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豆树

红豆树

红豆树(学名:Ormosia hosiei)为豆科(Fabaceae)红豆属(Ormosia)常绿或糯米椴中国特有树种,因种皮鲜红色而得名,别名江阴红豆、鄂西红豆、何氏红豆、花梨木。中国青年男女将红豆树的种子作为珍贵聘物相互馈赠,充当定情信物,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著名诗篇《相思》。此外,中国江苏江阴顾山镇红豆村红豆树是南梁萧统所植。现今江阴人在其旁建立了"红豆院"展示各种红豆诗文,提升了红豆树的文化意蕴,陈列各种红豆实物和纪念品,供游客观赏、购买。

红豆树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安徽等地,多生于海拔200-900米的河旁、山坡、山谷林内。本种在红豆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地区的种类,较为耐寒。

红豆树高达20-30米,树干通直高大,树冠伞形,浓荫覆地,树姿优雅清秀,可作为观赏树种栽培于庭院、路边、公园等地。红豆树作为木材,坚实硬重,结构细密,有光泽,花纹别致,是制造高档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的优良用材。此外,据中国药用典籍《中华本草》记载,红豆树的种子可入药,具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滞经闭、无名肿毒、疔疮等疾病。

由于红豆树开花结实年龄迟且不稳定,其种子极易遭鸟食、鼠食和虫蛀危害,并且自然繁衍能力较差。因此红豆树自然分布不多,再加上人们的过度采伐,造成红豆树天然林资源几近枯竭。 1991年,红豆树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而后又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中国政府采取建设母树林的方式保护红豆树的优良珍贵树种资源,此外还对红豆树进行引种栽植。 

命名由来

红豆树因种皮鲜红色而得名,中国宋朝地方志《益部方物略记》中记载“红豆,花白色,实若大红豆,以似得名”。红豆树的学名为Ormosia hosiei,其中“Ormosia”源于希腊语ormos,意为链子,指该种的红色种子可用于制作项链。“hosiei”是为纪念该模式标本的采集人英国外交家亚历山大·霍西(Alexander Hosie,1853-1925年),此人首次报道中国四川省有红豆树分布并作了简要描述。

形态特征

红豆树为常绿或落叶乔木,高达20-30米,胸径可达1米。

树皮灰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幼时有黄褐色细毛,后变光滑;冬芽有褐黄色细毛。

奇数羽状复叶,长12.5-23厘米;叶柄长2-4厘米,叶轴长3.5-7.7厘米,叶轴在最上部一对小叶处延长0.2-2厘米生顶小叶;小叶(1-) 2(-4)对,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稀近圆形,长3-10.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叶疏被细毛,老则脱落无毛或仅下面中脉有疏毛,侧脉8-10对,和中脉成60°角,干后侧脉和细脉均明显凸起成网格;小叶柄长2-6毫米,圆形,无凹槽,小叶柄及叶轴疏被毛或无毛。

复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20厘米,下垂;花疏,有香气;花梗长1.5-2厘米;花萼钟形,浅裂,萼齿三角形,紫绿色,密被褐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倒卵形,长1.8-2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均为长椭圆形;雄蕊10,花药黄色;子房光滑无毛,内有胚珠5-6粒,花柱紫色,线状,弯曲,柱头斜生。

果实与种子

荚果近圆形,扁平,长3.3-4.8厘米,宽2.3-3.5厘米,先端有短喙,果颈长约5-8毫米,果瓣近革质,厚约2-3毫米,干后褐色,无毛,内壁无隔膜,有种子1-2粒;种子近圆形或椭圆形,长1.5-1.8厘米,宽1.2-1.5厘米,厚约5毫米,种皮红色,种脐长约9-10毫米,位于长轴一侧。

物种分布

红豆树为中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等地。红豆树多生于海拔200-900米的河旁、山坡、山谷林内,很少有植株可生于海拔1350米的林地中,其在自然群落结构中处于上层林冠,常和香樟木枫香树、冬青、青冈等树种混生。2024年1月19日,永州冷水滩区上岭桥镇仁山村、雷发庄村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树种群

生长习性

红豆树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夏季凉爽多雨雾的环境中,由于本种在红豆属中是分布于纬度最北地区的种类,因此较为耐寒。红豆树幼树喜庇荫,但中年以后喜光,其主根明显,根系发达,有根瘤。红豆树萌芽力强,且能自然更新,其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但对水分要求较高,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条件下生长快且干形较直,在干燥山坡与丘陵顶部则生长不良。红豆树的叶芽于3月中旬萌动,4月上旬开始展叶,其植株多在10-15年生开始开花结实,正常结实期在20年生以后,结实大小年间隔期1年。红豆树在3-4月开花,10-11月结果,11月中旬种子散落。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结构疏松、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作为红豆树的种植地,播种前深耕细耙土壤,清除种植地禾本科杂草、石块,平整土地,然后起作床,床间留步道,四周设置排水沟。

播种

采取30-60 年生、健壮优良的壮年红豆树果实,采回的荚果摊放在室内通风处晾干,待荚果自行裂开时敲击脱种。然后将纯净种子装袋干藏,也可将种子与湿沙层积贮藏,至翌年春播。播种前用温水浸种,提高发芽率,再按行距条播进土壤中,播后宜用菌根土覆盖,再盖草保温保湿,播后约1个月种子发芽。

扦插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节间发育均匀的红豆树枝条作为插条,插前将插条切口浸入生根剂中,然后再将插穗按行距插入基质中。扦插后,压紧土壤并及时浇透水,搭棚遮阴并定期进行喷水,保持棚内相对湿度为80-95%,如果遇到高温夏季需加盖遮荫网降温。

养护管理

红豆树种子出苗后需及时揭草,并及时中耕除草、浇水施肥,注意雨季需清沟排水。当幼苗长至2-3厘米时间苗、补苗,6-8月为苗木速生期,需每月追肥1次,9-10月可追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直至11月苗木冬芽形成停止追肥。红豆树萌芽力强、侧枝粗壮、向上斜生,因此树干经常分叉。在大苗培育过程中,应注意修剪,剪除竞争枝,疏去枯枝、过密枝、重叠枝、徒长枝等,减少对中心干生长的干扰,保护顶端优势。

病虫害防治

红豆树的病虫害主要是根腐病、角斑病和地老虎,防治根腐病可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并用甲基硫菌灵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药剂灌根,角斑病发生时可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杀菌。地老虎多取食红豆树叶片、嫩头、幼芽等部位,易导致整株死亡,防治地老虎需消灭植株周围禾本科杂草,或在地老虎美国白灯蛾期喷施溴氰菊酯乳油杀虫脒

用途

园艺观赏

红豆树树干通直高大,树冠伞形,浓荫覆地,树姿优雅清秀,其花、果和种子均具极佳的观赏效果,其中以坚实红艳的种子尤为突出,可作为观赏树种栽培于庭院、路边、公园等地。

工业材料

红豆树作为木材,坚实硬重,结构细密,有光泽,切面光滑,花纹别致,不经油漆却形同墨玉,中华名剑龙泉宝剑的剑鞘就是用其心材加工而成,是制造高档家具、工艺雕刻、特种装饰的优良用材。

医学药用

据中国药用典籍《中华本草》记载,红豆树的种子可入药,具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心胃气痛、疝气疼痛、血滞经闭、无名肿毒、疗疮等疾病。

保护现状

物种现状

截止2021年,红豆树野外资源极为稀少,现存天然资源多以较小的天然古树居群作为风水林保留于村口和寺庙旁,集中分布在福建省、湖北、浙江省四川省等地,主要天然居群如下。

濒危原因

红豆树开花结实年龄迟且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结实大年过后一般需3-5年才再次开花结果,其种子极易遭鸟食、鼠食和虫蛀危害,并且其种粒较大,种皮干燥后不易吸水,传播扩散能力和自然繁衍能力较差。因此红豆树自然分布不多,天然林分稀少,再加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过度采伐和利用,造成其天然林资源几近枯竭。 

保护等级

1991年,红豆树被《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

1998年,红豆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近危(NT)物种

2013年,红豆树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列为濒危物种。

2021年,红豆树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采取建设母树林的方式保护红豆树的优良珍贵树种资源,柘荣县对原有的红豆树天然林开展营建工作,主要为去劣疏伐,伐去多余伴生树种和生长不良的红豆树植株,改善林内光照,促进了保留红豆树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对补植红豆树大苗,结合开沟施肥、人工辅助授粉和树体管理促进母株开花结实。 

中国庆元县龙泉市等地也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红豆树母树林改建工作,主要包括林分清理、补植、施肥和树体管理,该举措提升了红豆树林分开花结实率,初步实现了红豆树资源保护和利用。此外,上海豆香园与上海辰山植物园也对红豆树进行了引种栽植。 

相关研究

抑菌活性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红豆树茎枝的活性成分,共得到16个黄酮,分别鉴定为圆荚草双糖苷(1)、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烷基糖苷(2)、4',8-二甲氧基-7-O-β-D-葡萄糖基异黄(3)、芒柄花苷(4)、异樱黄素7-O-β-D-葡萄糖(5)、柚皮素(6)、二氢染料木质素(7)等。其中化合物2、5和6对禾谷镰刀菌属、西瓜尖镰孢菌、茄病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红豆树种子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发现红豆树种子的主要化合物为5-羟甲基糠醛、D-阿洛糖、甲基丁香酚黄樟素、α-松油醇等,其种子萃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物浓度呈线性相关。红豆树种子的正丁醇萃取物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石油醚萃取物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

物种对比

红豆树、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和海红豆(海红豆属 microsperma)种子的种皮均为红色,因此均被称为红豆,易被混为一谈。将三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形态对比,发现中国古人所说的相思豆,应当指的是红豆树的种子。

延伸文化

象征意义

红豆树的种子鲜红浑圆、莹如珊瑚,被称为相思子,象征着情思、相思和爱情,唐代以后以相思豆寄托相思的风气盛行,甚至产生了寄托相思的爱情巫术。如唐代笔记小说中记载“相思子五个,妇人头发五钱,乳汁五钱,和成剂,作四十九丸,瓷器盛,祭于六角坛下。脚踏魁罡二字,右手雷印,左手剑诀,取东方气一口,念‘相思咒’七遍,焚符一道,剪药丸日服一丸,服止为度。从此,爱恋密浓,千思万想,时刻不能下也”。

现在相思豆深受中国人喜爱,人们视其为是有灵性的开运吉祥神物,将其串成项链、或者作为手镯、戒指的镶嵌物,用以赠送亲友。但最多还是将其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定情时,送一串许过愿的相思子,会求得爱情顺利,新娘会在手腕或颈上佩带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环或项链,以象征男女双方白头到老。当代中国著名诗人柯岩红豆的品格非常可贵,象征着坚贞专一的爱情,著名歌手王菲还演唱了歌曲《红豆》来歌颂爱情。

诗文记载

中国三国时期《列异传》中记载“韩凭夫妻死,两冢相望,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台湾相思”,“相思树”的传说最早就来源于此。东汉末著名学者刘熙曾说“相思,大树也,其材理坚强,邪之则有文,亦可作器。其实赤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刘熙首次提出“相思树”是具结红色果实特征的树木,但未能明确是红豆树。正式提出“相思树”为红豆树是晚唐学者李匡乂,其著作《资暇集》中记载“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

中国古代青年男女将相思豆作为珍贵聘物相互馈赠,充当定情信物,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著名诗篇《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此物最相思。”此外,还有许多有关相思豆的爱情诗作,如“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玲珑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相忆”等。

中国明清时期苏州市也多处栽种红豆树,清代地方志《吴县志稿》曾记载“红豆书庄,惠吉士周惕宅,在城东南冷香溪之北。先是,东禅寺有红豆树,相传白鸽禅师所种,老而朽,复萌新枝,周惕移一枝植阶前,生意郁然,因自号红豆主人。传子及孙六十年来,铁干从霜皮,有参天之势。庚申兵,树被伐,遗址仅存”,指的是现在中国苏州仅存的红豆树为明代时期的古红豆树。

特殊群落

在中国福建古田县平湖镇钱坂村保存了一小片人工红豆树群落,群落中有35株高大的红豆树,胸径在60-70厘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达124.1厘米,树高25米。而其中一株生长在岸边的红豆树,曾因洪水冲击而向河中倒伏,但仍未接触水面,主干平卧在水面之上。该群落是由该村祖先于明末清初时期在水尾河边栽植的风水林,由于这里也是河水经常冲击的沙地,所以也同时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1772年,当红豆树生长百余年时,当地知县要砍伐树木,当地居民洪其梁出面阻止,指出该片树林能保护良田不受水灾危害,如果一定要砍伐就必须抹除这一大片良田,知县听后放弃了砍伐,后来还给洪其梁送来一块匾,匾上写有“齿德兼优”四字,赞扬洪其梁能说善辩,以理服人。

2017年,在中国重庆黔江区发现一株“红豆树王”,由于树龄较长,树已空心,树洞可同时容纳10位成年人。据考证,这棵红豆树生长了1200年,且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虽然树心已空,但是红豆树依然枝繁叶茂。可见,红豆树确为中国历来极受推崇的长寿树种。

传说

中国古代人深受红豆寄托相思之风习的影响,广泛栽种红豆树。据说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钱谦益柳如是结婚后,在苏州红豆山庄住了8年,在钱谦益80岁时20年不开花的红豆树突然开花,山庄主人视为祥瑞,但九月红豆树却只结了一颗相思子,柳如是把这颗相思子作为白头夫君的寿礼,钱谦益的著作《牧斋有学集》中就包含《红豆诗初集》《红豆诗二集》等,诗人以此借红豆寄托其作为明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与柳如是的爱情。

旅游景点

中国江苏江阴顾山镇红豆村红豆树是南梁萧统所植。现今江阴人在其旁建立了"红豆院"展示各种红豆诗文,提升了红豆树的文化意蕴,陈列各种红豆实物和纪念品,供游客观赏、购买。

参考资料

红豆树 (hóng dòu shù).植物智.2023-10-19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0-19

《中国植物红皮书》.植物智.2023-10-1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植物智.2023-10-19

永州冷水滩首次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树种群.今日头条.2024-01-21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IUCN.2023-10-19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植物智.2023-10-19

Abrus precatorius.植物智.2023-10-20

Adenanthera microsperma.植物智.2023-10-20