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嵩山

嵩山

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西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侧,东止新密市境内,长近百千米,宽约二十千米。嵩山以巩义市、登封、偃师区交界为界,以东为太室山,以西为少室山,嵩山有72峰,太室山和少室山各占36峰。两山山体内多呈锯齿状山岭和尖锥状山峰。嵩山主峰地区受构造运动所致,诸峰在400米标高上拔地而起,太室山主峰峻极峰海拔1491.73米,少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米。嵩山地区人文景观众多,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藏于嵩山的怀抱。

嵩山位于北温带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嵩山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受蒙古冷气压,热低压,极地大陆高压和冷暖气团、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嵩山植被覆盖率达65%,嵩山共有维管植物147科、643属、1540种。动植物资源丰富。受构造活动影响,区内产出煤、铝、钾长石、重晶石、磷、石英石、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嵩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各类文物珍品6700多件。2004年,嵩山地质公园获列世界地质公园名录;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嵩山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4°23′31″~34°35′53″,东经112°56′07″~113°11′32″。嵩山是秦岭山系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的一部分,其西起洛阳龙门东侧,向东转向东北延伸至新密市境内。

气候

嵩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蒙古冷气压,热低压,极地大陆高压和冷暖气团、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春季雨少风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由于嵩山的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导致其垂向气候差异明显,嵩山山下年平均气温为14.3℃,年降水量为563毫米;山上年平均气温为8.5℃,年降水量824.7毫米。此外,嵩山地区降水横向分布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影响,盛行东风;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春季冷空气减弱,盛行东风;秋季时夏季风和冬季风均有影响。

地质

嵩山的地质遗迹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完整、出露良好而享誉地质界,有“地质百科全书”之称。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连续出露着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沉积岩地层序列,地球科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在长达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嵩山地区受到多次地壳构造演化。从宏观上讲,以“中岳运动”为界,划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两大部分。基底构造包含嵩阳运动、中岳运动,盖层构造包含少林运动、加里东运动、华里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嵩山的太古界、下元古界地层构成该区基底,岩层走向近南北,晚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构成盖层,岩层近东西向展布。

由古元古界嵩山群开始,不同时代地层中均保留大量代表性生物化石,主要包括嵩山群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柱状、墙状和树枝状叠层石;五佛山群中的蓝藻绿藻门及带藻化石;寒武系和奥陶系的三叶虫及片石类化石;石炭系、二叠系中的腕足、珊瑚、有孔虫介形虫、海绵等动物化石以及节蕨纲、真蕨纲种子蕨纲石松纲科达纲等植物化石等。

地貌

嵩山的地貌变化丰富,山体自西向东横亘于豫西山地东部,奇峰连绵,陡崖嶙峋,河谷交错。主要包括峰林地貌、黄土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等。

嵩山地区的峰林地貌包括峻极峰、万岁峰、单面山和断层崖等,是古元古代石英岩组成的悬崖峭壁。其成因可能与石英岩抗风化强,以及燕山运动形成的断层有关。

嵩山的黄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洪积扇体前缘和河谷两侧,多因流水作用形成,属于次生黄土。

太古代以来,频繁的地壳活动造就了嵩山地区的地貌特征,形成了许多构造地貌形态。嵩山地区的构造地貌主要分为两大类:褶曲构造地貌和断裂构造地貌。嵩山地区的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受方向控制,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类。在地貌上,表现为在东西向嵩山大背斜的框架下,出现一系列南北向山岭。嵩山地区存在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以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为主。强烈的断裂作用使嵩山地区形成众多断层崖和断层谷。

流水地貌可进一步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侵蚀地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峡谷、箱谷地形。嵩山地区的锯齿状山脊就是由侵蚀和断流作用共同形成的。水流堆积后形成坡积裙、洪积扇、河流阶地及河漫滩等。

水文

嵩山地区地处淮河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处,河流众多。受地质构造控制,主要河流和支流自西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分流,河流发育在并行山脉之间。嵩山地区的主要河流包含颍河、伊洛河、洛河和汝河等。

嵩山地区地形起伏大,褶皱、断裂发育,地下水渗透补给条件好,但资源分布不均。浅山区浅层缺水,深层富水,但难以利用;丘陵区渗水条件差,地下水资源匮乏;河川区渗流条件好,能持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深山区埋深深度大且水资源丰度低。

生物多样性

截至2012年,嵩山植被覆盖率达65%,嵩山地区的植物以维管植物为主,共147科、643属、1540种。含30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十字花科毛茛科莎草科蓼科等10科,约占本区植物总属数的40%,总种数的42%,是嵩山植物区系组成的优势科。此外还有大量青苔地衣、真菌和水生浮游植物。在嵩山地区生存的珍稀树种包括水杉珙桐台湾杉、红豆杉、实等。

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人为活动频繁,动物仅以草兔黄鼬、蝙蝠、刺猬亚科黑线姬鼠、褐家鼠、家鼠为优势种群。鸟类中,喜鹊、麻雀、斑鸠、鸽子、灰头绿啄木鸟等多见,偶见鹤鹑、、画眉等。两栖爬行类包括花背蟾蜍、中华大蟾蜍、中华鳖等,山溪、中国大鲵出没在双溪河、南洛河,白沙水库、麻河水库、洛河滩、黄河滩、汝河滩等水域则有苍鹭、白鹭、鸬鹚、野鸭灰雁等出现。在海拔800~1512米,主要是远离人为活动的嵩山密林区、大小鸿山林区。山区水域两栖爬行类有蟾蜍、蛙、乌龟、中华鳖及蛇类。常见鸟类有灰喜鹊黑卷尾北红尾鸲四声杜鹃等。区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大鸨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猎隼,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大鲵属亚洲小爪水獭黄喉貂游隼长耳鸮等。

文化背景

名称由来

西周时,嵩山被称“岳山”,姬宜臼迁都洛阳市后,定嵩山为“中岳”。《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

历史事件

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嵩山余脉凤后岭下的轩辕丘,他战胜蚩尤建功立业,一统华夏后定都于嵩山脚下。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也都发生在嵩山地区。大禹居于嵩山脚下,传说舜帝曾到嵩山访贤大禹。之后,大禹在这里治理洪水并建都于阳城县。历代帝王不断游历嵩山,留下了不少佳话。公元前1046年,姬发在嵩山举行封天祭地大典。公元前1042年前后,周公旦在禹都阳城遗址测日影,求地中。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刘彻登嵩山,令祠官增修太室祠。太和十八年(494年),拓跋宏祭祀中岳,亲作《祭嵩高山文》,致祭于嵩山。通天元年(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改嵩阳县登封市。除帝王封禅外,许多文人墨客也都在嵩山留下足迹,如白居易、黄庭坚欧阳修徐霞客顾炎武等。

主要景点

嵩山是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嵩山风景区由西向东主要分为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和嵩阳景区。

少林景区

嵩山少林景区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点主要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发祥地的少林寺、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林,还有中国古代祭祀的实物见证少室阙,以及武术馆、达摩洞、初祖庵二祖庵十方禅院、甘露台等景观。自然景观集中于少室山三皇寨,融汇了前寒武纪时期著名的“嵩阳、中岳、少林”三大造山、造陆运动,代表景观有猴子观天、云峰虎啸、御寨落日、少室秋色等40余处。

少林寺

位于登封市区西12千米处,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点,是享誉世界的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源地。因寺院坐落于嵩山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印度高僧达摩在此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唐代初年,少林十三僧擒贼助唐,得到了唐王朝的大力支持,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少林塔林

少林塔林位于少林寺西300米处,占地面积14000余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现存有唐、五代十国、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砖石墓塔241座。在材质上,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在建筑样式上,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藏传佛塔等。塔的外形造型各异,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喇嘛塔、幢式塔、碑式塔。少林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是“古塔艺术博物馆”,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皇寨

三皇寨位于登封市区西15千米处,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氏)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是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主要景观有莲花寺、清微宫、安阳宫、玉皇庙等,是登山休闲、地质科普的旅游胜地。三皇寨之巅的“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是佛教禅宗祖庭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

永泰寺

永泰寺位于登封市区西9千米处,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家皇家尼僧佛寺,被称为佛教禅宗尼僧祖庭。因拓跋濬之女转运公主、萧衍之女明练公主(禅宗尼僧鼻祖)、元诩之妹元氏三位公主在永泰寺出家修行,而成就了永泰寺的尊崇地位。永泰公主出家以后,经常用钱粮救济周围百姓,因此嵩山地区的广大群众和僧尼都对永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寺院也以永泰公主的名字而命名。

中岳景区

中岳庙

中岳庙位于登封市区少林大道东段,是道教的发源地,也是五岳之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庙宇。中岳庙始建于秦朝,现存建筑400余间、金石铸器200余件、古柏300余株。庙内的《中岳嵩高灵庙碑》是中国道教立碑之祖;宋代镇库铁人是中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铁人;汉代石刻翁仲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雕翁仲。

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东南12千米,创建于元朝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点。

卢崖瀑布

卢崖瀑布景区位于登封市区东北6千米的嵩山太室山悬练峰下,是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典型景区之一。因李隆基时,名臣卢鸿一隐居于嵩山悬练峰一高崖下石洞中而得名。景区内奇石林立,泉水跌落,如人间仙境,似世外桃源。在此可滑雪、滑草、观瀑、登山。主要景观有:卢崖寺、十潭美景、卢崖瀑布、一线天、聚仙洞、凌空仙境等。

嵩阳景区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市区嵩阳路北段,中国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当时是佛教活动场所,名为嵩阳寺,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的教育场所,司马光范仲淹朱熹等在此著书讲学。宋代名儒程颢程颐在此创立“二程理学”,以理学著称于世。现存建筑有先圣殿、讲堂、泮池、道统祠、藏书楼。书院内的两棵刘彻御封将军柏距今4500余年。《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乃纪念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李隆基练丹医病而立,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碑刻

法王寺

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城北7千米的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是刘庄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所建的译经之所,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法王寺有嵩山八大景之一的“嵩门待月”胜景。嵩门在法王寺东侧山头上,两峰夹峙,俗称月架山。每年中秋之夜,圆月高悬于嵩门正中。历史上,法王寺屡有兴废,多次更名。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部门开始对法王寺进行整修。1987年后,释延佛入住法王寺,重修了山门、厢房、新建了金刚殿、未来佛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及两侧的钟鼓楼,使法王寺成为一座拥有七进的宏大寺院。

时令景观

嵩山红叶节由登封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登封市旅游局具体承办,红叶节自2009年开始,每年十月下旬举办,为期一个月。嵩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形成了以欧黄栌为主的大片红叶林带,此外还有三角槭、元宝槭、元宝槭、黄栌、君钱子、槲栎、柿树、木瓜等红叶观赏植物十余种,面积10万余亩。嵩山红叶以嵩山少林景区内的三皇寨为最佳观赏地,观赏环境独特而优雅。

开发与保护

1994~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委会将嵩山列为地质旅游路线之一,河南省区调队编写了地质旅行路线指南。2001年,登封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城市管理,之后嵩山风景区被国土资源部公布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后,嵩山风景区新建改建公路,增建旅游公路、登山步道,加强新景点的投资力度。2004年,公园建立了7条科普旅游线路,发展地质研学旅游,同年获列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此后,在2008年、2012年、2016年都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评估。2013年,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制定了《地质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详细规划》。根据《地质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详细规划》,公园圈定了保护边界,设立了保护界碑、解说牌,在保护区内设置了监测仪器和人员巡逻,随时了解地质遗迹保护现状。截至2021年,登封市已启动两轮景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排查整治矿产开发,实施水源涵养林工程、景区生态修复、景区封闭管理,治理景区环境卫生等,不断提升嵩山风景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对地质遗迹的保护。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调整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申遗期间,国家文物局多次派员和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2009年,因材料不足,登封“天地之中”的申报工作被世界遗产大会暂缓,经补充解释后,于2010年通过审议,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过程中,完成了修复文物、整治周边环境、安装防护设施等准备工作,基本保护了建筑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申遗成功后登封市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建设、财政、宗教、旅游、教育、林业、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和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共同开展了“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的保护工作。

相关文化

儒释道文化

儒学文化

儒学在嵩山地区取得真正的正统地位是在宋代,宋代极力想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核心内容,为封建统治服务。嵩阳书院是宋明理学教育中心之一,所以历代官吏与名儒都对嵩阳书院有过修复之举。至清代康熙年间,名儒耿介倾其资产,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建了嵩阳书院,使其成为清代洛派理学的传播中心。

道教文化

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始祖张道陵在嵩山修炼“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后来才入蜀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嵩山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2000多年来,嵩山地区一直是道教传播的重镇。中岳庙始建于秦,原名太室祠,是道教的第六小洞天。嵩山的附属山脉缑山是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嵩山的北翼邙山是道教的第七十福地。

历史上大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嵩山修炼。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亲授他天师之位,要他“宣吾新科,清整道教”,于是他改革了五斗米道,增加了一些新科仪,称为“新天师道”。隋唐时,道教上清道茅山宗移居嵩山传道,其第十代传人潘师正还多次受到李治武则天的召见。金朝时,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来到嵩山传道,当时道徒朝拜者络绎不绝,邱处机开创了道教丛林制度,使全真道在嵩山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清代嵩山道士王常月在全真教门日衰的情况下,重振教门雄风,成为全真教创教以来公开传教的第一人,被后世道徒誉为全真道“中兴之主”。

佛教文化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刘庄特令在嵩山玉柱峰下建造大法王寺。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佛教建寺之始。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拓跋宏为天竺高僧跋陀建少林寺于少室山阴。北魏正光二年(公元521年),元诩为安置明练公主创建了明练寺,后因孝明帝的妹妹元氏出家于此而改名永泰寺。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禅学重心在嵩山,少林寺的兴建加速了嵩山为中国禅法重心的形成。北魏末年天下大乱,禅宗二祖慧可离开少林寺,中国北方禅法重心由嵩山向外地转移,嵩山佛教开始走入低谷。

隋炀帝大业年间,群雄纷争,少林寺僧走向了以武参政的道路。少林寺僧志操、惠阳、释昙宗等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了大功。李治李治和武则天当政期间,大多高僧云集嵩山,大力传播菩提达摩的大乘禅法。后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南北分争,嵩山少林寺、会善寺成了中国禅宗南北分争的重要场所之一。孛儿只斤·忽必烈钦依雪庭福裕住持嵩山少林寺,开辟了嵩山地区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明朝,少林僧人参与戍边平倭,明朝对少林寺住持的人选和任用也非常慎重。清朝,少林寺在政治上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乾隆之后,少林寺的衰落更加明显,往日统领天下禅宗的“天下第一名刹”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嵩山其他寺院也繁华不再。

武术文化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创建后,少林武术便随之产生。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说法是,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僧人佛陀来中原地区传教。佛陀僧有两个中国弟子,一个叫慧光,一个叫僧稠,都是练武的高手。慧光身体轻灵矫健,能在井栏上倒踢毽子,一连五百。僧稠刚出家时,身体羸弱,常受到师兄弟的戏弄和欺侮,便发愤练武以自强,后来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另一种说法是,元诩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大乘派僧菩提达摩,来中国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禅宗思想。他在嵩山五乳峰上的一个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寂坐修悟”。传说达摩禅师由于长期静坐,精神和肉体都不免困倦,于是倡导僧众在“坐禅”之后,效法民间研习武技,健身自卫,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少林武术的特点包括短而精、拳打一条线、步法随便、滚出滚入、神形一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起望眼束身而起、禅拳合一、攻防合一、小手花众多、朴实无华、刚健有力。

少林武术历经1500年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禅武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武术的正宗和东方禅武文化的代表。少林武术也已经成为汉族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共有708套,其中,传统少林功夫仅经典套路就有217种,内功绝技、医宗秘、少林气功、108招罗汉散打等,是少林僧人师徒传承的禅武文化精华。1991年起,郑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汇聚起了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

天文文化

周代建立后,姬发认为嵩山是天室,并在此祭天。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发现登封阳城夏至时表影长一尺五寸,恰在地球南北的中心点上,于是就认定这里为天地、宇宙的中心。唐开元十二年(724年),著名天文学家一行奉命“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再次组织了一次空前的天文测量,他仍以登封阳城为中心观测点,并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编成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大衍历》。至元十三年(1276年),孛儿只斤·忽必烈任用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王恂等人进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以改进、修订历法,这就是著名的“四海测验”。登封阳城就是这次四海测验活动中的一个观测所,并且是当时全国的中心观测站。至元十六年(1279年)三月,郭守敬由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省,转抵南海,行程数千里,亲自掌握这一路的测验,曾亲自在登封禹都阳城遗址主持观测,得出了阳城“北极出地三十四度太弱”的结论。

传说典故

启母石的传说

嵩山太室山万岁峰下有一块巨石,被称为“启母石”,相传就是诞生夏朝国君启的那块巨石。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为了加快进度,就化身为黄熊。一日妻子涂山娇送饭之时见到化身黄熊的丈夫气急交加,突然变成一块石头。此时涂山娇已近分娩,大禹思子心切,对大石高喊:“还我儿子。”随后,巨石崩裂,他的儿子从石缝中跳出,大禹由此把儿子取名为“启”。后来,人们就把涂山娇变成的那块石头称为“启母石”。

达摩面壁

相传达摩在五乳峰中峰离峰顶不远的石洞中修性坐禅。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整整面壁了九年(另有十年一说),当他离开石洞时,坐禅面对的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这块石头被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重要事件

1980年,电影《少林寺》在少林寺等地取景拍摄。

1982年,嵩山风景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1年,第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成功举办。

2001年,少林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

2004年,获列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2005~2006年,嵩阳书院景区和中岳庙景区先后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

2007年,嵩山少林风景区被评为首批5A级风景区。

参考资料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23-05-14

5A级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14

概览.嵩山景区.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嵩山72峰之峻极峰——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登峰发布.登封发布.2023-05-31

发现登封之美 | 中岳嵩山,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座山? .微信公众号.2025-03-27

行走河南 读懂嵩山之大④:探寻儒释道荟萃的嵩山.百家号.2025-03-27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文物局.2023-05-14

嵩山天下奥.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2023-05-14

中岳嵩山.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少林景区.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少林寺.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塔林.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三皇寨.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永泰寺.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永泰寺.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中岳庙.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观星台.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观星台.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卢崖瀑布.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卢崖瀑布.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嵩阳书院.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少林塔林.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精彩节庆.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当嵩山红叶遭遇少林功夫,惊艳.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第三次中评估圆满完成.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关于对加强嵩山山脉生态保护建议的答复.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

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14

世界文化圣山—中岳嵩山.印象中原.2023-05-14

嵩山丰富的儒家文化.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嵩山 三 三教合一 探索发现.央视网.2023-05-14

嵩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2023-05-14

嵩山 四 武林归宗 探索发现.央视网.2023-05-14

天文文化.登封市人民政府.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