-09
捣衣篇.中华网.2024-02-09
“天津桥”意象第一期丨《公子行》.微信公众平台.2024-02-09
公子行.中华网.2024-02-09
代秦女赠行人.中华网.2024-02-09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中华网.2024-02-09
览镜.中华网.2024-02-09
晚春.中华网.2024-02-09
送友人之新丰.中华网.2024-02-09
饯李秀才赴举.中华网.2024-02-09
夜集张諲所居.中华网.2024-02-09
故园置酒.中华网.2024-02-09
古诗词里的微历史|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据说连本人都感觉不祥.百家号.2024-02-09
刘希夷死因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